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志

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与开发、科技交流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49-1999

目录

封面
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志 1949-1999
所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办公室
图片
-- 亲切关怀
---- 省政协副主席胡廷积题词
---- 河南省农科院院长董庆周为新乡市农科所建所50周年题词
---- 新乡市委书记符文朗为新乡市农科所建所50周年题词
---- 新乡市市长王富钧为新乡市农科所建所50周年题词
-- 五十年沧桑巨变 旧貌变新貌
---- 辉县所址大门
---- 建所初期研究室办公房
---- 建所初期职工住房
---- 七十年代试验地一角
---- 新乡所址大门
---- 新落成职工新居
---- 大型种子精选设备
---- 微机联网实现办公现代化
---- 图书资料室一角
---- 现代化的种子检测设备
---- 现代化的育种设施
-- 坚持面向服务方针 常年深入生产实践
---- 建所初期孔祥运老所长带领科研人员深入山区调查
---- 科研人员爬山涉水调查农业生产和收集农家品种资源
---- 科研人员深入农户调查农业生产
---- 蔬菜专家李景生在田间解答生产中疑难问题
---- 水稻专家孙彦经常深入稻区讲授水稻种植技术
-- 坚持科研为本 取得辉煌成果
---- 全国第一个玉米单交种——新单1号累计推广2亿多亩,开创我国玉米单交种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新纪元
---- 全国第一个玉米矮源自交系——矮154
---- 矮金525自交系在全国组配单交种30多个,推广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1/6
---- 著名玉米育种家宋秀岭在精心指导中青年科技人员
---- 全国第一个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双交种——新双1号
---- 全省第一个国审竖叶型玉米新品种——GS豫玉5号实现玉米产量的新突破
---- 全省第一个审春棉品种——豫棉1号(累积推广1500万亩)
---- 全省第一个夏棉新品种——豫棉5号
---- 豫棉7号结铃性好,早熟高产
---- 全国第一个杂交育成的谷子新品种——新农冬2
---- 新农761谷子华北推广面积最大
---- 新稻68-11使沿黄河水稻发生第一次飞跃,应用20年不衰
---- 百泉3039小麦品种黄淮区大面积种植逾20年
---- 集高产优质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新麦9号 省生产示范产量第一,省组织送检的14个品种,品质分析综合评
---- GS豫粳6号的育成,实现了沿黄河水稻第二次飞跃,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国审粳稻品种
---- 省科委副主任黄兴维、市委副书记赵胜修、小麦专家范和君视察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新麦10号
---- 全省第一个抗热极早熟大白菜品种——豫白菜5号
---- 优质小株型白菜新品种——新乡小包23
---- 全省第一个保护地栽培甜椒新品种——豫椒3号
---- 早熟丰产新乡92-52辣椒
---- 全省首次通过野生驯化成功并用于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多脂磷伞
----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获得的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264项、荣誉奖60多项
--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 1、1973年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大学农学系作物育种及生物研究所维达维奇所长来所考察玉米,同著名玉米专家
---- 2、1974年5月28日,墨西哥以芙雷诺为团长的农业代表团来所参观小麦试验田,张履鹏副所长陪同参观
---- 3、1979年9月美国衣阿华大学农学系专家费尔博士等7人来所考察玉米移载研究
---- 4、1977年我所小麦专家邵会通赴赞比亚援种小麦
---- 5、1994年9月著名水稻专家孙彦常陪同日本水稻专家奈良正雄考察我所水稻育种
-- 省、市领导视察 指导工作
---- 1998年5月18日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路明等领导及小麦专家视察新麦9号万亩丰产方
---- 1999年5月28日河南省长李克强、省农科院院长董庆周等领导及小麦专家视察新麦9号
---- 1998年10月8日河南省副省长张涛等领导视察GS豫粳6号
---- 1989年8月原新乡市委书记吉炳轩等领导视察我所GS豫玉5号丰产田
---- 1998年4月3日市委书记符文朗来所视察工作
---- 市长王富钧视察GS豫粳6号试验田
---- 1996年5月18日副市长高义武等市领导来所参加农村科技大市场开业典礼
---- 1990年9月5日原市委书记孔茂山、政协副主席张寅生听取玉米新品种介绍
---- 1990年8月市长田纪震来所视察玉米新品种
---- 1990年8月副市长刘少斌来所视察玉米试验田
-- 共商发展
---- 所领导班子深入沿黄稻区考察GS豫粳6号生产情况
---- 所党委成员共商我所发展规划

前言
目录
第一篇 综述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地理位置与基础设施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基础设施
-- 第三章 历史沿革及领导更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新乡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第三节 新乡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 第四节 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第四章 内设机构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新乡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内部机构设置
---- 第三节 新乡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内部机构设置
---- 第四节 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部机构设置
-- 第五章 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民主党派
----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 第三节 工会组织
---- 第四节 妇委会组织
---- 第五节 民主党派
-- 第六章 人员构成
---- 第一节 干部构成
---- 第二节 生产管理及工人构成
-- 第七章 大事记
第二篇 科学研究
-- 第八章 玉米
---- 第一节 玉米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玉米品种资源征集、整理和利用
---- 第三节 玉米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 第四节 玉米自交系选育
---- 第五节 玉米双交种、三交种选育及利用
---- 第六节 玉米单交种选育
---- 第七节 玉米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
---- 第八节 玉米单交种夏播制种技术研究
---- 第九节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 第十节 玉米北育南繁研究及推广
-- 第九章 小麦
---- 第一节 小麦研究概况
---- 第二节 小麦品种引进、鉴定和利用研究
---- 第三节 小麦新品种选育成果
---- 第四节 选育高产小麦品种的关键技术
---- 第五节 小麦栽培技术研究
-- 第十章 水稻
---- 第一节 水稻研究概况
---- 第二节 水稻新品种选育
---- 第三节 沿黄稻改和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 第十一章 谷子
---- 第一节 谷子研究概况
---- 第二节 谷子研究发展过程
---- 第三节 谷子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十二章 棉花
---- 第一节 棉花研究概况
---- 第二节 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
---- 第三节 棉花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 第四节 棉花栽培技术研究
---- 第五节 棉花基地县科技服务
-- 第十三章 蔬菜
---- 第一节 蔬菜研究概况
---- 第二节 大白菜杂交育种及新品种推广
---- 第三节 甜椒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 第四节 大葱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 第五节 青茄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 第六节 蕃茄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 第七节 蔬菜植物保护研究及成果应用
-- 第十四章 新技术农业应用
---- 第一节 新技术研究概况
---- 第二节 原子示踪技术研究
---- 第三节 植物生长调节 剂研究及应用
---- 第四节 化学除草剂研制及应用
-- 第十五章 食用菌
---- 第一节 食用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食用菌保护地栽培技术研究
---- 第三节 利用麦秸发酵栽培双孢蘑菇研究
---- 第四节 稻田套放食用菌技术研究
---- 第五节 新乡市辉县太行山野生真菌资源考察及利用
-- 第十六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植保研究概况
---- 第二节 虫害防治研究
---- 第三节 病害防治研究
---- 第四节 植物保护其它研究
-- 第十七章 土壤肥料
---- 第一节 土壤肥料研究概况
---- 第二节 土壤研究
---- 第三节 肥料研究
---- 第四节 其它研究
-- 第十八章 园林
---- 第一节 园林研究概况
---- 第二节 果树新品种引进鉴定与示范推广
---- 第三节 果树栽培技术研究
---- 第四节 林业、花卉
-- 第十九章 其它作物
---- 第一节 甘薯
---- 第二节 高梁
---- 第三节 大豆
---- 第四节 花生
-- 第二十章 科技信息及气象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科技图书、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 第三节 专题情报服务研究
---- 第四节 微机在科技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 第五节 农业气象试验及利用
第三篇 科技服务与开发
-- 第二十一章 艰苦创业 坚持“三个三结合”的科研之路
---- 第一节 百废待兴 艰苦创业打基础
---- 第二节 实行“三个三结合”科研、服务齐腾飞
-- 第二十二章 固科研之本 鼓开发之劲 创辉煌新篇
---- 第一节 适应形势依托成果搞好科技开发服务
---- 第二节 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努力拼搏再创辉煌
---- 第三节 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出效益
---- 第四节 规模经营科技服务上台阶
---- 第五节 横向联合技物结合拓领域
---- 第六节 科学管理完善机制增活力
第四篇 国际科技交流
-- 第二十三章 国际科技交流
-- 第二十四章 援外科技项目
---- 第一节 赴赞比亚帮助进行土壤考察
---- 第二节 援助赞比亚试种小麦
-- 第二十五章 出国进修与考察
---- 第一节 赴日研修项目
---- 第二节 赴澳、新考察
第五篇 人物
-- 第二十六章 人物传记
---- 杜子俭
---- 吕跃亭
---- 郭树福
---- 高文吉
---- 董启昌
---- 任秀
---- 杨惠人
---- 刘文昭
-- 第二十七章 人物简介
---- 孔祥运
---- 赵世珉
---- 李德运
---- 王立修
---- 杨天成
---- 胡惠亭
---- 宋秀岭
---- 毕清雨
---- 朱止民
---- 王自芳
---- 张忠臣
---- 苗长海
---- 丁学璧
---- 王建平
---- 陈万先
---- 赵启学
---- 郭镇静
---- 张兆兴
---- 邢树兰
---- 张庆吉
---- 张履鹏
---- 方良学
---- 王东贵
---- 孙彦常
---- 邵会通
---- 赵景文
---- 王戊辰
---- 赵鸿烈
---- 毛谷生
---- 李秋之
---- 刘燕
---- 刘学汉
---- 李荣芝
---- 郑淑琴
---- 高凤仙
---- 张典
---- 卞高中
---- 赵新明
---- 耿平
---- 郝成
---- 张学舜
---- 李景生
---- 赵宗武
---- 张栩
---- 王书玉
---- 薛应征
---- 高玉兰
---- 郝春才
---- 夏瑛光
---- 田守芳
第六篇 附录
-- 一、历届所级领导名录
-- 二、高级技术职务名录
-- 三、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 四、新乡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录
-- 五、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名录
-- 六、科技人员社会兼职
-- 七、育成作物品种目录
-- 八、获奖成果统计表
-- 九、获奖成果目录
-- 十、发表在省级以上期刊科技论文目录
-- 十一、出版专业著作目录
-- 十二、在职干部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