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书属于行业专志,择要记述断限以内的全市农村金融活动,以存史为主旨,提供读者借鉴、资治和教育。
二、本书按编纂社会主义新志书的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记述农村金融业的状况,以改革的精神编纂志书,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目录
封面
青岛市农村金融志
题词
--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马永伟同志题词
--
中共青岛市委书记郭松年同志题词
--
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原行长房毅民同志题词
--
青岛市副市长胡延森同志题词
图片
--
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
--
编辑人员合影
--
青岛市业银行暨信用社1988年末营业机构设置分布示意图
青岛市农村金融志编纂委员会
序
编纂说明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一、经济概况
--
二、青岛市农村金融概况
第二章 大事记
第三章 货币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青岛币制
----
一、青岛开埠德帝在青岛发行钞币
------
(一)清末设防前后,青岛流通的货币
------
(二)德华银行在青岛发行的银行券
------
(三)德华银行在青岛发行的镍镉小洋
----
二、日帝第一次占领期间青岛流通的货币
------
(一)日本正金和朝鲜银行发行的兑换券
------
(二)中国银行开始在青岛发行的兑换券
----
三、北洋军阀时期的青岛货币
------
(一)青岛通用的银两——胶平银
------
(二)青岛通用的银元、铜元
------
(三)中国、交通两行发行的兑换券
------
(四)青岛地方银行和山东省银行滥发纸币
------
(五)流通于青岛的外国银行券及商号滥发的角票
------
(六)青岛的毁钱铸铜、走私贩运和禁运
------
(七)日本浪人制造伪钞,破坏我国银行纸币信用
----
四、国民政府时期的青岛币制改革
------
(一)青岛废除胶平银经过及各银行对正金银行钞票的抵制活动
------
(二)币制改革前青岛发行和流通的货币
------
(三)青岛的银元外流和禁运
------
(四)废两改元和推行法币
----
五、抗战时期敌伪在青岛利用货币进行掠夺
------
(一)敌伪银行发行纸币
------
(二)敌伪对法市贬值和禁止流通
------
(三)伪币的贬值和收兑
----
六、抗战胜利后的通货恶性膨胀
------
(一)法币的膨胀
------
(二)金元券的发行和垮台
------
(三)银元及银元辅币券再次流通
--
第二节 新中国的货币
----
一、解放区的币制——北海币
----
二、新中国的货币发行
------
(一)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
------
(二)坚决、迅速、彻底肃清金元券、银元券
------
(三)禁止金银、外币计价与流通
------
(四)打击、取缔金银、外币黑市活动
------
(五)实行新的币制——发行新币、收回旧币
------
(六)收回苏联印制的三种票券
------
(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金属硬分币
--------
附:货币图样
第四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青岛金融机构
----
一、外国在青岛的银行
------
(一)德华银行
------
(二)正金银行
------
(三)其他外商银行
----
二、官办银行
------
(一)官僚资本银行
------
(二)官办地方银行
------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日伪银行
----
三、民族资本金融业
------
(一)商业银行
------
(二)银号和钱庄
------
(三)典当业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体系
----
一、革命根据地银行
----
二、中国农业银行
----
三、信用合作社
------
(一)信用合作社的性质
------
(二)信用合作社的任务
------
(三)信用社的创立与发展
--------
附:1988年度农行、信用社机构及领导人一览表
--------
附:行址照片
第五章 农村存款
--
第一节 存款种类
----
一、农村国营工商企业存款
----
二、国营农业企事业存款
----
三、集体(合作)农业存款
----
四、乡镇企业存款
----
五、承包户及个体户存款
----
六、农村其他存款
----
七、农村储蓄
------
(一)活期储蓄
------
(二)定期储蓄
------
(三)华侨储蓄
------
(四)有奖储蓄
------
(五)人民币长期保值储蓄存款
----
八、金融债券
--
第二节 存款的政策原则
--
第三节 农村存款的增长变化
--
第四节 存款的组织发动
第六章 农业贷款
--
第一节 农贷的兴起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一、农贷的方针、原则
------
(一)农贷的方针
------
(二)农贷的原则
----
二、各个时期农贷的发展变化
------
(一)解放初期
------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
------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
(四)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1962年)
------
(五)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1965年)
------
(六)“文革”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1966~1977年)
------
(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1988年)
第七章 农村商业贷款
--
第一节 农村商业信贷的范围
--
第二节 农村商业贷款的发展变化
第八章 国营农业企业贷款
第九章 乡镇企业贷款
--
第一节 乡镇企业信贷的任务
--
第二节 乡镇企业贷款的政策和基本原则
--
第三节 乡镇企业贷款的发展变化
第十章 农业拨款监督
第十一章 信托业务
第十二章 国际业务
--
附:支持生产图片
第十三章 会计出纳
--
第一节 会计
----
一、任务和作用
----
二、会计核算的沿革
----
三、财务管理
----
四、经济核算
----
五、固定资产
--
第二节 出纳
----
一、主要任务
----
二、基本制度
----
三、业务发展
--
第三节 技术练兵和比赛
第十四章 计划
--
第一节 农村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变革
----
一、指标管理制
----
二、农贷固定基金制
----
三、“小包干”制
----
四、“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
五、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
----
六、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青岛市计划单列后的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现金管理
--
第四节 统计
--
第五节 信息
--
第六节 利率
--
第七节 电子计算机
第十五章 劳动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技术职称和职务评聘
--
第五节 企业整顿
第十六章 信用合作社管理
第十七章 政治工作
第十八章 审计稽核
--
第一节 任务和作用
--
第二节 审计稽核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
--
第三节 审计稽核工作情况
第十九章 监察、保卫
--
第一节监察
----
一、任务职责
----
二、机构建立
----
三、监察工作情况
--
第二节 安全保卫
----
一、组织建设
----
二、责任范围
----
三、制度与设施
------
(一)制度
------
(二)设施
----
四、重大事故
第二十章 宣传报道
第二十一章 金融研究
第二十二章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第二十三章 党团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
--
第二节 团组织
第二十四章 工会
--
第一节 基本任务
--
第二节 组织配备
--
第三节 劳动竞赛
--
第四节 职工教育
--
笫五节 文体活动
--
第六节 职工福利
--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十五章 模范人物
--
孙宝山
--
何京禄
--
张子利
--
高万良
--
韩云华
--
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