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县土壤志

襄阳县土壤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取得生产资料、籍以生养殖息的基地。建国以来,全县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民群众开展土壤普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低产田,改善土壤生产条件,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迫切要求摸清土壤的底细,更好地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进行种植、耕作、施肥,灌溉、改良,发挥经济效益。

目录

封面
襄阳县土壤志
图片
-- 襄阳县地势图
-- 襄阳县土壤母质图
-- 襄陌县气温降水蒸发曲线围
-- 襄阳县地下水埋藏深度降雨量等值线图
-- 1966-1978绿肥与粮棉芝麻产量变化曲线图
-- 襄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 襄阳县土壤质地图
-- 襄阳县土壤酸碱度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全氮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酸解氮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全磷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速效磷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全钾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速效钾分布图
-- 襄阳县土壤微量元素概图
-- 襄阳县土地生产力评级图
-- 襄阳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 襄阳县土壤分类面积统计表
-- 襄阳县分公社土壤类型归并及面积检索表
-- 襄阳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情况
-- 襄阳县土壤类型农化分析结果面积统计表
-- 襄阳县土壤类型速效养分含量面积统计表
-- 襄阳县分公社农化分析结果面积统计表
-- 襄阳县土地面积构成汇总表
-- 襄阳县土地生产力分级统计表
前言
目录
湖北省襄阳县第二次土壤普查验收书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土壤形成条件
--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 一、地形条件
---- 二、母质条件
---- 三、气候条件
---- 四、植被条件
---- 五、水文条件
-- 第二节 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 一、发展灌溉
---- 二、耕作
---- 三、施肥
---- 四、种植
---- 五、土地平整
第三章 土壤分类和分布
-- 第一节 土壤分类
---- 一、土壤分类原则和依据
---- 二、土壤命名的原则
---- 三、土壤分类命名系统
--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
---- 一、岗地土壤分布规律
---- 二、丘陵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 三、平原湖区土壤分布规律
第四章 土壤各论
-- 第一节 黄棕壤土类
---- 一、黄棕壤亚类
------ (一)第四纪粘土黄棕壤土属
------ (二)板岩黄棕壤土属
------ (三)红砂岩黄棕壤土属
---- 二、黄褐土亚类
------ (一)黄褐土的某些发生学特征
------ (二)黄福土剖面性态特征
------ (三)黄褐土的肥力性状特点
------ (四)黄褐土土属
---- 三、黄棕壤性土亚类
------ (一)板岩黄棕壤性土土
------ (二)红砂岩黄棕壤性土土属
-- 第二节 五灰土士类
---- 一、棕色石灰土亚类
------ (一)白色石灰土土属
------ (二)棕色石灰土土属
-- 第三节 潮土土类
---- 一、潮土亚类
------ (一)沙土型潮土土属
------ (二)壤土型潮土土属
------ (三)粘土型潮土土属
---- 二、灰潮土亚类
------ (一)灰沙土型潮土土属
------ (二)灰壤土型潮土土属
-- 第四节 水稻土土类
---- 一、水稻土成土过程
------ (一)有机质循环和累积过程
------ (二)土壤颗粒移动过程
------ (三)潴育过程
------ (四)潜育过程
------ (五)脱沼过程
---- 二、淹育型水稻土亚类
------ (一)浅黄褐土田土属
------ (二)浅棕色石灰土田土属
------ (三)浅潮土田士属
------ (四)浅灰潮土用土属
---- 三、潴育型水稻土亚类
------ (一)第四纪黄粘土黄棕壤土田土属
------ (二)板岩黄棕壤土用土属
------ (三)红砂岩黄棕壤土田土属
------ (四)黄褐土田土属
------ (五)白石灰土用土属
------ (六)棕色石灰士田士属
------ (七)潮土田土属
------ (八)灰潮土田土属
---- 四、潜育型水稻土亚类
------ (一)青泥田土属
------ 〔二〕灰青泥田土属
---- 五、侧渗型水稻土亚类
------ 白隔黄褐土田土属
第五章 耕地土壤肥力状况
-- 第一节 土体构型与肥力的关系
-- 第二节 土壤水分状况
-- 第三节 土壤物理性状
---- 一 土壤机械组成
---- 二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 第四节 土壤化学性质
---- 一 土壤酸碱度及石灰反应
---- 二 土壤代换量
---- 三 土壤养分状况
-- 第五节 耕地土壤生产性能有关项目
-- 第六节 各公社土壤养分分布状况
-- 第七节 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土地资源及其评价
--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构成
-- 第二节 土壤资源评价
---- 一 土壤资源评价
---- 二 土壤评级的原则
---- 三 土壤评级的项目和方法
---- 四 土壤评级结果
第七章 障碍农业生产的土壤问题及其改良
-- 第一节 土壤障碍因素及其改良
-- 第二节 土壤障碍层次及其改良
第八章 小麦、芝麻土壤
-- 第一节 小麦、芝麻土壤及评价
---- 一 高产小麦、芝麻土壤的特点
---- 二 中低产小麦、芝麻的土壤问题
-- 第二节 小麦.芝麻土壤的肥力状况
---- 一 土壤物理性状
---- 二 土壤养分状况
-- 第三节 小麦、芝麻土壤的熟化演变
第九章 岗地土壤的改良利用
-- 第一节 概况
---- 一 岗地土地资源及土壤类型分布
---- 二 岗地土壤的主要肥力特点
-- 第二节 岗地土壤进一步改良利用的途径
---- 一 综合性改良利用措施
---- 二 长效性改良利用措施
---- 三 连续性改良利用措施
---- 四 针对性改良利用措施
第十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 第一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划分
-- 第三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简述
---- 一 岗地黄褐土、水稻土改良利用区
---- 二 沿河潮土、水稻土改良利用区
---- 三 襄南丘拔黄橡壤,石灰土、水稻土改良利用区
襄阳县第二次士壤普查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