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山西森林的分布情况以及森林保护、农田防护林和城镇绿化等工作。
目录
封面
山西森林
《山西森林》编写领导组
《山西森林》编辑委员会
图片
--
山西省森林分布图
--
1.管涔山林区土石山区地貌详见第一章第一节(马维义摄)
--
2.武乡县黄土丘陵地貌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王国祥摄)
--
3.岚县黄土丘陵地貌详见第一章第一节(乔俊摄)
--
4.怀仁县金沙滩大同盆地(部分)地貌详见第一章第一节(杨振武摄)
--
5.关帝山林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天然华北落叶松林详见第四章第一节(杨振武摄)
--
6.关帝山林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天然白杄林详见第四章第二节(单亚伟摄)
--
7.管涔山林区马家庄林场白杄天然幼林详见第四章第二节(杨杰摄)
--
8.管涔山林区羊圈沟林场天然白杄林详见第四章第二节(马维义摄)
--
9.管涔山林区吴家沟林场天然白杄华北落叶松混交林详见第四章第二节(马维义摄)
--
10.关帝山林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针(白杄、华北落叶松)阔(白桦)天然混交林详见第上章第二节(单亚伟摄
--
11.太岳山林区灵空山林场天然油松林详见第四章第四节(王国祥摄)
--
12.太岳山林区灵空山林场天然油松林详见第四章第四节(杨振武摄)
--
13.壶关县常行乡盖家川村石灰岩山地人工油松幼林详见第四章第四节(王国祥摄)
--
14.芮城县侧柏人工林相详见第四章第五节(杨振武摄)
--
15.中条山林区天然白皮松林详见第四章第六节(杨振武摄)
--
16.中条山林区天然华山松林林相详见第四章第七节(杨振武摄)
--
17.中条山林区历山自然保护区锯齿山天然栋类阔叶林详见第五章第一节(杨振武摄)
--
18.武乡县石门林场天辽东栎林详见第五章第一节(王国祥摄)
--
19.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天然白桦林详见第五章第二节(杨杰摄)
--
20.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天然山杨林详见第五章第三节(杨杰摄)
--
21.中条山林区天然栓皮栎林林相详见第五章第四节(杨振武摄)
--
22.太岳山林区七里峪林场天然鹅耳枥林详见第五章第七节(王国社摄)
--
23.太岳山林区七里峪林场天然萌芽更新青杨林详见第五章第八节(王国祥摄)
--
24.吉县红旗林场人工刺槐林详见第六章第一节(王国祥摄)
--
25.右玉县高墙堰乡蔡家屯村人工小叶杨林详见第六章第三节(王国祥摄)
--
26.夏县庙前乡薛庄村人工箭杆杨丰产林详见第六章第八节(杨振武摄)
--
27.芮城县人工青竹林详见第六章第十五节(杨振武摄)
--
28.关帝山林区天然沙棘灌丛果技详见第七章第一节(杨振武摄)
--
29.吉县金刚岭天然连翘灌丛详见第七章第三节(王国祥摄)
--
30.偏关县大庙山人工柠条灌丛详见第七章第三节(王国祥摄)
--
31.太岳山林区七里峪林场天然山桃灌丛详见第七章第四节(王国祥摄)
--
32.关帝山林区孝文山林场天然鬼见愁灌丛详见第七章第五节(李翠平摄)
--
33.定襄县人工紫穗灌丛详见第七章第六节(杨振武摄)
--
34.吉县柏山寺乡农林间作核桃林详见第八章第一节(王国祥摄)
--
35.运城市人工相枣幼林详见第六章第二节(杨振武摄)
--
36.夏县泗交镇自捞沟村人工柿树详见第八章第三节(郝美业摄)
--
37.盂县人工花椒树详见第八章第四节(杨振武摄)
--
38.吉县窑渠乡东塬村崖边天然文冠果详见第八章第六节(乔俊摄)
--
39.乡宁县安汾乡木凹村天然翅果油树详见第八章第七节(刘清泉摄)
--
40.夏县泗交镇自捞村天然板栗幼林详见第八章第八节(郝美业摄)
--
41.太原市北效区农田林网详见第九章第一节(杨振武摄)
--
42.临汾市麦杨农林间作详见第九章第三节(刘学勤摄)
--
43.河曲县巡镇曲峪村渠帝绿化详见第九章第四节(杨振武摄)
--
44.临汾市城市绿化详见第九章第四节(刘学勤摄)
--
45.临猗县道路绿化详见第九章第四节(杨振武摄)
--
46.壶关县城关镇宅旁绿化详见第九章第四节(马维义摄)
--
47.临汾市城市绿化详见第九章第四节(杨振武摄)
--
48.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褐马鸡详见第十三章第二节(王国祥摄)
--
49.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云杉天然次生林景观详见第十三章第二节(杨振武摄)
--
50.管涔山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支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景观详见第十三章第二节(杨振武摄)
--
51.曲沃县下裴庄乡南林交村古银杏树,树龄1000年左右,树高16m,胸径2.8m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
--
52.五台县阳白乡郭家塞村大枣树已有1100余年,树高11.7m,胸高围径4.4.m,年产鱼枣约50
--
53.武乡县韩北乡王家峪村小叶杨,朱德1940年3月亲手栽植,树高27.5m,胸径87cm,材积6.
--
54.陵川县冶头乡了池村三仙姑庙内南方红豆杉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刘清泉摄)
--
55.中条山混沟连香树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杨振武摄)
--
56.广灵县蕉山乡南蕉山村大槐树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刘清泉摄)
--
57.高平县马村镇康营村龙柏,传说有3000年历史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刘清泉摄)
--
58.太原市晋祠周柏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王国祥摄)
--
59.高平县石末乡石末村大酸枣树传说已有2000多年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刘清泉摄)
--
60.代县胡峪乡天叫坡村大文冠果树详见第十三章第四节(刘清泉摄)
序
前言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山西森林的自然地理环境
----
第一节地貌
----
第二节气候
----
第三节土壤
----
第四节植被
--
第二章森林历史变迁
----
第一节地质历史时期的山西森林
----
第二节历史时期的山西森林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森林的发展
第三章山西森林地理分布与森林资源
--
第一节森林地理分布
--
第二节森林资源
--
第三节八大林区森林资源概况
--
第四节野生经济植物资源
第四章针叶林
--
概述
--
第一节华北落叶松林
--
第二节白杆林
--
第三节青杆林
--
第四节油松林
--
第五节侧柏林
--
第六节白皮松林
--
第七节华山松林
第五章阔叶林(一)
--
第一节辽东栎林
--
第二节白桦林
--
第三节山杨林
--
第四节栓皮栎林
--
第五节槲栎林
--
第六节橿子木林
--
第七节鹅耳枥林
--
第八节青杨林
第六章阔叶林(二)
--
第一节刺槐林
--
第二节泡桐林
--
第三节小叶杨林
--
第四节北京杨林
--
第五节群众杨林
--
第六节合作杨林
--
第七节小黑杨林
--
第八节箭杆杨林
--
第九节旱柳林
--
第十节沙兰杨林
--
第十一节毛白杨林
--
第十二节白榆林
--
第十三节臭椿林
--
第十四节槐树林
--
第十五节竹林
第七章灌丛
--
第一节沙棘灌丛
--
第二节连翘灌丛
--
第三节柠条灌丛
--
第四节山桃灌丛和山杏灌丛
--
第五节鬼见愁灌丛
--
第六节紫穗槐灌丛
第八章经济林
--
第一节核桃林
--
第二节枣林
--
第三节柿树林
--
第四节花椒林
--
第五节黑椋子林
--
第六节文冠果林
--
第七节翅果油树林
--
第八节板栗林
第九章农田防护林和城镇绿化
--
概述
--
第一节农田林网
--
第二节平原区丰产林
--
第三节农林间作
--
第四节城镇绿化
第十章森林病虫害
--
第一节森林病虫害概况
--
第二节天敌资源
--
第三节主要林木病虫害
--
第四节森林病虫害防治途径
第十一章森林动物
--
第一节森林动物区系及其地理分布
--
第二节主要珍稀、经济森林动物
--
第三节危害林木的主要动物及其防治
--
第四节发展森林动物资源的建议
第十二章森林分区
--
第一节森林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
第二节分区概述
第十三章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古树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已建自然保护区
--
第三节拟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保护区
--
第四节珍稀古树
第十四章山西森林发展远景
--
第一节发展森林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山西森林发展的远景设想
--
第三节实现森林发展远景的主要对策
植物中名、拉丁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