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金牛区民政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婚烟登记和殡葬改革等。
内容时限:
1950-1990
出版时间:
1993年08月
目录
封面
金牛区民政志
版权页
图片
--
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题词
--
四川省民政厅张荣先厅长题词
--
四川省民政厅卜泰江副厅长题词
--
成都市民政局徐立新局长题词
--
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区委陈佐国书记题词
--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叶振钟区长题词
--
金牛区政府驻地茶店子鸟瞰
--
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前排左一)参观金牛区福利事业
--
金牛区领导听取民政工作汇报。
--
91年度民政局民政工作表彰会合影。
--
金牛铜雕和民政工作者
--
五保老人颂盛世
--
花朵欢愉孤老心
--
永丰乡敬老院落成
--
营门口乡怡年院
--
金牛区双拥工作获奖
--
少年军训
--
金牛区民政会议合影
--
成都县、华阳县行政区划示意图(1949)年
--
成都市龙潭区、万年区行政区划示意图(1953年)
--
成都市金牛区行政区划示意图(1987年)
金牛区民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审查验收小组成员名单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管理机构
--
简述
--
第一节区民政局沿革
--
第二节局内机构设置
--
第三节乡(公社)级民政机构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简述
--
第一节疆 域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一、古代蜀地
----
二、秦置蜀国(郡)成都县
----
三、汉以后属益州蜀郡成都县
----
四、成、华两县
----
五、一市两县
----
六、成都市、华阳县
----
七、成都市郊区和华阳县
----
八、成都市金牛区
第三章基层政权
--
简述
--
第一节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
一、乡人民政府
----
二、人民公社社务管理委员会
----
三、人民公社社务管理委员会、街道办事处
----
四、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
第二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
一、行政村、居民委员会
----
二、生产大队管委会、居民委员会
----
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第四章优抚安置
--
简述
--
第一节优待抚恤
----
一、烈士褒扬
----
二、国家抚恤
----
三、拥军优属
--
第二节安置
----
一、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二、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
第五章救灾救济
--
简述
--
第一节社会调查
----
一、解放初期
----
二、经济建设时期
----
三、 1979年以后
--
第二节灾害救济
----
一、水、旱、风、雹、虫灾救济
----
二、火灾救济
--
第三节春夏荒、冬令救济
----
一、口粮救济
----
二、冬令救济
--
第四节困难户救济
----
一、照顾困难户
----
二、建房救济
--
第五节生产自救与扶贫
----
一、生产自救
----
二、扶贫
第六章福利事业
--
简述
--
第一节初创时期
----
一、公益金
----
二、五保户
----
三、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最初尝试——幸福院
----
四、人民公社成立初期兴办的公共食堂
--
第二节社会孤老残幼调查
--
第三节农村孤老残幼保障
----
一、敬老院
----
二、散居户
--
第四节城镇散居孤老残幼保障
--
第五节老年人的社会保障
----
一、农村养老金制度和敬老活动
----
二、村干部退休补助金
----
三、老年大学
--
第六节民政对象的社会保险
第七章社会习俗
--
简述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人生礼仪
----
一、家庭
----
二、婚姻
----
三、丧葬
--
第四节家族会社
--
第五节岁时节日
----
一、传统节日
----
二、民国时期法定节日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节日
--
第六节恶风陋习
第八章婚烟登记殡葬改革
--
简述
--
第一节婚烟登记
----
一、登记机关
----
二、登记人员
----
三、普及登记
----
四、审查发证
--
第二节殡葬改革
----
一、初期状况
----
二、推行火葬
第九章其他民政工作
--
第一节区乡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节地名管理
----
一、地名普查
----
二、推行标准地名社会化
----
三、地名管理
第十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补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