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本村的自然、经济、宗族、政治、民俗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3年04月
目录
封面
浙江省名村志集成水南村志
《水南村志》编纂人员
图片
--
村口
----
北村口
----
西村口
----
六角井(明)
----
东村口
----
南村口
--
乌龟山
----
远看三只龟
----
近看三面旗
----
旗下两万人
--
水南村全景
--
村景
----
龚家湖畔的一幢房屋
----
龚家湖四周
--
里弄
----
后沿头墙弄
----
九架堂弄
----
后葛弄
--
宗祠
----
水南村许氏六房宗祠
----
水南村许氏三房宗祠
----
水南村许氏五房宗祠
----
水南村许氏大宗祠
--
房门
----
建于元代的葛氏古门楼
----
建于乾隆年代的福溪旧址
----
建于清代中期的下新屋门楼
----
让出土地做路,铺设踏步
----
重门(下桥头新屋)
----
建于民国11年的门楼
----
许氏二房大门头
----
宋元时代齐氏古台门
--
石矿、石屋
----
石矿井口
----
石矿吊装机器林立
----
装石待运
----
长石板构成的两层楼
----
全石材(条石)楼屋
--
石窗
----
财神到
----
吉祥如意石窗
----
狮子拿球
----
明代福星高照古窗
----
一根藤如意图
--
堤坝、道路
----
始丰二桥
----
始丰大堤(十里长堤七里樟)
----
始丰三桥
----
小法溪大堤(樟树下段重力型大堤)
----
经过村区的104国道
----
福溪大坝碑记
----
古三港口
--
教育、行政
----
新民小学
----
水南大公中学教学大楼
----
在建的县成职教中心
----
水南办事处
----
城关镇驻水南管理区
--
松林
----
秸杆蓬
----
200亩样坦树林一隅
----
10里大坝外的樟树林
----
村西上样坦200亩松林
--
天台县城关镇水南分区现状图
--
水南村旧区域街道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村域 建置
--
第一章村境
----
第一节明至民国时期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二章建置
----
第一节历史沿革
----
第二节建置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民国时期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水文
--
第二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低温洪涝干旱
----
第二节台风
----
第三节水旱灾情
--
第三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母质
----
第二节分类分布
----
第三节土壤分析
第三编人口 土地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人口普查
----
第三节计划生育
--
第二章婚姻
----
第一节婚姻 婚龄
----
第二节陋习时弊
--
第三章耕地
----
第一节面积
----
第二节变化
----
第三节园田化规划
----
第四节平整土地
第四编姓氏 宗族
--
第一章姓氏
----
第一节古代主要姓氏考
----
第二节现代姓氏
--
第二章宗族
----
第一节族姓繁衍
----
第二节宗祠
----
第三节族规
----
第四节族制
----
第五节祀产
--
第三章宗族活动
----
第一节祭祀
----
第二节扫墓 颁胙
----
第三节修谱
----
第四节迁徙
第五编村名、地名
--
第一章历代村名
----
第一节清代以前村名
----
第二节当代村名
--
第二章古今地名
----
第一节历史地名
----
第二节新地名
--
第三章与洪水有关地名
----
第一节始丰溪流域
----
第二节小法溪流域
第六编农业
--
第一章经济
----
第一节经济发展
----
第二节农民生活
--
第二章农业经济演变
----
第一节土改前农业经济结构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体制改革
--
第三章农具 肥料
----
第一节农具
----
第二节肥料
--
第四章耕作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品种更新
----
第三节栽培管理
----
第四节耕作特技
--
第五章粮食
----
第一节产量
----
第二节粮食购销
----
第三节粮食作物
----
第四节加工
--
第六章经济作物
----
第一节桑蚕
----
第二节棉 麻 烟
----
第三节糖梗 甘蔗
----
第四节瓜果
--
第七章副业
----
第一节养殖
----
第二节粮食制品
--
第八章林业
----
第一节山林面积
----
第二节资源分布
----
第三节造林 护林
----
第四节森林利用
第七编水利电力
--
第一章引水提水
----
第一节引水
----
第二节提水
--
第二章蓄水
----
第一节山塘
----
第二节水库
--
第三章幸福水库灌区
----
第一节移民
----
第二节渠道、灌溉
----
第三节综合经营
----
第四节规章制度
--
第四章防洪堤坝
----
第一节明清时期筑堤
----
第二节民国时期修堤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治溪修堤
----
第四节始丰溪清溪段治理工程
--
第五章电力
----
第一节水力发电
----
第二节电网
第八编工业
--
第一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集体工业
----
第二节社队企业选介
----
第三节个体工业
--
第二章五金铸造
----
第一节五金螺丝
----
第二节钣金 锅炉
----
第三节铸造
--
第三章轻纺 造纸
----
第一节缝纫纺织
----
第二节造纸
--
第四章食品榨油
----
第一节食品
----
第二节榨油
--
第五章建筑 建材 采矿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建材与加工
----
第三节采矿
第九编金融 商业
--
第一章金融
----
第一节民国时期金融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金融
----
第三节流通货币
--
第二章商业
----
第一节明、清至民国时期商业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商业
第十编交通 邮电
--
第一章道路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机耕路
----
第三节公路
----
第四节道路养护与改造
--
第二章桥梁 渡口
----
第一节桥梁
----
第二节渡口
--
第三章运输与工具
----
第一节肩挑 扛抬
----
第二节竹筏
----
第三节人力车
----
第四节机动车
--
第四章邮电
----
第一节水南代办所
----
第二节电话
第十一编村区建设
--
第一章公共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给水 排水
----
第三节公共用房
----
第四节路灯
--
第二章住宅建设
----
第一节设计与施工
----
第二节屋型与结构
----
第三节当代建房概况
--
第三章能源
----
第一节柴草炉灶
----
第二节照明油料
----
第三节燃油 煤炭 煤气
----
第四节供电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环保措施
--
第五章土地资源开发
----
第一节桥南西部开发小区
----
第二节三桥开发区
第十二编党政社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解放前组织活动
----
第二节土改前后组织发展
----
第三节乡级党组织简况
----
第四节基层党支部
----
第五节中共水南村总支委员会
--
第二章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
第一节国民党水南区分部
----
第二节民主社会党水南支部
----
第三节三青团福溪水南区队
--
第三章行政组织
----
第一节民国时期行政组织
----
第二节解放后区、乡级政权
----
第三节解放后村级机构演变
--
第四章群众社团
----
第一节明清时期社团
----
第二节民国时期社团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团
第十三编治安消防
--
第一章治安
----
第一节民国时期治安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治安
----
第三节宗族自治 村规民约
--
第二章调解
----
第一节水南村(乡)调解委员会
----
第二节水南村治保调解委员会
--
第三章消防
----
第一节设备
----
第二节组织宣传
----
第三节消防五金厂
------
附:近百年间重大火灾记录表
第十四编兵事
--
第一章历代军事
----
第一节驻军
----
第二节战事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兵役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武器装备
----
第三节训练
第十五编教育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塾馆教育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等教育
----
第五节成人教育
--
第二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电影 戏剧
----
第二节民间文艺
--
第三章文物胜景
----
第一节古遗迹
----
第二节古树名木
----
第三节古建筑
----
第四节历代碑记
----
第五节胜景
--
第四章广播 电视 录像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录象
--
第五章医疗保健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第六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卫生习惯
----
第二节防疫
第十六编村风民俗
--
第一章村风民风
----
第一节村风
----
第二节民风
--
第二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家庭
----
第二节饮食 节日
----
第三节服饰 发型
----
第四节特色生活习惯
----
第五节礼仪习俗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道教 基督教
----
第二节寺庙宫洞
----
第三节庙会 佛事
--
第四章术数迷信
----
第一节术数
----
第二节求神送神
----
第三节忌讳
第十七编人物
--
第一章历代府志、县志记载人物
----
许义佛
----
许家祜
----
许峰
----
许应扩
----
许振世
----
许逢宁
----
许应玄
----
许家仪
----
许治邦
----
许思恒
----
许川
----
许绪火
----
许正甫
----
张先兴
----
许友法
----
许承星
--
第二章传略
----
齐颐
----
仇伯杰
----
许涧南
----
许属庵
----
许二佛
----
许笃生
----
许岳荐
----
许易初
----
许永朝
----
许协峰
----
许鸣球
----
许漱园
----
许国治
----
许静生
----
许肖園
----
许钦明
----
许章生
----
许右文
----
许士瀛
----
许绪佑
----
许绪襄
----
许承淼
----
许也夫
----
许多奓
----
徐会文
----
许克俊
----
许超群
----
许友法
----
许益鹤
----
许绪鑫
----
许绪三
----
许秋霞
--
第三章简介
----
许常能
----
许常立
----
许云香
----
许绪坤
----
许常钧
----
许国权
----
许金设
----
许常明
----
许祥忠
----
许增田
----
许长林
----
许金旺
----
许梦燕
----
许中州
----
许绪友
----
许常栋
----
许尚迪
----
许常炼
----
许绪染
----
陈昌家
----
许常秋
----
许绪满
----
许长秋
----
许绪烟
----
许美华
----
许梅仙
----
朱联娇
----
许松鹤
----
许宝济
----
许达人
----
许正节
----
许冬春
----
许士炉
----
许英聪
----
叶宝贵
----
许常福
----
许碧恩
----
许华理
----
许连铮
----
许涛
----
许春生
----
许常棉
----
许绪镇
----
许杏元
----
许福权
----
许绪恩
----
许法周
----
许子清
----
许岳丹
----
许昌地
----
许国文
----
许再木
----
许常武
----
许常炎
----
许周汭
----
许式孝
----
许常云
----
许金斗
----
许文照
----
许中益
----
许银球
----
许惠美
----
许绪言
----
许宝炉
----
许福清
----
许常强
----
许小美
----
许一岳
----
齐飞燕
----
许为民
----
车金秧
----
许绪国
----
许河北
----
许江南
----
许晓萍
----
许国葆
----
许周国
----
许英雷
----
俞斌
----
齐育富
--
第四章名录
----
第一节科举名录
----
第二节高等院校毕(修)业生名录
----
第三节具有中级职称者名录
----
第四节宋至民国时期水南籍官吏名录
----
第五节荣誉录
----
第六节各种获奖者名录
----
第七节体育比赛获胜者名录
----
第八节各级会议代表名录
----
第九节政协委员名录
----
第十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进集体
第十八编艺文
--
第一章历代艺文
----
第一节诗词
----
第二节文选(序、记)
--
第二章论文著述目录
----
第一节论文
----
第二节著述
后记
协助本志编写及资助印书等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