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质矿产志 上册

河南省地质矿产志 上册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河南省的各种地质资源以及地质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06月

目录

封面
河南省地质矿产志 上册
河南省地质矿产厅<河南省地质矿产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页
目录
凡例
前言
概述
第一篇 地质事业发展史
-- 第一章 大事记
-- 第二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河南省地质矿产局
---- 第二节 河南省煤田地质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河南省冶金地质机构沿革
---- 第四节 地质矿产部驻河南石油地质机构沿革
---- 第五节 石油工业部门地质机构沿革
---- 第六节 化学工业部门地质机构沿革
---- 第七节 河南省建材地质机构沿革
-- 第三章 区域地质调查
---- 第一节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 第二节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 第四章 矿产普查与勘探
-- 第五章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第一节 水文地质
---- 第二节 工程地质
-- 第六章 探矿工程
---- 第一节 探矿工作
---- 第二节 探矿工程技术队伍
---- 第三节 探矿技术
-- 第七章 地球物理勘探
---- 第一节 物探工作
---- 第二节 仪器设备
------ 一、测井仪
------ 二、航空磁测仪
------ 三、地面磁测仪
------ 四、地震仪
------ 五、电法仪
------ 六、重力测量仪
------ 七、放射性测量仪
-- 第八章 地球化学探矿
---- 第一节 1:20万区域化探
------ 一、第一轮区域化探
------ 二、第二轮区域化探重新整理
---- 第二节 1:5万化探
---- 第三节 矿区化探
-- 第九章 岩矿测试
---- 第一节 测试工作
---- 第二节 主要仪器设备
------ 一、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
------ 二、华北石油地质局实验室
------ 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河南省地质勘探公司化验室
---- 第三节 岩矿测试技术队伍
------ 一、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测试中心
------ 二、华北石油地质局实验室
------ 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河南地质勘探公司化验室
------ 四、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实验室
-- 第十章 测绘
---- 第一节 测绘工作
---- 第二节 测绘技术
------ 一、航空摄影测量
------ 二、计算手段
------ 三、距离丈量
------ 四、地形图清绘
-- 第十一章 地质科技与情报
---- 第一节 地质科学研究
------ 一、科学研究机构沿革
------ 二、重要科技成果
-------- (一) 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攻关研究报告
-------- (二) 化学光谱法测定痕量(10<'-6>克)超痕量(10<'-9>克)金
-------- (三) 豫西卢氏—灵宝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及地球化学找矿初步研究报告
-------- (四) 河南省基岩地质图(1:50万)
-------- (五) 河南小秦岭阳平金矿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六) 河南省构造体系图及河南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图(1:50万)
-------- (七) 河南小秦岭金矿资源总量预测德尔菲法研究(试点)报告
-------- (八) 河南小秦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富集规律的研究
-------- (九) 栾川县南泥湖钼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及富集规律—关于小岩体、围岩蚀变与成矿关系的研究
-------- (十) 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铝矿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成晕机理的研究
-------- (十一) 河南省矿产资源汇编
---- 第二节地质科技情报
------ 一、情报机构与情报网络
------ 二、情报交流活动
-------- (一) 参观学习
-------- (二) 开展动态分析
-------- (三) 出版科技性和情报性刊物
-------- (四) 情报刊物交流
------ 三、地质参考资料
-- 第十二章 地质教育
---- 第一节 大学
------ 一、焦作矿业学院煤田勘探专业
------ 二、郑州煤炭工业学院
----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 一、郑州地质学校
------ 二、黄河水利学校有关地质专业
---- 第三节 职工学校
------ 一、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
------ 二、第一地质调查队职业中专
------ 三、地质矿产局和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职工学校
---- 第四节 技工学校
-- 第十三章 资料、陈列、图书
---- 第一节 资料
------ 一、地质资料管理
------ 二、原本地质档案
------ 三、资料借阅
------ 四、储量表
---- 第二节 陈列馆
---- 第三节 图书
------ 一、省地矿局图书馆
------ 二、其它部门和基层单位图书馆
-- 第十四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地质学会
------ 一、地质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 (一) 第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 (二) 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
-------- (三) 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 (四) 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 二、学术交流
-------- (一) 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
-------- (二) 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合办的学术讨论会
-------- (三) 各专业委员会的学术交流
------ 三、地学科普
-------- (一) 夏令营活动
-------- (二) 科普讲座
-------- (三) 青少年地学知识有奖竞赛
------ 四、其它
-------- (一) 出版刊物
-------- (二) 优秀论文评选
---- 第二节 地质技术经济及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 河南省地质图
第二篇 地质志
-- 第一章 地层
---- 第一节 太古界(Ar)
------ 一、登封群(Ardn)
-------- (一) 分布
-------- (二) 地层划分
-------- (三) 时代归属
-------- (四) 调查研究
------ 二、太华群(Arth<,1>)
-------- (一) 分布
-------- (二) 地层划分
-------- (三) 时代归属
-------- (四)地质调查研究
------ 三、大别群(Ardb)
-------- (一) 分布
-------- (二) 地层划分
-------- (三) 时代归属
-------- (四) 地质调查研究
---- 第二节 下元古界(Pt<,1>)
------ 一、嵩山群(Pt<,1>sn)
-------- (一) 分布
-------- (二) 地层划分
-------- (三) 嵩山群的统一划分及时代归属
-------- (四) 调查研究
------ 二、秦岭群(Pt<,1>qn)
-------- (一) 分布
-------- (二) 地层划分
-------- (三) 秦岭群层序的确定
-------- (四) 时代归属
-------- (五) 调查研究
------ 三、陡岭群(Pt<,1>d<,1>)
-------- (一) 分布
-------- (二) 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
-------- (三) 地质调查研究
------ 四、苏家河群(Pt<,1>s<,1>)
-------- (一) 分布
-------- (二) 地层划分
-------- (三) 时代确定
-------- (四) 调查研究
---- 第三节 中元古界(Pt<,2>)
------ 一、熊耳群(Pt<'1,2>xn)
-------- (一) 地层划分
-------- (二) 时代确定
-------- (三) 调查研究
------ 二、汝阳群(Pt<'1,2>ry)
-------- (一) 地层划分
-------- (二) 时代确定
-------- (三) 调查研究
------ 三、官道口群(Pt<'2,2>qn)
-------- (一) 地层划分
-------- (二) 时代确定
-------- (三) 调查研究
------ 四、信阳群(Pt<,2>xy)
-------- (一) 地层划分
-------- (二) 地层时代
-------- (三) 调查研究
---- 第四节 上元古界(Pt<,3>)
------ 一、洛峪群(Pt<,3>Iy)
-------- (一) 地层划分
-------- (二) 时代确定
-------- (三) 调查研究及划分沿革对比情况见汝阳群
------ 二、栾川群(Pt<,3>In)
-------- (一) 地层划分
-------- (二) 时代确定
-------- (三) 调查研究
------ 三、二郎坪群(Pt<,3>er)
-------- (一) 地层划分
-------- (二) 时代确定
-------- (三) 调查研究
------ 四、毛堂群(Pt<,3>mt)
-------- (一) 地层划分
-------- (二) 时代确定
-------- (三) 调查研究
------ 五、震旦系(Z)
-------- (一) 豫西地层分区震旦系
-------- (二) 北秦岭地层分区震旦系
-------- (三) 南秦岭地层分区震旦系
-------- (四) 调查研究
---- 第五节 寒武系(∈)
------ 一、华北地层区寒武系
-------- (一) 下寒武统(∈<,1>)
-------- (二) 中寒武统(∈<,2>)
-------- (三) 上寒武统(∈<,3q>)
------ 二、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寒武系
-------- (一) 丹江北区
-------- (二) 丹江南区
------ 三、调查研究
-------- (一) 华北地层区
-------- (二) 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
---- 第六节 奥陶系(O)
------ 一、华北地层区奥陶系
-------- (一) 下奥陶统(O<,1>)
-------- (二) 中奥陶统(O<,2>)
------ 二、秦岭地层分区奥陶系
-------- (一) 下奥陶统(O<,1>)
-------- (二) 中上奥陶统(O<,2-3>)
------ 三、地质调查研究
-------- (一) 华北地层区
-------- (二) 秦岭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
---- 第七节 志留系(S)
---- 第八节 泥盆系(D)
------ 一、中泥盆统白山沟组(D<,2>b)
------ 二、上泥盆统(D<,3>)
-------- (一) 王冠沟组(D<,3>w)
-------- (二) 葫芦山组(D<,3>h)
------ 三、地质调查研究
---- 第九节 石炭系(C)
------ 一、华北地层区石炭系
-------- (一) 中石炭统本溪组(C<,2>b)
-------- (二)上石炭统(C<,3>)
------ 二、北秦岭地层分区东段石炭系
-------- (一) 下石炭统(C<,1>)
-------- (二) 中石炭统(C<,2>)
-------- (三) 上石炭统(C<,3>)
------ 三、南秦岭地层分区石炭系
-------- (一) 下石炭统(C<,1>)
-------- (二) 中石炭统(C<,2>)
------ 四、地质调查研究
-------- (一) 华北地层区
-------- (二) 北秦岭地层分区东段
-------- (三) 南秦岭地层分区
---- 第十节 二叠系(P)
------ 一、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
------ 二、上二叠统(P<,2>)
-------- (一) 上石盒子组(P<,2>S)
-------- (二) 石千峰组(P<,2>s)
------ 三、地质调查研究
---- 第十一节 三叠系(T)
------ 一、华北地层区三叠系
-------- (一) 下三叠统(T<,1>)
-------- (二) 中三叠统(T<,2>)
-------- (三) 上三叠统(T<,3>)
------ 二、北秦岭地层分区三叠系
------ 三、地质调查研究
-------- (一) 华北地层区
-------- (二) 北秦岭地层分区
---- 第十二节 侏罗系(J)
------ 一、华北地层区侏罗系
-------- (一) 中下侏罗统义马组(J<1-2>y)
-------- (二) 中侏罗统马凹组(J<,2>m)
-------- (三) 中上侏罗统(J<,3>)
------ 二、秦岭地层区侏罗系
-------- (一) 中侏罗统朱集组(J<,2>z)
-------- (二) 上侏罗统段集组(J<,3>d)
------ 三、地质调查研究
-------- (一) 华北地层区
-------- (二) 秦岭地层区
---- 第十三节 白垩系(K)
------ 一、豫西南地层分区白垩系
-------- (一) 下白垩统白湾组(K<,1>b)
-------- (二) 上白垩统(K<,2>)
------ 二、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白垩系
-------- (一) 下白垩统陈栅组(K<,1>c)
-------- (二) 上白垩统周家湾组(K<,2>z)
------ 三、华北地层区白垩系
-------- (一) 下白垩统(K<,1>)
-------- (二) 上白垩统秋扒组(K<,2>g)
------ 四、地质调查研究
-------- (一) 豫西南地层分区
-------- (二) 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
-------- (三) 华北地层区
---- 第十四节 下第三系(E)
------ 一、豫西南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 (一) 古新统白营组(E<,1>b)
-------- (二) 下始新统玉皇顶组(E<,2>y)
-------- (三) 中始新统大仑房组(E<,2>d)
-------- (四) 上始新统核姚园组(E<,2>h)
-------- (五) 渐新统廖庄组(E<,3>i)
------ 二、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 三、豫西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 (一) 古新统、下始新统剖面
-------- (二) 中始新统张家村组(E<,2>z)
-------- (三) 上始新统卢氏组(E<,2>I)
-------- (四) 渐新统大峪组(E<,3>d)
------ 四、豫东平原地层分区下第三系
-------- (一) 下始新统孔店组(E<,2>k)
-------- (二) 中、上始新统及渐新统
------ 五、地质调查研究
-------- (一) 豫西南地层分区和大别山北麓地层分区
-------- (二) 豫西地层分区
-------- (三) 豫东平原地层分区
---- 第十五节 上第三系(N)
------ 一、豫西北地层分区上第三系
-------- (一) 中新统(N<,1>)
-------- (二) 上新统(N<,2>)
------ 二、豫东地层分区上第三系
-------- (一) 中新统馆陶组(N<,1>g)
-------- (二) 上新统明化镇组(N<,2>m)
------ 三、秦岭地层分区上第三系
-------- (一) 李官桥盆地浙川县香花乡凤凰镇村剖面
-------- (二) 南阳盆地邓县白落村钻井剖面
------ 四、地层调查研究
---- 第十六节 第四系(Q)
------ 一、豫西北地层分区第四系
-------- (一) 下更新统(Q<,1>)
-------- (二) 中更新统(Q<,2>)
-------- (三) 上更新统(Q<,3>)
-------- (四) 全新统(Q<,4>)
------ 二、豫东北地层分区第四系
-------- (一) 下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a,1><'1>)
-------- (二) 中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a,2><'1-1>)
-------- (三) 上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a,3><'1-1>)
-------- (四) 全新统(Q<,4>)
------ 三、豫东南地层分区第四系
-------- (一)下更新统五里店组(Q<,1>w)
-------- (二) 中更新统(Q<,2>)
-------- (三) 上更新统(Q<,3>)
-------- (四) 全新统(Q<,4>)
------ 四、豫西南地层分区第四系
-------- (一) 下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a,1><'1-1>)
-------- (二) 中更新统冲积—湖积层(Q<'a,2><'1-1>)
-------- (三) 上更新统(Q<,3>)
-------- (四) 全新统(Q<,4>)
------ 五、河南省第四纪冰碛和冰期
------ 六、地质调查研究
-- 第二章 岩浆岩
---- 第一节 岩浆岩单元及岩浆活动期的划分
------ 一、岩浆岩单元的划分
-------- (一) 准地台岩浆岩区
-------- (二) 准地台—褶皱系过渡岩浆岩区
-------- (三) 褶皱系岩浆岩区
------ 二、岩浆活动期的划分
---- 第二节 侵入岩各论
------ 一、超基性侵入岩
-------- (一) 岩石类型
-------- (二) 岩石化学特征
-------- (三) 岩体实例
------ 二、基性侵入岩
-------- (一) 岩石类型
-------- (二) 岩石化学特征
-------- (三) 岩体实例
------ 三、中性侵入岩
-------- (一) 岩石类型
-------- (二) 岩石化学特征
-------- (三) 岩体实例
------ 四、碱性侵入岩
-------- (一) 磨沟正长斑岩体
-------- (二)塔山-双山正长岩体群
------ 五、酸性侵入岩
-------- (一) 深成相花岗岩
-------- (二) 浅成相酸性侵入岩
---- 第三节 火山岩
------ 一、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
-------- (一) 旋回韵律划分
-------- (二) 岩石类型
-------- (三) 岩石化学特征
-------- (四) 微量元素含量
-------- (五) 喷发环境,类型、喷发相及岩浆成因
-------- (六) 变质作用
------ 二、晚元古代二郎坪群火山岩
-------- (一) 岩石类型
-------- (二)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
-------- (三) 二郎坪群细碧岩的确定依据
-------- (四) 喷发类型及喷发相
------ 三、晚元古代毛堂群火山岩
-------- (一) 旋回韵律划分
-------- (二) 岩石类型
-------- (三) 岩石化学特征
-------- (四) 微量元素特征
-------- (五) 喷发作用
------ 四、晚元古代(?) 变质碱性火山岩
------ 五、中元古代白垩纪火山岩
-------- (一) 旋回韵律的划分
-------- (二) 岩石类型
-------- (三)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
-------- (四) 基本地质特征
------ 六、新生代火山岩
-------- (一) 喷发旋回韵律的划分
-------- (二) 岩石特征
-------- (三)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
-------- (四) 新生代火山岩的构造控制因素及岩浆成因分析
---- 第四节 岩浆岩与矿产
------ 一、侵入岩与矿产
-------- (一) 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
-------- (二) 与中性岩有关的矿产
-------- (三) 与浅成相酸性斑岩有关的矿产
------ 二、火山岩与矿产
---- 第五节 岩浆岩工作
-- 第三章 构造
---- 第一节 构造旋迥及构造层
------ 一、构造旋迥
-------- (一) 嵩阳旋迥
-------- (二) 中条旋迥
-------- (三) 王屋山旋迥
-------- (四) 晋宁旋迥
-------- (五) 加里东旋迥
-------- (六) 华里西旋迥
-------- (七) 印支旋迥
-------- (八) 燕山旋迥
-------- (九) 喜马拉雅旋迥
------ 二、构造层
-------- (一) 地槽型构造层
-------- (二) 地台型构造层
-------- (三) 中新生代断(拗)陷型构造层
---- 第二节 河南省深断裂
------ 一、北北东向深断裂系
-------- (一) 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1)
-------- (二) 聊城—兰考深断带(2)
-------- (三) 北北东深断裂系基本特征
------ 二、北西西向深断裂系
-------- (一) 焦作—商丘深断裂(3)
-------- (二) 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带(4)
-------- (三) 瓦穴子—鸭河口—明港深断裂(5)
-------- (四) 朱阳关—夏馆—大河深断裂(6)
-------- (五) 西官庄—镇平—龟山—梅山深断带(7)
-------- (六) 木家垭—内乡—桐柏—商城深断裂带(8)
-------- (七) 北西西向断裂系基本特征
---- 第三节 地质构造单元
------ 一、中朝准地台
-------- (一) 山西台隆(Ⅰ<,1>)
-------- (二) 华熊台缘拗陷(Ⅰ<,2>)
-------- (三) 嵩箕台隆(Ⅰ<,3>)
-------- (四) 华北拗陷(Ⅰ<,4>)
-------- (五) 鲁西台隆(Ⅰ<,5>)
------ 二、秦岭褶皱系(Ⅱ)
-------- (一) 北秦岭褶皱带(Ⅱ<,1>)
-------- (二) 南秦岭褶皱带(Ⅱ<,2>)
-------- (三) 桐柏—大别褶皱带(Ⅱ<,3>)
-------- (四)南阳—襄樊拗陷(Ⅱ<,4>)
-------- (五) 潢川拗陷(Ⅱ<,5>)
---- 第四节 地质构造研究史略
------ 一、地质力学研究
------ 二、断块构造说研究
------ 三、板块构造说研究
------ 四、重力构造说研究
------ 五、其它研究
-- 第四章 地球物理勘查
---- 第一节 磁法勘探
------ 一、区域磁场
-------- (一) 豫北负磁场区
-------- (二) 豫东正磁场区
-------- (三) 豫中开阔平静负磁场区
-------- (四) 伏牛—大别强烈变化升高磁场区
------ 二、岩、矿石磁性特征
-------- (一) 岩浆岩磁性特征
-------- (二) 变质岩磁性特征
-------- (三) 沉积岩磁性特征
-------- (四) 铁矿石磁性特征
------ 三、磁法勘探
-------- (一) 航空磁法勘探
-------- (二) 地面磁法勘探
-------- (三) 典型矿区磁法勘探
---- 第二节 重力勘探
------ 一、区域重力场地球物理特征
-------- (一) 从山东聊城经兰考、开封、许昌至南阳重力勘探
-------- (二) 从安阳经汤阴、新乡、郑州、登封、临汝、汝阳付店至西峡重力勘探
-------- (三) 从林县经辉县、修武、巩县、嵩县、栾川至商南重力勘探
-------- (四) 从平顺经沁阳、洛阳、洛宁、卢氏至丹凤重力勘探
-------- (五) 从阳城经三门峡,灵宝至潼关重力勘探
-------- (六) 从台前经郸城、成武、曹县、太康、周口、漯河、遂平至泌阳重力勘探
-------- (七) 从肥城经济宁、夏邑、临泉、新蔡、罗山以南重力勘探
-------- (八) 从永城经涡阳,固始陈淋至金寨以南重力勘探
-------- (九) 从运城经夏县、济源、沁阳、温县、原阳、开封、民权、商丘到张集重力勘探
-------- (十) 渑池—洛阳—巩县重力勘探
-------- (十一) 临汝—郏县—临颖—周口—沈丘—祸阳重力勘探
-------- (十二) 卢氏黑沟—固始重力勘探
-------- (十三) 商南—应山重力勘探
-------- (十四) 栾川—南召—方城—社旗—信阳—光山—金寨重力勘探
-------- (十五) 栾川—方城—社旗—信阳—光山—金寨重力勘探
------ 二、岩矿石物性特征
------ 三、重力勘探
-------- (一) 石油、天然气重力勘探
-------- (二) 盐碱重力勘探
-------- (三) 金属矿重力勘探
---- 第三节 电法勘探
------ 一、区域电场特征
------ 二、省地层电性
------ 三、电法勘探及成果
-------- (一) 煤田电法勘探
-------- (二) 盐碱电法勘探
-------- (三) 石墨矿电法勘探
-------- (四) 石灰岩电法勘探
-------- (五) 石油、天然气电法勘探
-------- (六) 水文地质电法勘探
-------- (七) 金属矿电法勘探
---- 第四节 地震勘探
------ 一、河南省地震波特征
-------- (一) 上、下第三系分界处
-------- (二) 新生界与中生界之间
-------- (三) 在奥陶系浸蚀面上
-------- (四) 不同时代地层界面
-------- (五) 下第三系
-------- (六) 能清楚地反映出断裂、超覆、退覆、剥蚀、尖灭和不整合等地质现象
------ 二、石油及天然气地震勘探
-------- (一) 东濮凹陷地震勘探
-------- (二) 南阳凹陷地震勘探
-------- (三) 开封凹陷地震勘探
-------- (四) 周口凹陷地震勘探
-------- (五) 济源凹陷地震勘探
-------- (六) 其它地区地震勘探
------ 三、煤田地震勘探
-------- (一) 豫南地区煤田地震勘探
-------- (二) 豫北地区煤田地震勘探
-------- (三) 豫东地区煤田地震勘探
-------- (四) 其它矿种地震勘探
---- 第五节 井中地球物理勘探
------ 一、煤田测井
-------- (一) 物性特征
-------- (二) 测井仪器
-------- (三) 地质解释及水平
------ 二、水文、工程地质测井
------ 三、金属矿与非金属矿测并
------ 四、石油测井
-- 第五章 地球化学勘查
---- 第一节 主要成矿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
------ 一、金、银
-------- (一) 区域丰度低
-------- (二) 金,银区域分布不均匀
------ 二、铜
------ 三、铅、锌
------ 四、钼、钨
------ 五、砷、锑
------ 六、铬、钴、镍、钒、锰、钛、铁
------ 七、氟、磷、钡、锶
-------- (一) 与含磷岩系有关的异常
-------- (二) 与炭质岩系有关的异常
-------- (三) 与变质岩系有关的异常
-------- (四) 与中—基性岩浆岩有关的异常
------ 八、其它元素
---- 第二节 地球化学异常
------ 一、异常元素组合和成因类型
-------- (一) 桐柏—大别山地区
-------- (二) 豫西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
-------- (三) 洛南、商南幅区域化探
------ 二、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一) 小秦岭金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二) 桐柏破山银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三) 栾川南泥湖钼矿田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四) 低温热液锑、砷矿带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 (五) 银家沟铅锌、硫铁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