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县志 修订版(2016)

扬中县志 修订版(2016)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1.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全面、系 统、准确地记述扬中县的历史与现状。 2.本志叙事上限始自成洲开始,下限一般止于1985年。 3.本志采用编、章、节的编写体系。全志分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人 物、社会6编,共43章、192节,前置概述、大事记。 4.本志中的“解放前”“解放后”,指1949年4月22日扬中县解放前、 后;“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本志 中均简称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o 5.本志遵循生不立传的通例,立传人物均为已故者。立传对象为本县 著名的革命烈士和各界知名人士以及极少数有影响的反面人物。 6.本志记事立足当代,着重记述扬中解放以来的史实,详今略古。各 种统计数据,一般采用统计部门的有关资料。 7.本志解放初期发行的人民币称为旧币,1953年3月发行的人民币 称为新币。时旧币值与新币值的比率为10000:10本志中的旧币值一律加 “旧币”注明,未加注的币值为新币值或折算所成的新币值。 8.本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对内容联系紧密、时间相距不远的事 件,适当采用纪事本末体。

内容时限: -1985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扬中县志》修订版编纂人员
再版前言
《扬中县志》编委会
图片
序言
序言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编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县城集镇
-- 第二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章 水系水文
---- 第一节 主要河港
---- 第二节 水文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象观测
---- 第二节 气候特征
-- 第五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低温
---- 第三节 连阴雨
---- 第四节 高温干旱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冰雹
---- 第七节 大雪
---- 第八节 雷击
---- 第九章 地震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特点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七章 物产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特产
---- 第四节 沼气
-- 第八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环境保护监测
经济编
-- 综述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栽培
---- 第四节 良种推广
---- 第五节 粮食作物产量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七节 土壤肥料
---- 第八节 农业科技
-- 第二章 林牧副渔业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蚕桑
---- 第四节 渔业
-- 第三章 水利
---- 第一节 江堤建设
---- 第二节 河港建设
---- 第三节 涵闸建设
---- 第四节 农田排灌
---- 第五节 围滩造田
---- 第六节 农田建设
---- 第七节 防汛排涝
-- 第四章 农机农具
---- 第一节 农业机械
---- 第二节 维修与制造
---- 第三节 农机具供应
---- 第四节 农机具管理
---- 第五节 农机专业队伍
-- 第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县属工业
---- 第二节 乡镇工业
---- 第三节 村办工业
---- 第四节 家庭手工业个体工业联合体
---- 第五节 校办工业
-- 第六章 交通
---- 第一节 水路运输
---- 第二节 陆路运输
---- 第三节 联合运输
---- 第四节 重大交通事故
-- 第七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八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机构及建设队伍
---- 第二节 基本建设情况
---- 第三节 县城公共设施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九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十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粮油储运
---- 第三节 粮油加工
-- 第十一章 物资
---- 第一节 物资供应
---- 第二节 物资采购与协作
---- 第三节 物资储运
---- 第四节 物资管理
-- 第十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商标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五节 集市管理
---- 第六节 物价管理
-- 第十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 第十四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审计
-- 第十五章 金融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存款储蓄
---- 第五节 保险
---- 第六节 信用合作
---- 第七节 社队财务辅导
---- 第八节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 第九节 外汇业务
---- 第十节 金融管理
政治编
-- 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
---- 第一节 解放前中共扬中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中共扬中组织
-- 第二章 政权与议政
---- 第一节 县政府机关
---- 第二节 议事会参议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五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 第七节 工商团体
---- 第八节 旅外同乡组织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信访
---- 第四节 优抚
---- 第五节 安置
---- 第六节 社会福利
---- 第七节 社会救济
---- 第八节 殡葬改革
---- 第九节 收容遣送
---- 第十节 移民及支援边疆
-- 第五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第六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工人
---- 第三节 精简下放
---- 第四节 就业安置
---- 第五节 工资改革
---- 第六节 干部职工退休离休
-- 第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武装建制
---- 第二节 主要战事
---- 第三节 民兵建设
---- 第四节 兵役佚差
链接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文化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普通教育
---- 第四节 专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队伍
---- 第七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队伍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地震测报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及设施
---- 第二节 文艺团体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文物古迹
---- 第六节 档案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保健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第五节 中医
---- 第六节 药业
---- 第七节 医学教育
---- 第八节 卫生行政
-- 第五章 新闻
---- 第一节 广播电视
---- 第二节 报刊
---- 第三节 报道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比赛
---- 第五节 体育设施
人物编
-- 第一章 传记
--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
社会编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第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船民生活
---- 第二节 渔民生活
---- 第三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四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三章 风俗民情
---- 第一节 时节 习俗
---- 第二节 婚丧喜庆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姓氏与宗祠
---- 第五节 庙会集场
---- 第六节 宗教
---- 第七节 坛会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方言例句
-- 第五章 故事异闻
---- 第一节 故事
---- 第二节 异闻
后记
修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