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按民族分章节,采用章节体、横排纵写,以记事为主,叙而不论。
出版时间:
1990年11月
目录
封面
玉溪市民族志
出版说明
编纂领导小组
图片
--
玉溪市民族分布示意图
--
《玉溪市民族志》审稿人员合影
--
《玉溪市民族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合影
--
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支部一九八八年荣获先进党支部称号。
--
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1988年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表彰
--
1989年,市的领导同志到西营祝贺回民圣诞节。
--
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全体同志合影
--
洛河彝族乡所在地--洛河
--
出生于玉溪市洛河彝族乡小合村的“彝族之鹰”--杨国祥
--
哨河大庙内壁画(关公及龙虎)
--
洛河彝族乡老矣黑村“毕摩”保存的彝文
--
洛河彝族乡民族中学
--
小石桥彝族乡中学
--
玉溪市民委主任赵锡洪(右一)、洛河彝族乡党委书记飞文兴(左一)到上厂彝族家中
--
洛河彝族乡洛河村公所的铁矿洞
--
玉溪南部小坝村彝族女青年服饰
--
玉溪南部李井村的彝家庭院一角
--
玉溪西部法寨彝族女青年服饰
--
玉溪市洛河彝族乡老矣黑村1989年在“祭龙”节开展文体活动(图为花鼓、板凳龙)
--
玉溪市文工队一九八九年荣获国家最佳表演奖的彝族板凳龙舞
--
玉溪西边山区黄草坝的彝族 乡村 医生
--
晚清著名伊斯兰教学者马联元(左一)及其学生
--
著名经师马宜之
--
著名经师马健之
--
1987年玉溪大营经学班毕业生与教师、管事合影。
--
相传大营某巴巴得自龙潭的龙盘
--
回族礼拜前小净
--
回族妇女礼拜时戴盖头
--
玉溪大营五金工具厂化验室
--
玉溪大营五金工具厂生产的部份产品
--
大营矿泉水厂一角
--
新村白族老人服饰
--
1989年,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佛教人士学习
--
玉溪西边山白族女青年服饰
--
一九八九年六月,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基督教人士学习党的有关政策
序言
前言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汉族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一、居住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婚俗
----
五、丧葬
----
六、节日
--
第二节 宗教与祭记
----
一、宗教信仰
----
二、祭祀
--
第三节 经济
--
第四节 文化教育
----
一、教育
----
二、卫生
----
三、体育
----
四、花灯
第二章 彝族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一、居住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婚俗
----
五、丧葬
----
六、节日(火把节)
----
七、禁忌
----
八、礼俗
--
第二节 宗教与祭记
----
一、宗教
----
二、祭祀
----
三、毕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中华民国以前的经济状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经济状况
----
三、林业
----
四、畜牧业
----
五、加工业
----
六、采矿
----
七、商业
----
八、信贷
----
九、交通
----
十、山区公路里程
--
第四节 文化、卫生、教育
----
一、语言、文字
----
二、文艺活动
----
三、乐器
----
四、卫生
----
五、教育
第三章 回族
--
第一节 宗教
----
一、信仰、禁律和五功
----
二、圣地和教派
----
三、星月绿旗
----
四、教历
----
五、经学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一、居住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婚俗
----
五、报喜
----
六、取经名
----
七、割礼
----
八、穿耳
----
九、继承
----
十、丧葬
----
十一、节庆
----
十二、礼仪
----
十三、禁忌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一、中华民国以前的经济状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经济状况
--
第四节文化、教育
----
一、语言文字
----
二、文化教育
第四章 白族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一、居住
----
二、服饰
----
三、饮食
----
四、婚俗
----
五、丧葬
----
六、节日
----
七、禁忌
----
八、宗教
----
九、祭祀
--
第二节 经济状况
----
一、中华民国以前的经济状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经济状况
--
第三节 文化、教育
----
一、语言文字
----
二、文艺
----
三、教育
----
四、民族武艺
第五章 哈尼族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一、居住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婚俗
----
五、丧葬
----
六、宗教
----
七、祭祀
----
八、节日
----
九、礼俗
--
第二节 经济状况
----
一、中华民国以前的经济状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经济状况
--
第三节 文化教育
第六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未成立民族工作机构时期
--
第二节 建立民族工作机构以后
----
一、机构沿革
----
二、主要职责
----
三、主要工作
----
四、地区民委
第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简介
----
马联元
----
马凌汉
----
聂耳
----
沙儒诚
--
第二节 人物表
----
一、明清时期的举人、进士
----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人物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物
------
马人文
------
马学德
------
杨国祥
------
李德恩
------
金学信
------
马顺全
------
马家恩
------
吉丙孝
------
拔绍雄
------
马崇显
------
李惠英
------
马旭初
------
张在川
------
期正英
------
李学义
------
李宽
------
马培光
------
马运泰
------
马慈恩
------
马登
------
合绍宗
------
枉桢
------
合培德
------
马秀明
------
白家林
------
白家福
------
杨瑞新
------
田世恩
------
王灿
------
马运华
------
马崇理
------
合光道
------
李文彦
------
纳启云
------
马有良
------
可云忠
------
玛亮亭
------
赵锡洪
------
纳光海
------
和文光
------
飞文兴
------
龙玉福
------
普金林
------
马选良
------
马顺良
------
张真立
------
李艺
----
四、少数民族妇女中的“三八”红旗手
------
马仕秀
------
石凤珍
------
普惠仙
------
普兆英
------
拔姬氏
------
王凤兰
------
柏凤珍
------
王凤珍
------
施兰仙
------
鲁士英
------
马琼仙
------
普桂芬
------
周兴花
------
拔桂仙
------
龙惠兰
--
第三节 少数民族烈士名录
----
王家林
----
施济民
----
朱强
----
者汝云
----
拔德兴
----
余家顺
----
姬家臣
----
普家恒
----
普开祥
----
柏恩有
----
龙家旺
----
飞荣贵
----
龙家贵
----
李文明
----
拔文顺
----
普国民
----
普龙华
----
可光福
----
李迎春
----
普开德
----
李恒祥
----
马义武
----
马光喜
----
李自贤
----
方学全
附录
--
“兴顺和”号的兴衰
--
赛典赤及五子二十三孙
--
关于“龙盘”的传说
--
中所营清真寺功德碑序
--
大营李家祠堂碑抄(回)
--
李井(李家营)大庙碑抄(彝)
--
小坝李姓墓碑抄(彝)
--
干海子者氏历代宗系谱序(彝)
--
者氏族谱序(彝)
--
新兴州土州判王氏传袭情况
--
清代禁革土州判取租代纳官粮及杂派徭役的《告示》碑抄
--
各民族的民间传说
附表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