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上海工业大学校志是由概述、大事记,各专篇所组成,记述时间从1960年建院至1991年(个别统计数字至1991年以后)。1992年至1994年5月学校主要情况以补遗形式附录于后,整个志书以文字记述为主,并配以图表。二、本志编篡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如实记述学校历史与现状,详今略古。
目录
封面
上海工业大学校志
题词
--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8月8日为我校建校三十周年题词。
--
题词附图
图片
--
江泽民接见钱伟长
--
朱熔基来校与钱伟长交谈(1989)
--
李岚清来校视察,受到吴程里、方明伦等的欢迎.(1994)
--
费孝通来校报告(1986)
--
朱开轩来校视察(1990)
--
黄菊参加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1987)
--
汪道涵为师生作报告(1986)
--
芮杏文与学生交谈(1985)
--
学校大门
--
第一教学楼
--
行健楼
--
图书馆
--
办公楼
--
学生宿舍
--
物理实验室一角
--
金工实习车间
--
阅览室
--
室内体育馆
--
演讲厅
--
游泳池
--
IBM-4361中型计算机
--
H-800透射电镜
--
计算中心终端室
--
阳极转耙X衍射仪
--
三座标测量仪系统
--
T-10加工中心
--
徐匡迪在指导研究生
--
教授和青年教师研究教学工作
--
教师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
--
总工程师班学员在工厂调查研究
--
测量
--
向优秀的留学生授予好学生证书
--
机器人系的上海1号机器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机械系液压油用磷氮型无灰抗磨剂制备工艺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
冶金系教授在研究微量元素在材料中的作用
--
自动化系国家专利的解耦变频调速工业应用装置在进行系统调试
--
电机系计算机书法研究开辟了工程技术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新领域
--
通信系教授在研究具有画中画功能的数字电视
--
王力平回校作形势报告
--
郑令德与教师谈心
--
军训
--
师生参加上海重点工程建设劳动
--
劳模大专班师生联谊活动
--
参加业余党校的学生在讨论
--
体育盛会
--
工大之舂艺术节
--
十月歌会
--
大学生科协活动
--
文艺界著名人士来校指导
--
中外著名学者相聚在工大
--
国际著名学者受聘仪式
--
张华接见来访的苏联科学院院士(1985)
--
日本东京六大学蓝球队来校访问
--
根据校际协议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代表团来访
--
外国高级进修生与青年教师合作进行科研
--
科技开发的部分产品
--
锆列系产品人造宝石晶体
--
中金1号及亚铂金材料
--
尚功科技开发总公司在深圳的中外合资企业
--
财务管理电脑化
--
丰富美味的菜肴和点心
--
牙科手术
--
上海工业大学校园模型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组织机构
--
第一章 领导体制
----
第一节 隶属关系
----
第二节 领导体制
----
第三节 校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三章 其它机构
----
第一节 校学术委员会
----
第二节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
第三节 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委员会
----
第四节 教师职务聘任监督仲裁委员会
----
第五节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
----
第六节 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
----
第七节 校文化艺术指导中心
----
第八节 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
第九节 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第十节 校学生工作委员会
----
第十一节 校精神文明活动委员会
----
第十二节 校红十字会理事会
----
第十三节 校级专门委员会
第二篇 教育
--
第一章 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
----
第一节 专业设置
----
第二节 教学计划
--
第二章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
第一节 教育内容
----
第二节 教育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
----
第一节 专业设置和研究方向
----
第二节 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 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
第四节 研究生指导教师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成人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夜大学
----
第三节 继续教育
----
第四节 自学考试
----
第五节 其他教育
--
第五章 管理与改革作
----
第一节 教学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建设
----
第三节 课程建设与教学奖励
----
第四节 上级检查与评估
----
第五节 教学改革
第三篇 科学研究
--
第一章 科研经费
----
第一节 历年科研经费情况
----
第二节 科研经费来源
----
第三节 科研经费的使用
--
第二章 科研项目与成果
----
第一节 科研项目任务来源
----
第二节 科研鉴定及获奖情况
----
第三节 科技奖获奖项目一览
--
第三章 重大科研成果项目简介
--
第四章 科研机构
----
第一节 研究所
----
第二节 研究室
--
第五章 重点学科建设
----
第一节 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
----
第二节 实验室建设
----
第三节 科研及研究生培养
----
第四节 梯队建设与学科特色
--
第六章 科研管理
----
第一节 机构及体制
----
第二节 计划、选题、检查与设备
----
第三节 成果鉴定
----
第四节 奖励申报
----
第五节 上海工业大学科技进步奖
----
第六节 改革措施
--
第七章 科技情报、学术刊物与学术活动
----
第一节 科技情报
----
第二节 学术刊物
----
第三节 学术活动
--
第八章 专利
----
第一节 获得专利权的科研成果
----
第二节 专利事务
--
第九章 科技开发与创收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联营实体及协作单位
----
第三节 经营项目与产品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四篇 学院、系、部
--
第一章 学院、系、部的设置
--
第二章 学院
----
第一节 经济管理学院
----
第二节 计算机学院
--
第三章 系、部
----
第一节 机械工程系
----
第二节 冶金及材料工程系
----
第三节 工业自动化系
----
第四节 电机工程系
----
第五节 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工程系
----
第六节 化学化工系
----
第七节 土木工程系
----
第八节 通信与电子工程系
----
第九节 基础课教学部
----
第十节 人文社会科学部
第五篇 教职工
--
第一章 教职工的来源与结构
--
第二章 教职工的培养
----
第一节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
第二节 职工的教育与培养
----
第三节 人物表
--
第三章 职称评定
----
第一节 教师职务的晋升与管理
----
第二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
第四章 教职工的离退休
----
第一节 离休
----
第二节 退休
第六篇 学生
--
第一章 招生
----
第一节 本科生和专科生
----
第二节 研究生
----
第三节 外国留学生
--
第二章 学生管理
----
第一节 本、专科生管理
----
第二节 研究生管理
----
第三节 留学生管理
----
第四节 奖惩翻度
----
第五节 助学金与奖学金
--
第三章 学生课余生活
----
第一节 学生社团
----
第二节 研究生课余生活
----
第三节 留学生课余生活
--
第四章 毕业及分配
----
第一节 毕业生、学士生及双学科学士生
----
第二节 毕业分配
----
第三节 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
----
第四节 综合测评
----
第五节 校友会
第七篇 教育设施
--
第一章 校舍与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基建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征地
----
第三节 人防工程建设
----
第四节 校园总体规划
----
第五节 设计
----
第六节 机构与管理
--
第二章 实验室
----
第一节 实验室建设
----
第二节 实验经费
----
第三节 重点实验室简介
----
第四节 实验室管理体制及人员结构
----
第五节 管理与改革
--
第三章 图书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馆舍与设备
----
第三节 采集编目与收藏
----
第四节 教学与咨询
----
第五节 管理
--
第四章 校办工厂
----
第一节 校办总厂
----
第二节 上海工业大学机械厂
----
第三节 上海工业大学电子仪器厂
----
第四节 上海工业大学热处理厂
----
第五节 油品加工厂
--
第五章 出版印刷
--
第六章 电化教育
--
第七章 体育场所与设施
第八篇 行政管理
--
第一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费的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改革
--
第二章 人事与劳资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奖励制度与奖金发放
----
第四节 校外引进人员的管理
----
第五节 出国人员的管理
----
第六节 征地农民的安置
----
第七节 人事制度的改革
--
第三章 后勤保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保健与爱国卫生
----
第三节 膳食供应
----
第四节 生活服务及其它
----
第五节 房产管理
----
第六节 校园绿化
----
第七节 基础设施
----
第八节 交通运输与通讯
--
第四章 安全保卫
--
第五章 审计
--
第六章 档案管理
----
第一节 人事档案
----
第二节 文书档案与科技档案
第九篇 国内外交往
--
第一章 国外交往
----
第一节 对外学术交流的发展过程
----
第二节 专家工作
----
第三节 国际协作与交流
----
第四节 出国讲学或学术交流
----
第五节 外事工作的管理与改革
--
第二章 国内交往
----
第一节 校际协作
----
第二节 借助社会力量,实行开门办学
第十篇 中国共产党
--
第一章 党委会
----
第一节 党委会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党委会的组织机构
--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工作
----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
----
第二节 形势任务教育
----
第三节 党员及干部教育
----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五节 宣传舆论阵地
--
第四章 党的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
----
第二节 干部工作
--
第五章 党的统战工作
--
第六章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七章 人民武装工作
第十一篇 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
第一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主同盟
----
第二节 九三学社
----
第三节 民主建国会
----
第四节 致公党
----
第五节 民主促进会
----
第六节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七节 农工民主党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妇女委员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学生会
第十二篇 人物传
--
郑家俊
--
张敬人
--
熊树人
--
张玑
--
杨一侬
--
陈彬
--
凌松年
--
刘美荫
--
张鲁伯
--
范兆伦
--
翟为霖
--
赵一民
--
胡之光
--
张锡令
补遗
--
一、大事记
--
二、组织机构
--
三、综合改革
--
四、基本情况统计
--
附录1 教职工名单
--
附录2 学生名单
编后记
上海工业大学校志编篡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