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市志(1986-2005)

虎林市志(1986-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虎林市志》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准确、系统地记述断限内虎林市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取得的成就,真实反映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相统一。内容客观翔实,形式新颖规范。 二、本志书为续志,上限1986年与《虎林县志》下限1985年相衔接,《虎林市志》下限为2005年。因前志部分记述内容遗漏,上限适当追溯。 三、本志书采用篇、章、节、目体结构,运用述、记、志、传、图、表

内容时限: 1986-2005年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虎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序言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疆域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二章 乡、镇简介
---- 第一节 虎林镇
---- 第二节 义和乡
---- 第三节 虎头镇
---- 第四节 东风镇
---- 第五节 迎春镇
---- 第六节 东方红镇
---- 第七节 杨岗镇
---- 第八节 宝东镇
---- 第九节 太和乡
---- 第十节 新乐乡
---- 第十一节 伟光乡
---- 第十二节 忠诚乡
---- 第十三节 珍宝岛乡
---- 第十四节 阿北乡
第二篇 自然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三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四季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温与地温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及湿度
---- 第六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文观测
---- 第二节 泡沼
---- 第三节 河流及特征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五节 岛屿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森林
---- 第四节 湿地
---- 第五节 植物
---- 第六节 草场
---- 第七节 野生动物
---- 第八节 鱼类
---- 第九节 矿产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春涝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低温冷害霜冻
---- 第五节 暴雪
---- 第六节 冰雹
第三篇 改革开放
-- 第一章 机构改革
----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 第三节 乡(镇)村机构改革
---- 第四节 机构改革富余人员安置
-- 第二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完善第一轮土地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承包经营
---- 第二节 资产经营与股份制
---- 第三节 破产兼并拍卖并轨
-- 第四章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一节 方案制定
---- 第二节 住房公积金制度
-- 第五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一节 社会养老保险
---- 第二节 社会三项保险
---- 第三节 城乡低保
-- 第六章 开放
---- 第一节 招商活动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村
---- 第一节 农村改革
---- 第二节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农村服务体系
---- 第五节 农村运输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豆薯种植
---- 第三节 经济作物种植
---- 第四节 蔬菜瓜果
-- 第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与新技术推广
---- 第一节 综合开发的历程和成就
---- 第二节 综合开发重点项目
---- 第三节 农业新技术
-- 第四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业机械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农机管理与培训
---- 第四节 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
---- 第五节 农机修造与供应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蓄水灌溉
---- 第三节 治涝工程
---- 第四节 护岸工程
---- 第五节 水利工程维修与管理
---- 第六节 防汛
---- 第七节 水政执法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地及林场
---- 第三节 林木管理
---- 第四节 造林绿化
---- 第五节 林业经济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畜禽饲养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畜牧业管理
-- 第八章 副业
---- 第一节 养蜂
---- 第二节 山产品采集
---- 第三节 中药材种植与采集
-- 第九章 渔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江河捕捞
---- 第三节 水产养殖
---- 第四节 渔业企业
-- 第十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 第三节 行业
-- 第十一章 绿色食品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规划
---- 第三节 成果
-- 第十二章 驻市农场
---- 第一节 八五四农场
---- 第二节 八五六农场
---- 第三节 八五八农场
---- 第四节 庆丰农场
---- 第五节 云山农场
-- 第十三章 驻市森工企业
---- 第一节 迎春林业局
---- 第二节 东方红林业局
第五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企业管理
---- 第一节 工业企业改革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机械
---- 第一节 机械制造
---- 第二节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
---- 第三节 电工器材通信设备计量器具制造
---- 第四节 金属制品冶炼
-- 第三章 采掘工业
---- 第一节 煤炭开采
---- 第二节 黄金开采
---- 第三节 土沙石料开采
-- 第四章 食品饲料加工业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植物油生产
---- 第三节 酒饮料制造业
---- 第四节 酱菜加工
---- 第五节 饲料加工
-- 第五章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
---- 第一节 锯材加工及木制品
---- 第二节 家具制造
-- 第六章 造纸印刷工艺美术
---- 第一节 造纸
---- 第二节 印刷工艺美术
-- 第七章 化学医药工业
---- 第一节 化学工业
---- 第二节 医药工业
-- 第八章 建筑材料及陶瓷制品
---- 第一节 建筑材料制造
---- 第二节 陶瓷制品
-- 第九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用电管理
---- 第三节 线路及变电设施改造
---- 第四节 先进设备应用
第六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公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四节 公路运输
---- 第五节 “两政”管理
---- 第六节 “两费”征收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铁路线
---- 第二节 铁路管理
---- 第三节 铁路运输
-- 第三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路
---- 第三节 投递
---- 第四节 集邮
---- 第五节 储蓄
-- 第四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网路
---- 第三节 业务
第七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城乡规划
---- 第三节 城镇建设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六节 园林绿化
---- 第七节 环境卫生管理
---- 第八节 城市监察
---- 第九节 工程质量监督
---- 第十节 村镇建设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环境监察
---- 第四节 信访案件
---- 第五节 环境管理
---- 第六节 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
---- 第七节 环境宣传
---- 第八节 环境法规
第八篇 商贸旅游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机构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经营管理与效益
-- 第二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三章 供销
---- 第一节 市供销联社机构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支农服务
----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章 物资
---- 第一节 县物资局机构
---- 第二节 物资经营
---- 第三节 物资销售网点
-- 第五章 粮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食购销
---- 第三节 粮食储运
---- 第四节 粮油供应
---- 第五节 粮油经销企业改制
-- 第六章 石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油品购销
---- 第三节 营销管理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节 液化气
-- 第七章 烟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烤烟生产
---- 第三节 烟叶收购
---- 第四节 卷烟批发与零售
---- 第五节 烟草专卖与管理
-- 第八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外贸机构
---- 第二节 产品出口
---- 第三节 基地建设
---- 第四节 边境贸易
-- 第九章 旅游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月牙湖旅游度假区
---- 第三节 虎头友好公冈
---- 第四节 虎头关帝庙
---- 第五节 珍宝岛
---- 第六节 石头河水库
---- 第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
---- 第八节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
---- 第九节 苏联红军纪念碑(小白塔)
---- 第十节 胡耀邦游江纪念碑
---- 第十一节 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
---- 第十二节 天下第一虎
---- 第十三节 乌苏里江
---- 第十四节 神顶峰
---- 第十五节 虎林口岸
---- 第十六节 珍宝岛湿地保护区
---- 第十七节 八五六农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 第十八节 旅游基础建设
第九篇 金融
-- 第一章 银行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虎林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虎林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虎林支行
---- 第四节 中国建设银行虎林支行
---- 第五节 虎林农村合作银行
---- 第六节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虎林支行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虎林市支公司
---- 第二节 中保人寿保险公司虎林支公司
第十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统计普查
---- 第四节 统计服务
-- 第三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与检验
---- 第四节 计量
---- 第五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价格改革
---- 第三节 价格调整
---- 第四节 价格宏观调控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五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六节 经济监督检查
---- 第七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八节 集市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 第七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财政监督
-- 第八章 税务
---- 第一节 国家税务
---- 第二节 地方税务
-- 第九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
---- 第三节 土地利用
---- 第四节 用地制度改革
---- 第五节 用地管理
---- 第六节 土地执法检查
-- 第十章 虎林海关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关税
---- 第三节 查缉走私
-- 第十一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监管
---- 第三节 动植物检疫
---- 第四节 卫生检疫
---- 第五节 虎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后的检验检疫
---- 第六节 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
第十一篇 中共虎林市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中共虎林市委员会
---- 第一节 党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市(县)委直属党组织
---- 第三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二章 党代表大会和全委(扩大)会议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全委(扩大)会议
-- 第三章 党员队伍
---- 第一节 党员人数
---- 第二节 党员年龄结构
---- 第三节 党员性别民族
---- 第四节 党员文化程度
---- 第五节 党员行业分布
-- 第四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社会宣传
---- 第二节 理论教育
---- 第三节 党员教育
---- 第四节 通讯报道
-- 第五章 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 第一节 整党
---- 第二节 村级整党
---- 第三节 “三讲”教育
---- 第四节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
-- 第六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干部任用
---- 第二节 侨联台办
---- 第三节 政策落实
---- 第四节 理论研究和政策教育
---- 第五节 经济工作
-- 第七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廉政建设
---- 第三节 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
-- 第八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老干部队伍
---- 第三节 老干部活动
---- 第四节 老干部待遇
-- 第九章 机关工委工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十二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组成和任期
---- 第二节 换届选举
---- 第三节 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四节 历届人大常委会机构
----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和代表建议办理
---- 第六节 人大工作
-- 第二章 虎林市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常务会议
---- 第三节 信访工作
---- 第四节 民族事务
-- 第三章 政治协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
---- 第三节 主要上作
---- 第四节 征集出版文史资料
第十三篇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二章 协会学会
---- 第一节 计划生育协会
---- 第二节 红十字会
---- 第三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四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第十四篇 政法武装
--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侦查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口管理
----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公安保卫
---- 第九节 预审看守武警
---- 第十节 市内巡逻执勤
---- 第十一节 执法监督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及综合工作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贪污贿赂检察
----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执行案件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告诉申诉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律服务“两放”人员安置
---- 第五节 律师事务
---- 第六节 公证
-- 第六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
第十五篇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校管理
---- 第三节 教育改革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城镇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农村幼儿教育
---- 第三节 主要幼儿园简介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授课与考试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授课与考试
---- 第四节 毕业生流向
-- 第五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虎林分校
---- 第二节 中共虎林市委党校
-- 第六章 职业和特殊教育
---- 第一节 职业教育
---- 第二节 特殊教育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八章 经费校舍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校舍建设
---- 第三节 勤丁俭学
-- 第九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学研究
---- 第四节 教师待遇
第十六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研团体
-- 第二章 科技研究与成果
---- 第一节 科研活动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技著述与专利
-- 第三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人才管理
---- 第二节 项目管理
---- 第三节 成果管理
-- 第四章 地震与气象
---- 第一节 地震观测
---- 第二节 气象观测
第十七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文艺演出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摄影书法
---- 第六节 文物
---- 第七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档案业务指导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四节 档案执法
-- 第三章 党史编研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编研
-- 第四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地方志编纂
-- 第五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育团体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五节 人才培养与输送
第十八篇 外事侨务
-- 第一章 外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界务
---- 第三节 对外交流
-- 第二章 侨务
---- 第一节 侨务工作
---- 第二节 侨民人数
第十九篇 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抚安置
---- 第三节 济困扶贫
---- 第四节 社会福利事业
---- 第五节 婚姻管理
---- 第六节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第七节 殡葬工作
---- 第八节 烈士褒扬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就业
---- 第四节 职工工资福利
---- 第五节 社会保障
---- 第六节 安全生产
---- 第七节 职业技能开发
---- 第八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干部调配与录用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工资与福利
---- 第五节 干部考核奖惩
----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
---- 第七节 机构编制
---- 第八节 职称评聘
---- 第九节 干部队伍
第二十篇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专业机构
---- 第三节 医疗机构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计划免疫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五节 环境卫生
---- 第六节 食品卫生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医疗保健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施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医政药政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二十一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支出
---- 第三节 居住条件
---- 第四节 农民负担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婚育政策
---- 第三节 宣传教育
---- 第四节 管理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五章 风俗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装
---- 第三节 方言
---- 第四节 新农村谚语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二章 英模名录
专记
索引
-- 人名索引
-- 表格索引
编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