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历史长河滚滚流,兴废功罪写春秋。
编史修志,是一项承先启后,服务当前,上对祖宗,下及子孙的千秋大业。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部志书,记述了桂岭的自然风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演变。凡重大事件,力求所载。它将为保存史料、推动生产、治理政务、繁荣文化等等,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录
封面
图片
--
桂岭区域图
目次
《桂岭区志》编写组名单
序言
大事记
概述篇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清代以前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第二章 乡镇人口
----
第一节 乡村
----
第二节 圩集
自然篇
--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节 河流
--
第二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壤资源
----
第二节 水利资源
----
第三节 物产资源
----
第四节 气候雨量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风灾水灾虫灾
----
第二节 旱灾饥荒
----
第三节 地震
----
第四节 冰雹霜雪
经济篇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农业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业
----
第三节 主要农作物
----
第四节 农机具改革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村办林业
----
第二节 区办坪上林场
--
第三章 禽畜业
----
第一节 主要禽畜
----
第二节 畜牧兽医业的发展
--
第四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灌溉系统
----
第二节 排涝系统
----
第三节 水利管理
--
第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六章 邮电
--
第七章 商业
----
第一节 挂岭供销社
----
第二节 桂岭食品站
----
第三节 桂岭合作商店
--
第八章 金融
----
第一节 桂岭银行营业所
----
第二节 桂岭信用社
--
第九章 桂岭粮食管理所
----
第一节 粮食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粮食征购和销售
----
第三节 大事记
--
第十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收的产生和性质
----
第二节 建国后税制的沿革
----
第三节 桂岭税所
--
第十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市场变迁
----
第三节 管理工作
政治篇
--
第一章 地方党政
----
第一节 中共桂岭党组织
----
第二节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三章 民兵建设
--
第四章 治安保卫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治安形式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治安管理
----
第三节 历史案件
--
第五章 法庭和司法
----
第一节 法庭
----
第二节 司法
--
第六章 青团妇女
----
第一节 共青团
----
第二节 妇女
--
第七章 华侨
----
第一节 华侨出国
----
第二节 华侨与眷属
----
第三节 目前华侨经济地位
----
第四节 侨务工作
----
第五节 组织机构
--
第八章 民主革命斗争纪实
----
第一节 早期的龙岭农民协会
----
第二节 革命老区——客洞村
----
第三节 一锤除大害
----
第四节 奇袭桂岭圩集和乡公所
----
第五节 深浦阻击战
----
第六节 解放前夕的玉白村革命活动
--
第九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文化篇
--
第一章 建国以前的文化
--
第二章 建国以后的文化
--
第三章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 文化站
----
第二节 桂岭影剧院
----
第三节 广播站
----
第四节 电影队
--
第四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石母
----
第二节 双峰古寺
----
第三节 深浦桥
----
第四节 龙岭古树
----
第五节 龟山古松
----
第六节 玉步古墙
--
第五章 名人与名作
----
第一节 姚梓芳
----
第二节 兄弟双秀
----
第三节 王猷健
----
第四节 卢吟词
----
第五节 姚为相
教育篇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民国以前教育概况
----
第二节 建国以后教育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农业中学
----
第二节 小学附设初中和联队初级中学
----
第三节 桂岭中学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六章 建校纪略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各校建校纪略
--
第七章 教育大事记
医药卫生篇
--
第一章 建国前医药卫生概况
----
第一节 西医传入及中西医药店
----
第二节 牛痘免疫和传染病流行
--
第二章 建国后的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卫生院建立及沿革
----
第二节 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
第三节 对个体社会医生的管理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计育技术的发展
社会篇
--
第一章 人口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基构沿革
----
第二节 计育工作
--
第二章 住宅服饰饮食
----
第一节 住宅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服装
--
第三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婚丧喜俗
----
第二节 传统节日
----
笫三节 迷信节日
----
第四节 新节日
--
第四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善堂
----
第二节 天主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