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坚信,具有光荣传统的全市广大职工和工会工作者,一定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与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努力把齐齐哈尔建设成为"滨水园林城市、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创造出无愧于代的发展业绩,再现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新辉煌!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目录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序
目录页
图片
第一章 历史足迹
--
第一节 工商发展酿工运
--
第二节 工潮汹涌中东路
--
第三节 怒火燃烧反侵略
--
第四节 解放建会如有家
--
第五节 欢庆成立市工会
--
第六节 解放战争贡献大
--
第七节 抗美援朝逞英豪
--
第八节 积极参加三五反
--
第九节 公私合营工会忙
--
第十节 一次创业铸辉煌
--
第十一节 反右跃进出偏差
--
第十二节 工会消亡风一阵
--
第十三节 调整经济讲精神
--
第十四节 文革变态工代会
--
第十五节 整顿健全重建会
--
第十六节 拨乱返正得发展
--
第十七节 转制关口重民管
--
第十八节 改革路上共克难
--
第十九节 二次创业出低谷
--
第二十节 庆祝建会六十年
第二章 经济丰碑
--
第一节 劳动竞赛高潮起
--
第二节 技术协作解难题(一)
--
第三节 技术协作解难题(二)
--
第四节 技术协作解难题(三)
--
第五节 技术协作解难题(四)
--
第六节 十届赛会技术奇
--
第七节 技能比赛创佳绩
--
第八节 合理革新兴建议
--
第九节 班组管理花香溢
--
第十节 马组高扬光辉旗
--
第十一节 红旗小组四〇五
--
第十二节 模范班组孙恒玉
--
第十三节 项目建设创辉煌
第三章 文化光彩
--
第一节 启迪心灵的钥匙
--
第二节 没有围墙的大学
--
第三节 文体活动的乐园
--
第四节 精神文明的窗口
--
第五节 职工敬老的风范
--
第六节 长跑爱心者之歌
第四章 惠民长路
--
第一节 劳资两利执行好
--
第二节 生活后勤搞竞赛
--
第三节 动员社会送温暖
--
第四节 扶贫解困多渠道
--
第五节 领导带头一帮一
--
第六节 下岗职工再就业
--
第七节 劳动保护受重视
第五章 维权历程
--
第一节 参与立法维权益
--
第二节 劳资合同保两利
--
第二节 两参一改创新举
--
第四节 逐步完善职代会
--
第五节 政府、工会联席会
--
第六节 集体协商签合同
--
第七节 厂务公开树典型
--
第八节 翻身解放女职工
--
第九节 依法维护女工权
--
第十节 工会关爱农民工.
--
第十一节 维权民管几事例
第六章 实体兴衰
--
第一节 开办实体为利民
--
第二节 新宫辉煌待重塑
--
第三节 兴衰起伏疗养院
--
第四节 技协实体曾兴盛
--
第五节 职工大学育人忙
--
第六节 劳服企业存一时
--
第七节 诚信博得职旅兴
--
第八节 理论研究结硕果
--
第九节 帮扶中心受欢迎
第七章 英模典范
--
第一节 马恒昌:工人阶级的灵魂中国工运的旗帜
--
第二节 于尚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
第三节 王秀仁:一个企业家和一个企业的新生
--
第四节 王学双和北疆集团
--
第五节 付华廷:巾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红旗
--
第六节 孙恒玉:技术革新排头兵
--
第七节 由波:挺起中国民族装备工业的脊梁
--
第八节 苏在兴:富民强村的带头人
--
第九节 梁春生:视排球如生命
第八章 工运精英
--
第一节 唐永林同志的问录
--
第二节 怀念父亲陈有义
--
第三节 革命一生的常一彬
--
第四节 不愿张扬的李琛光
--
第五节 情系齐齐哈尔重工业发展的张立信
--
第六节 郭久长:闪光的足迹永远的怀念
--
第七节 刘鑫辉煌的人生足迹
--
第八节 理琨:从八路到新中国工业痴人
--
第九节 儿子记忆中的父亲张德祥
--
第十节 求真务实的于恩江
--
第十一节 炉火淬砺出的工会主席张泽民
--
第十二节 一心为党工作的曹振德
--
第十四节 务实创新的杨亚森
--
第十五节 热爱工会工作的杨俊田
--
第十六节 追忆父亲陈树人
--
第十七节 不愿人书的全立复
外一章 文革红人
--
第一节 李树森的起伏痕迹
--
第二节 不甘人后的朱宝有
--
第三节 费恩、信:拂去文革尘烟笑傲一技唱晚
--
第四节 讲究心术正的郭耀宗
第九章 蓬勃队伍
--
第一节 解放初期建会忙
--
第二节 会员发展有起伏
--
第三节 建会重点应势变
--
第四节 组织建设常创新
--
第五节 建家活动放光彩
--
第六节 社区工会正加强
--
第七节 党的建设成效好
--
第八节 人民满意好机关
附: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名称变化过程
后记
后折页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