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县志

婺源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婺源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6

出版时间: 1993年10月

目录

封面
婺源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婺源县行政区划图
-- 县城(紫阳镇)鸟瞰
-- 县委、县政府、县纪委
-- 县政协
-- 县人大
-- 奖旗
-- 县人武部
-- 县城西隅
-- 革命烈士纪念塔
-- 博物馆
-- 宾馆
-- 县城街道一角
-- 鄣公山
-- 山乡路桥
-- 茶乡山水(古坑)
-- 山村新居(鄣山岭脚)
-- 上晓起村水口
-- 农村旧居(李坑)
-- 武口茶场茶园
-- 婺源茶厂
-- 县茶机厂
-- 揉茶机
-- 茶道
-- 名茶银质奖章
-- “婺绿”名茶
-- 段莘水库
-- 港口一级水电站
-- 港口三级水电站
-- 证书
-- 江湾雪梨
-- 流水养鱼池
-- 荷包红鲤鱼
-- 清华大曲酒
-- 奖匾
-- 县第二中学
-- 江西省婺源茶校
-- 李可染题词
-- 吴作人题词
-- 龙尾观
-- 婺墨
-- 明汪都山水画
-- 清五彩堆花云龙瓶
-- 明百花金莲炬
-- 吴楚分源碑
-- 汉陶权
-- 南灯黑釉扣银天目盏
-- 南宋龙鳞抄手歙之砚
-- 灵岩洞景—伯乐相马
-- 明盘龙透雕玉带
-- 灵岩洞景—镇海神针
-- 傩舞
-- 灵岩洞景—神狮仙柏
-- 灵岩洞景—天池荷香
-- 灵岩洞景—老九炼丹
-- 凤山龙天塔
-- 朱文公手植古杉
-- 虹关巨樟
-- 理坑尚书第
-- 古建石雕
-- 古建木雕
-- 古建砖雕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置县与隶属关系
---- 第二节 区域及其变迁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民国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行政区划
----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县城 乡村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村
第二篇 地理环境
--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五章 山脉 河流
---- 第一节 山脉、山峰
---- 第二节 河流
-- 第六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植物资源
----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 第五节 矿藏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地震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风、雹灾
---- 第五节 虫灾
第三篇 人口 民族
-- 第九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分布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十章 民族 姓氏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姓氏
第四篇 解放前县政
-- 第十一章 行政
---- 第一节 历朝县署
---- 第二节 民国时政府
---- 第三节 参议机构
---- 第四节 政事
-- 第十二章 军事
---- 第一节 历朝防守兵营
---- 第二节 民国时地方武装
---- 第三节 战事
-- 第十三章 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组织
----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组织
-- 附一 民国时地方反共组织
-- 附二 民国时地方抗日组织
第五篇 共产党组织
-- 第十四章 解放前党的活动
----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党的活动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活动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活动
-- 第十五章 解放后党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县党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中共婺源县委
---- 第三节 中共婺源县纪委
---- 第四节 基层党组织
-- 第十六章 党务
---- 第一节 党委决策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纪律检查工作
第六篇 人民政权
-- 第十七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十八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区、乡(公社)人民政府
-- 第十九章 司法机关
---- 第一节 县人民法院
---- 第二节 县人民检察院
-- 第二十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工作
-- 第二十一章 政事
---- 第一节 民政
---- 第二节 劳动人事
---- 第三节 信访、档案
---- 第四节 表彰
-- 第二十二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第七篇 人民武装
-- 第二十三章 革命武装斗争
---- 第一节 工农红军反“围剿”
---- 第二节 新四军反“清剿”
----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解放婺源
---- 第四节 解放后备战
-- 第二十四章 地方武装部队
---- 第一节 县、区、乡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第二十五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县民兵代表会
-- 第二十六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第八篇 群众团体
-- 第二十七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解放前工人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工人组织
-- 第二十八章 青年团体
----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 第二十九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解放前妇女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妇女组织
-- 第三十章 农民团体
---- 第一节 解放前农民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农民组织
-- 第三十一章 工商业团体
---- 第一节 解放前工商业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工商业组织
-- 第三十二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解放前其他团体
---- 第二节 解放后其他团体
第九篇 农 业
-- 第三十三章 生产关系
----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
---- 第二节 生产组织
---- 第三节 收益分配
-- 第三十四章 作物种植
---- 第一节 耕地、耕作
---- 第二节 水稻种植
---- 第三节 杂粮种植
---- 第四节 油料种植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三十五章 牧·渔·副业
---- 第一节 畜牧业
---- 第二节 渔业
---- 第三节 副业
-- 第三十六章 水利 农具
---- 第一节 水利
---- 第二节 农具
第十篇 林业 茶业
-- 第三十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业管理
---- 第五节 林业基地
-- 第三十八章 茶业
---- 第一节 产茶沿革
---- 第二节 获奖名茶
---- 第三节 茶叶种植
---- 第四节 茶业基地
---- 第五节 茶叶加工
---- 第六节 茶叶购销
---- 第七节 茶枝交流
第十一篇 工 业
-- 第三十九章 经济成份与效益
---- 第一节 经济成份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四十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采矿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机械
---- 第四节 化工
---- 第五节 建材
---- 第六节 印刷、造纸
---- 第七节 食品加工
---- 第八节 木竹品制造
---- 第九节 其他加工
---- 第十节 手工艺特产
第十二篇 商 业
-- 第四十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十二章 市场贸易
---- 第一节 经营网点
---- 第二节 商品交易
---- 第三节 饮食服务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四十三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节 粮油储运
第十三篇 财政 金融
-- 第四十四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公债
-- 第四十五章 税 收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其他捐费
---- 第四节 税务管理
-- 第四十六章 金 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
---- 第五节 保险
---- 第六节 信托、咨询
第十四篇 经济管理
-- 第四十七章 经济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
---- 第四节 物资计划管理
---- 第五节 统计管理
---- 第六节 土地管理
-- 第四十八章 财政审计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财政监督
-- 第四十九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五十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措施
---- 第二节 市场物价
-- 第五十一章 计量与标准化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第十五篇 交通 邮电
-- 第五十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客货运输
---- 第四节 交通监理
-- 第五十三章 邮 电
---- 第一节 邮电设施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电讯业务
第十六篇 城建 环保
-- 第五十四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村镇建设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四节 建筑业
-- 第五十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治理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第十七篇 教育 体育
-- 第五十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
---- 第二节 成人教育
---- 第三节 教育成果
---- 第四节 教育管理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第五十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体育活动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第十八篇 科技 卫生
-- 第五十八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五十九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药品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十九篇 文艺 新闻
-- 第六十章 群众文艺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群众文娱组织
---- 第三节 民间灯彩、小戏
---- 第四节 民间歌曲
-- 第六十一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创作队伍
---- 第二节 文艺作品
---- 第三节 文艺赛会
-- 第六十二章 戏剧 影视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电影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六十三章 图 书
---- 第一节 图书馆、室
---- 第二节 书刊发行
-- 第六十四章 新闻 广播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通讯报道
---- 第三节 广播
-- 第六十五章 著作
---- 第一节 著作目录
---- 第二节 文章选录
---- 第三节 诗词选录
第二十篇 文物 胜景
-- 第六十六章 文物
---- 第一节 馆藏文物
---- 第二节 古迹
---- 第三节 文物保护
-- 第六十七章 胜景
---- 第一节 古洞
---- 第二节 古树
---- 第三节 名山
第二十一篇 轶事 传说
-- 第六十八章 轶 事
---- 第一节 民间轶事
---- 第二节 县官治绩
---- 第三节 名人过婺
-- 第六十九章 逸闻 传说
---- 第一节 逸闻
---- 第二节 传说
第二十二篇 宗教 风俗
-- 第七十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七十一章 风尚 习俗
---- 第一节 风尚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俗语
第二十三篇 方 言
-- 第七十二章 语音
---- 第一节 语音特点
---- 第二节 语音系统
-- 第七十三章 词汇 语法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语法
第二十四篇 人 物
-- 第七十四章 人物传
---- 汪武
---- 朱弁
---- 张敦颐
---- 胡伸
---- 汪藻
---- 汪澈
---- 朱熹
---- 王炎
---- 江哲
---- 李芾
---- 许月卿
---- 胡炳文
---- 汪泽民
---- 詹希源
---- 詹同
---- 汪(鋐)
---- 潘 潢
---- 游震得
---- 游应乾
---- 何震
---- 汪应蛟
---- 余懋学
---- 余懋衡
---- 何如宠
---- 叶壤
---- 江时途
---- 汪都
---- 董邦达
---- 汪绂
---- 江永
---- 曹文埴
---- 王友亮
---- 齐彦槐
---- 江人镜
---- 詹天佑
---- 江谦
---- 吴懋鼎
---- 胡英初
---- 余玉堂
---- 程振基
---- 汪守珍
---- 潘书田
---- 程耘平
---- 黄直夫
---- 程门雪
---- 詹纯鉴
---- 江鸿志
---- 詹剑峰
---- 张云樵
---- 潘希璜
---- 胡家仁
---- 方俊鋆
---- 程锡年
---- 吴震东
---- 查国科
---- 吴志曾
---- 江芷
---- 詹冬泉
---- 方俊鑫
---- 詹悦民
---- 崔振华
---- 洪涛
-- 第七十五章 人物表
-- 第七十六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 录
-- 一、文告选录
-- 二、旧县志序选录
-- 三、修志源流
-- 四、编纂机构人员
-- 五、审定单位
-- 六、编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