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建置志、地理志、经济志、政治志、文化志、民族志等。

内容时限: 1936-1988

出版时间: 1993年08月

目录

封面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示意图
-- 县城(博罗转井镇)鸟瞰图
-- 县城一角
-- 县政府办公大楼
-- 国务院颁发的奖状
-- 县人民代表
-- 亚运圣火传递仪式
-- 县中学教学大楼
-- 县人民医院
-- 县邮电局
-- 县电视转播台
-- 清真寺
-- 县石棉矿
-- 和平乡政府所在地(安南坝)
-- 多坝沟农田林网
-- 红柳湾瓜田
-- 多坝沟胡杨林
-- 畜病防治--药淋
-- 沼泽草场
-- 海子人工草场基地
-- 高山牧场
-- 草原骏马
-- 草原风力发电
-- 哈萨克族婚礼揭面纱仪式
-- 姑娘追
-- 叼羊
-- 小野驴
-- 野骆驼
-- 苏干湖一景
-- 旷野盘羊
-- 哈萨克族刺绣
-- 墨西哥外宾在哈尔腾国际狩猎场上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大事记
第二编 建置志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民族人口
---- 第一节 阿克塞哈萨克族渊源
---- 第二节 人口流动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生育
-- 第四章 县城、乡镇
---- 第一节 博罗转井镇
---- 第二节 乡政府机关
---- 第三节 外省驻本县单位
第三编 地理志
-- 第一章概貌
---- 第一节 地质地形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节 河流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五节 冰川
---- 第六节 土壤
-- 第二章 草原概貌
---- 第一节 草场分布
---- 第二节 草原类型
---- 第三节 植被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光能资源
---- 第二节 热量资源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资源
---- 第五节 气候与草场
---- 第六节 草木候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寒潮与暴风雪
---- 第三节 大暴雨
---- 第四节 霜冻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矿藏
---- 第二节 药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第四节 野生植物
第四编 经济志
-- 第一章 牧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经济体制变革
---- 第四节 放牧管理
---- 第五节 畜种改良
---- 第六节 家畜种类
---- 第七节 家畜生产性能
---- 第八节 畜病防治
---- 第九节 草场管理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作物种类
---- 第二节 农饲基地
---- 第三节 基本建设
---- 第四节 农机农具
---- 第五节 播种面积和产量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林木管理
---- 第三节 历年造林面积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工程
---- 第三节 水利管理
-- 第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国营工业
---- 第三节 集体工业
---- 第四节 乡镇企业
---- 第五节 个体企业
---- 第六节 外县市矿点
-- 第六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道路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公路养护
-- 第七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通讯设施
---- 第三节 邮政线路
---- 第四节 邮电设备
---- 第五节 邮电业务
-- 第八章 商业
---- 第一节 1936年至1952年的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五节 商品购销
---- 第六节 畜产品收购
---- 第七节 商业体制改革
-- 第九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十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税务管理
---- 第三节 税款征收
-- 第十一章 粮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粮油供销
---- 第三节 保管仓储
-- 第十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公债
-- 第十三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统计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三节 物价
---- 第四节 审 计
第五编 政治志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基层组织和党员
---- 第二节 县委
---- 第三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宣传
---- 第五节 组织
---- 第六节纪检
---- 第七节 统战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三节 贫苦牧民协会
---- 第四节 县总工会
---- 第五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 第三章 人民政权
---- 第一节 建政工作
---- 第二节 民族自治区域
----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和会议
----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五节 选举
-- 第四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乡人民政府
-- 第五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工作
----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六章 公检法司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法院
---- 第四节 司法
-- 第七章 民政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救灾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节 婚姻
---- 第六节 土地管理
---- 第七节 信访
---- 第八节 殡葬
---- 第九节 边界纠纷
-- 第八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
---- 第二节 编制
---- 第三节 退休退职
-- 第九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驻军
---- 第五节 战事
第六编 文化志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传统文艺
---- 第三节 民间艺术搜集整理
---- 第四节 群众文化
---- 第五节 专业文艺团体
---- 第六节 图书藏阅
---- 第七节 图书发行
---- 第八节 电影放映
---- 第九节 广播电视
---- 第十节 文物
---- 第十一节 科技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第五节 宗教教育
---- 第六节 教学形式
---- 第七节 师资队伍
---- 第八节 经费投资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疾病治疗
---- 第三节 民间验法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第六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民族传统体育
-- 第五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档案收藏
---- 第三节 馆舍和设备
-- 第六章 艺文
---- 第一节 作品要目
---- 第二节 艺文选录
第七编 民族志
-- 第一章 语言文字
---- 第一节 语系文字
---- 第二节 语言语法
-- 第二章 宗教信仰
-- 第三章 民情风俗
---- 第一节 节日
---- 第二节 庆礼
---- 第三节 婚嫁
---- 第四节 礼节
---- 第五节 居住
---- 第六节 饮食
---- 第七节 服饰
---- 第八节 工艺
---- 第九节 历算节气
---- 第十节 丧葬禁忌
-- 第四章 民歌谚语
---- 第一节 民歌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民间传说
第八编 人物志
-- 第一章 人物简传
---- 阿都巴依
---- 阿通拜克
---- 木里克
---- 阿谢凯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李万祥
---- 马秀峰
---- 沙海都拉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模范人物表
---- 第二节 地方领导表
第九编 附录
-- 附一、地方法规录
-- 附二、文献资料录
-- 本志编后记
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