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渚镇志

东渚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

目录

封面
东渚镇志
图片
-- 东渚公社地形地名图(1974年)
-- 中共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视察东渚实验小学
-- 团中央学少部张朝辉副部长在东渚中心小学考察“红领巾苏绣娃”活动
-- 中共苏州高新区工委书记王竹鸣视察东渚中心小学
-- 东渚镇人民政府
-- 科技城新貌
-- 东渚地方税务所
-- 东渚工商行政管理所
-- 东渚派出所
-- 东渚广播电视站
-- 东渚交通管理所
-- 东渚邮电支局
-- 中国农业银行吴县市支行东渚办事处
-- 中国建设银行吴县市支行东渚办事处
-- 吴县市东渚信用社
-- 东渚供销合作社
-- 太湖大道夜景
-- 东渚体育代表队参加高新区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 东渚镇卫生院
-- 东渚中心幼儿园
-- 苏州市东渚实验小学
-- 东渚境内的农村完小
-- 东渚境内的农村完小(长巷完小)
-- 东渚境内的农村完小(第一完小)
-- 东渚境内的农村完小(姚江完小)
-- 东渚中心小学
-- 东渚中心小学老教师返校座谈会
-- 东渚中心小学女子篮球队
-- 吴县市东渚中学
-- 吴中区区委书记秦兴元(右二)参加母校——东渚中学40周年校庆
-- 东渚中学历任校长合影
-- 东渚中学学生运动会
-- 水稻丰收在望
-- 樱叶
-- 花木盆景
-- 苏州市县亘晟涂装工程有限公司
-- 《荷花》(缂丝作品)
-- 《毛主席像》(绎丝作品)
-- 日本腰带(绎丝作品)
-- 缂丝技艺
-- 《佛山》(玉雕)
-- 《高山流水》(玉雕)
-- 《五龙戏珠》(玉雕)
-- 玉石雕刻
-- 《太平喜象》(玉雕)
-- 《方壶》(青铜器仿制作品)
-- 《卣》(青铜器仿制作品)
-- 《云雀奔马》(青铜器仿制作品)
-- 《四羊方尊》(青铜器仿制作品)
-- 青铜器仿制的产品
-- 和服、腰带
-- 韩服
-- 《仕女》屏风
-- 姚惠芬和乱针绣《荷塘》
-- 刺绣地屏
-- 众人合绷绣《竹》
-- 外国妇女试绣
-- 农家绣
-- 工艺美术大师谢杏生和他设计的戏剧服装
-- 珠绣产品
-- 珠绣生产车间一角
-- 歌舞《打着莲湘过大桥》
-- 舞蹈《神奇的九寨》
-- 舞蹈《种太阳》
-- 观看演出
-- 打莲湘迎客商
-- 晨练
-- 幼儿舞蹈《济公》
-- 迎春书画展一角
-- 字轴(李敏书)
-- 篆刻
-- 窑墩遗址
-- 宝山遗址
-- 下龙塘桥
-- 青瓷唾壶
-- 红陶弦纹罐
-- 桥形四系盘口壶
-- 釉陶壶
-- 铜印
-- 三足铜盘
-- 青瓷羊
-- 青瓷盏
-- 石(石奔)石凿
-- 二图“思箴堂”
-- 东渚镇“崇仁堂”
-- 木雕
-- 砖雕门楼
-- 民间收藏者程建中藏书一角
-- 西白龙禅寺《龙柏亭记》碑文
-- 吴派经学领袖惠栋墓碑
-- 明末贡生惠有声像
-- 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画像石刻》中的惠氏祖孙三代
-- 著名篆刻家孙苦匏、孙小匏刻印选刊
-- 薛福鑫的古建处女作——无锡前洲锦绣园
-- 薛福鑫的获奖证书
-- 陈从周教授赞扬薛福鑫造园艺术碑文
-- 全福寺思鲈亭
-- 民间的农家客堂摆式
-- 民间音乐班
-- 民间婚礼
-- 除夕送春联活动
-- “四上”小商品市场一角
-- 东渚名菜“红烧羊腿”
-- 学生制作的灯笼
-- 东渚太湖春色
-- 祭扫革命先烈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巡回展览
-- 义务献血
-- 为敬老院老人义诊
-- 敬老院老人过重阳节
-- 爱心助学活动
-- 《东渚镇志》部分编委、编写人员及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家合影。
-- 《东渚镇志》部分编委、编辑人员合影。
-- 《东渚镇志》评审会
-- 东渚镇行政区域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建置区划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第二节境域区划
---- 一、境域
---- 二、区划
-- 第三节市镇
---- 一、东渚镇
---- 二、二图镇
---- 三、长巷街
-- 第四节行政村
---- 一、玉屏村
---- 二、绞里村
---- 三、环龙村
---- 四、茅山村
---- 五、五桥村
---- 六、阳山村
---- 七、宝山村
---- 八、南山村
---- 九、南河村
---- 十、青山村
---- 十一、龙山村
---- 十二、东新村
---- 十三、协新村
---- 十四、下许村
---- 十五、淹马村
---- 十六、黄区村
---- 十七、长巷村
---- 十八、姚市村
---- 十九、中村村
---- 二十、姚江村
---- 二十一、新苏村
---- 二十二、大寺村
---- 二十三、新庄村
---- 二十四、渚渔村
第二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质构造
-- 第二节地形地貌
-- 第三节气候
---- 一、四季特征
---- 二、气象要素
-- 第四节水文
---- 一、河流、池塘、湖泊
---- 二、水位
---- 三、地下水
-- 第五节土壤
-- 第六节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矿藏资源
---- 三、植物、动物资源
-- 第七节自然灾害
---- 一、雨涝
---- 二、干旱
---- 三、风雹
---- 四、雪灾
---- 五、冻害
---- 六、虫害
---- 七、地震
第三章人 口
-- 第一节人口规模
---- 一、人口总量
---- 二、人口变动
---- 三、人口密度
-- 第二节人口结构
---- 一、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 二、民族
---- 三、姓氏
---- 四、年龄与性别
---- 五、文化程度
---- 六、劳动力与职业
-- 第三节人口控制
第四章经济综情
-- 第一节经济结构
---- 一、综合演变
---- 二、国民经济结构
---- 三、农村经济结构
---- 四、工业经济结构
-- 第二节经济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质量管理
---- 三、财务管理
---- 四、外资企业管理
---- 五、工商管理
---- 六、物价管理
---- 七、土地管理
---- 八、房产管理
-- 第三节财政
---- 一、机构
---- 二、财政收支
-- 第四节税务
---- 一、机构
---- 二、税收
-- 第五节金融保险
---- 一、机构
---- 二、贷款
---- 三、存款
---- 四、保险
-- 第六节人民生活
---- 一、收入水平
---- 二、城乡居民生活
第五章镇村建设
-- 第一节市镇建设
---- 一、市镇道路
---- 二、市镇房屋
---- 三、市镇河流、桥梁
---- 四、市镇用水
---- 五、照明、用电
---- 六、居民燃料
---- 七、公共设施
---- 八、新区开发
-- 第二节农村建设
---- 一、住房
---- 二、道路、桥梁
---- 三、照明、用电
---- 四、用水
---- 五、农村燃料
-- 第三节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
---- 二、污染治理
---- 三、绿化
第六章党政社团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东渚组织
---- 一、沿革
---- 二、历次党代表大会
---- 三、纪律检查
---- 四、组织建设
---- 五、党校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政权机构
-- 第四节政协小组
-- 第五节社会团体
---- 一、职工团体(工会)
---- 二、农民团体
---- 三、青少年团体
---- 四、妇女团体
---- 五、工商团体
---- 六、其他团体
-- 第六节政治运动纪略
---- 一、抗美援朝
---- 二、整风反右
---- 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七章社会管理
-- 第一节民政
---- 一、拥军优属
---- 二、社会福利
---- 三、婚姻登记
---- 四、殡葬管理
-- 第二节劳动人事
---- 一、劳动管理
---- 二、支援新疆建设
----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四、工资福利
-- 第三节司法
---- 一、人民调解
---- 二、法制宣传
---- 三、法律服务
---- 四、安置帮教
-- 第四节治安
---- 一、组织机构
---- 二、户口管理
---- 三、治安管理
---- 四、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五、反盗窃专项斗争
---- 六、消防
第八章军事
-- 第一节兵事
---- 一、吴王夫差伏剑秦余杭山(阳山)
---- 二、程孟雄抗击清兵
---- 三、龙塘桥之战
---- 四、下龙塘桥狙击战
-- 第二节兵防
---- 一、烽火墩
---- 二、藏军洞
---- 三、地方武装
---- 四、地方人民武装
-- 第三节兵役
-- 第四节民兵
---- 一、组织
---- 二、活动
-- 第五节东渚革命斗争纪要
---- 一、长巷地下交通站
---- 二、为游击队征粮四百石
---- 三、巧取西药
---- 四、茶馆擒敌
---- 五、痛击湖匪
---- 六、舍生保弹药
---- 七、东青俱乐部
---- 八、狱中助难友
---- 九、林晓洛英勇献身范家坟
第九章特色产业
-- 第一节绣织
---- 一、刺绣
---- 二、缂丝
-- 第二节苗猪
---- 一、饲养
---- 二、经营
-- 第三节采矿
---- 一、地面采矿
---- 二、地下采矿
第十章农业
-- 第一节体制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土地改革
---- 三、农业合作化
---- 四、人民公社
----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六、适度规模经营
-- 第二节种植业
---- 一、耕作制度
---- 二、面积产量
---- 三、农业技术
-- 第三节副业
---- 一、蚕桑业
---- 二、林业
---- 三、渔业
---- 四、畜禽业
---- 五、其他副业
-- 第四节农机具
-- 第五节农业管理机构
第十一章水利
-- 第一节河道整治
---- 一、拓疏老河
---- 二、开挖新河
-- 第二节圩堤建设
---- 一、太湖大堤
---- 二、圩堤
---- 三、水闸、涵洞、排涝站
-- 第三节农田灌排
---- 一、平整土地
---- 二、渠系建设
---- 三、农田灌溉
-- 第四节防汛抗旱
-- 第五节水利管理机构
第十二章工业
-- 第一节工业体制
---- 一、私营企业
---- 二、集体工业
---- 三、合(独)资企业
-- 第二节工业门类
---- 一、采矿业
---- 二、制鞋、服装业
---- 三、工艺绣品业
---- 四、建筑业
---- 五、机械业
---- 六、化学工业
---- 七、其他(电讯、卫生材料、装卸)
-- 第三节企业选介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职工培训
---- 三、基础管理
---- 四、经营机制
---- 五、技术改造
---- 六、奖励机制
---- 七、分配制度
第十三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体制
---- 一、私营、个体商业
---- 二、集体商业
---- 三、国营商业
-- 第二节商品流通
---- 一、粮油购销
---- 二、农副产品购销
---- 三、废品收购
---- 四、药品购销
---- 五、生产、生活资料采供
-- 第三节商品仓库
-- 第四节集市贸易
---- 一、东渚集贸市场
---- 二、阳西集贸市场
---- 三、长巷集贸市场
-- 第五节饮食服务
---- 一、饮食业
---- 二、服务业
第十四章交通邮电电力
-- 第一节交通
---- 一、水路交通
---- 二、陆路交通
---- 三、装卸、搬运
---- 四、交通管理
-- 第二节邮政电信
---- 一、机构
---- 二、邮政
---- 三、电信
-- 第三节电力
---- 一、机构
---- 二、队伍、设施
---- 三、电网建设
第十五章教育科技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一、概况
---- 二、东渚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简介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一、概况
---- 二、学校简介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一、概况
---- 二、学校简介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五节科技
---- 一、科协机构
---- 二、科技队伍
---- 三、科技推广
---- 四、科技管理机构
第十六章文化体育
-- 第一节方志图籍
---- 一、《阳山志》
---- 二、《阳山新录》
---- 三、《研溪先生全集》
---- 四、《易说》
---- 五、《礼说》
---- 六、《春秋说》
---- 七、《易汉学》
---- 八、《后汉书补注》
---- 九、《明堂大道录》
---- 十、《九经古义》
---- 十一、《九曜斋笔记》
-- 第二节文化机构设施
---- 一、文化站
---- 二、图书室
---- 三、影剧院(电影队)
---- 四、舞厅、OK厅、茶室
-- 第三节群众文化
---- 一、文艺、书画创作
---- 二、文艺表演
---- 三、灯展
---- 四、校园文化
---- 五、民间收藏
-- 第四节广播电视站
-- 第五节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群众体育
第十七章卫 生
-- 第一节医疗机构及队伍
---- 一、私人诊所
---- 二、乡镇卫生院
---- 三、村级卫生室
-- 第二节医疗技术
-- 第三节医疗设施
---- 一、房屋与床位
---- 二、医疗器械
-- 第四节疾病防治
---- 一、血吸虫病防治
---- 二、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妇幼保健
---- 一、妇女保健
---- 二、儿童保健
---- 三、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 第六节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合作医疗
---- 三、农村大病风险医疗制度
-- 第七节公共卫生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二、环境卫生
---- 三、食品卫生
第十八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寺庙道院
---- 一、西白龙禅寺
---- 二、昭明寺
---- 三、茅山道院
-- 第二节古遗址
---- 一、窑墩遗址
---- 二、宝山遗址
-- 第三节墓葬
---- 一、吴王墓
---- 二、獾墩大墓
---- 三、东晋古墓
---- 四、鲁肃墓
---- 五、陆绩墓
---- 六、徐奭墓
---- 七、郑时发墓
---- 八、郑起潜墓
---- 九、虞展墓
---- 十、昆山朱氏家族墓葬群
---- 十一、徐仲升墓
---- 十二、吴福墓
---- 十三、沈瓒墓
---- 十四、吴一鹏墓
---- 十五、袁祖庚墓
---- 十六、周诏墓
---- 十七、程孟雄墓
---- 十八、惠有声墓
---- 十九、惠周惕墓
---- 二十、惠士奇墓
---- 二十一、彭珑墓
---- 二十二、尤世求墓
---- 二十三、蒋之逵墓
---- 二十四、蒋杲墓
---- 二十五、蒋元益墓
---- 二十六、冯智懋墓
---- 二十七、程湘舲墓
-- 第四节古迹选介
---- 一、浴日亭
---- 二、菖蒲泉
---- 三、玉遮山十景
---- 四、砚溪
---- 五、佚圃
---- 六、阳山草堂
---- 七、惠氏故居
---- 八、崇仁堂
---- 九、思箴堂
---- 十、锦绣堂
-- 第五节碑文
---- 一、《龙柏亭记》碑
---- 二、《重修阳山西白龙寺》碑
---- 三、《咸丰战事》碑
---- 四、《田中禁捉黄鳝》碑
第十九章民俗宗教
-- 第一节风俗
---- 一、岁时习俗
---- 二、生活习俗
---- 三、生产习俗
---- 四、庙会、集会
-- 第二节宗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天主教
-- 第三节民谚歌谣
---- 一、民谚
---- 二、歌谣
-- 第四节方言
第二十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
---- 朱德润
---- 朱希周
---- 岳岱
---- 袁祖庚
---- 程孟雄
---- 惠有声
---- 惠有名
---- 朱电
---- 蒋之逵
---- 惠周惕
---- 惠士奇
---- 惠绳佑
---- 惠震
---- 惠栋
---- 惠远漠
---- 许穟
---- 程湘舲
---- 俞志勤
---- 孙苦匏
---- 孙咏雩
---- 孙小匏
---- 汪幼人
---- 林晓洛
---- 徐发荣
-- 第二节烈士英名录
-- 第三节人物表
---- 一、干部、学者
---- 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第二十一章杂记
-- 第一节诗文选
-- 第二节道德风尚
---- 一、功德篇
---- 二、新风录
-- 第三节东渚现代工艺大师
---- 一、戏剧服装设计大师谢杏生
---- 二、“钟情山水,知己泉石”——薛福鑫
---- 三、古建名师何锡庆
---- 四、青铜器仿制家赵毓琪
---- 五、刺绣精英姚氏姐妹
-- 第四节轶闻掌故
---- 一、白龙表娘
---- 二、旗杆里的由来
---- 三、酒甏墩的传说
---- 四、悬壶济道、德彰乡里
大事记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东渚镇志》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