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志 下册

云霄县志 下册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册记述了云霄县政治、文化、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6

出版时间: 1999年12月

目录

封面
云霄县志
卷二十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云霄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靖和浦县委及所属党组织
---- 第二节 云和诏县委及所属党组织
---- 第三节 中共云霄县工委、县委及其办事机构
---- 第四节 机关党组党委和基层党组织
---- 第五节 党员
---- 第六节 代表大会
---- 第七节 县委主要领导活动
---- 第八节 纪检监察
---- 第九节 宣传教育
---- 第十节 统一战线
---- 第十一节 信访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卷二十一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 重要活动
---- 第六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清厅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署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 乡镇政府(公社、农场)
----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主要政务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政协云霄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历届各次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常委会
---- 第四节 工作机构
---- 第五节 主要活动
卷二十二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职工组织
---- 第一节 县总工会
---- 第二节 基层工会
---- 第三节 工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工会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农民组织
---- 第一节 老区游击区农会
---- 第二节 农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 其他农民组织
--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共青团
---- 第二节 青年联合会
---- 第三节 少先队
---- 第四节 童子军
-- 第四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妇女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 工商组织
---- 第一节 商务分会商会
----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卷二十三 民政
-- 第一章 拥军优抚
---- 第一节 拥军支前
---- 第二节 优待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库区移民安置
-- 第三章 救济扶贫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扶贫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创办公益事业
----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
-- 第五章 老区工作
---- 第一节 老区分布
---- 第二节 扶持补助
---- 第三节 落实政策
--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
---- 第一节 婚姻管理
---- 第二节 地名管理
---- 第三节 社团登记管理
---- 第四节 殡葬改革
-- 第七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工人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力调配
---- 第三节 培训考核
---- 第四节 奖惩
---- 第五节 安全生产
---- 第六节 劳动争议仲裁
-- 第二章 干部
---- 第二节 干部结构
---- 第三节 人员编制
---- 第四节 干部调配
---- 第五节 干部教育培训
---- 第六节 任免考核奖惩
---- 第七节 职称评聘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福利
-- 第四章 离休退休退职
---- 第一节 工人退休退职
---- 第二节 干部离退休退职
-- 第五章 知青上山下乡与回城安置
---- 第一节 上山下乡
---- 第二节 回城安置
-- 第六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卷二十五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明清民国时期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剿匪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六节 监所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交通管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申诉复查
---- 第七节 执行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调解
---- 第三节 法制宣传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公证
卷二十六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唐至清军事机构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机构
-- 第二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募(雇)兵制
---- 第二节 世袭兵役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制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武装
-- 第四章 防卫驻军
---- 第一节 汉至清防卫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防卫驻军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防卫驻军
-- 第五章 军事设施
---- 第一节 城堡关隘
---- 第二节 行台墩台教场
---- 第三节 碉堡
---- 第四节 防空设施军用码头
-- 第六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训与政治教育
---- 第三节 防务执勤
---- 第四节 民兵代表会议
-- 第七章 重要兵事
---- 第一节 汉代兵事
---- 第二节 唐、宋、元、明代兵事
---- 第三节 清代兵事
---- 第四节 民国时期兵事
----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事
卷二十七 教育
-- 第一章 旧学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社学私塾
---- 第三节 义学
---- 第四节 学堂讲舍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园(班)设置
---- 第二节 教养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小学设置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与教研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中学设置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与教研
----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学制课程教学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六章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学校设置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学与教研
----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市)民业余文化教育
---- 第二节 干部工人文化教育
---- 第三节 广播电视函授教育
-- 第八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待遇
---- 第三节 进修培训
-- 第九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 第四节 校舍与设备管理
卷二十八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技团体
---- 第三节 科研组织
---- 第四节 四级农科网
---- 第五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咨询
---- 第三节 科技培训
---- 第四节 学术交流
-- 第三章 科技引进推广
---- 第一节 农业科技引进推广
---- 第二节 工业科技引进推广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创造发明
---- 第二节 获奖成果
---- 第三节 科技论著
---- 第四节 援外科技
-- 第五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队伍管理
---- 第二节 落实政策
---- 第三节 课题规划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成果评奖
---- 第五节 科技经费管理
卷二十九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场所设施
---- 第二节 业余文艺会演文艺晚会
---- 第三节 民间游艺活动
---- 第四节 展览
-- 第二章 文学艺术创作
---- 第一节 小说散文报告文学
---- 第二节 诗词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第四节 剧本创作
---- 第五节 美术书法摄影
---- 第六节 花卉盆景雕塑彩扎
-- 第三章 图书报刊档案史志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报刊
---- 第三节 档案
---- 第四节 地方志
---- 第五节 党史资料征集
-- 第四章 戏剧广播影视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电视
-- 第五章 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卷三十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二章 卫生防疫保健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消灭血吸虫病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医疗设施与技术
---- 第一节 医疗设施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四章 药材药品医械
---- 第一节 中药材
---- 第二节 药品生产
---- 第三节 药品医械购销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第五节 公费医疗管理
卷三十一 体育
-- 第一章 传统体育
---- 第一节 武术
---- 第二节 龙舟竞渡
---- 第三节 舞狮舞龙
---- 第四节 游泳赛跑
---- 第五节 拔河斗手力
---- 第六节 其他传统体育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农民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归侨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三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幼儿体育
---- 第二节 小学体育
---- 第三节 中等学校体育
-- 第四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县历届运动会
---- 第二节 参加市(地)级以上比赛
-- 第五章 人才培养与输送
---- 第一节 人才培养
---- 第二节 人才输送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体育协会
---- 第三节 体育设施
---- 第四节 争先创优
卷三十二 文物名胜
-- 第一章 古遗址
---- 第一节 古人类活动遗址
---- 第二节 关隘城堡战场
---- 第三节 墓葬窑址
-- 第二章 古建筑
---- 第一节 寺庙宫
---- 第二节 书院文公祠
---- 第三节 名人故居
---- 第四节 楼塔坊亭桥
-- 第三章 石刻岩画石像
---- 第一节 石刻
---- 第二节 岩画
---- 第三节 石像
-- 第四章 革命文物
---- 第一节 革命遗址
---- 第二节 烈士碑墓
-- 第五章 山川名胜
---- 第一节 名山胜景
---- 第二节 江滨胜迹
-- 第六章 文物保护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文物管理
卷三十三 风俗宗教
-- 第一章 岁时习俗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时令节俗
-- 第二章 人生习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生育
---- 第三节 寿庆
---- 第四节 丧葬
-- 第三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探分
---- 第五节 宴客
---- 第六节 出行
-- 第四章 生产习俗
---- 第一节 农事习俗
---- 第二节 工商习俗
-- 第五章 良风美德
---- 第一节 重教尊师
---- 第二节 敬老尊贤
---- 第三节 热心公益
---- 第四节 孝亲睦邻
-- 第六章 民间信仰禁忌
---- 第一节 神祀神诞酬神
---- 第二节 “走王”
---- 第三节 建醮安龙安地头
---- 第四节 算命占卜
---- 第五节 禁忌
---- 第六节 其他习俗
-- 第七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卷三十四 华侨
-- 第一章 移居国外
---- 第一节 出国
---- 第二节 从业
---- 第三节 社团
---- 第四节 对侨居地贡献
-- 第二章 爱国爱乡
---- 第一节 参加民主革命
---- 第二节 兴办教育
---- 第三节 寻根回报
---- 第四节 投资办企业
-- 第三章 侨乡
---- 第一节 归侨侨眷分布与从业
---- 第二节 侨汇利用
-- 第四章 华侨事务
---- 第一节 侨务机构
---- 第二节 安置归侨
---- 第三节 落实侨务政策
---- 第四节 接待互访
卷三十五 云台关系
-- 第一章 迁徙与寻访
---- 第一节 云霄人迁台湾
---- 第二节 台胞移居云霄
---- 第三节 往返寻访
-- 第二章 共同抗敌
---- 第一节 协力戍台卫国
---- 第二节 参加游击区斗争
---- 第三章 经济协作
------ 第一节 通航通商
------ 第二节 投资办企业
------ 第三节 资助台属
------ 第四节 捐办公益事业
-- 第四章 文化交流
---- 第一节 著述交流
---- 第二节 学术交流
---- 第三节 民俗交融
---- 第四节 庙团交往
-- 第五章 对台事务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对台宣传
---- 第三节 接待服务
---- 第四节 落实台胞台属政策
---- 第五节 台属区专项建设
卷三十六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韵调
---- 第二节 语音差异
-- 第二章 同音常用字
-- 第三章 词汇
---- 第一节 独特词汇
---- 第二节 外人较难理解词汇
---- 第三节 常用词汇
-- 第四章 语料
---- 第一节 谚语俗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三节 童谣
-- 第五章 语法
---- 第一节 词头词尾
---- 第二节 代词
---- 第三节 量词词序
卷三十七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魏敬
---- 陈政
---- 李伯瑶
---- 马仁
---- 许天正
---- 卢如金
---- 陈元光
---- 吴与
---- 陈景肃
---- 陈碧娘
---- 陈吊眼
---- 吴永绥
---- 吴原
---- 林偕春
---- 吴琯
---- 张佐治
---- 吴显
---- 薜士彦
---- 江环
---- 蔡思充
---- 方家正
---- 何斌
---- 何义
---- 何祐
---- 陈梦林
---- 何子祥
---- 郑开
---- 朱渍
---- 方劝
---- 张文
---- 方凤呜
---- 陈苍白
---- 张集
---- 吴维扬
---- 方同柏
---- 方邵安
---- 汤铭盘
---- 黄毓材
---- 方圣徵
---- 黄庭经
---- 张华雷
---- 吴正谊
---- 吴秀峰
---- 方锡畴
---- 陈心保
---- 陈耀焜
---- 梁焕章
---- 周木
---- 陈元宰
---- 汤涛
---- 方昌禄
---- 何凤
---- 张家福
---- 张龙发
---- 陈扬休
---- 张笃生
---- 卢叨
---- 何文德
---- 张水满
---- 林璋
---- 吴健
---- 张武渊
---- 张晋基
---- 汤维崎
---- 庄金柄
---- 杨镜坤
-- 第二章 人物名表
---- 第一节 进士、举人、贡生名表
---- 第二节 职官名表
---- 第三节 留学生、博士和清及民国时期大专生名表
---- 第四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
---- 第五节 英模名表
---- 第六节 革命烈士及抗日阵亡战士名表
附录
-- 一、日志序选
-- 二、文碑记
-- 三、诗词歌赋
-- 四、文件选辑
编后记
《云霄县志》编修审定机构成员名单
赞助《云霄县志》出版芳名录
版权页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