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的编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实事求是地记述莫城各方面的情况。详今略古,记述上限起自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下限至2000年底。记述的地域范围,以20世纪90年代莫城镇所辖的14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为主,涉及到历史变迁的地方,另作记载。
出版时间:
2002年09月
目录
封面
莫城镇志
题词
--
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唐伟萱题词
--
常熟市人民政府市长胡正明题词
--
常熟市政协主席金元康题词
--
何忠题词
--
祝兴华题词
--
题词
--
王水根题词
--
王志平题词
--
范浩康题词
图片
--
篆刻(附释文)
--
1990年,国家主席杨尚昆赴美访问期间,与驻美使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后排左二为龚小宝(莫城籍)。
--
199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视察莫城镇环境监理所并题词。
--
1995年4月,国务院剐总理朱镕基接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闭长、特级E行员尹培强(左二)。
--
1997年10月,中央党校副校长龚育之(前左二)、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胡福明(右二)视察和甸村。
--
2000年7月,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前左二)视察和甸村。
--
1995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常(中)视察莫城中学。
--
2000年10月,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中)视察和甸村农机上作。
--
1994年11月,文化部社会文化州州长范崇嬿接见“小黄鹂”合唱团。
--
1999年3月,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左一)视察莫城中学。
--
雕塑《笔韵》
--
莫城镇政府人楼
--
莫城宾馆
--
滨河绿化
--
莫园
--
文化中心
--
集镇风貌
--
安定三产小区
--
工商银行莫城营业所
--
农业银行莫城营业所
--
信用社
--
税务三分局
--
派出所
--
保险所
--
邮政支局
--
电信支局
--
环保监理所
--
工商分局
--
110千伏变电所
--
农副产品交易城
--
电力控制中心
--
莫城超市
--
水利站
--
集贸市场
--
敬老院
--
江苏和甸集团
--
常熟市农化集团有限公司
--
常熟市不锈钢材料厂
--
常熟市光明制笔有限公司
--
常熟市华泰染料公司
--
常热市招商城印染厂
--
常熟市日新机械有限公司
--
常熟市中密度板厂
--
莫城食品机械厂
--
常熟市町尔得食品有限公司
--
常熟市制药化工机械总厂
--
常熟市工艺制笔厂
--
常熟市振业化工厂
--
常熟市江南涂装成套改备厂
--
常熟市东湖第二化工厂
--
常熟市金笔厂
--
常熟市订机化工研究所
--
常熟市胶合板厂
--
常熟市锦程化工仃限公司
--
常熟市新时代模具成型有限公司
--
常熟市承沪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
--
常熟市凌桥化工厂
--
常熟市宏升现代装饰厂
--
常熟市林业机械厂
--
常熟市源城化工有限公司
--
常熟市金属粉末厂
--
常熟市恒发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常熟市嘉成机械制造宵限公司
--
常熟市会仕达服饰有限公司
--
常熟市顺达缝制设备有限公司
--
常熟市程达制农有限公司
--
常熟市天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常熟市金星化工厂
--
常熟市青州木器厂
--
常热市冠都体育器材厂
--
常熟市红峰制衣厂
--
常熟市机械五厂
--
农业开发示范区
--
精耕细作
--
水利设施
--
锦绣水乡
--
收割
--
交售公粮
--
丰收
--
苗木基地
--
常熟市特种水产园艺场
--
鱼簖
--
牵鱼
--
异型珍珠
--
潭塘金爪蟹
--
养猪户
--
种植香菇
--
插秧
--
传统副业——制瓦坯
--
镇农科站
--
莫城中心小学
--
1994年10月.“小黄鹂”合唱团赴北参加第二届中国潮金曲颁奖音乐会的演出。
--
1995年10月,澳大利亚特立尼迪学校代表团访问和甸小学。
--
幼儿园
--
微机室
--
莫城中学
--
科技带
--
电脑房
--
中学运动会
--
语音室
--
美术兴趣小组
--
图书馆
--
法国布莱斯特市代表团访问莫城中学
--
《小荷》征文“莫城杯”颁奖演
--
国庆歌会
--
儿童歌舞
--
花担迎新
--
乡音乡情
--
龙舟节
--
首届体育运动会
--
入场式
--
荣获“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称号
--
太极拳
--
篮球运动
--
门球运动
--
镇卫生院
--
村卫生室
--
广电中心
--
托儿所
--
东湖水上乐园
--
50年代建造的马泾小学
--
尊老爱老
--
为民服务
--
慈善捐款
--
义务献血
--
科普宣传周广场服务活动
--
孝敬老人
--
知识竞赛
--
欢迎新兵入伍
--
青年志愿者为群众写春联
--
接纳老区贫困学生入学
--
捐助贫困学生
--
访贫问苦
--
市镇别墅区
--
光明别墅区
--
和甸别墅区
--
小别墅
--
公寓房
--
老式住宅
--
旧式民居
--
凌桥黄土山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现场
--
清斜桥元和塘畔言子故里亭(俗称十里亭)
--
原妙清寺石狮(今移置兴福禅寺)
--
十里亭内的“先贤言子故里”石碑
--
新石器时代石磷
--
新石器时代石斧
--
汉铜镜
--
新石器时代小玉琮
--
新石器时代玉璧
--
西晋弦纹双系罐
--
汉狮形烛台
--
西晋青釉虎子(和尚甸出土)
--
宋六角形谷仓(凌桥黄土山出土)
--
五代至宋瓷碗(凌桥黄土山出土)
--
明白瓷碗(凌桥黄土山出土)
--
清御题“{碧峰馆”玉山子(燕巷陶龙生上交)
--
太平天国太平军藤牌(凌桥陈阿兴捐赠)
--
原妙清寺前占银杏
--
元东始占家桥及古银杏
--
清东湖木杓湾福寿桥
--
昆承湖畔观音庵
--
终审会议人员合影
--
《莫城镇志》终审会议
--
历任党委书记合影
--
历任公社主任、乡长、镇长合影
--
镇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
镇志编纂小组成员合影
--
莫城镇行政区划图
《莫城镇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民国前建置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建置区划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建置区划
--
第二章 镇村概况
----
第一节 集镇概况
------
一、莫城
------
二、东始庄
------
三、安定——第三产业开发区
------
附:居民委员会
----
第二节 行政村概况
第二编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土壤
------
一、土壤分类
------
二、土地性状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
第三节 湖泊、河流
----
第四节 桥梁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降水量
----
第五节 异常天气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涝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其他灾害
----
附:地震记录
--
第四章 物产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动植物
------
一、动物
------
二、植物
第三编 政治、军事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纪检监察组织
--
第二章 其他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附三青团)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一、农会、贫协
------
二、工会
------
三、青年组织
------
四、少年儿童组织
------
五、妇女组织
------
六、协会团体
--
第三章 政权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一、民国前政权机构
------
二、民国时期政权机构
------
三、新中国成立后政权机构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经济发展总公司
----
第四节 政协工作组
----
第五节 机构设置
--
第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与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五节 兵事与兵灾
第四编 农业水利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植保防治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农具、农机
----
第七节 农作物产量
----
第八节 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三章 农田水利
----
第一节 河道建设
----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节 水利设施
----
第四节 管理服务机构
第五编 多种经营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蔬菜
----
第二节 食用菌
----
第三节 苗木、果树
----
第四节 其他种植
--
第二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禽
----
第二节 家畜
----
第三节 水产
----
第四节 其他养殖
--
第三章 家庭手工副业
----
第一节 土纺、土织
----
第二节 花边、刺绣
----
第三节 针织、服装
----
第四节 其他手工副业
--
第四章 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 多种经营综合服务站
----
第二节 畜牧兽医站
----
第三节 花边社
第六编 工业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手工业、作坊
----
第一节 手工业
----
第二节 作坊
----
第三节 其他手工业
--
第三章 镇村办工业
----
第一节 镇办工业
----
第二节 部分镇办企业简介
----
第三节 村办工业
----
第四节 部分村办企业简介
--
第四章 私营企业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私营工业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个体私营工业
----
第三节 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简介
--
第五章 三资企业
--
第六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莫城建筑公司
----
第二节 个体建筑业
--
第七章 事业单位办工业
--
第八章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九章 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 莫城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
----
第二节 莫城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
------
附一:莫城工业物资供销公司
------
附二:莫城外贸公司
----
第三节 莫城镇劳动所
----
第四节 莫城镇人才服务站
--
第十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治理
----
第三节管理机构
第七编 商业供销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商业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私营商业
----
第三节 对私改造和合作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和私营商业
--
第三章 合作商业
----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节 合作商店变迁与核算单位变化
----
第三节 集体商业总店
----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粮食管理所
----
第二节 食品站
--
第五章 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经营业务
--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业务管理
----
第三节 集贸市场
第八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机构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章 金融、保险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金融业务
----
第三节 现金和账户管理
----
第四节 生产队财务辅导
----
第五节 计算机管理
----
第六节 货币流通
第九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陆路交通运输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车辆
------
附:公交站点
----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运输
------
一、航道
------
附:渡口
------
二、航运
------
三、运输工具
----
第三节 装卸搬运
----
第四节 管理服务机构
------
一、运输站
------
二、搬运站
------
三、交通管理所
--
第二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邮政
------
一、邮路
------
二、邮政业务
------
三、邮政储蓄
----
第三节 电信
------
一、电话
------
二、BP机
------
三、电报
第十编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中心集镇
----
第二节 其他集镇
----
第三节 居民新村
--
第二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江苏省农村现代化试验区先行示范单位—和甸村
----
第二节 现代化建设先行村
----
第三节 村民住宅
----
第四节 公共设施建设
--
第三章 供电、供水
----
第一节 供用电事业
----
第二节 供水
--
第四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集体用地管理
----
第二节 宅基地管理
----
第三节 其它用地管理
--
第五章 管理服务机构
----
第一节 建设管理所
----
第二节 国土管理所
----
第三节 常熟市供电局莫城供电所
第十一编 民政治司法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待抚恤
----
第二节 安置工作
----
第三节 敬老养老
------
附:敬老院
----
第四节 社会救济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
第七节 地名普查
----
第八节 福利企业
--
第二章 治安
----
第一节 机构
------
附:派出所公安干警勇斗歹徒破案三例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六节 人口普查
--
第三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律服务所
第十二编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一、民国期间小学沿革
------
二、新中国成立后小学发展情况
------
三、莫城中心小学
------
四、村级小学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一、莫城中学
------
二、莫城农业中学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补习
----
第二节 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
第三节 成人教育中心校
--
第三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网络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项目与成果
第十三编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一、文化站
------
二、广播电视站
------
三、影剧院
----
第二节 文化艺术
------
一、文艺创作
------
二、特色文化
------
三、宣传队
------
四、民间文娱
------
五、古代名人咏《莫城》诗文
------
六、民歌民谣
----
第三节 民间收藏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
一、文物
------
二、古迹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一、小学
------
二、中学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第十四编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医疗事业
----
第一节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防治
----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
一、流行历史与危害
------
二、防治措施与成果
--
第二章 爱国卫生
----
第一节 健康教育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环境卫生及绿化
----
第四节 创建爱国卫生镇
--
第三章 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一、私人诊所
------
二、联合诊所
------
三、卫生院
--------
安定分院
------
四、农村卫生室
------
五、学校、工厂卫生室
----
第二节 医务人员与设施
------
一、医务人员
------
二、医疗设备
第十五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构成
----
第二节 户籍
----
第三节 民族
----
第四节 姓氏
----
第五节 人口控制
----
第六节 计划生育指导服务站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一、服饰
------
二、膳食
------
三、居住
------
四、交通工具
----
第二节 收入与消费
----
第三节 社会保障
------
一、社会养老保险
------
二、医疗保险
------
三、工伤、失业保险
------
四、生育保险
--
第三章 地方习俗
----
第一节 岁时节日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新风尚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寺庙、庵堂、宗祠
--
第五章 地方语言
----
第一节 土话、惯用语
----
第二节 谚语、俗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十六编 荣誉
--
第一章 集体荣誉
----
第一节 国家部级
----
第二节 省厅级
----
第三节 苏州市级
--
第二章 个人荣誉
----
第一节 国家部级
----
第二节 省厅级
----
第三节 苏州市级
第十七编 人物
--
第一章 名人传略
----
第一节 古代名人
------
邹伯常
------
邹君玉
------
邱子渊
------
邹立诚
------
钱妇人
------
邹永年
------
邹颖
------
邹察
------
黄务本
------
孙谷
------
桑晋
------
周容生
----
第二节 近、现代名人
------
管焯
------
桑文滮
------
朱春荣
------
邵汝干
------
朱志清
----
第三节 能工巧匠
------
顾春男
------
周坤福
------
沈巧根
--
第二章 革命烈士
----
烈士英名录
--
第三章 党、政、军干部(县团级以上)
----
第一节 党政干部
------
钱岱
------
金辉
------
陶爱珠
------
徐国强
------
毛惠民
------
李赓泉
------
王宗旦
------
陈卓然
------
祁子青
------
龚万里
------
尤振兴
------
周寰
------
时斌奎
------
马光
----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团职(级)以上干部
------
一、现役干部
--------
邹仁兴
--------
尹培强
--------
瞿兴元
--------
邹锦荣
--------
程江
--------
周兴元
--------
陈明元
------
二、转业干部
--------
平金福
--------
陈兴元
--------
龚振华
--------
龚佩琨
--------
丁伟荣
--------
沈小平
------
三、已故军队干部
--------
陈厚坤
--
第四章 科教知识界人士
----
一、国内人士
------
戴敏华
------
秦永元
------
徐耀忠
------
李文明
------
魏品良
------
俞建荣
------
陶伟忠
------
戴孟贤
------
戴孟超
------
张维民
------
金泽光
------
蒋生元
----
二、旅外人士
------
朱文兴
------
朱文起
--
第五章 出席苏州市、常熟市(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政协委员名录、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
第一节 出席苏州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
第二节 出席常熟市(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
第三节 出席常熟市(县)历届政协委员名录
----
第四节 出席常熟市(县)历届党员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第十八编 志余
--
第一章 趣闻轶事
----
一、石岸头做戏认错女婿
----
三、武术高手王传龙
----
四、剥皮殷庄泾
----
五、力大如牛的周成候
----
六、桑家的故事
----
七、钱百万
--
第二章 民间传说
----
一、昆承湖的传说
----
二、红观音堂的传说
----
三、妙清寺的传说
----
四、城隍须上栖蜻蜓的传说
----
五、夏家两件“宝”的传说
----
六、千人坑坟
----
七、魏家大宅基
----
八、旗杆里
--
第三章 革命故事
----
一、木排厍缴枪
----
二、枪打保安队
----
三、枪击土匪头目
----
四、勇夺保安队手枪
----
五、舍身保金箱
----
六、运粮支前
----
七、处决敌特
----
八、遇险突围
--
第四章 曲苑杂说
----
第一节 口号、顺口溜
----
第二节 窃口
----
第三节 佛偈
----
第四节 唱春词
----
第五节 “吹鼓手”、“军乐队”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