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10月
目录
封面
云浮县志
版权页
云浮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云浮县志》编辑部
图片
--
云浮县政区图
--
云城镇街道图
--
云浮县地形图
--
云浮县地质构造纲要图
--
县城新貌
--
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
--
1987年,中共中央顾委会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在云浮视察期间,瞻仰邓发烈士故居
--
1987年,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在云浮检查工作
--
1992年,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观看云浮制造的多功能电源器
--
1990年,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在云浮检查工作
--
1991年,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在云浮检查工作
--
水稻丰收
--
绿珠葡萄场
--
水果丰收
--
林海
--
光明林场
--
青少年植树造林
--
朝阳水库
--
六都大泵站
--
大枧新村
--
五官塘养殖场
--
白沙塘养鸡场
--
拖拉机耕田
--
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办公楼
--
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生活区
--
云浮硫铁矿企业集团公司露天采矿场
--
云浮水泥厂
--
云浮发电厂
--
云浮县化工厂
--
云浮县白水泥厂
--
云浮县水泥厂
--
云浮县淀粉厂
--
六都变电站
--
云浮县钢铁厂
--
云浮石料总厂
--
云浮县铁矿采矿场
--
县石材机械厂制造的花岗岩锯
--
矿产品
--
云浮硫铁矿火车站
--
铁路、公路
--
六都港码头
--
六都经济开发区一角
--
禾昌顶微波站
--
邮电局载波机机房
--
邮电局载波机机房
--
华侨友谊商场电动步梯
--
县城中心商场
--
物资公司商场
--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
--
建设银行综合楼
--
中国银行综合楼
--
农业银行电脑储蓄
--
工商银行营业大厅
--
保险咨询服务
--
首届欢乐节
--
青少年联欢活动
--
工人文化宫
--
县图书馆
--
禾昌顶电视塔
--
云浮中学校园
--
邓发小学课堂教学
--
幼儿园小朋友做游戏
--
思劳中心小学
--
冯强学校郑玉琼教学楼
--
小河中学门楼
--
莫贵良中学月明教学楼
--
鹏石学校
--
县人民医院
--
县中医院住院部
--
思劳乡黄联敬老院
--
东安体育中心英东体育馆
--
醒狮表演
--
田径比赛
--
云石制品
--
雄鹰、盛酒器具(石雕)
--
石茶几、石狮
--
云石花瓶云石灯座
--
罗汉、仕女(石雕)
--
开荒牛(石雕)
--
奔马(石雕)
--
蟠龙洞外景
--
蟠龙洞洞口
--
蟠龙洞
----
石花
----
罗帐
--
烈士公园
--
星岩古洞
--
天柱擎空
--
金鱼沙
--
馆藏文物
--
南乡大营村陈太保祠
--
县城西九龙桥
--
1927年腰古农军起义集结地——腰古圩大坡顶
--
1927年腰古农民协会旧址——腰古蓉秀楼
--
1928年中共云浮县委所在地——腰古城头村
--
1949年4月云浮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富林连塘村
--
香港同乡总会联谊探亲团与县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
云浮海外联谊会成立庆典
--
香港同乡总会成立九周年庆典
--
云浮市衔牌悬挂仪式
--
云浮市衔牌悬挂仪式
--
云浮设市庆祝大会
--
霍英东、郭荣昌、刘俊杰前来参加云浮设市庆典活动
--
田纪云题词
--
崔乃夫题词
--
叶选平题词
--
朱森林题词
--
陈俊生题词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要事纪略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沿革与县境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县境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三章县城
--
第四章乡镇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形
----
第一节山地
----
第二节丘陵
----
第三节谷地
----
第四节岩溶
--
第二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与混合花岗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四节地质演变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降雨
----
第四节其他气候要素
----
第五节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五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六章矿藏
----
第一节金属矿藏
----
第二节非金属矿藏
--
第七章植物动物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后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化
----
第一节数量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姓氏
----
第二节性别年龄
----
第三节家庭婚姻
----
第四节文化程度
----
第五节职业
--
第三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计划生育机构
----
第二节技术队伍
----
第三节措施与效果
--
第四章华侨港澳同胞
----
第一节华侨
----
第二节港澳同胞
第四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
----
第一节经济结构
----
第二节发展水平
--
第二章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五节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六节物资管理
----
第七节土地管理
第五篇农牧渔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和经营体制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互助组与农业合作社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地和农村劳动力
----
第二节粮食作物
----
第三节经济作物
----
第四节水果
----
第五节耕作制度
----
第六节耕作技术
----
第七节良种繁育与推广
----
第八节土壤与肥料
----
第九节防治病虫害
--
第三章农具农机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农业机械
----
第三节农机管理
--
第四章畜牧水产
----
第一节禽畜饲养
----
第二节禽畜病防治
----
第三节水产养殖
----
第四节鱼病防治
第六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地
----
第二节林木
----
第三节活立木蓄积量
----
第四节林副产品
--
第二章林政
----
第一节林业法制
----
第二节山林权属
----
第三节山林经营体制
--
第三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遣林
----
第三节幼林抚育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封山护林
----
第二节防火
----
第三节防止乱砍滥伐
----
第四节防治病虫害
--
第五章木材运输与加工
----
第一节运输
----
第二节加工
第七篇水利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灌溉和发电工程
----
第二节防洪排涝工程
----
第三节河道整治工程
--
第二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治理措施
--
第三章水利行政
----
第一节机构和队伍
----
第二节技术培训
----
第三节工程管理
----
第四节移民安置
第八篇矿业
--
第一章勘探
----
第一节勘探活动
----
第二节勘探成果
--
第二章采选与冶炼
----
第一节开采
----
第二节选矿
----
第三节冶炼
----
第四节主要企业
--
第三章产品与运销
----
第一节产品
----
第二节运销
--
第四章矿产资源管理
----
第一节民国时期管理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管理
第九篇石业
--
第一章资源与开采
----
第一节资源
----
第二节开采
--
第二章加工
----
第一节石板材加工
----
第二节石米加工
----
第三节石粉加工
----
第四节水磨阶砖加工
----
第五节人造大理石加工
----
第六节石料工艺品加工
----
第七节七○砂加工
----
第八节建筑碎石加工
----
第九节主要企业
--
第三章产品销售
----
第一节品种
----
第二节销售
第十篇工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和经济责任制
----
第一节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经济责任制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营和公私合营企业
----
第二节国营企业
----
第三节集体企业
----
第四节乡镇企业
----
第五节村办联户企业
----
第六节个体企业
----
第七节“三资”企业
--
第三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机电工业
----
第二节水泥工业
----
第三节化学工业
----
第四节电力工业
----
第五节造纸印刷工业
----
第六节制糖酿酒饮料烟丝工业
----
第七节粮油食品工业
----
第八节塑料编织工业
----
第九节服装皮革制鞋工业
----
第十节砖瓦石灰陶瓷工业
----
第十一节其他工业
----
第十二节主要企业
第十一篇交通
--
第一章交通网络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航道港口
--
第二章交通工具
----
第一节人力交通工具
----
第二节机动交通工具
--
第三章运输
----
第一节陆运
----
第二节水运
--
第四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公路养护和管理
----
第二节交通安全
----
第三节航政、航道管理
第十二篇邮电
--
第一章邮电机构
----
第一节明、清和民国时期邮电机构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邮电机构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邮政设施
----
第三节邮政业务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信设施
----
第二节口外通信
----
第三节微波通信
第十三篇商业
--
第一章流通体制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商业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商业
--
第二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粮食购销
----
第二节食油购销
----
第三节粮食储运
--
第三章煤炭石油购销
----
第一节煤炭购销
----
第二节石油购销
--
第四章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一节金属材料购销
----
第二节机电设备购销
----
第三节建筑材料购销
----
第四节化工原料购销
----
第五节化肥农药购销
----
第六节农用机具购销
----
第七节木材毛竹购销
--
第五章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一节麻类购销
----
第二节茶叶购销
----
第三节烟叶购销
----
第四节木薯购销
--
第六章副食品购销
----
第一节禽畜产品购销
----
第二节水产品购销
----
第三节蔬菜水果购销
----
第四节糖烟酒购销
--
第七章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一节棉布百货购销
----
第二节五金交电购销
----
第三节日用杂品购销
--
第八章服务行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旅馆业
----
第三节理发业
----
第四节修理业
----
第五节照相业
--
第九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圩期
----
第三节贸易
----
第四节市场建设
--
第十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经营方式
----
第二节出口商品
第十四篇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机构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财政监督
----
第五节公债国库券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税务机构
----
第二节税制
----
第三节税收
----
第四节管理
第十五篇金融保险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金融机构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机构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清代和民国时期货币
----
第二节人民币
--
第三章存贷与结算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工商贷款
----
第三节农业贷款
----
第四节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五节结算
----
第六节金融债券
--
第四章信用合作社
----
第一节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二节城市信用合作社
--
第五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业务
----
第二节保费收入和理赔
第十六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房屋
----
第二节街道
----
第三节供水与排水
----
第四节照明
----
第五节园林绿化
--
第二章农村与圩镇建设
----
第一节农村建设
----
第二节圩镇建设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技术设备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及开发
----
第一节规划管理
----
第二节公房管理
----
第三节私房改造与落实房屋政策
----
第四节房地产开发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防治污染措施
第十七篇政党群众团体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云浮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员
----
第四节党务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云浮地方组织
----
第一节县党部及基层组织
----
第二节三民主义青年团云浮地方组织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团体
----
第二节农民团体
----
第三节妇女团体
----
第四节青少年团体
----
第五节工商界团体
----
第六节科技界团体
----
第七节文化教育界团体
----
第八节归侨团体
第十八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人民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历届会议
----
第三节县各界人代会常委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县政府
----
第一节县级行政机构
----
第二节基层行政单位
----
第三节信访
----
第四节外事外经
----
第五节华侨港澳台同胞事务
----
第六节审计
----
第七节法制
--
第三章县政协
----
第一节历届委员会议
----
第二节工作机构
----
第三节重要活动
第十九篇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明、清时期军事机构
----
第二节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三节新中国建立后军事机构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明、清时期兵役
----
第二节民国时期兵役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兵役
--
第三章驻军地方武装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民兵组织
----
第二节民兵训练
----
第三节重大活动
--
第五章战事
----
第一节罗旁山区瑶民起义
----
第二节朱家臣抗清
----
第三节平定刘北匪乱
----
第四节腰古农民起义
----
第五节抗击日本侵略军
----
第六节“三罗”游击队的武装斗争活动
----
第七节清剿土匪
第二十篇政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打击和防范刑事犯罪
----
第四节治安管理
----
第五节监所管理
----
第六节户籍管理
----
第七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审判监督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普及法律常识
----
第二节公证业务
----
第三节律师业务
----
第四节人民调解
第二十一篇民政
--
第一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主要活动
----
第二节抚恤
----
第三节烈军属残废军人困难补助
----
第四节社会优待
--
第二章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安置就业
----
第二节扶持生产
----
第三节困难补助
--
第三章救灾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农村扶贫
----
第三节社会救济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孤儿弃婴教养
--
第五章婚姻登记
----
第一节婚姻法规宣传
----
第二节婚姻登记制度
第二十二篇人事劳动
--
第一章干部
----
第一节干部状况
----
第二节干部制度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二章工人
----
第一节国营企业工人
----
第二节集体企业工人
--
第三章工资奖金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奖金和各种补贴
--
第四章劳保福利
----
第一节劳动保护
----
第二节劳动保险
--
第五章退休退职
----
第一节退休
----
第二节退职
--
第六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城镇待业人员就业
----
第二节知识青年安置
----
第三节精简人员安置
--
第七章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调配管理
第二十三篇教育
--
第一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县城幼儿教育
----
第二节农村幼儿教育
--
第二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
--
第三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
----
第二节职业中学
--
第四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学校
----
第二节卫生学校
----
第三节农林业学校
----
第四节技工学校
--
第五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广播电视大学
----
第四节函授自学考试
--
第六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数量
----
第二节教师素质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七章教育改革
----
第一节教育制度
----
第二节教学内容
----
第三节教学方法
----
第四节人才输送
--
第八章教育经费和设施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第二节学校设施
----
第三节勤工俭学
第二十四篇科技
--
第一章组织队伍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科研团体
----
第三节四级农科网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研活动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研与技改
----
第三节科技交流
----
第四节科技咨询服务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工业科技成果
----
第二节农林畜牧水产科技成果
----
第三节医药卫生科技成果
----
第四节专利科技成果
--
第四章地震测报
----
第一节测报网点
----
第二节防震措施
第二十五篇文化
--
第一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文艺创作
----
第三节民间文艺
----
第四节文艺表演
--
第二章电影
----
第一节电影放映队
----
第二节电影院
----
第三节县电影公司
--
第三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录像
--
第四章图书
----
第一节发行
----
第二节阅览
--
第五章报刊新闻报道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新闻报道
--
第六章档案
----
第一节收集整理
----
第二节保管利用
--
第七章旅游
----
第一节旅游点
----
第二节旅游业
--
第八章文物
----
第一节遗址墓葬
----
第二节馆藏文物
----
第三节烈士故居、馆、墓、碑
----
第四节文物保护
第二十六篇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卫生单位
----
第一节县属医疗卫生单位
----
第二节乡镇卫生院
----
第三节诊所医疗站
----
第四节其他医疗单位
--
第二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三章防疫保健
----
第一节疾病防治
----
第二节公共卫生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第四章医药
----
第一节药政
----
第二节药品生产
----
第三节药品经营
第二十七篇体育
--
第一章机构及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
第二章体育活动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业余体校
----
第四节人才输送
--
第三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田径
----
第二节球类
----
第三节棋类
----
第四节举重射箭赛艇击剑游泳
第二十八篇社会风情
--
第一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人生礼俗
----
第三节辈序称谓
----
第四节岁时节日
----
第五节信仰习俗
--
第二章方言
----
第一节分布概况
----
第二节音系
----
第三节词汇比较
----
第四节语法特点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基督教
----
第二节天主教
第二十九篇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萧元冈
----
陈璘
----
郭濂
----
曾受一
----
李晚
----
梁廷骧
----
程鸿才 张誉 李灶
----
梁桂华
----
陈剑夫
----
叶渭东
----
彭世枋
----
邓同觉
----
邓发
----
林伯和
----
李诚君
----
叶泽霖
----
陈国枝
----
陈云
----
叶焯华
----
陈明华
----
麦长龙
----
冯强
----
李振东
----
毛均耀
----
唐图强
----
陈又山
----
刘树荣
--
二、云浮县革命烈士名录
--
三、国民党军队云浮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附录
--
一、旧志序选录
--
二、云浮县撤县设市的批文、纪实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