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志 第一卷

阜新市志 第一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卷记述了阜新市的建置、行政区划、自然环境、人口、民族宗教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88

出版时间: 1993年11月

目录

封面
阜新市志 第一卷
版权页
阜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顾问(1984年10月15日)
阜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主任、副主任、顾问(1986年2月21日)
阜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主任、副主任、顾问(1987年7月28日)
阜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主任、副主任、顾问(1989年9月15日)
阜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主任、副主任、顾问(1992年8月7日)
阜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调整后主任、副主任、顾问(1993年7月21日)
《阜新市志》第一卷编辑人员
《阜新市志》第一卷特邀审稿人
《阜新市志》第一卷审稿人员
《阜新市志》第一卷撰稿人员
图片
-- 阜新市区图
-- 阜新市域图
-- 1.1964年7月,朱德、董必武同志视察海州露天煤矿,图为与部分干部合影
-- 2.1981年10月,胡耀邦同志在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锋陪同下,视察海州露天煤矿。了解煤矸石生产情
-- 1.1991年8月,朱镕基同志在辽宁省省长岳歧峰陪同下,来阜新视察
-- 2.1990年7月,费孝通同志来阜新视察
-- 3.1961年4月,宋任穷同志来阜新视察.圈为宋任穷同中共阜新市委和彰武县委部分领导同志合影
-- 1.1989年10月,全树仁同志来阜新视察
-- 2.1990年6月.陈璞如同志来阜新视察
-- 3.1990年5月,林声同志视察阜新森林城建设情况
-- 1.矗立在阜新市“三·一八”公园内的解放纪念碑
-- 2.1947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和第七纵队向国民党彰武县城守敌发起猛烈进攻
-- 3.东北民主联军战士冲进彰武国民党县政府
-- 4.1947年9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七纵队攻克新邱和阜新县城,圈为剐解放时的阜新县城
-- 5.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的辽代懿州古塔
-- 1.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为查海遗址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 2.新石器时代查海遗址及在遗址中出土的龙纹陶片、玉块
-- 3.1980年11月。在彰武县平安堡青铜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素面磨 光红陶三耳壶以及足壶、钵、碗、船形
-- 4 5.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板乡出土的金代(板金)耳铜锅、知足山出土的金代褐花四系壶
-- 6.位于阜新蒙古自治县境内的海棠山摩崖造像
-- 1.今日的海州露天煤矿(夜景)
-- 2.雄伟壮观的阜新发电厂
-- 3.旧社会,阜新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图为日伪时期阜新矿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劳
-- 4.堆堆白骨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凝聚着阜新矿工的深仇大恨.图为位于阜新市孙家湾南山惨死在日
-- 1.昔日沙滩一片,今日绿海茫茫.图为章古台沙地林海一瞥
-- 2.向荒山要宝,要地下出金.圈为省、市领导同志来到排山楼金矿会战工地与科技人员研究开采黄金事宜
-- 3.煤矿工人利用从国外引进的采煤机组生产煤炭
-- 4.金桥凌空架,坎坷变通途.图为疏港公路上的清河门大桥
-- 1.全国企业帮带会议在阜新举行
-- 2.辽宁西部城市经济技术协作联合体理事会第二次年会会场
-- 3.阜新市企业租赁市场开幕式一角
-- 4.阜新封闭母线厂生产的出口产品一封闭母线
-- 1.原阜新市市长林声(中)会见日本友人
-- 2.阜新市政府与德国格尔森吉尔欣市互签会谈纪要
-- 3.阜新市政府领导同志向英国邦斯雷市客人赠送纪念品
-- 4.远销美、英、德、日等国的阜新地毯
-- 1.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厌祝大会会场
-- 2.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瑞应寺开光大典
-- 3.位于市区东门外的清真寺
-- 4.传统的蒙古族婚礼
-- 1.位于市人民公园西侧的花园农贸市场
-- 2.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 3.东苑住宅小区
-- 4.“三·一八”公园一角
-- 5.街心游园
-- 1.阜新体育场
-- 2.解放广场
-- 3.阜新市树——樟子松
-- 4.阜新市东出口
-- 5.阜新市花——黄刺玫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行政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上古至隋唐
---- 第二节辽金至明清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四节新中国成立后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
---- 第二节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解放后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简述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构造
---- 第三节侵入岩
---- 第四节地震
-- 第二章地形
---- 第一节地形特点
---- 第二节山地、丘陵
---- 第三节平原
---- 第四节盆地
---- 第五节谷地
---- 第六节沙地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太阳辐射和日照
---- 第三节气温
---- 第四节降水
---- 第五节气压和风
---- 第六节云和能见度
---- 第七节湿度和蒸发
---- 第八节地温、冻土和户外结冰
---- 第九节物候
---- 第十节天气谚语
-- 第四章河流
---- 第一节绕阳河
---- 第二节柳河
---- 第三节养息牧河
---- 第四节秀水河
---- 第五节细河
---- 第六节亡牛河
-- 第五章土壤
---- 简述
---- 第一节棕壤
---- 第二节褐土
---- 第三节草甸土
---- 第四节风沙土
---- 第五节沼泽土
---- 第六节水稻土
---- 第七节盐土、碱土
-- 第六章植被
---- 第一节林木
---- 第二节灌丛
---- 第三节草甸草原
-- 第七章矿藏
---- 第一节能源矿藏
---- 第二节非金属矿藏
---- 第三节贵金属矿藏
---- 第四节有色金属矿藏
---- 第五节黑色金属矿藏
---- 第六节稀有金属矿藏
-- 第八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野生植物
---- 第四节野生动物
---- 第五节水产资源
-- 第九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雹灾
---- 第四节风灾
---- 第五节虫灾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总量变化
---- 第一节解放前人口变迁
---- 第二节解放后人口增长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县、区人口分布
---- 第二节城乡人口密度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
---- 第二节年龄
---- 第三节民族
---- 第四节文化
---- 第五节行业、职业
-- 第四章婚姻、家庭与生育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三节生育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简述
---- 第一节政策与实施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节育技术
---- 第四节计划生育成果
第四篇民族·宗教
-- 第一章民族
---- 简述
---- 第一节民族分布
---- 第二节语言文字
---- 第三节民族经济
---- 第四节民族文化
---- 第五节民族区域自治
---- 第六节少数民族简介
---- 第七节专记
------ 阜新契丹族考略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喇嘛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道教
---- 第四节伊斯兰教
---- 第五节天主教
---- 第六节基督教
---- 第七节专记
------ 瑞应寺
第五篇县区纪略
-- 第一章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 第一节经济
---- 第二节城乡建设
---- 第三节文化事业
-- 第二章彰武县
---- 第一节经济
---- 第二节城乡建设
---- 第三节文化事业
-- 第三章海州区
---- 第一节经济
---- 第二节城区建设
---- 第三节文化事业
-- 第四章太平区
---- 第一节经济
---- 第二节城区建设
---- 第三节文化事业
-- 第五章新邱区
---- 第一节经济
---- 第二节城区建设
---- 第三节文化事业
-- 第六章细河区
---- 第一节经济
---- 第二节村镇建设
---- 第三节文化事业
-- 第七章清河门区
---- 第一节经济
---- 第二节城乡建设
---- 第三节文化事业
第六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概述
-- 第一章城市规划
---- 简述
---- 第一节总体规划
---- 第二节专业规划
---- 第三节城市测绘
---- 第四节规划测绘管理
-- 第二章城市建设
---- 简述
---- 第一节市政工程
---- 第二节城市绿化
---- 第三节环境卫生
---- 第四节市容管理与整顿
---- 第五节机构设置
-- 第三章城市公用事业
---- 简述
---- 第一节城市供水
---- 第二节城市公共交通
---- 第三节城市供气
---- 第四节城市供热
---- 第五节机构设置
-- 第四章房地产业
---- 简 述
---- 第一节房屋建设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三节地产管理
---- 第四节机构设置
-- 第五章建筑业
---- 简 述
---- 第一节勘察设计
---- 第二节建筑施工
---- 第三节建筑管理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六章村镇建设
---- 简述
---- 第一节城镇
---- 第二节乡镇
---- 第三节村屯
-- 第七章环境保护
---- 简述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 第三节环境管理
---- 第四节环境监测
---- 第五节管理机构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