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霍山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3年09月
目录
封面
霍山县志
图片
--
朱德委员长视察霍山
--
朱德委员长视察佛子岭水库
--
刘伯承元帅视察佛子岭水库
--
县领导机关办公楼
--
山城新貌
--
山城夜景
--
工人文化宫
--
老干部活动室
--
图书馆大楼
--
南岳山电视台发射天线
--
农业银行大楼
--
邮电局大楼
--
衡山商场
--
中兴路农贸市场
--
就业培训大楼
--
狮山中学教学楼
--
毛岭畈小学
--
霍山中学庆同楼
--
县医院住院部大楼
--
县中医院大楼
--
贝母花
--
天麻
--
霍斛
--
白沙岭迥龙道
--
黑石渡大桥
--
道士冲古桥
--
太阳立交桥
--
幽芳河大渡槽
--
孔家河水电站五站
--
千工堰水库
--
佛子岭水库大坝
--
磨子潭水库大坝
--
山区梯田
--
文庙大成殿
--
文峰塔
--
铜锣寨
--
六万寨
--
佛子岭酒石名酒
--
菊花茶
--
白丝
--
断血流成药
--
太平斧(出口产品)
--
汽缸垫
--
支重轮
--
不锈钢产品
--
金钱松林
--
红豆杉
--
沟儿茶
--
青栲
--
都枝杜鹃
--
云锦杜鹃
--
香榧
--
紫杜鹃
--
獐子
--
娃娃鱼
--
小灵猫
--
大别山黄牛
--
玉蝉(左)玉带钩(右)(汉)
--
根雕“鹰”
--
根艺书法——青云
--
铜剑(战国)
--
铜矛(战国)
--
霍山县行政区划图
--
城关镇图
题词
--
郭沫若题
--
郭沫若题
--
舒同题
--
于佑任题
--
赵朴初题
--
刘海粟题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理
--
第一节 建置
----
一 沿革
----
二 行政区划
------
(一)清朝区划
------
(二)中华民国区划
------
(三)苏(维埃)区区划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
第二节 县城 乡镇
----
一 县城
------
(一)老城
------
(二)新城
----
二 乡镇
------
(一)集镇
----
附:水库蓄水淹没的集镇
------
(二)乡村
--
第三节 地质 地貌
----
一 地质
------
(一)地壳演变
------
(二)地层分布
------
(三)地质构造
------
(四)岩石种类
------
(五)地震地质
----
二 地貌
------
(一)中山
------
(二)低山
------
(三)丘陵
------
(四)山间平地(盆地)
--
第四节 山脉 河流
----
一 山脉
------
(一)南部山脉
------
(二)西部山脉
------
(三)东部山脉
------
(四)北部山脉
----
二 河流
------
(一)淠河水系
------
(二)杭埠河水系
--
第五节 气候 物候
----
一 气候
------
(一)特征
------
(二)要素
----
二 物候
--
第六节 土壤 植被
----
一 土壤
------
(一)黄棕壤
------
(二)棕壤
------
(三)草甸土
------
(四)石灰土
------
(五)潮土
------
(六)紫色土
------
(七)水稻土
----
二 植被
------
(一)分布特点
------
(二)植被类型
------
(三)植被区划
------
(四)植被覆盖率
--
第七节 自然资源
----
一 矿产资源
----
二 土地资源
----
三 水资源
------
(一)地表水
------
(二)地下水
----
四 生物资源
------
(一)植物
------
(二)动物
--------
金钱豹
--------
野生原麝
--------
野生小灵猫
--------
白冠长尾雉
--------
娃娃鱼
----
五 旅游资源
------
(一)南岳山——佛子岭水库景区
------
(二)六万寨——仙人冲景区
------
(三)白马尖——铜锣寨景区
------
(四)杨三寨——磨子潭水库景区
--
第八节 自然灾害
----
一 水灾
----
二 旱灾
----
三 清风灾
----
四 病虫害
----
五 震灾
----
六 其它灾害
第二章 人口
--
第二节 人口状况
----
一 人口统计和普查
------
(一)人口统计
------
(二)人口普查
----
二 人口密度和分布
------
(一)人口密度
------
(二)人口分布
----
三 民族、年龄、性别、姓氏构成
------
(一)民族构成
------
(二)年龄构成
------
(三)性别构成
------
(四)姓氏构成
----
四 文化程度和职业构成
------
(一)文化程度构成
------
(二)职业构成
----
五 婚姻、家庭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一 政策法规
------
(一)晚婚 晚育
------
(二)胎次及其间隔期
------
(三)奖励独生子女
------
(四)节育者的福利待遇
------
(五)限制计划外生育
----
二 节育措施
------
(一)避孕
------
(二)绝育
------
(三)补救措施
------
(四)节育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处理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一 集镇居民生活
----
二 农村居民生活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资源
----
一 分布 面积
------
(一)分布
------
(二)各类林地面积
------
(三)森林覆盖率
----
二 林种 树种
------
(一)林种
------
(二)树种
------
(三)林龄
----
三 植物群落
------
(一)种属
------
(二)成分
----
四 植被类型及其垂直分布
----
五 森林蓄积量
------
(一)蓄积量
------
(二)分布和特点
--
第二节 林业区划
----
一 南部中山峡谷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区
----
二 中部低山盆谷用材林、水源涵养林和多种经济林区
----
三 北部丘陵薪炭、用材、经济林区
--
第三节 营林
----
一 采种 育苗
------
(一)采种
------
(二)育苗
----
二 植树造林
------
(一)成片造林
------
(二)四旁植树
----
三 森林抚育
------
(一)幼中林抚育
------
(二)成林抚育
------
(三)竹林抚育
------
(四)改造次生林
--
第四节 护林
----
一 封山育林
------
(一)措施
------
(二)效益
----
二 森林防火
----
三 病虫害防治
------
(一)飞机灭虫
------
(二)综合防治
------
(三)预测预报
--
第五节 采伐 检验 运输
----
一 采伐
----
二 木材检验
----
三 木材集运
------
(一)集材
------
(二)运材
--
第六节 林权 林政
----
一 林权
----
二 林政
------
(一)法规
------
(二)管理
--
第七节 林场 苗圃
----
一 林场
------
(一)茅山林场
------
(二)佛子岭林场
------
(三)马家河采育林场
------
(四)淮北矿务局霍山林场
------
(五)乡村林场
----
二 苗圃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经营制度
----
一 土地制度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农民土地所有制
------
(三)集体土地所有制
------
(四)全民土地所有制
----
二 管理制度
------
(一)农民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四)农村人民公社
------
(五)生产责任制
--
第二节 耕地 劳动力 农机具
----
一 耕地
----
二 劳动力
----
三 农机具
------
(一)传统农具
------
(二)新式农具
------
(三)农业机械
--
第三节 农业区划
----
一 丘陵粮油桑渔区
----
二 低山林茶粮渔区
----
三 中山林牧药特区
--
第四节 种植业
----
一 主要作物
------
(一)粮食作物
--------
水稻
--------
小麦
--------
玉米
------
(二)油料作物
--------
油菜
--------
花生和芝麻
------
(三)纤维作物
--------
棉花
--------
麻类
------
(四)栽桑
--------
石板桑
----
附:养蚕、缫丝
------
(五)蔬菜瓜果
----
二 耕作制度
----
三 土壤改良
----
四 品种更新
----
五 肥料施用
----
六 植物保护
------
(一)主要病虫及防治
------
(二)农田杂草及防治
------
(三)植物检疫
--
第五节 畜禽养殖
----
一 畜禽品种
------
(一)家畜品种
--------
黄牛
--------
水牛
--------
猪
--------
羊
--------
兔
------
(二)家禽品种
--------
鸡
--------
鸭
--------
鹅
--------
附 养蜂
----
二 草场 饲料
------
(一)草场
------
(二)饲料
----
三 畜禽饲养
------
(一)家畜饲养
--------
牛
--------
猪
--------
羊
------
(二)家禽饲养
--------
鸡
--------
鸭
--------
鹅
----
四 畜禽繁殖
------
(一)家畜繁殖
--------
猪
--------
山羊
------
(二)家禽繁殖
----
五 疫病及防治
------
(一)疫病种类及危害
------
(二)疫病防治
--
第六节 渔业
----
一 水面 鱼类
------
(一)水面
------
(二)鱼类
----
二 鱼苗培育
----
三 成鱼放养
------
(一)水库养鱼
------
(二)池塘养鱼
------
(三)稻田养鱼
------
(四)河渠养鱼
----
四 捕捞
------
(一)产量
------
(二)工具
----
五 渔政
--
第七节 国营农场 渔场
----
一 农场
------
(一)良种繁殖场
------
(二)园艺场
----
二 渔场
------
(一)鱼种场
------
(二)佛子岭水库渔场
------
(三)磨子潭水库渔场
第五章 茶叶 中药材
--
第一节 茶叶
----
一 产区 面积
------
(一)范围
------
(二)产区
------
(三)面积
----
二 品种 产置
------
(一)茶树品种
------
(二)产量
----
三 茶园建设
------
(一)茶树栽培
------
(二)茶园管理
------
(三)密植速成茶园
------
(四)基地建设
----
四 茶叶采制
------
(一)采摘
------
(二)制茶
------
(三)制茶机具
------
(四)茶厂
----
五 名茶
------
(一)霍山黄芽
------
(二)其它名茶
----
六 运销
------
(一)购销
------
(二)包装
------
(三)运输
------
(四)茶叶收购站
--
第二节 中药材
----
一 资源分布
----
二 地道药材
------
(一)霍山石斛
------
(二)茯苓
------
(三)天麻
------
(四)安徽贝母
------
(五)桔梗
------
(六)断血流
------
(七)杜仲
------
(八)麝香
----
附:地道药材名录
----
三 引种驯化药材
------
(一)人参
------
(二)黄连
------
(三)廷胡索
------
(四)白术
------
(五)玄参
------
(六)滁菊
------
(七)川牛膝
----
四 购销
------
(一)收购
------
(二)外销
------
(三)出口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大型水库
----
一 佛子岭水库
----
二 磨子潭水库
--
第二节 农田水利
----
一 蓄水工程
------
(一)山塘
------
(二)小水库
----
二 引水工程
------
(一)堰坝
------
(二)渠道
----
三 提水工程
------
(一)工具
------
(二)排灌站
----
四 防洪除涝工程
------
(一)防洪工程
------
(二)除涝工程
----
五 园田化工程
------
(一)园田化建设
------
(二)治滩、改河造田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一 水土流失状况
------
(一)流失状况和分布
------
(二)水土流失加剧造成的严重后果
----
二 水保机构
----
三 水保措施
----
四 小流域治理
------
(一)歇马台小流域治理
------
(二)童家河小流域治理
--
第四节 工程管理
第七章 库区治理和开发
--
第一节 移民工作
----
一 机构
------
(一)移民委员会
------
(二)库区管理委员会
------
(三)库区生产开发委员会
----
二 移民安置和移民返迁
------
(一)移民安置
------
(二)移民返迁
----
三 补偿
--
第二节 建库益损
----
一 效益
------
(一)防洪
------
(二)灌溉
------
(三)发电
------
(四)航远
------
(五)养殖
----
二 损失
------
(一)淹没损失
------
(二)新增淹没损失
--
第三节 治理和开发
----
一 库区范围
----
二 有利条件和潜力
------
(一)土地
------
(二)气候
------
(三)水资源
------
(四)生物物种
----
三 开发
------
(一)资金
------
(二)成效
------
(三)存在问题
第八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规模
----
一 私营工业
----
二 公私合营工业
----
三 集体经营工业
------
(一)二轻工业
------
(二)乡镇工业
----
四 国营工业
------
(一)县属工业
------
(二)省属工业
--
第二节 工业生产和主要工厂
----
一 粮油食品工业
------
(一)粮油加工
------
(二)食品加工
----
二 造纸印刷工业
------
(一)造纸
------
(二)印刷
----
三 建材工业
------
(一)砖瓦
------
(二)石灰
------
(三)水泥
------
(四)水泥预制件
----
四 化学工业
------
(一)栲胶
------
(二)油漆
------
(三)松香
------
(四)塑料
----
五 机械制造工业
------
(一)农用机械
------
(二)其它机械
----
六 矿产工业
------
(一)开采
------
(二)冶炼
----
七 纺织 服装工业
------
(一)纺织
------
(二)服装
----
八 其它工业
------
(一)木竹加工
------
(二)陶瓷
------
(三)制药
------
(四)制茶
------
(五)金属制品
------
(六)雨具
------
(七)毛笔
----
附:国防工业
第九章 电业
--
第一节 发电
----
一 大型水电站
------
(一)佛子岭水电站
------
(二)磨子潭水电站
----
二 小水电站
------
(一)装机100千瓦以上水电站
------
(二)装机100千瓦以下水电站
--
第二节 供电
----
一 输变电
------
(一)110千伏输电线路
------
(二)35千伏输电线路
----
二 变电所
------
(一)城关变电所
------
(二)诸佛庵变电所
------
(三)单龙寺变电所
------
(四)樊冲变电所
------
(五)真龙地变电所
------
(六)烂泥坳升压站
------
(七)大化坪小水电管理所
------
(八)漫水河小水电管理所
--
第三节 用电
--
第四节 管理
----
一 电价 电费管理
------
(一)电价管理
------
(二)电费管理
----
二 生产技术管理
------
(一)设备管理
------
(二)安全管理
----
三 财务管理
------
(一)固定资产管理
------
(二)资金管理
------
(三)成本核算
------
(四)利润管理
第十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路交通和运输
----
一 古道 乡村大路
------
(一)古道
------
(二)乡村大路
----
二 公路
------
(一)干线公路
------
(二)支线公路
------
(三)乡村公路
----
三 桥梁 渡口
------
(一)桥梁
------
(二)渡口
----
四 营运机构和运输工具
------
(一)营运机构
------
(二)运输工具
----
五 客运、货运
------
(一)客运
------
(二)货运
--
第二节 水路交通和运输
----
一 航道
------
(一)东淠河航道
------
(二)两水库航道
----
二 码头
------
(一)城北码头
------
(二)黑石渡码头
------
(三)佛子岭坝上码头
------
(四)大河北(舞旗河)码头
----
三 营运机构和运输工具
------
(一)营运机构
------
(二)运输工具
----
四 客运 货运
------
(一)客运
------
(二)货运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一 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
------
(一)体制
------
(二)公路养护
------
(三)养路费征收
----
二 航运码头管理
------
(一)体制
------
(二)管理业务
------
(三)规费征收
----
三 运输管理
------
(一)体制
------
(二)运输市场管理
----
四 交通监理
------
(一)体制
------
(二)车辆监理
------
(三)监理业务
------
(四)交通事故处理
--------
附:重大公路交通事故简录
第十一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一 驿站 铺递
------
(一)驿站
------
(二)铺递
----
二 邮电局
------
(一)邮政局
------
(二)电报局、电信局
------
(三)邮局、邮电局
--
第二节 邮政
----
一 投递邮路和工具
------
(一)邮路
------
(二)工具
----
二 邮件
------
(一)函件
------
(二)包裹
------
(三)汇兑
------
(四)机要通信
----
三 报刊发行
----
四 集邮
--
第三节 电信
----
一 电报
------
(一)报路
------
(二)报机设备
------
(三)电报业务
------
(四)电台
----
二 电话
------
(一)长话
------
(二)市话
------
(三)农话
----
三 传真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一 房屋
------
(一)原有房屋
------
(二)新建房屋
----
附:建房规划管理
----
二 街道
------
(一)老城街道
----
附:巷道
------
(二)新城街道
----
三 桥涵
------
(一)桥梁
------
(二)涵孔
----
四 公用事业
------
(一)排水
------
(二)供水
------
(三)照明
------
(四)绿化
------
(五)公共卫生
----
附:县城规划
------
(一)老城改造
------
(二)郊区建设
------
(三)新城建设
--
第二节 集镇 乡村建设
----
一 集镇
------
(一)诸佛庵镇
------
(二)佛子岭镇
------
(三)西镇
------
(四)大化坪镇
------
(五)磨子潭镇
------
(六)与儿街镇
------
(七)下符桥镇
------
(八)迎架厂镇
------
(九)落儿岭镇
----
二 乡村
--
第三节 房地产及管理
----
一 房产及管理
------
(一)面积
------
(二)住房
------
(三)租金
------
(四)房屋维修
------
(五)私房改造
----
二 地产及管理
--
第四节 建筑业
----
一 队伍
------
(一)建筑公司
------
(二)建筑队
----
二 设计
----
三 施工
------
(一)能力
------
(二)设备
------
(三)管理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一 生态状况
----
二 污梁及治理
------
(一)废水污染及治理
------
(二)废气污染及治理
------
(三)废渣污染及治理
------
(四)噪音污染
------
(五)农药污染及防治
第十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成分
----
一 私营商业
----
二 国营商业
------
(一)行政管理机构
------
(二)专业公司
----
三 供销合作商业
------
(一)苏区经济合作社
------
(二)各种类型合作社
------
(三)供销合作社
----
四 集体商店
------
(一)合作店组
------
(二)知青商店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一 流通渠道
------
(一)进货
------
(二)外销
------
(三)运输
------
(四)仓储
----
二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
(一)茶叶
------
(二)生猪、猪肉
------
(三)竹木
----
三 工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一)化肥 农药 农机具
------
(二)金属 机电 化工 建材
----
四 日用工业品购销
------
(一)进货
------
(二)零售、批发
------
(三)棉布统购统销
------
(四)烟酒专卖
------
(五)几种商品销售变化
----
五 中西药购销
----
六 燃料购销
------
(一)石油
------
(二)煤炭
--
第三节 粮油购销
----
一 机构、站点
----
二 收购
------
(一)粮食统购
------
(二)粮食超购
------
(三)粮食定购
------
(四)油料收购
----
三 销售 供应
------
(一)农村统销
------
(二)城镇供应
------
(三)菜农供应
------
(四)奖售粮
------
(五)价格补贴
----
四 储运
------
(一)仓储
------
(二)保管
------
(三)调入、调出
------
(四)县内调运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一 饮食业
----
二 服务业
------
(一)旅社
------
(二)茶水
------
(三)浴池
------
(四)理发店
------
(五)照相馆
------
(六)其它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一 外贸经营
----
二 主要出口产品选介
------
(一)茶叶
------
(二)畜禽产品
------
(三)土特产品
------
(四)食品
------
(五)药材 药品
------
(六)其它产品
第十四章 税收 财政
--
第一节 税收
----
一 机构
----
二 农业赋税
------
(一)清代地丁、漕粮
------
(二)民国田赋
------
(三)新中国农业税
------
(四)减免
----
三 工商各税
------
(一)税制
------
(二)税种、税率
------
(三)减免
----
四 税收管理
--
第二节 财政
----
一 机构
----
二 财政收入
------
(一)清末财政收入
------
(二)民国财政收入
------
(三)苏区财政收入
------
(四)新中国财政收入
----
三 财政支出
------
(一)清代财政支出
------
(二)民国财政支出
------
(三)新中国财政支出
第十五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一 苏区经济合作社
----
二 农村金融救济分处 农民借贷所
------
(一)农村金副救济分处
------
(二)农民借贷所
----
三 民国银行
------
(一)安徽省地方银行霍山办事处
------
(二)霍山县银行
----
四 新中国银行
------
(一)中国人民银行霍山县支行
------
(二)中国工商银行霍山县支行
------
(三)中国农业银行霍山县支行
------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霍山县支行
------
(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霍山县支公司
--
第二节 货币
----
一 币种
------
(一)硬币
------
(二)布币 纸币
----
二 比值
----
三 管理
----
四 流通
--
第三节 储蓄 存款
----
一 储蓄
------
(一)储蓄种类
------
(二)储蓄利率
----
二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一 民间信贷
------
(一)民间互助
------
(二)高利贷
----
二 银行信贷
------
(一)工业贷款
------
(二)商业贷款
------
(三)农业贷款
------
(四)社队企业贷款
----
三 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
----
四 基建拨款和贷款
------
(一)大型工程投资
------
(二)中、小型工程投资和兴建公路投资
------
(三)其它项目投资
----
五 信托
--
第五节 结算
----
一 汇兑
----
二 支票结算
----
三 其它形式结算
----
四 侨汇、外汇
--
第六节 保险
----
一 种类
----
二 理赔
--
第七节 债券
----
一 公债
----
二 国库券
第十六章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一 生产计划管理
----
二 流通计划管理
----
三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
(一)工业基本建设投资
------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
------
(三)林业基本建设投资
------
(四)交通、邮电基本建设投资
------
(五)商业、饮食服务业基本建设投资
------
(六)文教、卫生基本建设投资
--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
一 市场管理
------
(一)集市贸易及管理
------
(二)打击投机倒把
----
二 执照管理
------
(一)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二)个体工商户管理
----
三 经济合同管理
----
四 商标注册管理
------
(一)商标注册
------
(二)商标管理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一 市场物价管理
----
二 监督检查
--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
----
一 计量管理
----
二 标准化管理
--
第五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
----
一 私营商业改造
----
二 私营手工业改造
第十七章 政党 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一 组织
----
二 活动
----
三 附属组织
----
附:青年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
一 组织
------
(一)早期组织
------
(二)县委会
------
(三)直属机构
------
(四)区(镇)、乡(镇)组织
----
二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三 解放前的活动
----
四 解放后各项工作
------
(一)纪律检查
------
(二)宣传 教育
------
(三)征集党史资料和绾写地方党史
------
(四)统一战线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一 工人团体
------
(一)苏区工会
------
(二)民国期间工会
------
(三)工人抗敌协会
------
(四)总工会
----
二 农民团体
------
(一)苏区农民协会
------
(二)农民协会
------
(三)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
三 妇女团体
------
(一)妇女协会
------
(二)妇女运动委员会
------
(三)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
------
(四)民主妇女联合会
----
四 青少年团体
------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青年联合会
------
(三)少年组织
------
(四)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五 工商业团体
------
(一)商会 同业公会
------
(二)工商业联合会
------
(三)个体劳动者协会
----
六 其它团体
------
(一)中苏有好协会
------
(二)抗美援朝分会
第十八章 人大 政府 政协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一 工农兵代表大会
----
二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三 人民代表大会
------
(一)常委会
------
(二)代表视察
--
第二节 县政府
----
一 县署
----
二 知事公署
----
三 民国县政府
----
附:临时参议会、参议会
----
四 县苏维埃政府
----
五 县人民政府(县人委、县革委)
------
(一)机构
------
(二)基层政权
------
(四)文书档案
------
(五)地名管理
------
(六)外事侨务
------
(七)对台工作
--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
----
一 历届会议
----
二 各项工作
------
(一)科技服务
------
(二)处理提案
------
(三)文史资料征集、发行
------
(四)落实有关政策
第十九章 公安 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一 机构
------
(一)清末巡警局
------
(二)民国警察局
------
(三)苏维埃政治保卫局
------
(四)公安局
------
(五)基层治保组织
------
(六)公安派出所
----
二 治安管理
------
(一)户籍管理
------
(二)破除迷信
------
(三)禁烟、禁赌
------
(四)特种行业管理
------
(五)社会治安管理
------
(六)对罪犯管理、改造
------
(七)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八)消防
----
三 保卫新生政权
------
(一)国民党公职人员感化班
------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
------
(三)镇压反革命分子
------
(四)肃清反革命分子
--
第二节 检察
----
一 机构
----
二 刑事检察
------
(一)审查批捕
------
(二)起诉
------
(三)出庭支持公诉
----
三 法纪、经济检察
----
四 监所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一 机构
------
(一)县政府司法处
------
(二)县人民法院
------
(三)法庭
----
二 刑事审判
----
三 民事审判
----
四 经济审判
----
五 复查纠错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一 机构
----
二 法制宣传教育
------
(一)贯彻婚姻法
------
(二)经常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
三 民事调解
----
四 法律公证
----
五 法律顾问
第二十章 民政
--
第一节 选举
----
一 乡民代表和参议员选举
----
二 苏维埃代表选举
----
三 人民代表选举
------
(一)第一届人民代表选举
------
(二)第二届人民代表选举
------
(三)第三届人民代表选举
------
(四)第五届人民代表选举
------
(五)第六届人民代表选举
------
(六)第七届人民代表选举
------
(七)第八届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 优待 抚恤
----
一 苏区优抚工作
------
(一)分田代耕
------
(二)保护红军战士婚姻
------
(三)慰问红军和军属
----
二 支前 拥军
------
(一)支前
------
(二)拥军
----
三 优待 补助
------
(一)优待对象
------
(二)群众优待
------
(三)国家补助
----
四 抚恤
------
(一)牺牲、病故人员抚恤
------
(二)残废军人抚恤
------
(三)烈士追认和抚恤
------
(四)红军流落人员追认
----
五 烈士褒扬
------
(一)建烈士墓、碑、塔
------
(二)建烈士陵园
------
(三)编印《霍山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 养济院 广生堂
------
(一)养济院
------
(二)广生堂
----
二 敬老院 社会福利院
------
(一)敬老院
------
(二)社会福利院
----
三 农村“五保”
--
第四节 生产救灾和社会救济
----
一 生产救灾
----
二 农村扶贫
----
三 城镇社会救济
----
四 特定救济
----
五 精减退职老职工救济
--
第五节 接收安置
----
一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一)复员军人安置
------
(二)退伍兵安置
----
二 退伍老红军安置
----
三 高、退休人员安置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第二十一章 劳动 人事
--
第一节 劳动
----
一 劳动就业
----
二 劳动管理
------
(一)全民企业招工
------
(二)集体企业招工和自谋职业
------
(三)安排待业青年就业
------
(四)城镇知识青年下放和回城就业
------
(五)聘用临时工、合同工
----
三 安全监察
------
(一)伤亡事故处理
------
(二)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
------
(三)防尘防毒
------
(四)安全检查
------
(五)安全人员培训
----
四 劳动服务公司
--
第二节 人事
----
一 干部构成
----
二 干部管理
------
(一)编制机构
------
(二)干部编制
------
(三)干部任免
------
(四)科技干部管理
------
(五)奖惩
--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
一 工资
------
(一)工资制度改革
------
(二)工资调整
------
(三)其它工资制度
----
二 福利
----
三 办理干部离休 退休 退职
第二十二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一 征兵制
----
二 志愿兵役制
----
三 义务兵役制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一 清代地方武装
----
二 民国地方武装
----
三 苏区地方武装
------
(一)赤卫队、赤卫军
------
(二)游击队
------
(三)常备队、独立团
----
四 新中国地方武装
------
(一)机构
------
(二)武装部队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驻军
----
一 清代驻军
----
二 民国时期军
------
(一)国民革命军
------
(二)国民党中央陆军
------
(三)安徽省地方武装
----
三 人民武装
------
(一)工农红军
------
(二)新四军
------
(三)人民解放军
--
第五节 重大兵事
----
一 太平军、捻军同清军的战斗
----
二 同盟会光复霍山
----
三 白朗军进霍山
----
四 大刀会攻占霍山
----
五 北代军经过霍山
----
六 抗击日本侵略军
------
附:日本侵略军在本县的罪行
----
七 武装起义和农民暴动
------
(一)诸佛庵民团起义
------
(二)西镇暴动
------
(三)桃源河暴动
------
(四)舞旗河暴动
------
(五)胡家河——头陀河——黄尾河暴动
------
(六)舒家庙——下符桥暴动
----
八 红军在县境的战斗
------
(一)五次攻打县城
------
(二)土地岭战斗
------
(三)县独立团参加苏家埠战役
------
(四)便衣队捣毁“木城”
----
九 人民解放军在县境的战斗
------
(一)青峰岭、磨子潭战斗
------
(二)解放县城
------
(三)黄金山战斗
------
(四)陈家岭战斗
------
(五)智擒舞筲乡保警大队长
------
(六)太平畈战斗
------
(七)桃花冲突围战
------
(八)康皮畈战斗
------
(九)黑炭冲遭遇战
------
(十)攻克县城战斗
------
(十一)南岳山战斗
------
(十二)剿灭郑荥波残匪
------
(十三)千笠寺捉国民党空降特务
第二十三章 教育
--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私塾
----
一 县学 书院
------
(一)县学
------
(二)书院
----
二 私塾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一 幼儿教育
----
二 小学教育
------
(一)小学堂
------
(二)小学校
------
(三)列宁小学
------
(四)教会小学
------
(五)耕读小学
------
附:小学简介
----
三 中学教育
------
附:中学简介
----
四 师范教育
----
五 职业技术教育
------
(一)中等技术学校
------
(二)农业中学
------
(三)“五七”大学
------
(四)职业中学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一 民众教育
----
二 农民业余教育
------
(一)夜校、识字班
------
(二)扫除文盲
----
三 干部文化教育
----
四 职工文化教育
----
五 农业广播教育
----
六 自学考试
----
七 函授
--
第四节 师资队伍
----
一 师资
----
二 待遇
--
第五节 经费
----
附:校办工厂简介
第二十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组织)
------
(一)苏区文化组织
------
(二)抗日救亡文化组织
------
(三)民众教育馆
------
(四)文化馆
------
(五)区、乡文化站
------
(六)农村文化中心
----
二 群众业余文化组织
------
(一)业余剧团
------
(二)农村俱乐部
------
(三)文化室
------
(四)文艺宣传队
----
三 业余文化活动
------
(一)阵地活动
------
(二)辅导业余文化活动
------
(三)挖掘整理民间文化遣产
------
(四)文化市场管理
----
四 文艺创作
------
(一)文学创作
------
(二)书画金石创作
------
(三)音乐创作
------
(四)摄影刨作
----
五 文化社团
------
(一)双山九老会
------
(二)小南岳文学社
------
(三)天池书画社
------
(四)摄影工作者协会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一 舞蹈
----
二 歌曲
----
三 器乐
----
四 故事
--
第三节 戏曲
----
一 戏剧
------
(一)剧种
------
(二)班社
------
(三)剧团
------
(四)剧目
----
二 曲艺
------
(一)曲种
------
(二)组织
--
第四节 电影
----
一 发行
----
二 放映
------
(一)电影院
------
(二)电影队
--
第五节 图书
----
一 书店
------
(一)私人书店
------
(二)新衡书店
------
(三)新华书店
----
二 图书馆、室
------
(一)民众教育馆
------
(二)图书馆
------
(三)图书室
--
第六节 广播 电视
----
一 广播
------
(一)设备
------
(二)节目
----
二 电视
------
(一)差转及设备
------
(二)节目
------
(三)录相放映和管理
--
第七节 报刊 通讯报道
----
一 报刊
------
(一)报纸
------
(二)刊物
----
二 通讯报道
--
第八节 地方志篡修
----
一 机构
----
二 资料收集和使用
------
(一)资料收集
------
(二)整理和使用
----
三 篇拟定和修订
------
(一)篇目拟定
------
(二)篇目修订
----
四 修志人员
------
(一)主修
------
(二)篡修
------
(三)分工
--
第九节 文物 胜迹
----
一 文物
------
(一)文物普查
------
(二)馆藏珍贵文物
----
二 名胜 古迹
------
(一)风景名胜
------
(二)古遗址
------
(三)古墓葬
------
(四)古建筑
------
(五)古碑刻
第二十五章 医药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单位
----
一 红军医院
----
二 县属医疗单位
------
(一)甲等县卫生院
------
(二)县医院
------
(三)中医院
------
(四)卫生防疫站
------
(五)妇幼保健站
----
三 区、乡、村医疗单位
------
(一)区医院
------
(二)乡(镇)医院
------
(三)村卫生室
----
四 私营医院、诊所
------
(一)普善医院
------
(二)协和医院
------
(三)竹亭医院
------
(四)汉卿医院
------
(五)民生诊所
------
(六)中医诊疗所
----
五 其它医疗单位
------
(一)佛子岭、磨子潭水电站卫生所
------
(二)皖西医院
------
(三)厂矿医务室
------
(四)学校医务室
--
第二节 医疗
----
一 中医(含中药)
------
(一)人员和分布
------
(二)科室设置
------
(三)医疗水平
------
(四)文献发掘和整理
----
附:单方、验方选
----
二 西医(含西药)
------
(一)人员和分布
------
(二)科室设置
------
(三)医疗水平
------
(四)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一 卫生监督
------
(一)环境卫生监督
------
(二)食品卫生监督
------
(三)劳动卫生监督
----
二 防疫
------
(一)传染病防治
------
(二)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
------
(三)地方病防治
----
附:居民死因调查
--
第四节 妇幼保键
----
一 妇女保键
------
(一)新法接生
------
(二)妇女劳动“五期”保护
------
(三)妇科病查治
----
二 婴幼儿保键
------
(一)托幼工作
------
(二)婴幼儿疾病查治
--
第五节 医疗制度
----
一 公费医疗
----
二 合作医疗
----
三 劳保医疗
----
四 统筹医疗
--
第六节 药政管理
----
一 药品经营管理
----
二 药品生产管理
第二十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一 传统体育
------
(一)武术
------
(二)民间体育
----
二 职工体育
----
三 农民体育
----
四 残疾人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一 体育课
----
二 其它体育活动
------
(一)推广广播操
------
(二)“劳卫制”锻炼和“达标”训练
------
(三)军事野营
--
第三节 竞赛
----
一 县内比赛
------
(一)学校运动会
------
(二)各类运动会
----
二 参加省和地区比赛
--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
一 机构
------
(一)体育运动委员会
------
(二)协会、学会
----
二 队伍
------
(一)培训
------
(二)运动员、裁判员
--
第五节 设施 经费
----
一 设施
----
二 经费
第二十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一 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 科学技术协会
------
(一)科普协会
------
(二)区、乡(镇)科学技术协会
----
三 专业学会
----
四 科学研究机构
------
(一)农业技术推广所
------
(二)林科所
------
(三)茯苓研究所
----
五 四级农科网
--
第二节 队伍 成果
----
一 队伍
----
二 成果
----
附:获省和省以上科技成果奖项目简介
--
第三节 服务和普及
----
一 学术活动
----
二 科普活动
----
三 科技情报工作
----
四 咨询活动
--
第四节 管理
----
一 科学技术管理
------
(一)科技管理工作重点
------
(二)新技术、新成果引进、推广管理
----
二 科研项目管理
--
第五节 地震测报
----
一 监测台网
------
(一)专业台
------
(二)群测点
----
二 震区划分
----
三 预报预防
----
四 地震科研
------
(一)地震考察
------
(二)专题研究
第二十八章 民俗 宗教
--
第一节 民俗习惯
----
一 衣食依行
------
(一)饮食
------
(二)服饰
------
(三)器具
------
(四)住房
------
(五)行路
------
(六)待客
----
二 岁时节令
------
(一)传统节日
------
(二)法定节日
----
三 婚丧 喜庆
------
(一)嫁娶
------
(二)丧葬
------
(三)其它礼俗
----
四 行业习俗
------
(一)农业
------
(二)林业
------
(三)养殖业
------
(四)手工业
------
(五)商业
------
(六)其它
----
五 恶习陋俗
------
(一)赌博
------
(二)迷信
----
六 新风
----
七 熟语
------
(一)农谚
------
(二)歇后语
------
(三)其它熟语
--
第二节 宗教
----
一 道教
------
(一)教徒
------
(二)道观
----
二 佛教
------
(一)教徒
------
(二)庙庵
----
三 伊斯兰教
----
四 天主教
------
(一)教堂
------
(二)传教士
------
(三)教徒和活动
----
五 基督教
第二十九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一 声韵调系统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二 连续变调
----
三 同音字表
--
第二节 词汇
----
一 方言词汇的几个特点
------
(一)“子”尾名词比普通话多
------
(二)“巴”尾名词比普通话多
------
(三)双音词不象普通话节缩为单音
------
(四)亲属称谓编码比普通话细
------
(五)时段划分较细
----
二 方言词表
------
(一)天文 气象
------
(二)地理 处所
------
(三)时间 节令
------
(四)亲属 人物
------
(五)农业 植物
------
(六)动物
------
(七)房屋 生活用具
------
(八)动作
------
(九)人体
------
(十)疾病 医药
------
(十一)服饰、卧具
------
(十二)饮食
------
(十三)婚丧生育
------
(十四)商业交际
------
(十五)教育文体
------
(十六)一般名词
------
(十七)一般动词
------
(十八)形容词、副词
--
第三节 语法
----
一 虚词
----
二 句法
第三十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一 革命烈士(县团级以上)传略
------
舒传贤
------
刘淠西
------
朱体仁
------
赵万庆
------
刘伯驹
------
严宏章
------
舒传云
------
陈法宇
------
刘毅
------
储德培
------
陈法汉
------
刘时佑
------
余坤白
------
高维其
------
戴克隆
------
陈清如
------
朱雅清
------
戴克杰
------
翁子扬
------
吴泽民
------
舒盛苍
------
伍淑和
------
饶会龙
------
方礼瑞
------
张友荫
------
丁楷
------
陈法镒
------
江宝华
------
戴国兴
------
杨继武
------
黎本清
------
何云旺
------
朱思尚
------
潘承银
------
曹品三
------
张儒宏
------
吴承先
------
喻石泉
------
黎本益
------
程学禄
------
刘发枝
------
郭能宜
------
赵小波
------
李志超
------
余世荣
------
李茂明
------
喻本芳
------
江道之
------
唐虞卿
------
程希敏
------
范成明
------
吴克仁
------
游宗发
------
刘光琪
------
余露
------
查茂德
------
程音林
------
芦舒
------
窦克难
------
王飞
------
梁平
----
二 各界名人传略
------
张正金
------
丁炽衡
------
杨辔龙
------
吴贤扬
------
刘裕堪
------
洪世奇
------
洪伯常
------
黄楚三
------
吴琴轩
------
王贤敏
------
徐大桂
------
徐大昭
------
刘岱亭
------
李晴峰
------
沈利川
------
罗益甫
------
沈子修
------
汪凌汉
------
孙道粹
------
程尔德
------
汪平
------
孙雨航
------
刘健挺
------
吴兆瑾
------
杨美清
------
萧子瑜
------
王忠培
------
潘节三
------
汪啸天
------
郑荥波
--
第二节 简表
----
一 近现代人物简表
------
(一)革命烈士(县团级以上)简表
------
(二)解放后健在的老红军干部(县团级以上)简表
------
(三)各界名人简表
----
二 古代名人简表
--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 文件选录
--
二 碑文选录
--
三 明、清《霍山县志》序言辑注
--
四 1986-1990年大事记要
编后记
《霍山县志》编修、审定机构、人员
霍山县地方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