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志 上

苍山县志 上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实事求是的原 则,全面、系统、科学地记述苍山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记事上限原则上始于事物发端,下限至2010年,大事记下延至2015年。志首前 插照片部分突破断限。 三、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体裁,以志为主前设概述、大事纪, 中为各专志,后设人物、附录、索引等。专志采用编、章、节、目结构和横排门类、纵写始末 的方法;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事本末体。 四、本志按“生不立传”原则收录本籍(含在外地活动的)人物,兼收在本地活动时间较长, 有重大影响的客籍人物,去世人物排列以卒年为序。 五、本志所记“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是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 “改革开放后”均指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六、本志中机构、会议等名称或专用词组,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并括注简称,再次出现 时用简称。 七、本志使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记载地名、机构名称等均用当时的通称,部分古旧地 名第一次出现时,加注今名。 八、本志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涉及朝代纪年的括注公元纪年。 九、计量单位,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历史上使用过的 1日的计量单位不便换算的,仍保留原计量单位。 十、数字书写,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7月颁 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所用各种数字,以县统计部门数字为准,统计部门没 有的,采用有关单位数字。 十一、本志资料主要由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等提供,部分资料来源于档案、文献、报刊、 典籍、旧志及各单位新编专业志,入志时不注明出处。 十二、“一”表示该栏中数字空缺或无法收集。

内容时限: -2010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城市名片
《苍山县志》编委会
凡例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区域环境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风雹
---- 第四节 冻灾
---- 第五节 虫灾
---- 第六节 地震
第二编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状况
---- 第二节 家庭构成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生育政策
---- 第二节 生育管理
---- 第三节 生育宣传
---- 第四节 生育服务
---- 第五节 晚婚晚育
第三编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村镇规划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道路桥梁
---- 第二节 供水供暖供气
---- 第三节 污水处理
---- 第四节 排水防洪
---- 第五节 公园 广场
---- 第六节 环境卫生
---- 第七节 绿化亮化
---- 第八节 城区执法
-- 第三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 第二节 村庄建设
-- 第四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 第四节 房地产评估与测绘
---- 第五节 拆迁管理
-- 第五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建筑设备
---- 第四节 建筑业管理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检测
----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治理
---- 第三节 环保监督与管理
第四编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涵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公共交通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设施设备
---- 第四节 邮路投递
-- 第三章 通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无线寻呼
---- 第三节 固定电话
---- 第四节 移动电话
---- 第五节 互联网
---- 第六节 通信公司
第五编 电业
-- 第一章 发电
---- 第一节 水力发电
---- 第二节 火力发电
---- 第三节 内燃机发电
---- 第四节 热电联产
-- 第二章 供电
---- 第一节 供电调度
---- 第二节 电 网
-- 第三章 电业管理
---- 第一节 用电管理
---- 第二节 “三电”管理
---- 第三节 电费电价
第六编 经济总·陆
-- 第一章 经济运行
---- 第一节 发展速度
---- 第二节 横向位次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结构
---- 第二节 三次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投资结构
-- 第三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消费支出
第七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产业结构
---- 第一节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章 管理服务和产业化
---- 第一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
----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三节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第四节 农村经营管理
---- 第五节 农场经营管理
---- 第六节 现代农业示范园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种植业结构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农作物品种
---- 第七节 耕作制度
---- 第八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九节 种植技术
-- 第四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管理
---- 第四节 林 果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生产
---- 第二节 畜禽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淡水养殖
---- 第三节 渔政管理
-- 第七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机械设备
---- 第三节 农机服务
---- 第四节 科技推广
---- 第五节 农机监理
-- 第八章 农村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农村扶贫开发
---- 第二节 黄淮海农业开发项目
第八编 苍山蔬菜
-- 第一章 蔬菜产业
---- 第一节 生产
---- 第二节 贮藏加工销售
---- 第三节 社会化服务
---- 第四节 蔬菜企业选介
-- 第二章 苍山大蒜
---- 第一节 品 种
---- 第二节 种 植
---- 第三节 病虫灾害与防治
---- 第四节 面积 产量
---- 第五节 贮藏加工
---- 第六节 市场销售
---- 第七节 科学研究
-- 第三章 名优产品
---- 第一节 牛 蒡
---- 第二节 辣椒
---- 第三节 食用菌
第九编 水 利
-- 第一章 河道及涝洼治理
---- 第一节 河道治理规划
---- 第二节 主要河道治理
---- 第三节 涝洼治理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灌溉工程
---- 第三节 饮水工程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三节 执法监察
-- 第四章 水务管理
---- 第一节 水库管理
---- 第二节 灌溉管理
---- 第三节 施工管理
第十编 工业
-- 第一章 企业所有制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企业
---- 第三节 民营工业企业
---- 第四节 工业管理
-- 第二章 矿山开采业
---- 第一节 铁矿石开采
---- 第二节 石膏开采
---- 第三节 煤炭开采
---- 第四节 石英砂开采
-- 第三章 建筑材料业
---- 第一节 水泥
---- 第二节 砖瓦和陶瓷
---- 第三节 石膏刨花板
-- 第四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酿酒
---- 第三节 肉类加工
---- 第四节 蔬菜食品加工
-- 第五章 化工纺织服装 轻工
---- 第一节 化学工业
----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 第三节 轻工
-- 第六章 机械造纸印刷皮革板材
---- 第一节 机械制造
---- 第二节 造纸 印刷
---- 第三节 皮革加工
---- 第四节 板材加工
第十一编 兰陵美酒
-- 第一章 历史渊源
---- 第一节 溯源
---- 第二节 美酒文化
-- 第二章 工艺和品种
---- 第一节 酿造工艺
---- 第二节 品 种
-- 第三章 产业发展
---- 第一节 作坊经营模式
---- 第二节 恢复与发展
---- 第三节 集团化
第十二编 商业物资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商品经营
---- 第三节 综合性商场
-- 第二章 供销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供销经营
-- 第三章 粮油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粮油收购
---- 第四节 粮油价格和销售
---- 第五节 粮油计划供应
---- 第六节 粮油储运
-- 第四章 物 资
----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物资采购与供应
---- 第三节 物资经营
-- 第五章 石油 食盐烟草
---- 第一节 石油
---- 第二节 食盐
---- 第三节 烟草
-- 第六章 市场
---- 第一节 集市设置
---- 第二节 专业批发市场
----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 第七章 居民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住宿业
---- 第二节 美容美发洗浴保洁业
---- 第三节 摄影修理
第十三编 对外开放与园区开发
-- 第一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政策环境
---- 第二节 招商活动
---- 第三节 利用外资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外贸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进出口贸易
---- 第三节 海外投资
-- 第三章 经济开发区
---- 第一节 园区规划
---- 第二节 园区管理
---- 第三节 园区产业
第十四编 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财政收入和支出
---- 第四节 农业税收征管与改革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六节 国库债券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收征管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货 币
---- 第三节 存贷业务
---- 第四节 金融管理
---- 第五节 金融机构
---- 第六节 保险
第十五编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三节 项目管理
-- 第二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土地资源管理
----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四节 执法监察
-- 第三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统计业务改革
---- 第三节 普查与调查
---- 第四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 第四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审计
---- 第三节 内部审计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市场监督管理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价格检测与鉴证
---- 第三节 收费管理
----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产品质量检测
---- 第二节 计量监督检测
---- 第三节 标准化与代码标识管理
---- 第四节 行政执法
---- 第五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八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安全重点行业生产监管
---- 第三节 专项安全监察
---- 第四节 安全培训教育与应急救援
-- 第九章 食品药品监管
---- 第一节 食品监督管理
---- 第二节 药品与医疗器械市场监督管理
第十六编 中共地方组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与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二章 重大决策
---- 第一节 党的建设
---- 第二节 经济发展
-- 第三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执法监察与纠风正纪
---- 第三节 案件查处
---- 第四节 纪检信访
---- 第五节 队伍建设
-- 第四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干部队伍建设
---- 第二节 党员发展与教育
---- 第三节 组织制度建设
----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五节 整党与民主评议党员
---- 第六节 干部监督
---- 第七节 老干部工作
-- 第五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理论学习与宣传
---- 第二节 舆论引导
----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四节 文化创新
-- 第六章 统战工作
---- 第一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二节 爱国统一战线
---- 第三节 非党知识分子与党外干部工作
---- 第四节 宗教工作
---- 第五节 民族工作
---- 第六节 对台工作
-- 第七章 信访
---- 第一节 信访制度
---- 第二节 信访工作创新
---- 第三节 信访案件处理
-- 第八章 党史资料征集研究
---- 第一节 党史书籍编写
---- 第二节 党史宣传与服务
-- 第九章 党校教育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教育教学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学员管理
---- 第五节 后勤保障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第十七编 地方权力机关
-- 第一章 参议会
--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
---- 第一节 临郯费峄抗日人民代表会
---- 第二节 赵镈县各界人民代表会
---- 第三节 苍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
-- 第三章 苍山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
---- 第二节 重大事项审议决定
---- 第三节 监督工作
---- 第四节 人事任免工作
---- 第五节 代表工作
---- 第六节 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
---- 第七节 人大信访工作
-- 第五章 乡镇人大及工作机构
----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
---- 第二节 乡镇人大工作机构
第十八编 地方行政机关
-- 第一章 县级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抗战时期行政机构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构
-- 第二章 县政府施政
---- 第一节 县政府重要会议
---- 第二节 发展地方经济
---- 第三节 发展社会事务
-- 第三章 综合政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府法制
---- 第三节 老龄工作
---- 第四节 外事侨务
---- 第五节 信息化建设
---- 第六节 行政事务管理
-- 第四章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一节 设立与撤并
---- 第二节 乡镇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