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序
农业,在很长一个时期,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主题。建国初期,为了尽快医治战争留下的创伤,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缓和严重经济困难给新生政权带来的巨大压力,党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农业即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逐步下降,但是党和国家仍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的迅速发展,为改革开放,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没有农业提供充足的粮食、棉花、油料以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无疑会受到严重制约。
出版时间:
2000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编委会
前言
序
目录
第一章中国农业银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建立与撤销(1951~1962年)
--
引言
--
第一节中国农业银行第一次建立与撤销
--
第二节中国农业银行第二次建立与撤销
--
第三节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历程及长期办社方针的确立
--
第四节农业银行第二次撤销之后的农村金融工作
第二章中国农业银行第三次建立与撤销(1963~1978年)
--
引言
--
第一节中国农业银行第三次建立
--
第二节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
--
第三节接办社队会计辅导工作
--
第四节帮助生产队建立耕畜和农具折旧制度
--
第五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整顿与建设
--
第六节中国农业银行又一次撤销
--
第七节农业银行第三次撤销后的农村金融工作
第三章中国农业银行第四次建立与初期的改革、发展(1979~1982年)
--
引言
--
第一节中国农业银行第四次建立
--
第二节纠正“左”的错误影响,支持商品生产,支持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第三节贯彻农林牧副渔并举的方针,提高经济效益,活跃农村经济
--
第四节改革农业银行管理体制,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
第五节建立农村金融学会,开展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和业务宣传
--
第六节农村信用社的初步改革与发展
第四章全面开创农村金融工作新局面(1983~1987年)
--
引言
--
第一节开创农村金融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行农村金融改革
--
第二节加强和改进资金组织工作,增强农业银行的资金实力
--
第三节加强信贷服务,支持农村商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第四节创建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现代化建设
--
第五节开展对外交往,开拓国际金融业务
--
第六节建立稽核审计体系
--
第七节农村金融教育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
第八节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恢复其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
第五章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支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88~1991年)
--
引言
--
第一节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调整信贷政策,支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第二节贯彻落实治理整顿和稳定金融的方针,发挥农村金融宏观调控作用
--
第三节坚持企业化方向,深化农业银行体制改革
--
第四节以城市行为重点,拓展业务新领域
--
第五节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财会工作建设
--
第六节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服务
--
第七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造就“四有”人才
--
第八节搞好信用社综合治理,把信用社改革引向深入
第六章农村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1992~1996年)
--
引言
--
第一节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全面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
第二节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第三节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
第四节信托投资公司与农业银行脱钩
--
第五节农业银行调整发展战略,努力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
--
第六节继续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
第七节加强资金组织工作的新举措
--
第八节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
--
第九节新业务的快速发展
--
第十节以同城联机网络为重点,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
--
第十一节人事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及机构网点的调整
--
第十二节贯彻落实“约法三章”,强化“三防一保”
附录
--
附录一:大事记
--
附录二:中国农业银行机构设置与变化
--
附录三:中国农业银行历届总行行长、副行长,总行各厅、局、部、室负责人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行长名
--
附录四: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金融英雄(烈士)、卫士,全国金融劳动模范
--
附录五:
--
附录六:利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