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三线建设

绥阳三线建设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所谓"三线即一、二、三线,是按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一线是, 序指东北及沿海各省市; 三线是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13个省区; 一、三线之间为二线。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小三线。

目录

封面
前折页
彩插
书名页
编委会

目录页
•艰苦创业铸辉煌•
-- 划分“三线”和开展三线建设的前因
-- 贵州三线建设梗概
-- 三线建设为遵义带来勃勃生机
-- 三线五企业落户绥阳县
-- 历时三个月定点仙人山
-- 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
-- 三忆五三一厂筹建往事
-- 航天风华由工地到公司的历史变迁
-- 军品生产传佳音
-- 为了那一刻历史性的精彩
--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 毛盖山下,洋川河畔
-- 风华机器厂的重大技术攻关
-- 计算机技术在航天风华的早期应用
-- 回眸天宁
-- 国企改制前的驻绥三线军工厂
-- 国企改制对驻绥三线企业的碰撞
-- 驻绥国防五厂开发生产的部分民用产品
-- 风华冰箱厂生产流水线落成投产
-- 我在五三二厂的青春岁月
-- 四〇九厂在商战中崛起
-- 三线企业留绥资产又“发酵”
-- 有效利用“三线防空洞”
-- 驻绥国防五厂子弟学校办学情况简述
-- 三线企业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 新绥阳牵手老三线 老基地重振新雄风
-- 老“三线”换新颜
-- 五三一厂的露天电影场
-- 首都文艺新闻界人士的慰问演出
-- 中央领导关怀遵义绥阳三线建设
•峥嵘岁月永难忘•
-- 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党务工作者
-- 我亲身参加祖国的三线建设
-- 我在五三一的一段经历
-- 让“五三一精神”发扬光大
-- 献身三线苦乐忆
-- 干打垒
-- 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 从初中毕业下乡知青到“大国工匠”
-- 小小车刀闪锋芒 平凡岗位显价值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思根
-- 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 不懈开拓技术新领域的张国建
-- 绝技在身
-- 手握焊枪铸辉煌
-- 开发BJ130汽车前后桥总成回忆
-- 周师傅
-- 五三五厂记忆——“农转非”
-- 五三五厂职工“自力更生”改善生活
-- 悠悠风华情
-- 三线建设中的工人们
-- 我在五三五厂工作的日子
-- 从上海来的一个工人家庭
-- 父亲的航天情
-- 让风华精神代代传
-- 风华机器厂重大庆典回顾
-- 我的风华情结
-- 风华往事
-- 一位坚强守侯航天检验的工人
-- 璀璨的星星
-- 三线精神的核心内容与现实意义
-- 走进教育基地 感受三线精神
•厂地共建鱼水情•
-- 三线建设为绥阳发展注入新动力
-- 驻绥军工企业为绥阳带来的可喜变化
-- 三线企业为地方税收做贡献
-- 厂地互动 同舟共济
-- 驻绥国防企业为地方发展分忧解难
-- 驻绥五厂支援绥阳民兵团修建湘黔铁路
-- 绥阳用上国家电网的前世今生
-- 驻绥国防工厂支持地方建设的几件事
-- 五三五厂情系当地农民
-- 绥阳县为三线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 设立厂区粮店 支援三线建设
-- 创新产业结构保障蔬菜供应
-- 绥阳公安为三线建设保驾护航
-- 我为三线建设出过力
-- 三线建设让我掘到第一桶“金”
-- 我在五三二厂修路的日子里
-- 为五三二厂守炸药库
-- 从五三一厂踏上人生道路
-- 无私的援助
-- 国防五厂内迁后对绥阳产生的深远影响
-- 润物细无声
-- 厂地文化交相辉映
-- 我印象中的五三二厂
-- 一座闪烁着三线精神的“空中篮球场”
-- 记忆中与三线企业有关的三件事
-- 绥阳雨露滋润出一代拳王
-- 五三三厂与大水井队的友谊情怀
-- 鱼水情深
-- 设立风华镇的由来
-- 利用四○九厂子校开办民办教育
•歌颂三线诗文选•
-- 绥阳三线建设礼赞(组诗)
-- 那一年(朗诵诗)
-- 大漠深处听惊雷
-- 航天情怀
-- 妈妈,不要牵挂
-- 我是一名风华工人
-- 拾贝壳
-- 三线人的精神礼赞
-- 永遇乐•三线岁月回顾
-- 贺风华二十年厂庆
-- 三线诗词(四首)
-- 回眸绥阳三线建设(诗词四首)
-- 咏三线建设在绥阳(诗三首)
-- 临江仙
-- 三线建设创辉煌(诗六首)
-- 凛然浩气荡九天
-- 共圆风华梦
-- 祝贺公司专项任务圆满完成
-- 凯山上下齐欢腾
-- 那山 那水 那人(散文)
-- 岁月作证(散文)
-- 山的见证(散文)
-- 马桑桥的变迁(散文)
-- 一本旧书引起的怀想(散文)
-- 寻宝记(散文)
-- 焰日下的笑脸
编后记
后折页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