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1、鄂钢《炼铁分厂志>(1958~1998)是记述鄂钢炼铁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土到洋发展过程的一卷工厂志。编修本志的目的在于记述鄂钢炼铁分厂在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活动情况,编辑成册,作为这一时期的系统史料。本厂志力求尊重史实,突出炼铁人艰苦创业,努力拼搏,使炼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生产稳步发展,管理不断深化的历程。可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也是培养教育职工的一部系统教材。
内容时限:
1958-1998
目录
封面
炼铁分厂志
炼铁分厂志编纂领导小组及其工作人员名单
体例
题词
--
原湖呗钢铁厂党委书记兼厂长裴耀唐题词
--
原湖北省冶金工业总公司经理杨继禄题词
--
原湖北省石化厅厅长邓庆宗题词
--
原湖北钢铁厂副厂长潘绪发题词
图片
--
1958年3月25日,湖北省副省长李明浩和副厂长张靖国等参加高炉破土施工
--
1958年7月1日,二号高炉正吊装金属结构
--
1958年10月10日上午8时,一号高炉出第一炉铁水
--
1971年试制成功,197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称量车
--
197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洗矿系统
--
1970年7月,一号、二号、四号高炉在生产,为实现厂党委提出的五座高炉“八一”一片红的目标,参加改造
--
1971年正在吊装的544M3高炉
--
1979年9月26日下午2时35分544M3高炉出第一炉铁
--
544M3高炉开炉庆祝大会会场
--
544M3高炉雄姿
--
省委副书记马书尧、冶金局局长周永柏、厂党委书记杨继禄为544M3高炉开炉剪彩
--
厂党委书记杨继禄,厂长郭连甲为544M3高炉开炉点火
--
1991年2月5日第一台2000立方米/分风机投入运行
--
1986年12月5日投人生产的620M3高炉
--
1987年12月7日喷煤粉工程竣工
--
1998年5月14日,武汉钢铁设计院领导,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明洁,党委书记陈玉珍等领导.为二号高炉
--
1958年1O月10日,鄂钢第一座83.5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1970年8月1日,五座小炉全部投入生
--
技术比武表彰大会
--
544M3高炉创日产最好水平,分厂党、政到现场祝贺
--
高炉炉前工技术比武动员会
--
女职工技术比武
--
炼铁文艺队参加演出
--
炼铁杯《业余生活一得》颁奖大会
--
炼铁代表队代表鄂州市参加全国《劳动法》湖北赛区竞赛获第三名
--
炼铁男女龙灯队
--
学雷锋活动
--
为职工集体过生日
--
新进分厂的职工进行军事训练
--
职工运动会
--
职工食堂
--
食堂小卖部的花色菜肴
--
集体荣誉
--
石坚
--
张万太
--
黄建思
--
杨允明
--
孟庆安
--
刘青
--
刘青松
--
吴敬训
--
高生福
--
卫志延
--
张永金
--
昌朴
--
赖有福
--
王庚新
--
杨乾文
--
于平斋
--
杨继禄
--
潘绪发
--
马明存
--
兰岑兆
--
周尚诚
--
陈祖彤
--
吴文喜
--
姜奎善
--
李敬宗
--
刘继才
--
宋清芳
--
程正煜
--
刘合生
--
张德安
--
邓庆宗
--
张绍芝
--
王胜斌
--
张建林
--
李锡顺
--
张成模
--
卢义润
--
张美银
--
全孙福
--
王国安
--
时光仁
--
黄荣清
--
魏道泳
--
辛永明
--
张明顺
--
杨永祥
--
詹菊仙
--
吴怀炎
--
卢耀长
--
万铁辉
--
卢中山
--
刘真才
--
现任领导班子集体照
--
一炼铁车间平面布置图 1958年
--
1982年第二炼铁车间总平面布置图
--
一炼铁车间平面布置图 1983年
--
1997年炼铁分厂平面图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鄂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
第二章 炼铁概况
----
第一节 一炼铁车间
----
第二节 炼铁分厂(包括二炼铁车间)
--
第三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一、位置
------
二、地形地貌
------
三、气候
----
第二节 经济地理
------
一、铁路交通
------
二、公路
------
三、水运
------
四、水源
------
五、电源
------
六、蒸汽
第二篇 建设过程
--
第一章 一炼铁建设
----
第一节 设计情况
------
一、设计规模
------
二、主要设计指标
----
第二节 建设经过
----
第三节 工艺流程及演变
------
一、车间布置
------
二、高炉结构
------
三、上料系统
------
四、供风系统
------
五、煤气清洗系统
------
六、渣铁系统
----
第四节 原料供应
----
第五节 技术革新
------
一、自制秤量车
------
二、一台700米3/分风机给两座高炉送风
------
三、自制悬梁式电动泥炮系统
------
四、试验喷吹重油与富氧鼓风
------
五、采用大批重、正分装的装料制度
------
六、热风炉采用陶瓷燃烧器
--
第二章 炼铁分厂建设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544米3高炉建设
------
一、地址选择和方案确定
------
二、地形勘测
------
三、工程设计
------
四、会战指挥部组织机构与参加单位
------
五、会战概况
------
六、停工缓建
------
七、工程收尾
------
八、完成工程量
------
九、工程验收
----
第三节 620米3.高炉建设
------
一、设计依据
------
二、初步设计
------
三、设计分工
------
四、主要设计指标
------
五、工程概算
------
六、初步设计中确定的原燃料供应方案
------
七、工程施工
----
第四节 工艺流程及演变
------
一、平面布置
------
二、高炉系统
------
三、上料系统
------
四、送风系统
------
五、渣铁系统
------
六、煤气净化系统
----
第五节 历年来高炉大、中修情况
------
一、1#高炉小中修
------
二、1#高炉大修
------
三、2#高炉中修
------
四、1#高炉中修
----
第六节 高炉喷吹煤粉工程
------
一、工程概况
------
二、建设依据
------
三、设计情况
------
四、基本建设情况
------
五、工程质量
------
六、工程实物质量及“三材”消耗
------
七、工程概算及实际投资
----
第七节 技术革新、技术措施与环境保护
------
一、技术革新
------
二、污水处理
------
三、除尘设施
------
四、炉外增硅与脱硫
------
五、高炉煤气洗涤水水处理系统改造
------
六、新型风口套在高炉上的应用
------
七、自焙炭砖在炉底、炉缸的应用
------
八、更换风口大套方法的改进
------
九、冷风管道保温
----
第八节 新2#高炉情况简介
------
一、设计指标
------
二、新2#高炉平面布置
------
三、主体工艺设施
------
四、其它设施
------
五、工程概算
第三篇 生产发展
--
第一章 小高炉生产(1958~1979年)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初期生产阶段(1958-1961年)
------
一、生产准备
------
二、原料比例与品位
------
三、供料方式
------
四、渣铁处理
----
第三节 正常生产
------
一、五座高炉先后恢复生产
------
二、边生产边改进
--
第二章 中型高炉生产(1979.9.26~1997年)
----
第一节 544米3高炉第一代炉役生产情况(1979~1987年)
------
一、开炉投产
------
二、主要操作演变
------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操作指标
------
四、原、燃料供应情况
------
五、登上新台阶的1986年
------
六、护炉工作
------
七、高炉事故
------
八、主要设备故障及事故
------
九、停炉大修
----
第二节 620米3高炉建成投产到“四五六”配套工程建成前的生产情况(1987~1993年)
------
一、620米3高炉建成开炉投产
------
二、544米3高炉大修后投产
------
三、双高炉生产(Ⅰ)期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987~1993年)
------
四、1993年2#高炉中修和1994年的1#高炉中修
------
五、“四五六”配套工程
----
第三节 “四五六”配套工程完成后的生产情况(1994~1996年)
----
第四节 挤进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行列
--
第三章 544米3及620米3高炉开、停生产情况简介
----
第一节 开炉
------
一、1#高炉新建开炉(1979.9.26)
------
二、2#高炉新建开炉(1986.12.5)
------
三、1#高炉第二代炉役开炉(1988.4.15)
------
四、2#高炉中修后开炉(1993.12.30)
------
五、1#高炉中修后开炉(1994.6.18)
------
六、1#高炉小中修开炉(1985.7)
----
第二节 停炉
------
一、1#高炉小、中修停炉(1985.5.13)
------
二、1#高炉大修停炉(1987.11.1)
------
三、2#高炉中修停炉(1993.11.1)
------
四、1#高炉中修停炉(1994.5.5)
--
第四章 工段情况
----
第一节 一号高炉工段
------
一、概述
------
二、工艺流程
------
三、主要设备
------
四、生产过程
----
第二节 二号高炉工段
------
一、概述
------
二、工艺流程
------
三、主要设备
------
四、生产情况
----
第三节 原料工段
------
一、概述
------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
三、技术革新及设备改造
----
第四节 渣铁工段
------
一、概述
------
二、主要设备
------
三、技术革新及设备改造
----
第五节 热力工段
------
一、概述
------
二、工艺流程及装备
------
三、生产建设
----
第六节 喷煤工段
------
一、概述
------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
三、生产情况
------
四、技术革新
----
第七节 机务工段
------
一、概述
------
二、主要设备
------
三、技术革新及设备改造
----
第八节 电修工段
------
一、概述
------
二、供电系统
------
三、544米3高炉电气系统
------
四、620米3高炉电气系统
------
五、原料皮带运输电气系统
------
六、喷煤电气系统
------
七、铸铁电气系统
------
八、除尘水冲渣电气系统
------
九、热力电气系统
----
第九节 除尘工段
------
一、概述
------
二、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
三、技术改造
----
第十节 后勤工段
------
一、概述
------
二、食堂
------
三、澡堂、开水房、洗衣房和木工房
------
四、单身宿舍
第四篇 科室管理
--
第一章 劳资企管科
----
第一节 基础管理工作
------
一、标准化管理
------
二、班组建设
------
三、劳动纪律管理
----
第二节 劳动人事管理
------
一、基本情况
------
二、招收新工人情况
------
三、历年分厂职工人数
------
四、“三定”工作
----
第三节 工资奖金管理
------
一、奖金分配
------
二、职工升级情况
----
第四节 职工教育
------
一、概述
------
二、文化教育
------
三、专业与管理知识培训
--
第二章 生产科
----
第一节 生产调度管理概况
----
第二节 职责范围
----
第三节 调度会制度
--
第三章 技术科
----
第一节 技术管理概况
------
一、一炼铁车间
------
二、炼铁分厂
----
第二节 计划统计管理
------
一、基本情况
------
二、计划统计员职责
------
三、统计信息网络图
----
第三节 能源管理
------
一、概述
------
二、近年来能源指标统计
------
三、能源管理记事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一、概况
------
二、炼铁分厂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
三、质量管理工作
------
四、QC小组情况
------
五、质量知识竞赛获奖情况
--
第四章 机动科
----
第一节 设备管理的任务
----
第二节 设备管理网络及固定资产
------
一、设备管理网络
------
二、固定资产情况
----
第三节 管理机构的建立及演化
------
一、一炼铁车间时期的设备管理工作概况
------
二、二炼铁车间时期的设备管理工作概况
------
三、设备管理机构的建立
----
第四节 设备管理制度
------
一、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
------
二、设备管理竞赛
------
三、点检定修制
----
第五节 备件管理
------
一、第一阶段
------
二、第二阶段
------
三、第三阶段
------
四、第四阶段
----
第六节 材料管理
------
一、基本情况
------
二、十项管理制度
--
第五章 财务科
----
第一节 机构演变及财务管理概况
------
一、二炼铁车间时期
------
二、一炼铁车间及炼铁分厂时期
----
第二节 财务基础管理
----
第三节 成本核算
----
第四节 学邯钢、降成本
--
第六章 安全环保科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安全网络
------
一、一炼铁车间
------
二、炼铁分厂(包括二炼铁车间)
------
三、安全管理网络
----
第二节 工作职责
----
第三节 安全环保制度
----
第四节 安全环保管理重要活动及实施成果
----
第五节 工伤事故(重伤以上)记载
第五篇 党政工作
--
第一章 党的建设
----
第一节 党的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历届(任)党的委员会
------
一、一炼铁车间部分
------
二、二炼铁车间部分
----
第三节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党的组织建设
----
第六节 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
----
第七节 党委工作部门及基层党支部
------
一、机构设置
------
二、党委工作部门及基层党支部书记、副书记
----
第八节 历年获得党组织表彰的先进集体、个人名单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的演变
------
一、一炼铁车间
------
二、炼铁车间
------
三、炼铁分厂
----
第二节 分厂历任行政负责人名单
------
一、一炼铁车间历任行政负责人名单
------
二、炼铁分厂(含二炼铁车间)历任负责人名单
----
第三节 工段(科室)历任负责人名单
------
一、一炼铁车间各工段行政负责人名单
------
二、炼铁分厂(含二炼铁车间)各工段行政负责人名单
------
三、科室负责人名单
----
第四节 干部工作
------
一、干部构成及管理
------
二、干部工作考核
------
三、干部职务工资、岗位工资
--
第三章 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五节 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六节 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四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机构及历任工会组织负责人
------
一、工会机构
------
二、炼铁分厂(含一炼铁车间、二炼铁车间)历任工会组织负责人名单
----
第二节 工段(机关)工会分会负责人名单
------
一、一炼铁车间
------
二、二炼铁车间
------
三、炼铁分厂
----
第三节 历届工会委员会及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劳动竞赛
------
一、概况
------
二、历年开展劳动竞赛情况
----
第五节 职工建家
----
第六节 职工困难救济
----
第七节 文体活动
----
第八节 女工工作
------
一、女工工作
------
二、计划生育
------
三、女工劳动保护
------
四、集体和个人获得的荣誉
--
第五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团的组织机构
------
一、一炼铁车间部分
------
二、炼铁分厂(含二炼铁车间)部分
----
第二节 历任团组织负责人名单
------
一、一炼铁车间
------
二、二炼铁车间
----
第三节 团的重要活动
----
第四节 历年获得的荣誉称号
--
第六章 武装保卫
----
第一节 民兵建设
------
一、组织机构
------
二、民兵军事训练
----
第二节 治安保卫
第六篇 附录
--
大事记
--
人名录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名录
------
黄建思
------
刘清松
------
高生福
------
昌朴
------
王庚鑫
------
杨乾文
------
于平斋
------
杨继录
------
刘继才
------
马明存
------
姜奎善
------
吴文喜
------
刘合生
------
邓庆宗
------
张绍芝
------
张成模
------
张美银
------
卢义润
------
王国安
------
张明顺
------
卢耀长
----
历任行政领导人名录
------
石坚
------
张万太
------
刘清
------
张永金
------
吴敬训
------
赖有福
------
潘绪发
------
周上诚
------
陈祖彤
------
宋清芳
------
程正煜
------
王胜斌
------
张建林
------
李锡顾
------
全孙福
------
黄荣清
------
魏道泳
------
辛永明
------
杨永祥
------
詹菊仙
------
吴怀焱
------
万铁辉
------
卢中山
------
刘真才
----
历任工会领导人名录
------
孟庆安
------
卫志延
------
张德安
------
兰岑兆
------
时光仁
--
部分劳动模范事迹简介
----
朱辅才
----
余吉安
----
蔡火生
----
王细密
----
张美银
----
姚志斌
----
许细元
----
魏道泳
----
刘清芳
----
牛福全
----
徐立祥
----
陈辟
----
刘真才
----
严顺开
--
获得地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的单位、集体、个人名录
--
历年获得厂级荣誉称号
--
厂历次晋升的高级、中级知识分子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
回忆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