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上高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医药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90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上高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上高县行政区划图
--
敖阳镇街区图
--
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大院
--
县人大、县政协办公楼
--
锦江之畔的上高县城(北岸)
--
福利院
--
幼儿园
--
华侨在柑橘园劳动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
古代部分(-201~1839)
--
近现代部分(1940~1949.9)
--
当代部分(1949.10~1988.12)
卷一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境域变更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乡、团、图
----
第二节 区、乡、闾、邻、保、甲
----
第三节 区、乡(社)、村(队)
--
第三章 县城和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卷二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四节 地质调查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基本形态及特征
----
第二节 类型及分布
----
第三节 丘陵
----
第四节 山岭
----
第五节 岩洞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
第三节 气候区划
----
第四节 农业的灾害性天气
----
第五节 植物候
----
第六节 动物候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冻灾 风雹灾
----
第四节 病虫害
----
第五节 地震
--
第六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成土母质
----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三节 植被变化状况
----
第四节 植被类型及分布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藏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五节 药材资源
卷三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化
----
第一节 历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迁徙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自然构成
----
第二节 社会构成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节制生育
----
第二节 优生优育
卷四农 业
--
第一章 所有制和经营管理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
--
第二章 耕地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农田建设
------
附土地管理
--
第三章 作物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品种
----
第三节 产量
--
第四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作物栽培
----
第三节 土壤改良
----
第四节 合理施肥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五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农机具发展
----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
第六章 园艺
----
第一节 水果
----
第二节 茶叶
----
第三节 蚕桑
----
第四节 蔬菜
----
第五节 花卉
--
第七章 国营农场、农科所
卷五畜牧水产
--
第一章 畜牧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产量
----
第三节 繁育
----
第四节 饲养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二章 水产
----
第一节 水面利用
----
第二节 水产品种
----
第三节 养殖
----
第四节 鱼病防治
----
第五节 捕捞
----
第六节 技术推广
卷六林 业
--
第一章 山地林木
----
第一节 山林面积
----
第二节 林木种类
----
第三节 蓄积量
--
第二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权属变化
----
第二节 林业三定
--
第三章 造林育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造林规划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幼林抚育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组织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防治病虫害
----
第四节 封山育林
----
第五节 以法治林
--
第五章 林场
----
第一节 国营林场
----
第二节 乡(镇)村林场
--
第六章 木竹经营
----
第一节 购销
----
第二节 贮运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卷七水 利
--
第一章 设施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防洪排涝工程
--
第二章 灌溉与治渍
----
第一节 灌溉面积
----
第二节 灌溉方式
----
第三节 渍害治理
--
第三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卷八工 业
--
第一章 发展 管理
----
第一节 工业发展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二章 建材 化工
----
第一节 建材
----
第二节 化工
--
第三章 纺织 食品
----
第一节 纺织
----
第二节 食品
--
第四章 电力 煤炭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煤炭
--
第五章 冶金 机械
----
第一节 冶金
----
第二节 机械
--
第六章 印刷 五金
----
第一节 印刷
----
第二节 五金
--
第七章 皮革加工 缝纫
----
第一节 皮革加工
----
第二节 缝纫
--
第八章 造纸 竹木加工
----
第一节 造纸
----
第二节 竹木加工
------
附省地驻县企业
卷九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陆路交通
----
第一节 驿道 乡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四节 桥梁
----
第五节 运输
--
第二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渡口
----
第三节 航运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运输管理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车辆监理
----
第四节 船舶监理
------
附重大交通事故
--
第四章 邮政 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卷十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垣 街道
----
第二节 主要建筑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
第四节 供水 照明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农房建设
----
第二节 圩镇建设
----
第三节 饮水设施
--
第三章 建筑力量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设计
----
第三节 设备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绿化
----
第二节 环境卫生
----
第三节 工业污染与防治
----
第四节 农业污染与防治
卷十一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职能
----
第二节 综合计划
----
第三节 计划物资分配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商标注册
----
第四节 经济合同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市场物价
----
第三节 检查监督
--
第四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服务与监督
--
第五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审计监督工作
卷十二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构成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和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经营
----
第一节 网点
----
第二节 购进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批发与调拨
----
第五节 储运
----
第六节 管理与效益
--
第三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庙会 物资交流会
--
第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外贸经营
----
第二节 商品基地
卷十三粮油
--
第一章 征粮 购粮
----
第一节 征粮
----
第二节 购粮
----
第三节 油脂收购
--
第二章 销售
----
第一节 城镇销售
----
第二节 农村销售
----
第三节 议价销售
--
第三章 市场
----
第一节 交易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价格
--
第四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保防
----
第三节 调运
--
第五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脂加工
----
第三节 饲料生产
卷十四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支出
----
第四节 债券
----
第五节 监察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收
----
第三节 捐派
----
第四节 稽征管理
卷十五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当铺与钱庄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 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流通币种
----
第二节 货币管理
----
第三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个人储蓄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典押、放款及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三节 工业贷款
----
第四节 商业贷款
----
第五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种类与投保
----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
卷十六政党群团
--
第一章 共产党上高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整顿党风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统战工作
--
第二章 国民党上高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党务活动
--
第三章 民主党派上高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民革
----
第二节 民盟
--
第四章 其他党派上高地方组织
----
第一节 青年党
----
第二节 民社党
--
第五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商组织
----
第六节 学术团体
----
第七节 国际友好团体
卷十七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附县参议会
--
第二章 政府机构
----
第一节 县署
----
第二节 县公署(政府)
----
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五节 区乡机构
------
附信访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委员组成
----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
----
第三节 活动纪略
卷十八民政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普选
----
第二节 支前 优抚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侨务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编制
----
第二节 干部任用与结构
----
第三节 干部培训与考核
----
第四节 干部福利
----
第五节 离、退休办理
卷十九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监所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律师
卷二十军 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武装机构
----
第二节 武装力量
--
第三章 驻军和军事设施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军事设施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执勤
----
第四节 参加经济建设
--
第五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卢锦三率棚民起义
----
第二节 太平军转战上高
----
第三节 北伐军攻克上高
----
第四节 农民暴动
----
第五节 游击队战事
----
第六节 红军战事
----
第七节 上高会战
----
第八节 解放上高
卷二十一教育 体育
--
第一章 儒学 书院 塾馆
----
第一节 儒学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塾馆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专职业教育
----
第一节 专业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函授 广播电视教育
----
第四节 职工培训
----
第五节 自学考试
--
第五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师管理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体育竞赛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卷二十二科 技
--
第一章 科研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科研单位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研
----
第二节 科普宣传
----
第三节 科技协作与交流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论著
卷二十三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活动网点
----
第二节 宣传辅导
----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第四节 版画 摄影
--
第二章 图书事业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图书管理
--
第三章 档案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收藏
----
第三节 利用
--
第四章 戏剧
----
第一节 地方剧种
----
第二节 戏班 剧团
----
第三节 演出活动
--
第五章 电影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放映
--
第六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革命遗址文物
----
第二节 古代遗址文物
----
第三节 文物管理
--
第七章 报纸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卷二十四医药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卫生局(科)
----
第二节 县卫生院(站、所)
----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所)
----
第四节 村医疗室(站)
----
第五节 单位医院和私人诊所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三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材生产
----
第二节 医药工业
----
第三节 医药商业
----
第四节 药政管理
--
第四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三节 麻风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卷二十五艺文
--
第一章 艺文目录
----
第一节 建国前作品目录
----
第二节 建国后作品目录
--
第二章 艺文选
----
第一节 韵文
----
第二节 散文
卷二十六人物
--
第一章 近现代人物传
----
黄懋材
----
晏旭升传
----
朱用光传
----
胡绍祖传
----
傅学祥传
----
喻宜昌等合传
----
袁舍传
----
晏麻佬、晏元定、晏由苟合传
----
王祥兴传
----
廖正才传
----
王全昌传
----
熊先移传
----
丁树人传
----
胡菊花传
----
徐九万传
----
黄君才传
--
第二章 历代名人传略
----
钟传
----
任涛
----
易延庆
----
罗肱
----
邹民则
----
曾义山
----
王纲
----
罗九逊
----
聂珙
----
曹汝兰
----
潘涛
----
卢锦三
----
曹志明
----
黄朝宣
----
黄鼎彝
----
黄梦兰
----
晏斯盛
----
李祖陶
----
郑秉恬
----
傅九渊
----
陈卿云
----
李乔松
--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卷二十七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膳食
----
第三节 衣着
----
第四节 宅居 用具
--
第二章 宗教 寺观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寺观
--
第三章 帮会组织
----
第一节 红帮 青帮
----
第二节 大同 大道
--
第四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节令风俗
----
第二节 生活风俗
----
第三节 喜丧风俗
----
第四节 社会新风
----
第五节 封建陋俗
--
第五章 民歌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民歌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卷二十八方言
--
第一章 语音系统
----
第一节 敖阳话声韵调
----
第二节 敖阳话语音特点
----
第三节 县内语音比较
--
第二章 敖阳话同音字汇
--
第三章 词汇和语法例句
----
第一节 词汇
----
第二节 语法例句
附 录
--
一、旧志简介及序跋选
--
二、文献摘录
--
三、山林、水利纠纷文件选辑
--
四、本届修志文件选录
修志始末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