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平乡县财政机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3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目录
封面
平乡县财政志
版权页
《平乡县财政志》编纂委员会
平乡县财政志编写办公室
《平乡县财政志》稿评审小组成员
《平乡县财政志》各章节主要作者
图片
--
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陈金诚题词
--
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左绍伟题词
--
邢台市政协副主席胡朝元题词
--
平乡县委书记李风刚题词
--
平乡县政府县长刘飚题词
--
平乡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静波题词
--
2005年5月12日,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陈金诚(右起三)到平乡县检查指导工作
--
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左绍伟、市政协副主席胡朝元、市财政局长崔尽忠到平乡县检查农民减负工作
--
常务副县长王静波陪同左绍伟副厅长到平乡县三中视察工作
--
2005年5月24日河北省财政厅财政风险调研组与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明旋一行7人到平乡县调研财政风险工作
--
河北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白鹤天(中)到河古庙河北恒驰集团调研指导
--
邢台市财政局长崔尽忠到县指导工作
--
平乡县财政局领导班子李建军(左三)、李勤绍(左四)、任建平(左二)、史书广(右二)、夏延国(左一)在
--
平乡县财政局长李建军
--
平乡县财政局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李建军局长到平乡县丰维机械厂调查研究
--
李建军、任建平、夏延国、王西超到冯马办事处调研、指导
--
平乡县财政局三任局长:尹兰亭(中)、刘云山(左)、李建军(右)合影
--
刘云山、李勤绍、史书广、李新善到养殖基地指导工作
--
刘云山局长(右一)到财政支持企业进行参观调研
--
李勤绍副局长和财政所工作人员到南柴村果园搞调研、服务
--
财政局预算股
--
财政局微机室
--
财政局办公室
--
财政局结算中心
--
平乡县财政局大门
--
县财政投资兴建的中华广场
--
财政局办公大楼
--
李冬雪获奖作品《寒香图》
--
平乡县财政局综合服务大楼
--
县财政支持兴建的中国自行车零件城
--
平乡县财政局荣誉选录
--
《平乡县财政志》专家评审会在恒天红酒店召开
--
平乡县四套班子领导
--
《平乡县财政志》全体编辑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财政收入
--
第一章农业税收入
----
第一节明代以前赋税
----
第二节明代赋役
----
第三节清代钱粮地丁
------
一、钱粮
------
二、地丁
----
第四节民国时期田赋
----
第五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统一累进税
----
第六节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收入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
二、合作化与人民公社时期
------
三、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
----
第七节农业税收减免
--
第二章农村税费改革
----
第一节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
----
第二节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
----
第三节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
----
第四节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
--
第三章农业其他三税收入
----
第一节契税收入
------
一、新中国成立前契税收入
------
二、新中国成立后契税收入
----
第二节农业特产税
----
第三节耕地占用税
--
第四章工商各税收入
----
第一节明清税课收入
------
一、明代税课
------
二、清代税课及杂税收入
----
第二节民国时期工商各税收入
----
第三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工商各税收入
------
附:日伪政权工商各税征收
----
第四节新中国成立后工商各税收入
------
一、货物税
------
二、工商业营业税
------
三、商品流通税
------
四、工商统一税
------
五、工商税
------
六、产品税
------
七、增值税
------
八、营业税
------
九、消费税
------
十、国营企业所得税
------
十一、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
十二、集体企业所得税
------
十三、私营企业所得税
------
十四、个体工商户所得税
------
十五、企业所得税
------
十六、个人所得税
------
十七、个人收入调节税
------
十八、奖金税
------
十九、建筑税
------
二十、资源税
--
第五章地方各税收入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地方各税收入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各税收入
------
一、屠宰税
------
二、交易税
------
三、牲畜交易税
------
四、集市交易税
------
五、城市房地产税
------
六、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船使用税
------
七、印花税
------
八、文化娱乐税(特种消费行为税)
------
九、城市维护建设税
------
十、土地增值税
--
第六章国营企业收入
--
第七章专项收入
----
第一节排污费收入
----
第二节水资源费收入
----
第三节教育附加费收入
--
第八章预算外资金收入
--
第九章公债与证券
----
第一节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第二节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附:1955年~1958年经济建设公债中签号码
----
第三节国库券
----
第四节特种国债和定向债券
----
第五节保值公债
--
第十章其他财政收入
----
第一节中央补助收入
------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央补助收入
------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补助收入
----
第二节其他收入
------
一、规费收入
------
二、罚没收入
------
三、公产收入和其他杂项收入
--
第十一章乡镇财政
----
第一节乡镇财政收入
----
第二节乡镇财政支出
第二编财政支出
--
第一章上解支出
----
第一节明清时上解支出
----
第二节民国时期上解支出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上解支出
------
一、上解中央、省支出
------
二、专项资金上解支出
------
三、中央借款
--
第二章经济建设费支出
----
第一节明代经济建设费支出
----
第二节清代经济建设费支出
----
第三节民国时期经济建设费支出
------
一、民国初中期
------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节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费支出
------
一、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
三、科技三项费支出
------
四、城市维护费支出
------
五、支农支出
------
六、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
------
七、简易建筑费支出
------
八、流动资金支出
--
第三章文教、科技、卫生事业费支出
----
第一节明清文教事业费支出
----
第二节民国时期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文卫科事业费支出
------
一、教育事业费支出
------
二、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
------
三、科学事业费支出
------
四、计生事业费支出
------
五、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支出
--
第四章社会保障事业费支出
----
第一节明清救恤和慈善费支出
------
一、明代
------
二、清代
----
第二节民国时期抚恤和社会救济事业费支出
------
一、民国初中期救恤费支出
------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抚恤和社会救济费支出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保障事业费支出
------
一、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支出
------
二、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
------
三、社会保障补助经费支出
------
四、卫生经费支出
------
五、公费医疗经费支出
--
第五章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一节明代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二节清代行政管理费支出
------
一、清初期行政管理费支出
------
二、清代中后期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三节民国时期行政管理费支出
------
一、民国初中期行政管理费支出
------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四节新中国成立后行政管理费支出
------
一、行政管理费支出
------
二、公检法司经费支出
--
第六章经济管理部门事业费支出
----
第一节工商管理事业费支出
----
第二节税务事业费支出
----
第三节统计事业费支出
----
第四节财政事业费支出
----
第五节审计事业费支出
----
第六节计量、物价部门事业费支出
--
第七章其他支出类和预算外支出
----
第一节其他支出类支出
----
第二节预算外支出
第三编财政管理
--
第一章财政体制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财政体制
------
一、明、清时期
------
二、民国初中期
------
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财政体制
------
一、省、地市、县财政体制
--------
附:涉及财政体制变化的企事业单位上下划情况
------
二、乡镇财政体制
--
第二章财政预决算管理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预算管理
------
一、明、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附:民国34年度(1945)国民党平乡县政府财政支出预算书
------
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预算管理
------
一、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
------
二、预算执行
------
三、预算科目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前决算管理
------
一、清末及民国初中期
------
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节新中国建立后决算管理
------
一、收支结算
------
二、决算报表
----
第五节金库制度
------
一、清金库制度
------
二、民国时期金库制度
------
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金库制度
------
四、新中国成立后金库制度
--
第三章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一节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及资金管理
----
第二节两项基金管理
----
第三节收费管理
------
一、票据管理
------
二、票款管理
------
三、罚没收入检查
------
四、“收支两条线”专项检查
------
五、财政稽查
------
六、建立举报制度
--
第四章行政事业经费管理
----
第一节财政供给人员管理
------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管理
------
二、工资转移经费的管理
----
第二节工资管理
------
一、1993年工资改革后的管理办法
------
二、1997年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管理办法
------
三、1999年机关工作人员晋升级别工资管理
------
四、执行中发[1999]12号文件的管理办法
------
五、各项津贴的发放管理
----
第三节遗属补助费的管理
----
第四节死亡人员抚恤金管理
------
一、经费标准
------
二、申报抚恤金办理事项
------
三、其他事项
----
第五节公费医疗经费管理
------
一、公费医疗享受范围及管理办法
------
二、行政事业单位公费医疗管理
------
三、离休干部公费医疗管理
------
四、建立离休干部“两费”保障基金
------
五、建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第六节公用经费管理
----
第七节定额定项补助单位经费管理
----
第八节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
第五章会计管理
--
第六章财务管理
----
第一节企业财务管理
------
一、固定资产管理
------
二、流动资金(产)管理
------
三、成本(费用)管理
------
四、利润分配管理
----
第二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
第三节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全额预算管理
------
二、差额预算管理
------
三、自收自支单位管理
----
第四节农业财务管理
------
一、支农专款的管理
------
二、农口事业费的管理
------
三、农口“事改企”管理
--
第七章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
二、资产清查,建账建制
------
三、国有资产处置
------
四、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
------
五、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
第三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
------
三、集体企业清产核资
------
四、企业改制
------
五、产权登记
--
第八章专项资金管理
----
第一节支农周转金管理
----
第二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
----
第三节世界银行贷款管理
------
一、农业发展项目
------
二、结核病控制项目
------
三、农村卫生人力开发项目
------
四、疾病预防(卫Ⅶ)项目
----
第四节粮食专项基金管理
--
第九章财政监督与服务
----
第一节财政监督与检查
------
一、综合检查
------
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三、财经纪律检查
------
四、政务公开
----
第二节财政服务
------
一、会计师事务所
------
二、财政驻厂员制度
------
三、设立农业税收服务大厅
--
第十章控购管理与监督
----
第一节控购管理
----
第二节控购监督
--
第十一章政府采购管理
----
第一节政府采购的原则和目标
----
第二节定点采购
----
第三节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
第四编财政机构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财政机构
------
一、明、清财政机构
------
二、民国时期财政机构
------
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财政机构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机构
------
一、县财政机构
------
二、乡(镇)财政所
----
第三节党群团组织
------
一、党组织
------
二、团组织
------
三、妇女组织
--
第二章基本建设
----
第一节队伍建设
------
一、干部教育与培训
------
二、在职自学
------
三、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平乡县函授站
------
四、机关制度
------
五、财政干部工作行为规范
----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
------
一、机关建设
------
二、乡、镇财政所建设
------
三、办公设备
第五编人物荣誉
--
第一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张润斋
------
李廷献
------
史连奎
------
夏贵友
------
董云文
------
张孟新
------
杜振华
------
张旭东
----
第二节人物简介
------
尹兰亭
------
刘云山
------
李建军
------
杨如欣
------
郑新增
------
刘月德
------
刘善修
------
李存忠
------
武庚西
------
柴春福
------
张书芳
------
李新善
------
史书广
------
马庆山
------
李勤绍
------
任建平
------
夏延国
------
郭章志
------
王西超
----
第三节其他人物表
--
第二章荣誉
----
第一节集体荣誉
----
第二节个人荣誉
附 录
--
一制度文件辑存
--
二文献辑存
--
三论文辑存
--
四艺文选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