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县志

皋兰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皋兰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9年11月

目录

封面
皋兰县志
皋兰县志编纂委员会
《皋兰县志》主编、副主编、编辑
《皋兰县志》编辑顾问
《皋兰县志》终审委员会
历届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序一
序二
图片
-- 皋兰县地貌卫星照片
-- 1955年9月,毛泽东主席为《皋兰县的三年发展计划》所作按语手迹
-- 1993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南海接见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时,同共青团皋兰县
-- 1998年4月,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孙英(左二)在忠和乡大砂沟东西两山绿化现场研究工作。
-- 1991年6月13日,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视察兰州光华塑料厂时挥毫题词。
-- 1987年6月9日,国务院“三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林乎加(左一)视察西电工程灌区
-- 1987年7月28日,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左四)视察西电工程灌区
-- 1991年6月13日,中共兰州市委书记李虎林(右二)、市政府市长柯茂盛(左一)视察兰州光华塑料厂
-- 1998年11月21日,加拿大总理克需蒂安在忠和乡丰登村参观访问
-- 1985年9月4日,尼日尔主席马马内参观西电工程
-- 1995年8月12日,非洲20围友人考察皋兰农业
-- 1983年8月,世界粮食计划署项目官员视察两电工程
-- 1983年9月18日,世界粮食计划署评估组对西电工程进行一期评价、二期评估
-- 大砂沟电灌工程一泵站(浮船)
-- 甘肃省第二人垂钓基地——什川渔池
-- 人砂沟电灌工程最大渡槽——沈家沟渡槽
-- 林、渠、路配套
-- 什川黄河水车
-- 电力建设队伍
-- 水利建设中背运砂石材料
-- 干部参加上水工程义务劳动
-- 开山挖渠
-- 西电工程最大渡槽——皮袋沟渡槽
-- 忠和人沙沟东西两山绿化
-- 黄河之水到早塬
-- 西电一泵站上水管道
-- 1971年10月1日西电工程首次开机上水
-- 奋斗几代只为水
-- 西电工程一泵站(右下为旧一泵站)
-- 瓜市一角
-- 丰收冬果梨
-- 皋兰特产——籽瓜
-- 皋兰特产——白兰瓜
-- 皋兰砂田
-- 带状种植
-- 地膜覆盖
-- 日光温室
-- 万亩粮田——黑石川
-- 新农村(中心乡邹家庄)
-- 农民住宅——小洋楼
-- 农民住宅——堂屋
-- 解放的农民居住的土窑洞
-- 丰收圆舞曲(右上为农民丰收不忘国家)
-- 万亩经济林——中心乡桃园
-- 旧貌换新颜
-- 统办大楼
-- 人民银行办公楼
-- 皋兰游乐园
-- 皋兰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大楼
-- 昌达食商场
-- 广播电视发射塔
-- 皋兰电影院、图书馆
-- 1983年夜景
-- 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 西贫制线厂牛产车间
-- 国家商业部授予皋兰县粮食局的锦旗
-- 兰州聚氨酯化工厂产品
-- 皋兰县水泥厂
-- 西贫铁合金厂出几的产品-75#硅铁
-- 皋兰县型砂厂
-- 新落户的三资企业——兰州正大有限公司
-- 兰洁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 西岔砖厂一角
-- 石洞乡农机厂部分产品
-- 西岔地毯厂生产的手工地毯
-- 什川果品厂部分产品
-- 兰州光华塑料厂地膜生产线
-- 兰州兴隆造纸厂部分产品
-- 黑石川乡石青村农民淘金
-- 黑石川乡境内的铜矿石
-- 皋兰社火三绝之一——铁芯子
-- 中国第四描文化艺术节——皋兰鼓子演唱
-- 皋兰社火三绝之一——高架狮子
-- 高跷
-- 闹春
-- 历史悠久的皋兰太平鼓,始于明代。为庆祝胜利、欢庆佳节、祈盼丰收、天下太平,称此鼓为太平彭。皋兰太平鼓
-- 兰社火三绝之——太平彭(凌空击鼓)
-- 五百人太平鼓阵
-- 忠和乡境内的品速公路
-- 陇上小江南——什川乡
-- 皋兰农民自己修建的什川黄河钢索吊桥
-- “黄河飞舟”——羊皮筏子
-- 国道109线忠和乡境内风味小吃摊点
-- 魏振皆书
-- 范余祯书
-- 魏万堃书
-- 魏至公书
-- 魏周山书
-- 魏兴贞画
-- 杨德儒书
-- 薛文俊画
-- 朱贵祖画
-- 魏福孔画
-- 中心乡境内裸露的红粘土
-- 赤鹿化石
-- 中心乡朱家井砂沟中的丹霞地貌——天斧沙宫
-- 皋兰县境内出土的彩陶
-- 李氏墓碑
-- 西夏官印
-- 皋兰一中图书室一角
-- 皋兰二巾学生化学实验课一角
-- 石洞小学学生课问活动一瞥
-- 中共皋兰县委常委会
-- 皋兰县人民政府常务会
-- 《皋兰县志》终审会
-- 《皋兰县志》终审会参会人员留影
-- 兰州民百集团投资兴建的“皋兰县民百希望小学”
-- 兰州民百集团投资兴建的“皋兰县团庄小学”
-- 兰州市政协副产席,兰州民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范余祯
-- 《皋兰县志》编辑部工作人员
-- 皋兰县行政区划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位置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建置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历史行政区划
---- 第二节 现行行政区划
------ 兰州府皋兰县图
------ 皋兰县红水分县图
------ 皋兰县(1929年)
------ 皋兰全县略图
------ 皋兰县辖区沿革示意图1949年12月
------ 皋兰县辖区沿革示意图1950年1月
------ 皋兰县辖区沿革示意图1958年4月
------ 皋兰县辖区沿革示意图1961年12月
------ 皋兰县辖区沿革示意图1963年10月
------ 皋兰县辖区沿革示意图1965年1月
--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一 房屋道路
------ 二、给水排水
------ 三、环境保护
------ 四、规划
------ 五、供热
------ 六、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乡镇
------ 一、城关镇
------ 二、石洞乡
------ 三、什川乡
------ 四、黑石川乡
------ 五、西岔乡
------ 六、水阜乡
------ 七、忠和乡
------ 八、中心乡
-- 第四章 地质
---- 第一节 区域地质
---- 第二节 地层
------ 一、长城系皋兰群
------ 二、寒武系黑茨沟群
------ 三、志留系马营沟组
------ 四、白垩系河口群
------ 五、 第三系
------ 六、 第四系
---- 第三节 岩浆岩
------ 一、侵入岩
------ 二、火山岩
------ 三、脉岩
---- 第四节 区域构造
------ 一、褶皱构造
------ 二、断裂构造
---- 第五节 区域地质发展史
---- 第六节 矿产资源
------ 一、黑色金属矿产
------ 二、有色金属矿产
------ 三、多金属矿产
------ 四、贵重金属矿产
------ 五、化工非金属矿产
------ 六、建材非金属矿产
-- 第五章 地貌
---- 第一节 周边山地
------ 二、南部土石山地
------ 三、穹窿山地
---- 第二节 中部黄土梁峁丘陵
---- 第三节 黄河谷地
------ 一、桑园峡
------ 二、大峡
------ 三、什川河谷盆地
---- 第四节 断陷盆地
-- 第六章 气候
---- 第一节 光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蒸发
------ 一、降水
------ 二、蒸发
------ 三、相对湿度
------ 四、湿润度与干燥度
---- 第四节 其它天气
------ 一、霜冻
------ 二、地温
------ 三、冰雹和暴雨
------ 四、大风沙暴
-- 第七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一、黄河
------ 二、河沟
------ 三、水质
---- 第二节 地下水
------ 一、河谷(盆地)潜水
------ 二、基岩裂隙水
------ 三、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 第八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及类型
---- 第二节 土壤种类及特性
------ 一、灰钙土的亚类及土属土种
------ 二、红粘土类的亚类及土属土种
------ 三、灌淤土类的亚类及土属土种
-- 第九章 植物 动物
---- 第一节 植被
------ 一、植被特征
------ 二、植被分布
---- 第二节 植物资源
------ 一、草木植物
------ 二、栽培植物
------ 三、林木
------ 四、药用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一、哺乳类
------ 二、鸟类
------ 三、爬行类
------ 四、鱼类
------ 五、两栖类
-- 第十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冰雹
---- 第三节 水灾
---- 第四节 霜冻
---- 第五节 雪灾
---- 第六节 地震
第二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一、债利
------ 二、租佃
------ 三、雇工
---- 第二节 减租反霸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 一、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录文 农业合作化的一面旗帜——庄子坪
---- 第五节 人民公社
------ 一、公社规模
------ 二、经营管理
------ 三、收益分配
------ 四、公共食堂
------ 五、“大跃进”
---- 第六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
------ 一、分布
------ 二、结构
------ 三、变化
------ 四、利用
----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
------ 一、砂田建设
------ 二、农田水利建设
------ 三、洪水漫地
------ 四、淤河整地
-------- 录文 皋兰砂田
----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
------ 一、变化
------ 二、分布
------ 三、素质
---- 第四节 农业机具
------ 一、农具
------ 二、农业机械
------ 三、农机修造
------ 四、经营管理
---- 第五节 种子
------ 一、品种
------ 二、引进
------ 三、育种
------ 四、制种
------ 五、经营管理
---- 第六节 肥料
------ 一、农家肥
------ 二、化肥
------ 三、菌肥
------ 四、绿肥
---- 第七节 耕作技术
------ 一、旱地耕作
------ 二、水浇地耕作
------ 三、新技术推广
---- 第八节 灌溉
------ 一、引水灌溉
------ 二、井灌
------ 三、黄河提灌
------ 四、灌溉技术
---- 第九节 农作物
------ 一、粮食作物
------ 二、经济作物
---- 第十节 农作物保护
------ 一、病虫害防治
------ 二、鼠害防治
------ 三、杂草防除
------ 四、霜冻预防
------ 五、冰雹预防
------ 六、植保药械
---- 第十一节 农业机构
------ 一、县属机构
------ 二、下属机构
-------- 录文 农业学大寨纪略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树种
------ 一、种子生产
------ 二、采条基地
------ 三、外援树种
------ 四、良种引进
---- 第二节 苗木培育
------ 一、国营育苗
------ 二、集体育苗
------ 三、个人育苗
------ 四、育苗技术
------ 五、河北杨苗木基地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一、荒山绿化
------ 二、四旁植树
------ 三、防护林建设
------ 四、城镇绿化
---- 第四节 营林生产
------ 一、林木资源
------ 二、抚育间伐
------ 三、林业经济成份
------ 四、林业建设投资
---- 第五节 国营林场
------ 一、概况
------ 二、管理
------ 三、现状
---- 第六节 经济林
------ 一、果园
------ 二、栽培
---- 第七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 一、林木病虫害
------ 二、预测预报
------ 三、病虫防治
---- 第八节 林木管护
---- 第九节 林业机构
------ 一、县属机构
------ 二、基层机构
------ 三、林业职工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
---- 第二节 家畜家禽
------ 一、役畜
------ 二、家畜
------ 三、家禽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 一、饲草
------ 二、精饲料
----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 一、传染病
------ 二、寄生虫病
------ 三、普通病
------ 四、兽医机构
---- 第五节 渔业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灌溉工程
------ 一、万亩以上电力提灌工程
------ 二、千亩以上提灌工程
------ 三、千亩以下水利工程
------ 四、自流灌溉工程
------ 五、机井灌溉工程
---- 第二节 饮水工程
------ 一、农村饮水
------ 二、病区改水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一、水土流失
------ 二、水土治理
------ 三、小流域治理
---- 第四节 水利管理
------ 一、机构
------ 二、工程管理
------ 三、经营管理
-------- 录文 打通“百眼串井”——皋兰农民奋起抗旱的历史壮举
-- 第六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网
------ 一、大砂沟电网
------ 二、西电工程电网
------ 三、其它电网
---- 第二节 供电
------ 一、直供电
------ 二、转供电
------ 三、趸售电
---- 第三节 用电管理
------ 一、县设机构
------ 二、专管机构
--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 一、建材
------ 二、化学
------ 三、机械
------ 四、加工
---- 第二节 县属集体所有制工业
------ 一、皋兰县印刷厂
------ 二、皋兰县汽车修理厂
------ 三、皋兰县靖远红旗山腐殖酸矿
------ 四、皋兰县地毯厂
------ 五、皋兰县针织内衣厂
------ 六、皋兰县纸箱厂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质量管理
------ 三、劳动工资管理
---- 第四节 机构
------ 一、皋兰县手工业联社
------ 二、皋兰县工业交通局
------ 三、工业交通部
-- 第八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企业门类
------ 一、工业
------ 二、建筑
------ 三、交通运输
------ 四、商饮
------ 五、农业
---- 第二节 企业选介
------ 一、皋兰县石洞乡农机厂
------ 二、甘肃省皋兰县和平轧钢厂
------ 三、兰州市皋兰什川果品厂
------ 四、皋兰县振兴建筑安装公司
------ 五、皋兰西岔制毡厂
------ 六、皋兰县和平水泥厂
------ 七、兰州市西岔制线厂
------ 八、西岔水泥厂
------ 九、皋兰县西岔砖厂
------ 十、皋兰县 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十一、和平瞿家川砖厂
------ 十二、兰州市皋兰铁合金厂
------ 十三、皋兰县和平 第二水泥厂
------ 十四、兰州市皋兰冶炼厂
------ 十五、皋兰县西岔合作水泥厂
------ 十六、西岔乡赵家铺塑料编织厂
------ 十七、皋兰县纸浆厂
------ 十八、兰州光华塑料制品厂
------ 十九、皋兰县大横水泥厂
------ 二十、皋兰县西岔毛纺织厂
------ 二十一、皋兰西岔冶炼厂
------ 二十二、兰州 第六锻造厂
------ 二十三、兰州市皋兰塑料编织厂
------ 二十四、兰州光华铁合金厂
------ 二十五、皋兰综合冶炼厂
------ 二十六、兰州市皋兰炼钢厂
------ 二十七、皋兰县中心乡建材厂
------ 二十八、皋兰县黑石电石厂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经营管理
------ 三、财务管理
------ 四、技术管理
------ 五、质量管理
------ 六、安全管理
------ 七、供销管理
--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一、驿道
------ 二、驮道
---- 第二节 公路
------ 一、国道
------ 二、省道
------ 三、县道
------ 四、乡道
---- 第三节 铁路
------ 一、包兰铁路
------ 二、火车站
------ 三、客、货运量
----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 一、桥梁
------ 二、渡口
---- 第五节 航空
---- 第六节 运输
------ 一、运输工具
------ 二、货运 客运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一、机构
------ 二、公路养护
------ 三、交通监理
------ 四、路政管理
--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驿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一、函件
------ 二、包裹
------ 三、汇兑
------ 四、报刊发行
------ 五、邮政储蓄
---- 第三节 邮政网点
------ 一、网点
------ 二、邮路
---- 第四节 电信业务
---- 第五节 邮电机构
-- 第十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专业公司
------ 一、百货公司
------ 二、糖业烟酒公司
------ 三、蔬菜公司
------ 四、食品公司
------ 五、饮食服务公司
------ 六、综合商场
------ 七、食品厂
------ 八、药材公司
------ 九、烟草公司
------ 十、煤炭公司
------ 十一、石油公司
-- 第十二章 供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供销工作
---- 第三节 收购
---- 第四节 社属企业及专业公司
------ 一、农副日用杂品公司
------ 二、供销大楼
------ 三、果品茶叶公司
------ 四、土产公司
------ 五、皋兰县综合食品加工厂
------ 六、皋兰县供销社彩色印刷厂
------ 七、农副公司综合加工厂
---- 第五节 基层供销社
------ 一、石洞供销社
------ 二、西岔供销社
------ 三、黑石川供销社
------ 四、什川供销社
------ 五,水阜供销社
------ 六、忠和供销社
------ 七、中心供销社
-- 第十三章 物资
---- 第一节 物资分配
------ 一、分配体制
------ 二、物资种类
------ 三、资源平衡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一、金属材料
------ 二、建材
------ 三、木材
------ 四、化工轻工材料
------ 五、机电设备
---- 第三节 物资购销
------ 一、县物资局直属企业
------ 二、县属物资供销企业
------ 三、其它物资企业
------ 四、物资销售
---- 第四节 物资储运管理
------ 一、仓库
------ 二、运输
------ 三、计划管理
------ 四、财务管理
------ 五、价格管理
---- 第五节 机构
-- 第十四章 粮食
---- 第一节 征购
------ 一、田赋
------ 二、粮食征购
------ 三、统购
------ 四、合同定购
------ 五、油品油料收购
---- 第二节 供应
------ 一、农村粮食供应
------ 二、城镇粮油供应
------ 三、工商业用粮供应
------ 四、饲料供应
------ 五、军粮供应
------ 六、工商业用油供应
------ 七、粮油供应管理
---- 第三节 价格
------ 一、粮油价格
------ 二、价格管理
---- 第四节 储运
------ 一、粮仓
------ 二、仓储
------ 三、调运
------ 四、调拨
---- 第五节 加工
------ 一、粮油加工
------ 二、饲料加工销售
---- 第六节 粮油贸易
------ 一、集市贸易
------ 二、议购议销
------ 三、多种经营
------ 四、财务管理
---- 第七节 机构
------ 一、县属机构
------ 二、基层机构
-- 第十五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一、预算内管理
------ 二、预算外管理
---- 第六节 财政监察
-- 第十六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一、新税制建立
------ 二、税制修正
------ 三、改革工商税制
------ 四、工商税制的实行
------ 五、利改税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工商税
---- 第五节 税种演变
------ 一、田赋
------ 二、契税
------ 三、牧业税
------ 四、牙税
------ 五、磨税
------ 六、印花税
------ 七、当税
------ 八、烟酒税
------ 九、烟酒牌照税
------ 十、使用牌照税
------ 十一、营业税
------ 十二、营业牌照税
------ 十三、宴席及娱乐税
------ 十四、公荒牧租税
------ 十五、屠宰税
------ 十六、土地税
------ 十七、遗产税
------ 十八、建筑改良税
------ 十九、警捐
------ 二十、房捐
------ 二十一、自卫队特捐
------ 二十二、烟亩税
------ 二十三、懒费
------ 二十四、清乡费
------ 二十五、货物税
------ 二十六、商品流通税
------ 二十七、工商业税
------ 二十八、利息所得税
------ 二十九、所得税
------ 三十、工商统一税
------ 三十一、工商税
------ 三十二、产品税
------ 三十三、增值税
------ 三十四、国营企业调节税
------ 三十五、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 三十六、奖金税
------ 三十七、建筑税
------ 三十八、文化娱乐税
------ 三十九、交易税
------ 四十、房产税
------ 四十一、车船使用税
------ 四十二、城市建设维护税
------ 四十三、教育费附加
------ 四十四、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四十五、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 四十六、粮食补贴基金
-- 第十七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储蓄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国债
---- 第五节 货币
---- 第六节 保险
-- 第十八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建设与土地监督检查
------ 一、法制建设
------ 二、土地监督检查
------ 三、重点农田保护
---- 第三节 土地利用管理
------ 一、申报登记
------ 二、建设用地审批
------ 三、土地开发
-- 第十九章工 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
------ 一、供销合作商业登记
------ 二、企业登记
------ 三、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登记
----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二、个体工商业
------ 三、普查登记管理
------ 四、私营企业管理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一、集市贸易
------ 二、物资交流
------ 三、市场建设
---- 第四节 合同商标管理
------ 一、合同管理
------ 二、商标管理
---- 第五节 经济监督检查
------ 一、企业年检
------ 二、经营活动监督检查
------ 三、清理整顿公司及假集体企业
------ 四、市场监督检查
---- 第六节 机构
------ 一、县设机构
------ 二、社会团体
------ 三、基层机构
-- 第二十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一、计划经济机构
------ 二、体制
------ 三、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二节 物价
------ 一、机构
------ 二、物价管理
------ 三、商品比价
------ 四、物价检查
---- 第三节 统计
------ 一、机构
------ 二、业务
---- 第四节 审计
------ 一、机构
------ 二、国家审计
------ 三、社会审计
------ 四、内部审计
---- 第五节 标准计量
------ 一、机构
------ 二、计量
------ 三、计量实施
------ 四、标准化工作
第三篇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皋兰县党部
---- 第二节 党团合并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活动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皋兰县委员会
------ 一、县委机构沿革
------ 二、县委工作机构
------ 三、县委所辖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历届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组织工作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统一战线
---- 第七节 县委党校
----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三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民主党派
------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皋兰小组
------ 二、中国民主同盟皋兰小组
------ 三、皋兰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节 工会组织
------ 一、县总工会
------ 二、系统工会和基层工会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一、共青团皋兰县委员会
------ 二、历届团代表大会
------ 三、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一、皋兰县妇女联合会
------ 二、历届妇女代表大会
---- 第五节 农民组织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四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一、皋兰县 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皋兰县 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皋兰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一、常委会的设立及其机构
------ 二、常务委员会会议
------ 三、视察调查
------ 四、司法监督
------ 五、县乡代表换届选举
-- 第五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历代行政机关
---- 第二节 皋兰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六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县参议会
----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皋兰县委员会
------ 一、政协筹备委员会及历届政协全体会议
------ 二、政协机构与工作
-- 第七章 公安
---- 第一节 清至民国时期的警察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公安机构
---- 第三节 公安工作
------ 一、清查登记旧政权人员
------ 二、剿匪肃特 镇压反革命
------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
------ 四、打击刑事犯罪
------ 五、治安管理
------ 六、户籍管理
------ 七、消防工作
------ 八、看守所
------ 九、禁烟禁毒
------ 十、禁赌
-- 第八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检察工作
------ 一、刑事检察
------ 二、经济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五、控告申诉检察
-- 第九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制度及其工作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事审判
------ 三、经济审判
------ 四、执行工作
-------- 录文 高山、泥湾无极道叛乱始末
-- 第十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律师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人民调解
---- 第五节 法制宣传
-- 第十一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职人员
------ 一、工人
------ 二、干部
---- 第三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 第四节 劳动工资
---- 第五节 劳动安全与保护
------ 一、劳动安全
------ 二、劳动保护
---- 第六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 第十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抚
------ 一、支前工作
------ 二、拥军优属
------ 三、退伍落户红军的安置
------ 四、抚恤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五保户供养
------ 二、残疾人社会福利
------ 三、社会福利企业
------ 四、发行有奖募捐奖券
---- 第四节 赈灾救济
------ 一、社会救济
------ 二、扶贫工作
------ 三、移民工作
---- 第五节 复转和退伍军人安置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地名普查
---- 第八节 其他
------ 一、收容遣送
------ 二、殡葬管理
------ 三、社团登记
-- 第十三章 政治活动纪略
---- 第一节 抗美援朝
---- 第二节 “三反”“五反”
---- 第三节 整风及反右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第六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七节 落实政策
-- 第十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历代兵事
------ 一、明军抗击蒙古鞑靼部的侵扰
------ 二、回民反清武装在皋兰
------ 三、兰州北门兵变及西北抗日义勇军
---- 第二节 古代军事设施
------ 一、长城
------ 二、城堡
------ 三、烽墩
---- 第三节 军事机构与驻军
------ 一、明清军事机构与驻军
------ 二、民国时期驻军
------ 三、解放后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四节 民众武装
------ 一、清代民众武装
------ 二、民国时期的民众武装
------ 三、解放后的民兵
第四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民族构成
------ 二、性别 年龄构成
------ 三、文化构成
------ 四、职业构成
------ 五、婚姻构成
------ 六、姓氏构成
-------- 录文 皋兰魏姓探源
---- 第三节 人口普查
------ 一、 第一次人口普查
------ 二、 第二次人口普查
------ 三、 第三次人口普查
------ 四、 第四次人口普查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一、管理机构
------ 二、政策法规
------ 三、计划生育措施
------ 四、计划生育效果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基督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章 风情习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一、衣
------ 二、食
------ 三、地方风味饮食
------ 四、住
------ 五、行
---- 第二节 婚姻 丧葬礼仪
------ 一、婚姻
------ 二、丧葬
---- 第三节 杂礼
------ 一、洗三
------ 二、送月
------ 三、百天剃头
------ 四、摘灯笼
------ 五、找干亲
------ 六、过寿
------ 七、上梁暖房
---- 第四节 民间传统节日
------ 一、春节
------ 二、跷火堆
------ 三、二月二
------ 四、清明节
------ 五、四月八
------ 六、端午节
------ 七、中秋节
------ 八,冬至节
------ 九、腊八
------ 十、送灶
------ 十一、除夕
---- 第五节 忌讳
---- 第六节 宗族习俗
------ 一、宗族
------ 二、家谱
-------- 录文 舍己救人的好农民——魏至瑛
-------- 敬老好儿女——姚桂珍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家庭
------ 一、家庭构成
------ 二、宗族关系
------ 三、亲戚称谓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第三节 职工生活
------ 一、工资
------ 二、住房
------ 三、休假
------ 四、退休 退职
------ 五、劳保与遗属补助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皋兰方言的语音系统
------ 一、声、韵、调说明
------ 二、皋兰方言语音和北京语音比较
------ 三、皋兰方言和中古音的渊源关系
---- 第二节 皋兰方言的语法特点
------ 一、名词特殊重叠式
------ 二、词尾“儿”、“子”
------ 三、名词的复数标志
------ 四、人称代词
------ 五、单音形容词后附重叠成分
------ 六、介词“把”
------ 七、表示动作完成的“给”(读km000)
------ 八、结构助词“的”
------ 九、发语词“价”
------ 十、数量词“一个”后置式
------ 十一、“×的很”
------ 十二、丰富的语气词
------ 十三、动词后没有双宾语
------ 十四、疑问句
---- 第三节 皋兰方言词汇
---- 第四节 口头文学
------ 一、谚语
------ 二、歇后语
------ 三、快板
第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一、解放初期的发展
------ 二、恢复与调整
------ 四、教育改革
---- 第四节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扫除文盲教育
---- 第六节 成人中等教育
------ 一、专业教育
------ 二、职工文化教育
---- 第七节 教师
---- 第八节 教育经费
---- 第九节 重点学校简介
------ 一、皋兰县 第一中学
------ 二、石洞小学
------ 三、文山学校
------ 四、山字墩小学
------ 五、五墩子小学
------ 六、水阜小学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
------ 一、机构设置
------ 二、专业技术人员
---- 第二节 科技研究与成果
---- 第三节 地震测报
------ 一、机构
------ 二、观测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事业机构
------ 三、基层医疗组织
------ 四、卫生学术团体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节 医疗事业
------ 一、中医 中药
------ 二、西医
------ 三、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一、公共卫生管理
------ 二、地方病防治
------ 三、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一、妇女“五期”保护
------ 二、妇女病防治
------ 三、新法接生
------ 四、儿童保健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一、体育机构
------ 二、体育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一、职工体育
------ 二、农村体育
------ 三、民间武术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一、田径
------ 二、篮球
------ 三、自行车
------ 四、其它
---- 第五节 承办省市运动会
-- 第五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社火
------ 二、戏剧
------ 三、秧歌
------ 四、民歌
------ 五、民间歌曲唱词选录
---- 第二节 民间故事传说
----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
------ 一、农事篇
------ 二、时令篇
------ 三、气象篇
------ 四、生活篇
------ 五、哲理篇
------ 六、歇后语
---- 第四节 艺术创作
------ 一、民间艺术
------ 二、书法绘画
------ 三、摄影及文学创作
------ 四、诗词楹联选录
------ 五、民歌 鼓子词曲选录
---- 第五节 历代著述与图书发行
------ 一、诗文集 法帖 印谱
------ 二、家谱
------ 三、图书发行
---- 第六节 文化团体
------ 一、皋兰县文艺宣传队
------ 二、皋兰县秦剧团
------ 三、皋兰县电影公司
------ 四、文化馆(站)
------ 五、图书馆
-- 第六章 古迹 文物
----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 一、阳屲窑遗址
------ 二、蔡家河遗址
------ 三、糜地沟遗址
---- 第二节 东汉砖室墓
---- 第三节 寺庙
------ 一、石洞寺
------ 二、报恩寺
------ 三、灵峰寺
---- 第四节 碑铭
------ 一、金城杨氏先茔碑
------ 二、李氏墓碑
------ 三、鹿角岘界碑
---- 第五节 文物
------ 一、西夏官印
------ 二、什川古槐
------ 三、魏家庄古槐
------ 四、邹应龙画像
-- 第七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八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保管设施
---- 第四节 开发利用
第六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杨文佐
---- 邹应龙
---- 李廷辉
---- 俞如衡
---- 李学曾
---- 杨朝宗
---- 孙尚仁
---- 彭立拭
---- 王树中
---- 魏著疏
---- 王德懋
---- 王孔璋
---- 宋发良
---- 杨清汉
---- 陈贵瑛
---- 魏生荣
---- 杨沛霖
---- 魏烈忠
---- 陈光世
---- 陈泽世
---- 魏继祖
---- 杨春霖
---- 甘惠廷
---- 杨国柱
---- 李梦吼
---- 王毓泰
---- 杨祖名
---- 魏绪友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王全春
---- 王绶
---- 王光昱
---- 王光晟
---- 韩应春
---- 董大仁
---- 张克胜
---- 李逢春
---- 王澍霖
---- 李笃宗
---- 杨朝峻
---- 魏著斌
---- 魏列珩
---- 刘希贤
---- 刘治均
---- 魏晓霞
---- 王澍激
---- 颜占太
---- 邹华堂
---- 柏兰亭
---- 许永棋
---- 魏职鸿
---- 王真谊
---- 筱美兰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明清时期科举人物
---- 第二节 革命烈士
---- 第三节 全国、省级先进模范人物
------ 一、皋兰县全国先进模范人物表
------ 二、皋兰县省级先进模范人物表
---- 第四节 定居皋兰西路军红军
---- 第五节 副高级以上知识分子
------ 一、皋兰籍副高级以上知识分子(科技、文化)表
------ 二、皋兰籍副高级以上知识分子(教育)表
------ 三、皋兰籍副高级以上知识分子(卫生)表
------ 四、皋兰客籍副高级以上知识分子表
---- 第六节 皋兰籍县(团)级以上干部
------ 一、皋兰籍县(团)级以上人物表
------ 二、皋兰籍企、事业单位县级以上人物表
---- 第七节 省(部)级表彰的乡镇企业家
附录
-- 一、1991年~1998年皋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资料辑录
---- (一)1991年~1998年皋兰县历届政府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节录>》)
---- (二)1991年~1998年皋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
---- (三)1990年~1998年皋兰县历任党政及人民武装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领导成员名录
-- 二、重要文献辑录
---- (一)明世宗皇帝关于皋兰长城的“圣旨”
---- (二)明邹应龙《劾严世蕃父子疏》
---- (三)宣侠父《西北远征记》(节录)
---- (四)王毓琳之母王郭氏呈甘肃省代理主席孙连仲诉状
---- (五)皋兰火烧崖设立小学记
---- (六)皋兰县人民政府禁烟通令
---- (七)毛泽东为《皋兰县的三年发展计划》一文按语
---- (八)皋兰县的三年(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七年)发展计划
---- (九)关于完善包干到户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
---- (十)1983年舒同为《魏振皆书法艺术》所作序言
---- (十一)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补充规定
---- (十二)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的十条规定
---- (十三)关于进一步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 (十四)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
---- (十五)皋兰县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 (十六)关于加快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 (十七)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意见
-- 三、皋兰旧志述略及旧志序
---- (一)旧志述略
---- (二)旧志序选
-- 四、杂录
---- (一)奉宪断明碑记
---- (二)皋兰太平鼓在亚运会艺术节表演纪实
---- (三)更新世晚期的皋兰长川赤鹿化石
编纂始末
《皋兰县志》编纂情况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