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用专业志的视角布局谋篇,独立成书。冠名《神农架农业志》,为神农架林区地方志、行业志系列丛书之一。二、本志力图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改革开放以来神农架农业、农村、农民的基本概貌。并以年为经,纵写来龙去脉,以类为纬,横陈事物的相互联系。三、本志采用章节式结构,围绕“三农”,详近略远,自成体系。原则上上限于1980年,下限至21世纪初。按照志书的体例前设“概述”,旨在以此为“窗口”,展现曾经有过的农业文明;后缀“附件”,在于补录“断限”所不能及的史料。
内容时限:
1980-2006
目录
封面
神农架农业志
题词
序
凡例
图说
--
林区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柱同志工作照
--
团结务实的林区农业局党组领导集体(2004-2006年)
--
神农架林区农业局历任局长
--
神农架林区农业局行政大楼
--
2006年9月1日落成的农业事业大楼
--
林区农业局住宅区一角
--
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巴山舞
--
2006年9月1日,林区党委副书记谢登峰,党委常委、党委秘书长刘书泉,人大副主任张良泽,政协副主席唐
--
新建的农业“三室一厅”
--
2006年10月7日上午,林区党委书记王海涛在农业局检查工作时,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农业害虫。
--
2005年10月18日,林区农业考察团赴恩施州考察农业产业化。林区党委副书记谢登峰(左五)、林区政府
--
林区党委副书记谢登峰(右一)、林区政府副区长何晟先(右二)、林区政协副主席赖以政(左二)在恩施州考察
--
2006年8月14日,林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波在农业局调研。
--
2004年9月23日,林区党委副书记谢登峰,林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杜海洋检查农村生态能源(沼气池)建
--
2006年5月31日,改建后的林区土壤肥料检测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对采集的土样进行分析
--
2006年5月15日,林区党委书记、人大主任谭徽在,政府区长、政协主席王海涛专程赴省农业厅汇报工作,
--
2001年1O月19日,《神农架林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湖北省专家评审。
--
2005年10月17日至20日,由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铭带队,副主任罗宝生、张良泽、赵体泉、向冬梅
--
2005年8月6日,林区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柱同志带领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大九湖乡指导高山无公害蔬菜
--
茶叶板块基地木鱼有机茶
--
畜牧业板块不断发展壮大
--
干果板块基地松柏镇板栗“走廊”
--
2004年9月,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李春生主持的“双低油菜”中油杂2号高产示范获得成功。
--
农业科技培训使农民朋友茅塞顿开、喜笑颜开
--
中药材板块基地—下谷黄连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生产条件
----
一、自然条件
------
(一)自然地理环境
------
(二)生物资源优势
------
(三)区域气候状况
------
(四)土壤类型构成
----
二、农业资源
------
(一)耕地
------
(二)山林
------
(三)水面
------
(四)劳力
------
(五)种质
----
三、基础设施
--
第二节 农业生产活动
----
一、种植业
------
(一)粮食生产
------
(二)油料生产
------
(三)蔬菜生产
------
(四)土特产品生产
----
二、畜牧业
------
(一)养殖业生产
------
(二)草场建设
----
三、加工业
----
四、服务业
--
第三节 农业结构调整
----
一、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
二、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
(一)着眼于改变单一与多元的关系
------
(二)着眼于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
(三)着眼于耦合动机与效果的关系
----
三、农业结构调整引向深入
--
第四节 农业科技推广
----
一、农业科技队伍建设
------
(一)农业科技队伍白手起家
------
(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途径
------
(三)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政策措施
----
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
(一)改良品种
------
(二)科学种养
------
(三)技术培训
----
三、农业植物保护
------
(一)植物保护的基本职能
------
(二)植物保护的方式方法
----
四、动物疫病防治
------
(一)动物防疫任务
------
(二)防疫制度建设
------
(三)强制免疫病例
----
五、农业资源调查与普查
第二章 农村
--
第一节 农村社会状况
----
一、农村政治保障
------
(一)基层行政机构变革
------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二、农村社会事业
------
(一)农村基础教育
------
(二)农村医疗卫生
------
(三)农村精神文明
----
三、农村社会赈济
------
(一)人性化扶危济困
------
(二)开发式扶贫帮困
------
(三)开放性社会救困
--
第二节 农村亚文化
----
一、村落
----
二、民居
------
(一)民居传统及习俗
------
(二)民居形制及功能
------
(三)民居进化及移民
----
三、风情
--
第三节 农村改革开放
----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
----
二、农村土地利用制度改革
----
三、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
(一)松动农产品价格与开放集市
------
(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
------
(三)取消票证供应与逐步放开市场
------
(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与农产品市场化
----
四、涉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一)行政机构演变中的政府农业职能
------
(二)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乡(镇)人民政府
------
(三)政社分设之后的农村经营管理
----
五、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
------
(一)税费改革的实际意义
------
(二)税费改革的基本内容
------
(三)税费改革的主要成果
第三章 农民
--
第一节 农民素质
----
一、接受教育程度
----
二、科技应用能力
----
三、市场经济意识
----
四、民主法制观念
--
第二节 农民收入
----
二、收入构成
----
三、基本特征
--
第三节 农民消费水平
----
一、生产费用
----
二、生活消费
----
三、新增消费
----
四、其它消费
------
(一)礼仪性消费
------
(二)节庆性消费
------
(三)婚丧性消费
--
第四节 农民负担形势
----
一、农特“两税”
----
二、“三提”“五统”
----
三、义务工、积累工
----
四、农民负担管理
第四章 大事记(1970-2006年)
附件资料:
--
神农架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指南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
统计图表
----
1、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表
----
2、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表
----
3、农村主要能源及物耗统计表
----
4、畜牧产品产量统计表
----
5、农民经济收入构成
----
6、农民生活消费项目统计表
----
7、耕地面积存量与变化统计表
----
8、畜禽存栏统计
--
农业及涉农法律法规目录
--
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及成果一览表
--
农业主管局机构演变及人事更替
--
农业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
林区农业局“三农”工作三年成就巡礼
--
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编后语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