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区域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 枣庄文化通览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总序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18卷,以下简称《通览》)是在山东省政协领导 下,省、市政协合作,组织全省300余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大型文化学术工程, 此书的编纂和出版是对全省文化资源的大整理,是对山东文化面貌的大展 现,也是对各区域文化研究的大推动。为弘扬齐鲁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当代 先进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也为国 内外更好地了解山东,推动山东改革开放作出了新贡献。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山东区域文化通览》编委会
图片
齐鲁文化与山东区域文化(代总序)
目录
绪论
-- 一、自然环境
-- 二、行政区划域沿革
-- 三、市情概况
-- 四、文化特点与历史贡献
上编
-- 第一章 枣庄的新石器文化
---- 第一节 枣庄境内的细石器文化
---- 第二节 北辛遗址与北辛文化
---- 第三节 北辛文化的聚落形态和农业经济
---- 第四节 枣庄的大汶口文化
---- 第五节 枣庄的龙山文化
---- 第六节 枣庄的岳石文化
-- 第二章 夏商及西周时期:方国封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夏及先商时期的古国
---- 第二节 奚仲造车与早期交通文化
---- 第三节 商周方国与封国文化
-- 第三章 墨子:先秦显学及墨家学派创始人
---- 第一节 墨子生平
---- 第二节 墨子的经世思想
---- 第三节 墨子的科技贡献
---- 第四节 墨子的社会实践
---- 第五节 墨家学派与中国文化
-- 第四章 春秋战国至秦汉:圣贤辈出,巧匠云集
---- 第一节 能工巧匠鲁班
---- 第二节 儒家治国理念的首位实践者滕文公
---- 第三节 任贤养士的政治家孟尝君
---- 第四节 勇于自荐的毛遂
---- 第五节 一代儒宗叔孙通
---- 第六节 辉映文化星空的经学大师
-- 第五章 魏晋至宋元:民族冲突与文化高地的沉寂
---- 第一节 北人南侵对枣庄的冲击
---- 第二节 世族南迁
---- 第三节 文化的落寞与武士的兴盛
---- 第四节 大浪淘沙,名人代出
-- 第六章 洳运河的开通与沿运文化
---- 第一节 洳运河开通之前的文脉
---- 第二节 洳运河的开凿
---- 第三节 洳运河与台儿庄
---- 第四节 洳运河两岸的尚勇文化
---- 第五节 清代中叶的三位诗人
-- 第七章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 第一节 枣庄煤炭的开采
---- 第二节 洋务运动在枣庄的兴业实践
---- 第三节 中兴公司的近代工业文化
---- 第四节 中兴公司的民族气节
---- 第五节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区域社会的演变
-- 第八章 西方文明的传入与近代多元文化的形成
---- 第一节 美国北长老会在峄县的宗教文化活动
---- 第二节 北长老会在滕县的宗教文化活动
---- 第三节 近代枣庄文化品格的形成
-- 第九章 鲁南地区的红色文化
---- 第一节 马列主义在枣庄的传播
---- 第二节 乡民的反抗与临城劫车案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文化
---- 第四节 铁道游击队与运河支队
---- 第五节 鲁南大捷与淮海战役支前
---- 第六节 《白毛女》的鲁南元素
-- 第十章 台儿庄大战——民族精神扬威不屈之役
---- 第一节 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
---- 第二节 台儿庄大战在民族精神史七的不朽地位
---- 第三节 战后文学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下编
-- 第一章 薛河流域的古文化遗址
---- 第一节 孕育农耕文明的沃
---- 第二节 薛河流域分布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 第三节 星罗棋布的商周遗址
---- 第四节 汉代遗址、墓群与城址
---- 第五节 薛山灵芝寺与摩崖造像
---- 第六节 薛河遗址群在区系考古中的重要地位
-- 第二章 璀璨的汉画像石艺术
---- 第一节 枣庄汉画像石的发现与分布
---- 第二节 枣庄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人文因素
---- 第三节 石椁、石墓与小祠堂画像
---- 第四节 内容广博、题材丰富的画像艺术
-- 第三章 中陈郝瓷窑——中国江北第一民窑
---- 第一节 瓷窑遗址分布与形成
---- 第二节 中国最早以煤炭为燃料的瓷窑
---- 第三节 器形与图案折射的丰富文化内涵
---- 第四节 中陈郝瓷窑对中国瓷文化的影响
-- 第四章 伏里土陶与民间传统工艺
---- 第一节 伏里土陶艺术及其历史渊源
---- 第二节 洛房泥塑玩具
---- 第三节 王楼年画
---- 第四节 其他民间工艺
-- 第五章 台儿庄与南北文化交融
---- 第一节 荟萃南北的建筑文化
---- 第二节 贾贩云集的商埠与商旅文化
---- 第三节 宗教信仰及活动场所
---- 第四节 因运变化的水乡民风
---- 第五节 船民宴与酒风俗
-- 第六章 独具特色的枣庄矿山文化
---- 第一节 历史上的煤窑文化
---- 第二节 中兴公司的历史遗产
---- 第三节 矿工的精神状态和生存方式
-- 第七章 柳琴戏与民间曲艺
---- 第一节 柳琴戏的起源与流布
---- 第二节 柳琴戏的构成与艺术特质
---- 第三节 柳琴戏代表剧目与著名演员
---- 第四节 其他民间曲艺
-- 第八章 冠世榴园与石榴文化
---- 第一节 世界最大的石榴园
---- 第二节 民间习俗中的石榴文化
---- 第三节 民间文学中的石榴文化
---- 第四节 文人创作中的石榴文化
-- 第九章 台儿庄大战遗址——亚洲首座二战纪念城市
---- 第一节 台儿庄大战前的古城
---- 第二节 大战遗址
---- 第三节 亚洲首座二战纪念城市
-- 第十章 名胜古迹与地质奇观
---- 第一节 抱犊崮与道教建筑
---- 第二节 龙泉古寺与龙泉塔
---- 第三节 青檀寺与青檀精神
---- 第四节 永乐北征与权妃墓
---- 第五节 莲青山与鲁王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