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财政机构发展的历史以及财政的收入、支出与管理。
内容时限:
1874-1985
目录
封面
浏阳县财税志 (1874-1985)
浏阳县财税志编写人员
浏阳县财税志审稿人员
浏阳县财税志校对人员
序
目录
图片
--
浏阳县财政局
--
浏阳县税务局
--
湖南省浏阳县财会学校
--
大专班课堂一角
--
中专班课堂一角
--
浏阳县财税志审稿人员合影
--
劳模谱
----
全国财税系统劳动模范周家喜同志
----
全省劳动模范欧泽通同志
----
全省财税系统劳动模范陶庆久同志
--
张美兰 丁见涛 李志明 戴永荣 易杏媛 邹玉兰 陶小琴 陈秋萍 王明珍 周家喜 李风凰 杨彩霞 于晓
--
叶其祥 万中池 陈义 陶功林 田杏梅 谭先仁 李伯科 朱起明 李定时 谭祖申 刘掌舞 胡招荣 徐锡怀
--
张宏辉 邓正柏 胡伟民 彭护生 肖伟和 宋才敏 圣秀英 兰柏嘉 曹耀平 何剑 王祖伯 戴圣样 刘启文
--
陈友谊 高志刚 彭伯成 曹若生 张民全 冯道林 陈平 刘伟明 郑辉 唐华国 彭仲兴 刘永森 刘国其
--
刘贤辉 黎桂 吉朝斌 何国清 邓锡祥 余建国 陈松柏 李霞辉 彭伯文 刘素月
--
刘全坚 周小年 熊席珍 彭爱民 张年初 张之明 孙佐平 欧小玲 刘南芳 黎义 刘建粮 罗松生
--
罗奇凤 张欣欣 聂胜利 高长斌 高揆一 陈腊生 彭定忠 苏光初 宋若凡 陈绍江 蒋雄伟 李新民 邹石
--
陈再根 谢定文 金兴邦 欧培军 朱胜达 陈慧慧 陶勇 熊小丁 戴安亭
--
陈和都 邱友根 刘琰 陶庆久 宋运提 任泽芝 李志辉 汤芸 张水生 厉维根 喻兴吾 潘斌 陶佑龙 于
--
屈飞云 周琳云 周青云 黄智文 周巨龙 刘庆丰 张继成 黄光前 黄秉善 肖仁成 张运洪 罗柳
--
黄瑞芬 杨秋英 黄细吾 陈常高 罗海明 宋德会 蒋亚平 卜育宽 曾令发
--
罗月华 刘作希 周发科 马明生 杨辉告 张依林 张明学 朱其禄 黄伟其 田金泉 唐孝智 周康普
--
朱奖甫 焦长佑 叶友成 柳连苏 林洁平 姜立林 肖芳寿 黄秀桃
--
周佑平 黎尚迪 陶佑平 刘露丰 孙立全 甘厚尧 张功锐 晏春雷 李建国 石定玉
--
黎跃飞 彭兴国 田金炉 李加礼 周小玲 周社安 戴华国 易利群 王福友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清政府财税机构
----
一、田赋征解机构
----
二、厘金征解机构
----
三、杂税征收机构
--
第二节国民政府财税机构
----
一、田赋机构
----
二、盐务机构
----
三、税务机构
----
四、会计机构
--
第三节苏维埃政府财税机构
----
一、县财政机构
----
二、区财政机构
----
三、乡财政机构
--
第四节人民政府财税机构
----
附:1949年至1985年历任负责人名单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清政府财政收入
----
一、地丁
----
二、漕粮
----
三、盐课税厘
----
四、契税
----
五、当税
----
六、牙税
----
七、厘金
----
八、杂税杂捐
------
(一)茶引税
------
(二)茶箱佣捐
------
(三)船捐
------
(四)屠捐
------
(五)房捐
------
(六)牛税
------
(七)杂捐
------
(八)城脚地租
------
(九)契税附加
------
附:浏阳“堕粮”及“捏垦”始末
--
第二节国民政府财政收入
----
一、田赋
----
二、盐税
----
三、契税
----
四、牙税
----
五、厘金
----
六、货物统税
----
七、营业税
----
八、印花税
----
九、所得税
----
十、屠宰税
----
十一、营业牌照税
----
十二、使用牌照税
----
十三、房捐
----
十四、筵席及娱乐税
----
十五、土地税
----
十六、杂税杂捐
------
(一)特税
------
(二)土硝税
------
(三)自治特捐
------
(四)饷捐、军需捐
------
(五)纸捐
------
(六)茶叶捐
------
(七)亩捐
------
(八)地方经费捐
------
(九)建仓捐
------
(十)保长津贴捐
------
(十一)自治户捐
------
(十二)战时货物捐
------
(十三)一次捐献
------
(十四)自卫捐
----
十七、税外收入
----
附:浏阳县历年岁入决算书
--
第三节苏维埃政府财政收入
----
一、打土豪筹款
----
二、向富农捐款
----
三、向资本家捐款
----
四、农业税
----
五、山林税
----
六、商业税
----
七、债务收入
----
八、公营收入
--
第四节人民政府财政收入
----
一、预算收入
------
(一)企业收入
------
附:浏阳县历年企业收入统计表
------
(二)工商税收入
--------
1、产品税
--------
2、增值税
--------
3、营业税
--------
4、盐税
--------
5、货物税
--------
6、商品流通税
--------
7、工商统一税
--------
8、工商税
--------
9、建筑税
--------
10、奖金税
--------
11、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12、所得税
(1)国营企业所得税和调节税
(2)集体企业所得税
(3)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
13、屠宰税
--------
14、印花税
--------
15、牲畜交易税
--------
16、集市交易税
--------
17、城市房地产税
--------
18、文化娱乐税
--------
19、车船使用牌照税
--------
20、利息所得税
--------
21、特种消费行为税
--------
22、城市维护建设税
--------
附:普迹吴家棚糖税事件始末
--------
附:浏阳县历年工商税收入比重增长情况表
--------
附:浏阳县1949年至1958年工商各税征收统计表
------
(三)农业税
--------
1、筹粮支前
--------
2、查田定产
--------
3、征收减免
--------
附:浏阳县历年农业税征收决算统计表
------
(四)其他收入
--------
1、规费收入
--------
2、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
3、公产收入
--------
4、契税收入
--------
5、罚没、追赃收入
--------
6、其他杂项收入
--------
附:浏阳县历年其他收入统计表
------
(五)债务收入
--------
1、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2、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3、国库券
--------
4、中央借款
----
二、预算外收入
------
(一)工商税附加
------
(二)农业税附加
------
(三)城市公共附加
------
(四)公有山林山价
------
(五)公产管理收入
------
(六)屠宰场、交易所管理收入
------
(七)机动田租收入
------
(八)“五小”企业留成
------
(九)企业折旧基金
------
(十)其他收入
------
附:浏阳县1956年至1985年预算外收入统计表
第三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清政府财政支出
----
一、上解支出
----
二、行政费
----
三、民政费(孤贫口粮)
----
四、交通通讯费
----
五、科举经费
----
六、祭祀经费
--
第二节国民政府财政支出
----
一、上解支出
----
二、行政费
----
三、党务费
----
四、公安费
----
五、财务费
----
六、建设费
----
七、文教费
----
八、卫生经费
----
九、救恤费
----
附:民国时期浏阳县历年岁出决算书
--
第三节苏维埃政府财政支出
----
一、战争经费
----
二、政府经费
----
三、经济建设经费
----
四、文教卫生经费
----
五、抚恤救济经费
--
第四节人民政府财政支出
----
一、预算支出
------
(一)上解支出
------
(二)经济建设费
------
(三)文教科体卫生费
------
(四)抚恤及社救费
------
(五)行政管理费
--------
1、个人经费部分
--------
2、公用经费部分
------
(六)其他支出
------
附:浏阳县1949年至1967年财政支出分类统计表
----
二、预算外支出
------
(一)经济建设支出
------
(二)社会文化、教育、科研、体卫生支出
------
(三)行政管理费
------
(四)其他支出
第四章财政管理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一、清政府财政体制
----
二、国民政府财政体制
----
三、苏维埃政府财政体制
----
四、人民政府财政体制
----
附:预算内外收支及机动财力表
--
第二节预算管理
----
一、预算编制及执行
----
二、收入结算及决算编报
----
三、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四、预算支出管理
--
第三节会计管理
--
第四节收入管理
----
一、企业收入管理
----
二、农业税收入管理
----
三、工商税征收管理
----
四、其他收入管理
--
第五节对扶植生产资金的管理
编后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