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志

安吉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安吉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94年04月

目录

封面
安吉县志
沙孟海题词
序一
序二
凡例
县貌
-- 安吉于东汉中平二年(185)立县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分境南九乡置孝丰县;1958年11月,撤销
-- 县城递铺镇今景
-- 旧时递铺街房
-- 70年代递铺镇貌
-- 80年代递铺新街-胜利路
-- 龙王山主峰远眺
-- 松峰天堑
-- 天目杜鹃
-- 烂漫秋色
-- 西溪、南溪汇合处
-- 西苕溪出县处
-- 龙王山马峰溪大瀑布
-- 1939年2月建立的中共浙西特委旧址
-- 抗日战争期间人民武装使用过的武器
-- 新四军苏浙军区粟裕司令员在反顽战役中的指挥部-山河吴家道吴宅旧址
-- 孝丰烈士陵园(1985年4月建成)
-- 县机关大院门景
-- 中国共产党安吉县第七次代表大会(1987年)
-- 安吉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988年)
-- 解放后粮食亩产量变化图
-- 水田
-- 全国名茶-安吉白片
-- 证书
-- 桑地
-- 茶园
-- 森林覆盖率(%)
-- 人造杉木林
-- 古树青钱柳(树龄600年)
-- 百年古树马尾松
-- 竹林面积和毛竹蓄积量变化图
-- 丰产竹林
-- 竹海远眺
-- 雨后春笋
-- 龟甲竹
-- 斑竹
-- 佛肚竹
-- 花毛竹
-- 方竹
-- 金镶玉竹
-- 紫竹
-- 清汁笋
-- 竹竿羽毛球拍
-- 药用鲜竹沥
-- 机织竹凉席、竹凉枕
-- 竹制工艺美术品
-- 赋石水库
-- 老石坎水库
-- 鸭坑坞分洪闸
-- 荆湾幸(坢)堤
-- 赋石水库渠道大官塘渡槽
-- 狮子山水轮泵站
-- 水碓
-- 孝丰水电站发电机组
-- 赋石水库电站
-- 天荒坪电站上库库址原貌
-- 中国专家实地考察站址地质状况
-- 中美专家对电站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 工农业比重变化图
-- 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图
-- 旧时手工造纸
-- 县机动车辆总厂自动化装配流水线
-- 孝丰纸厂(老石坎造纸总厂)造纸车间
-- 省优质产品液化石油气钢瓶和钢塑转椅
-- 镇办晓墅印染厂车间
-- 中外合资企业——浙江大荣食品有限公司
-- 花岗岩晶体板
-- 天荒坪镇水泥厂
-- 硅凝胶
-- 黄沙外运
-- 盘山公路
-- 撑运毛竹
-- 幽岭公路隧道(1992年始建,图为工地一角)
-- 安城大桥
-- 马家渡码头一角
-- 梅溪轮拖
-- 县邮电大楼
-- 长、市、农话合一纵横制自动交换机
--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变化示意图
-- 社会商品零售经营结构变化图(%)
-- 县商品交易会
-- 华联商厦
-- 土特产批发交易市场
-- 递铺农贸市场
-- 中国银行安吉支行于1992年10月开业
-- 人均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示意图
-- 银行收储
-- 个体工商户纳税
-- 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无性繁殖育苗、成批种植珍稀品种“白茶”树
-- 白茶树
-- 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毛竹连年作业培育推广技术样板林
-- 双一村开展毛竹研究活动(居中者为全国劳动模范朱岳年)
-- 手指按压推动式管钳(获全国专利权、首届国际发明专利及新技术设备展览会发明优秀奖)
-- 安吉县第二中学
-- 在校学生人数变化示意图
-- 递铺镇幼儿园
-- 递铺镇第一小学
-- 人民剧院
-- 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上舍村花龙灯
-- 省内首次发现的西汉初期铜鼓
-- 《竹乐》演奏
-- 递铺人民医院门诊部
-- 竹乡体育活动
-- 上门治疗
-- 游泳比赛
-- 人均年收入图
-- 农村饮水改造
-- 旧时草舍
-- 农民新房
-- 鄣吴村吴昌硕故居
-- 吴昌硕像
-- 吴昌硕纪念馆
-- 吴昌硕篆刻
-- 吴昌硕书画
-- 陈嵘纪念室
-- 陈嵘像
-- 陈嵘墓
-- 墓地国外松(1944年引种)
-- 明代安吉城墙一角
-- 千年古塔-灵芝塔
-- 商代青铜鼎(三官乡周家湾出土)
-- 千年古刹-灵峰寺
县史述略
图片
-- 安吉县政区图
-- 安吉县地形图
目录
第一编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州县建置
---- 第二节 县治 县境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代以前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解放以后
-- 第三章 集镇概况
---- 第一节 城镇
---- 第二节 小集镇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矿藏
---- 第三节 地貌
------ 附:章村乡几处山洞
-- 第二章 气候 水文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水文
-- 第三章 土壤 生物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生物
------ 附:扬子鳄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 第二节 干旱
---- 第三节 风、雪、雹灾
第三编 居民
-- 第一章 规模与变动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密度 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 第三节 婚姻、家庭状况
---- 第四节 职业 文化程度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推行过程
---- 第二节 政策规定
-- 第四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五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城镇
---- 第二节 农村
第四编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国民经济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
第五编 农业
-- 第一章 劳力 生产资料
---- 第一节 劳力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农具
-- 第二章 粮油生产
---- 第一节 粮油产量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生产条件
---- 第四节 田间管理
-- 第三章 畜禽、渔业生产
---- 第一节 畜禽
---- 第二节 渔业
-- 第四章 特产
---- 第一节 蚕桑
---- 第二节 茶叶
---- 第三节 园艺作物
------ 附:野生药用植物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劳动与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与分配
-- 第六章 农、牧场
---- 第一节 国营场
---- 第二节 集体场
第六编 林业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山林面积
---- 第二节 树木资源
-- 第二章 营林
---- 第一节 种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育林
-- 第三章 林产品
---- 第一节 木材
---- 第二节 薪炭
---- 第三节 木本粮油
-- 第四章 护林与管理
---- 第一节 护林组织
---- 第二节 森林防火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节 林业资金
-- 第五章 林场
---- 第一节 国营林场
---- 第二节 乡、村林场
------ 附:造林专业户
第七编 竹业
-- 第一章 资源及分布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分布
------ 附:林分结构
-- 第二章 竹种
---- 第一节 乡土竹种
---- 第二节 安吉竹种园
-- 第三章 培育管理
---- 第一节 培育
---- 第二节 管理
------ 附:竹子开花结实
-- 第四章 加工利用
---- 第一节 竹材、竹笋加工
---- 第二节 竹浆造纸
---- 第三节 竹副产品 竹子药用
------ 附:竹子药用情况简介
-- 第五章 购销 运输
---- 第一节 竹类购销
---- 第二节 竹材运输
第八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库 山塘
---- 第一节 大型水库
---- 第二节 中型水库
---- 第三节 小型水库 山塘
-- 第二章 堰坝 (坢)堤
---- 第一节 堰坝
---- 第二节 (坢)堤
-- 第三章 机电排灌
---- 第一节 排灌机埠
---- 第二节 水轮泵站 喷灌
-- 第四章 河道治理
---- 第一节 疏浚
---- 第二节 护岸
---- 第三节 开河
---- 第四节 清障
-- 第五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水费征收
-- 第六章 防灾 抗灾
---- 第一节 防汛防旱
---- 第二节 抗灾纪实
第九编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全民工业
----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乡(镇)村工业
---- 第四节 个体及联户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电力工业
---- 第二节 采掘工业
---- 第三节 造纸工业
---- 第四节 建材工业
---- 第五节 食品、饮料工业
---- 第六节 纺织、化纤工业
---- 第七节 机电、五金工业
---- 第八节 化学、医药工业
---- 第九节 其他工业
-- 第三章 企业 产品
---- 第一节 企业
---- 第二节 产品
第十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设施
---- 第一节 陆路
---- 第二节 航道 码头
---- 第三节 渡口 民间桥梁 凉亭
-- 第二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陆运
---- 第二节 水运
---- 第三节 搬运装卸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路政管理
---- 第二节 航政管理
------ 附:重大交通事故
-- 第四章 邮电机构
---- 第一节 驿铺
---- 第二节 民信局
---- 第三节 邮电局
-- 第五章 邮电业务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第十一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公共设施
---- 第二节 公共建筑
---- 第三节 居民住宅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建制镇
---- 第二节 村镇
---- 第三节 乡村住房
-- 第三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设计和施工设备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 公地
------ 附:1985年房屋普查资料
---- 第二节 商品房建设
---- 第三节 私房改造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三废”治理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三节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
第十二编 商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
---- 第二节 集体
---- 第三节 私营
---- 第四节 集市
-- 第二章 粮油、土特产购销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土特产购销
-- 第三章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 附: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第三节 出口商品
-- 第五章 饮食 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豆制品业
---- 第三节 服务业
第十三编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支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公债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结算
---- 第四节 代理国库 债券
-- 第四章 保险
第十四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组织与队伍
---- 第一节 研究与开发机构
---- 第二节 农村科技网
---- 第三节 科技人员
---- 第四节 科技协会、学会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宣传 培训
---- 第二节 学术交流
---- 第三节 咨询 情报
---- 第四节 考察
---- 第五节 监测
---- 第六节 推广沼气和省柴灶
-- 第三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成果选介
---- 第三节 科技论文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经费
---- 第二节 专利 开发
---- 第三节 技术市场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和实施
---- 第二节 物资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协作
---- 第四节 基本建设管理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物价演变
---- 第三节 商品比价
---- 第四节 监督 检查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章 计量、标准化管理
---- 第一节 计量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 第六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机构
---- 第二节 统计工作
第十六编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重大活动
---- 第四节 党务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附:青年党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组织状况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十七编 县政机构
-- 第一章 县(州)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长官名录
-- 第二章 民国县政府 咨询机构
----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
------ 附:汪伪组织
---- 第二节 县议会 参议会
------ 附:国大代表
--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会议(大会)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抗日民主政府
----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五章 县人民政协
第十八编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职工、农民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章 青少年、妇女团体
---- 第一节 共青团 少先队
---- 第二节 三青团 童子军
---- 第三节 妇女会 妇联
-- 第三章 工商团体
---- 第一节 商会
----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四章 其他团体
第十九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第二节 户政、出入境管理
---- 第三节 消防
------ 附:重大火灾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监所检察
----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经济审判
---- 第三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公证 律师
---- 第三节 调解
第二十编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拥军和支前
---- 第二节 优待 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四节 复员、退伍安置
---- 第五节 扶持革命老区
-- 第二章 救济 扶贫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孤寡老人福利
----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 第三节 孤儿、弃婴收养
---- 第四节 收容 遣送
-- 第四章 婚姻登记
第二十一编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工人
---- 第一节 人数
---- 第二节 用工制度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二章 干部
---- 第一节 人数
---- 第二节 管理
------ 附:安吉籍在外工作的部分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名录
--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奖金
---- 第二节 劳动保险
---- 第三节 福利待遇
-- 第四章 劳动保护 安全监察
---- 第一节 劳动保护
---- 第二节 安全监察
第二十二编 军事
-- 第一章 重要战事
---- 第一节 唐、宋、元战事
---- 第二节 明、清农民起义
---- 第三节 抗日战事
---- 第四节 人民革命战事
-- 第二章 武装 设施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民国政府兵役制
----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活动
第二十三编 教育
--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学塾
---- 第一节 县学(州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学塾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职(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中等农业专业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章 成人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函(刊)授、广播电视教育与自学考试
-- 第五章 教职员工
---- 第一节 队伍规模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六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费与设施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四编 文化 新闻
-- 第一章 文化设施
----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 第二节 文化馆(站)
---- 第三节 图书馆(室)
---- 第四节 博物馆 吴昌硕纪念馆
---- 第五节 档案馆
---- 第六节 书店
---- 第七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
---- 第八节 演出场所
------ 附:文化专业户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民间传说
---- 第三节 民间歌谣
---- 第四节 戏剧 曲艺
---- 第五节 音乐 舞蹈 灯会
---- 第六节 书画 篆刻
---- 第七节 摄影 剪纸 盆景
-- 第三章 文物 古迹
----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古迹
------ 附:颜真卿墓
--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五章 报刊 通讯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通讯
-- 第六章 地方人士著作书目
第二十五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网点
---- 第二节 人员
---- 第三节 医技
---- 第四节 设施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章 保健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学生保健
---- 第四节 劳动保健
---- 第五节 公费医疗
-- 第四章 药品 药政
---- 第一节 药品经营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五章 体育事业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人才培养
---- 第四节 经费 设施
---- 第五节 体育竞赛
第二十六编 风俗 宗教
-- 第一章 生产习俗
---- 第一节 农事
---- 第二节 山林
---- 第三节 手艺
---- 第四节 经商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节 居住
-- 第三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生辰
---- 第四节 生育
---- 第五节 交往
-- 第四章 岁时习俗
-- 第五章 社会风气
---- 第一节 劣风时弊
---- 第二节 传统风尚
---- 第三节 社会新风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天主教
第二十七编 方言 谚语
-- 第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声韵调
---- 第三节 单字音
---- 第四节 语词
---- 第五节 语法
-- 第二章 谚语
---- 第一节 事理类
---- 第二节 经济类
---- 第三节 自然类
第二十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朱治
---- 朱然
---- 吴均
---- 施世瑛
---- 朱跸
---- 陈振孙
---- 凌时中
---- 汤毛九
---- 吴维岳
---- 陈良谟
---- 蒲益禅师
---- 姜铨
---- 申梦玺
---- 杨春喈
---- 施文铨
---- 张行孚
---- 吴昌硕 吴涵 吴迈
---- 王宇椿
---- 莫永贞
---- 吕卓夫
---- 韩宝华
---- 邱陵
---- 诸闻韵
---- 方铁城
---- 龚玉贞
---- 谢鼎贵
---- 金文济
---- 楼平也
---- 张宗绪
---- 沈遂真
---- 周老四
---- 姚大年
---- 金学俨
---- 王立三
---- 莫庸
---- 沈子球
---- 潘尊行
---- 杨植之
---- 胡宗南
---- 董觉
---- 苏景由
---- 陈嵘
---- 沈镜如
---- 祝瑞香
---- 方秉性
---- 董彩宝
---- 潘流
---- 徐大毛
---- 高立山
---- 诸乐三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裴子野
---- 钳耳知命
---- 鲁伯能
---- 史祺孙
---- 朱应元
---- 陈存
---- 郎理
---- 莫瓒
---- 高冕
---- 江一麟
---- 刘蓟植
---- 郎志俊
---- 俞础
---- 陈彭寿
---- 刘能超
---- 马康富
---- 金爱民
---- 邱正基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 一、历代进士名录
---- 二、烈士英名录
---- 三、国民党部队抗日阵亡官兵名录
---- 四、国家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名录
第二十九编 丛录
-- 一、历代修志述要
-- 二、志序选
-- 三、诗文选辑
-- 四、布告 文件
大事年表
1989~1992年大事纪要
索引
后记
安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办公室及编纂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