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卡房镇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记述卡房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历史与现状,努力体现其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二、《卡房镇志》因系卡房镇第一部志书,故而上限不作规定,直追事物发端,力求贯通古今。下限截至2006年。
出版时间:
2008年07月
目录
封面
卡房镇志
卡房镇镇志编撰委员会
凡例
序
前言
图片
--
卫星拍摄的卡房镇地形图
--
个旧市卡房镇行政区域示意图
--
卡房镇全景
--
洪灾
--
泥石流
--
陷落
--
清理滑坡
--
主要农作物--玉米
--
田坝子水稻
--
斗姆阁烤烟地
--
头道水种植的三七
--
郎舅坝大棚蔬菜
--
大黑山脱毒马铃薯生长旺盛
--
卡房大黑山脱毒马铃薯
--
由河南引进到卡房种植的甜脆柿
--
卡房红梨
--
卡房龙竹甜笋
--
卡房一年生大草乌及其籽
--
卡房核桃
--
交收烟叶
--
农民出售仔猪
--
家庭竹编
--
农民出售木制产品
--
农家饲养的小黄牛
--
私人放养的本地土鸡
--
家庭养猪
--
放牧山羊
--
卡房华山松
--
郎舅坝三百年古树
--
卡房杉树
--
卡房龙竹
--
卡旁董棕
--
卡房桫椤
--
卡房生长的红河苏铁
--
卡房八里寨山林
--
旧时运矿马帮
--
卡房千年人背马驮留下的印迹
--
斗姆阁古道
--
20世纪50年代初个金公路卡房风筝山一段
--
卡房新建矿汽车队
--
卡房新区大道
--
卡房汽车客运站
--
2005年新修的卡房至维西湾、扯土白弹石路一瞥
--
杨梅山水源
--
新建锡矿电视接收装置
--
卡房农用电话通农户
--
由个旧输往卡房的高压输电线路塔
--
卡房自来水厂
--
八里寨自然村
--
卡房镇街景
--
头道水村委会街道
--
卡房卫生院大楼
--
斗姆阁公厕
--
20世纪80年代末期卡房镇一角
--
卡房镇镇政府办公大楼
--
村委会商店
--
工商人员检查斗姆阁卤鸡制作情况
--
个体摊位
--
20世纪60年代的卡房百货商店
--
龙树脚集市一角
--
民国年间采矿童工
--
民国年间个旧冶炼出口前苏联锡锭
--
清朝末期人工磨碎锡矿石
--
1951年卡房新建锡矿人工车水选矿场景
--
解放初期人工土选锡矿
--
解放初期木制运输矿车
--
新世纪的坑道
--
坑下采矿
--
选矿车间摇床
--
球磨车间
--
露天采矿
--
中国共产党个旧市卡房镇第五次代表大会
--
卡房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卡房镇第九次代表大会
--
民兵训练
--
治理整顿矿山联防队
--
卡房派出所公安人员清查网吧
--
个旧市卡房九中教学楼
--
维西湾中心小学
--
卡房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文艺节目
--
卡房中心小学
--
村委会的小学课堂
--
农村小学上早操
--
自然村民办教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
个旧卡房九中学生正在上电脑课
--
卡房村委会村级卫生所
--
卡房卫生院医务人员为患者检查
--
卡房卫生院彩色B超
--
卡房镇街道保洁
--
利用赶街天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
--
卡房三大系统长跑比赛
--
在卡房举行的少数民族摔跤比赛
--
卡房镇公安派出所开展篮球比赛
--
卡房村委会开展妇女体育运动
--
卡房苗族
--
卡房彝族
--
英国游客参观卡房路赶藤苗族服饰
--
卡房汉族舞狮
--
卡房苗族芦笙舞
--
在卡房举办的斗牛比赛
--
苗族采花山爬花竿
--
卡房竹竿舞
--
卡房彝族烟盒舞
--
在阿邦发掘的晚期智人化石
--
卡房黑蚂井出土的汉朝陶纹罐
--
在卡房采掘的春秋四绪缶青铜器
--
四绪缶青铜器上的铭文
--
卡房黑蚂井出土的东汉三枝青铜俑灯
--
在倘甸发掘的大泉五十青铜钱范
--
黑蚂井出土的东汉提梁壶
--
在个旧大桥出土的宋代斗笠碗
--
卡房出土的五铢钱
--
战国双翼无胡戈
--
黑蚂井出土的东汉四神规矩镜
--
黑蚂井出土的东汉三羊盒
--
清康熙银范
--
明代青花盘
--
黑蚂井出土的东汉青釉瓷罐
--
黑蚂井出土的东汉青花风景画玉壶春瓶
--
在卡房境内采掘到的唐朝八面水晶套
--
杨忠旺书法作品
--
周璞中国画作品
--
孙振华书法作品
--
严国明书法作品
--
严国明中国画作品
--
田光泽书法作品
--
刘忠元书法作品
--
刘忠元粉画作品
--
<卡房镇志>评审会
--
<卡房镇志>总编念培光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位置
----
面积
--
第二节 环境
----
地貌
----
地质
----
水文
----
气候
----
土壤
----
植被
----
矿藏
--
第三节 灾害
----
气象灾害
----
地质灾害
----
异 象
第二章 政区
--
第一节 建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建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
第二节 区划
----
村民委员会
----
自然村
第三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水利
----
水源
----
提水
----
引水
----
蓄水
----
治水
----
管理
--
第二节 交通
----
道路
----
运输
----
管理
--
第三节 电力
----
发电
----
输电
----
变电
----
农村电网改造
--
第四节 邮电
----
邮政
----
电信
--
第五节 镇村建设
----
公共设施
----
规划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体制
----
封建土地所有制
----
农村土地改革
----
农村生产合作社
----
人民公社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生产条件
----
土壤
----
施肥
----
劳力
----
生产工具
--
第三节 耕地构成
----
旱地
----
水田
----
水浇地
----
雷响田
----
轮歇地
--
第四节 主要作物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蔬菜
----
水果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主要病虫害
----
病虫害防治
----
地膜覆盖栽培
----
激素应用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资源现状
----
森林植被
--
第二节 造林育苗
----
造林
----
育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封山育林
----
护林防火
----
野生动植物保护
----
森林病虫害防治
----
林区规划
----
农村能源建设
--
第四节 林政管理
----
山林权属
----
木材管理
----
行政执法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牲畜饲养
----
牛
----
马、骡
----
生猪
----
羊
--
第二节 家禽饲养
----
鸡、鸭、鹅
----
其它
--
第三节 畜禽防疫
----
防疫
----
产地检疫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有色金属
----
铜
----
锡
----
银
----
钨
----
铅
--
第二节 乡镇工业
----
竹木业
----
小铁农具
----
缝纫
----
食品业
第八章 商业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国营商业
----
合作商业
----
集体商业
----
个体商业
--
第二节 集市贸易
----
网点
----
贸易
----
流通
--
第三节 服务行业
----
饮食业
----
服务业
--
第四节 粮油购销
----
粮食
----
油料
----
加工
----
仓储
第九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财政体制
----
财务管理
----
财政收入
----
财政支出
--
第二节 税收
----
征管机构
----
税费征收
----
社会保险费征收
----
纳税检查
----
税收减免
----
发票管理
--
第三节 金融
----
货币
----
组织
----
存款
----
贷款
--
第四节 保险
----
保险
----
理赔
第十章 党群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卡房镇地方组织
----
中共新山区委、上方镇党总支
----
中共卡房镇委员会
----
中共卡房镇代表大会
----
中共卡房镇基层组织
----
中共卡房镇党员人数及发展
--
第二节 共青团卡房委员会
----
共青团卡房镇代表大会
----
共青团卡房镇基层团组织
----
共青团卡房地区基层组织选介
--
第三节 卡房地区工会
----
工会组织
----
工会活动
--
第四节 卡房妇女联合会
----
妇女工作委员会
----
卡房区妇女代表大会
----
卡房妇联主要工作
第十一章 政权
--
第一节 卡房镇人民代表大会
----
卡房镇人民代表大会
----
卡房镇人民代表大会辖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行政机关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机构
--
第三节 武装
----
驻军
----
地方武装
----
民兵
----
战事
----
卡房镇人民武装部
----
卡房新建锡矿武装部
----
卡房采选厂民兵营
--
第四节 公安
----
机构
----
惩治反革命
----
打击刑事犯罪
----
维护社会治安
----
户政管理
----
消防安全
--
第五节 审判
----
卡房人民法庭
----
审结案例选
--
第六节 司法
----
人民调解
----
法制宣传
--
第七节 民政
----
救济
----
优抚、安置
----
婚姻登记
----
基层政权建设
第十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义学
----
小学
----
中学
----
成人教育
----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教师
----
教师队伍
----
教师职称
--
第三节 学生
----
招生
----
学生组织
--
第四节 管理
----
机构
----
经费
----
设施
第十三章 卫生科技
--
第一节 卫生
----
疫病
----
防疫
----
卫生运动
----
妇幼保健
----
医药与医疗
----
医疗单位
--
第二节 科技
----
农业科技
----
试验示范
----
工业科技
第十四章 文化体育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卡房文化站
----
卡房广播电视管理站
----
图书室、书店
----
厂矿俱乐部
----
村委会文化室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彝族火把节
----
苗族踩花山
----
歌舞活动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文学创作
----
书法创作
----
美术创作
----
摄影创作
--
第四节 文物名胜
----
黑蚂井古墓群遗址
----
冲子坡东汉冶炼遗址
----
出土文物精品选介
----
古驿道
----
寺观、庙宇
----
卡房棉花山董棕植物保护区
--
第五节 体育
----
群众体育
----
竞技体育
----
比赛
第十五章 人口 民族
--
第一节 人口民族
----
人口状况
----
性别状况
----
年龄状况
----
文化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机构
----
技术服务
----
晚婚
----
节制生育
----
流动人口管理
----
人口增长
--
第三节 民族
----
汉族
----
彝族
----
苗族
第十六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党、政界人物
------
文宗旭
------
程福运
------
杨永仁
------
高文忠
------
严玉生
------
刘小三
------
刘星明
------
杨树文
------
姚天国
------
赵刚
----
经济界人物
------
廖国权
------
胡宝祥
------
程睿涵
------
杨文忠
----
文教界人物
------
宣科
------
朱有勇
------
保继刚
------
李永革
------
杨必俊
------
刘家福
----
艺术界人物
------
李光曦
------
杨忠旺
------
王建业
------
杨忠元
------
周璞
------
张建华
------
田光泽
------
孙振华
------
刘忠元
------
严国明
------
王孟渝
----
社会贤达
------
朱有贵
------
项兴臣
----
能工巧匠
------
赵家珍
------
付显清
----
历史罪人
------
王双福
--
第二节 英烈、劳模名录
----
卡房革命烈士英名录
------
李开鸿
------
杨开文
------
李顺
------
李长生
------
白朝凤
------
沈崇义
------
阎自惠
------
潘立金
------
张乔顺
------
张璈
------
粱保忠
----
卡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附录
--
个旧县政府1657号(咨)
--
邀恩申请书
--
民国年间个旧县长训令摘存
--
上方镇镇长呈稿
--
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
--
花岗岩凹陷带矽卡岩铜矿床地质特征
--
卡房罗莫吴越堂钱姓宗谱
《卡房镇志》编修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