介绍
内容简介:
(一)《新乡市财政志》的写作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新观点、新体例、新方法,详今略古、求实求严,以忠于史实为目的。突出我市财政特点,发挥轻纺工业优势,以及财政工作如何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基础上,增加收入,保障供给,支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各项事业,如何做列财政稳步增长,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财政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
内容时限:
1368-1984
目录
封面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机构沿革
上篇 历史部份
--
第一章 明朝贡赋
--
第二章 清朝财政
----
第一节 正税、丁银
----
第二节 “永不加赋”
----
第三节 土地勘察
----
第四节 官府支出
----
第五节 本色与折色
----
第六节 工、役开支
--
第三章 民国时期财政
----
第一节 简述
----
第二节 正副税合一
----
第三节 加收征解费改两为元
----
第四节 捐税
----
第五节 屠宰税
----
第六节 岁入预算
----
第七节 催征丁漕
----
第八节 杂损
----
第九节 收支预算及其他
--
第四章 沦陷(日伪)时期财政
----
第一节 经济状况
----
第二节 商民负担
----
第三节 田征收法
----
第四节 税收规定
----
第五节 食粮支给
----
第六节 契说法规
--
第五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财政状况
----
第一节 财政复员措施
----
第二节 商农财粮负担
----
第三节 “暂借”地亩捐、商业捐
----
第四节 军队的强行征派
----
第五节 “五次被抢”公粮清销案
----
第六节 岁入岁出预算
----
第七节 借征
----
第八节 国民党土崩瓦解,县财政日暮途穷
下篇 现代部份
--
第六章 财政建设
----
第一节 财政职能
----
第二节 财政任务
----
第三节 财政工作的作用
----
第四节 新乡市的状况和前景
----
第五节 财政工作的发展和成就
----
第六节 机关工作岗位责任制
--
第七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构成(附图)
----
第二节 财政收入发展变化
----
第三节 前十年市财政收入记实(1949年—1957年)
----
第四节 “二五”时期收入概况
----
第五节 三年调整时期的收入( 1963年—1965年)
----
第六节 文革十年财政收入的变化
----
第七节 新的调整时期的财政收入
----
第八节 图表(一)(二)(三)
--
第八章 工商税收入
----
第一节 工商税
----
第二节 我市工商税收前十年的回顾(1949年—1959年)
----
第三节 工商税收改进办法
----
第四节 税制改革
----
第五节 按期征收所得税的规定
----
第六节 分时期分税种收入统计
--
第九章 农业税
----
第一节 新乡市农业现状和解放初期的回顾
----
第二节 1958年农业税制改革
----
第三节 1959年农业税征收的几项政策
----
第四节 1961年农业税结算的具体规定
----
第五节 1963年农业税征收中几项具体政策
----
第六节 农业税的征解费使用范围
----
第七节 国营农场、劳改农场的农业税征收规定
----
第八节 农业税结算价格的调整
----
第九节 农业税征收管理变化
--
第十章 企业及其他收入
----
第一节 新乡市地方工业企业的恢复和发展
----
第二节 工业产值统计
----
第三节 国营企业的基本折旧基金
----
笫四节 企业上缴基本折旧基金
----
第五节 1951年商业现状
----
第七节 事业收入
----
第八节 其他收入
--
第十二章 公债与国库券
----
第一节 公债券与国库券
----
第二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第三节 经济建设公债
----
第四节 国库券
----
第五节 禁止携带流通国库券
----
第六节 国库券划转规定
----
第七节 1983年国库券推销工作情况
----
第八节 1984年国库券推销情况
----
第九节 1985年国库券推销工作
--
第十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财政支出简述及构成
----
第二节 基本建设支出
----
第三节 城市建筑和维护
----
第四节 支援农业
----
第五节 文教卫生科学事业
----
第六节 抚恤和社会救济
----
第七节 行政管理费
----
第八节 其他各项
----
第九节 财政支出成果
--
第十三章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概要
----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
----
第三节 工业管理体制
----
第四节 商业管理体制
----
第五节 行政事业管理体制
----
第六节 区一级财政管理体制
--
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 工交企业财务
------
一、成本管理
------
二、费用管理
------
三、入库管理
------
四、亏损管理
------
五、奖金管理
------
六、流动资金管理
------
七、专用资金管理
------
八、利改税管理
------
九、固定资产管理
------
十、财产处理规定
------
十一、财务整顿规定
----
第二节 商业财务
------
一、决算管理
------
二、高价商品利润上解规定
------
三、商品削价
------
四、亏损补贴
------
五、粮食包干管理
------
六、损失处理规定
----
第三节 农业财务
------
一、征收农业税规定
------
二、勘地评产
------
三、公粮入库规定
------
四、事业费管理
------
五、“三场”财务管理
------
六、支农资金管理
------
七、抗旱防涝财务管理
------
八、退赔处理规定
----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理管
------
一、经费管理
------
二、事业经费管理
------
三、工资管理
------
四、福利费管理
------
五、公费医疗费管理
------
六、探亲规定
------
七、赃物收交规定
------
八、其他管理
----
第五节 预算管理
------
一、预算管理
------
二、预决算条例
----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七节 控构物资
------
一、控购物资规定
------
二、专控商品
----
第八节 财政监督
------
一、监督规定
------
二、财务大检查内容
------
三、监督成果
----
第九节 清产核资
------
一、造成财产损失的原因
------
二、审查报损办法
----
第十节 财政收支决算表
--
第十五章 财政预算外资金
----
第一节 财政预算外收入
----
第二节 财政预算外支出
----
第三节 财政预算外收支统计
----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的有关规定
--
第十六章 末章
----
第一节 党的建设
----
第二节 团的建设
----
第三节 财政会计学会
----
第四节 《新乡市财政志》总结
《财政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财政志》编辑人员名单
参加本志编辑工作的人员还有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