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慈溪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2001年11月
目录
封面
慈溪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城区一角
--
县机关大楼
--
慈溪大厦
--
工业品批发市场
--
浒山镇金山住宅区
--
庙山村农民新居
--
沿海标准海塘
--
杜湖水库
--
海涂渔塘
--
棉海
--
慈溪特产--杨梅
--
中国金轮集团帘子布生产车间
--
庵东盐场盐滩
--
长河草帽
--
浙东古刹五磊寺
--
栲栳飞瀑
--
环境优美的虞波广场
--
达蓬山秦渡石刻
--
锦堂师范学校(清末旅日华侨吴锦堂创建)
--
上林湖越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慈溪市政区图(1992年)
--
1987年慈溪县政区图
《慈溪县志》(简本)编审人员
前言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沿革
----
一、唐开元以前
----
二、唐开元至解放初
----
三、1954年以后
--
第二节 境域
----
一、旧县境
----
二、新县境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一、唐至清
----
二、民国时期
----
三、解放后
--
第四节 县城
----
附:1954年以前慈溪县城
--
第五节 区、乡镇
----
一、区
----
二、乡镇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一、地层
----
二、岩石构造
----
三、地基
----
四、矿藏
--
第二节 地貌
----
一、岸滩
----
二、平原
----
三、丘陵
--
第三节 土壤
----
一、类型
----
二、分布
--
第四节 气候
----
一、四季
----
二、日照与辐射
----
三、温度
----
四、降水与蒸发
----
五、霜、雪、冰
----
六、风
--
第五节 水文
----
一、地表水
----
二、地下水
----
三、海水
--
第六节 植物
----
一、种类
----
二、植被分布
--
第七节 动物
----
一、森林动物(不含昆虫)
----
二、家禽、家畜
----
三、水生动物
----
四、昆虫类
--
第八节 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水害
----
三、风灾
----
四、气候异常
----
五、作物病虫害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迁
----
一、自然增长
----
二、人口迁移
----
三、人口密度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民族
----
二、性别、年龄
----
三、文化程度
----
四、职业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一、计划生育
----
二、优生优育
第四章 成陆围涂与水利
--
第一节 成陆过程
----
一、近山湖海积平原
----
二、中部海积平原
----
三、滨海海积平原
----
四、三北浅滩
--
第二节 筑塘围涂
----
一、解放前筑塘围涂
----
二、解放后筑塘围涂
--
第三节 河区、河流
----
一、河区
----
二、河流
--
第四节 水库、山塘
----
一、中型水库
----
二、小(一)型水库
----
三、小(二)型水库
----
四、山塘
--
第五节 涵闸、堰坝
----
一、涵闸
----
二、船闸、堰坝
--
第六节 机电排灌
----
一、机电灌溉
----
二、电力翻水站
----
三、电力排涝站
----
四、喷灌
第五章 经济
--
第一节 农业 林业
----
一、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二、农区
----
三、棉花生产
----
四、粮油生产
----
五、林业生产
----
六、瓜果、蔬菜、中药材
----
七、畜禽蜂业
----
八、渔业生产
----
九、农业机具
--
第二节 盐业
----
一、场区
----
二、制盐方法
----
三、产量
----
四、运销
----
五、缉私
--
第三节 工业
----
一、经济成份
----
二、主要行业
----
三、优质产品名录
----
四、地方传统产品
----
五、电力
--
第四节 商业
----
一、经营体制
----
二、商品购销
----
三、对外贸易
----
四、集市贸易
----
五、饮食服务
--
第五节 交通、邮电
----
一、陆路交通
----
二、水路交通
----
三、邮政
----
四、电报
----
五、电话
--
第六节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一、县城建设
----
二、乡镇建设
----
三、农村住宅
----
四、土地管理
----
五、环境保护
--
第七节 财税、金融
----
一、财政收支
----
二、税务
----
三、金融
----
四、保险
--
第八节 综合经济管理
----
一、计划、统计
----
二、工商行政管理
----
三、物价管理
----
四、计量、标准化
第六章 政治
--
第一节 党派群团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
三、群众团体
--
第二节 政权、政协
----
一、人民代表大会
----
二、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三、人民政府
----
四、人民政协
----
五、民国时期政权与参议会
----
六、县署
--
第三节 政法
----
一、公安
----
二、检察
----
三、审判
----
四、司法行政
----
五、旧警政
--
第四节 民政
----
一、优抚安置
----
二、灾贫救济
----
三、扶贫
----
四、社会福利
----
五、婚姻管理
--
第五节 人事、劳动
----
一、干部
----
二、工人
----
三、工资福利
----
四、安置就业
----
五、旧公务员
第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
----
一、清以前驻军
----
二、民国时期驻军
----
三、解放后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一、县级军事机构
----
二、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三、人民地方武装
----
四、民兵
--
第三节 兵役
----
一、募兵制
----
二、征兵制
----
三、志愿兵役制
----
四、义务兵役制
----
五、预备役
--
第四节 重要兵事
----
一、抗倭斗争
----
二、抗英斗争
----
三、太平军进慈溪
----
四、农民抗暴斗争
----
五、抗日战争
----
六、解放战争
----
七、剿匪
--
第五节 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
----
一、根据地始末
----
二、武装斗争
----
三、根据地中共组织
----
四、民主政权
------
附:侵华日军暴行
第八章 教育、科技、卫生、体育
--
第一节 教育
----
一、旧教育
----
二、普通教育
----
三、专业职业教育
----
四、成人教育
----
五、教师
----
六、校舍、设备
----
七、经费、勤工俭学
--
第二节 科技
----
一、科技组织
----
二、科技活动
--
第三节 卫生
----
一、医疗事业
----
二、卫生保健
----
三、医药管理
--
第四节 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群众体育
----
三、体育设施
----
四、体育比赛
第九章 文化、旅游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机构设施
----
二、传统文艺
----
三、解放后主要活动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一、创作活动
----
二、文艺刊物
----
三、作品
--
第三节 戏剧
----
一、业余剧团
----
二、专业剧团
----
三、演出场地
--
第四节 电影
----
一、放映情况
----
二、放映场地
----
三、管理机构
--
第五节 图书、档案
----
一、图书发行
----
二、图书阅览
----
三、档案
--
第六节 新闻
----
一、报刊
----
二、广播
----
三、电视
----
四、通讯报道
--
第七节 文物
----
一、上林湖越窑遗址
----
二、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三、库藏文物
--
第八节 旅游资源
----
一、景区
----
二、古迹
----
三、名人故居
第十章 民情
--
第一节 民众生活
----
一、农民生活
----
二、盐民生活
----
三、职工生活
--
第二节 家庭、宗族
----
一、婚姻
----
二、家庭结构
----
三、宗族
----
四、姓氏
----
五、称谓
--
第三节 民风
----
一、崇商风尚
----
二、淳风
----
三、劣习
--
第四节 习俗
----
一、生产习俗
----
二、生活习俗
----
三、岁时习俗
----
四、礼仪习俗
----
五、庙会、香会
--
第五节 宗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摩尼教
----
四、基督教
----
五、天主教
----
六、庙宇
--
第六节 帮会
----
一、源起
----
二、活动
----
三、罪行
----
四、覆灭
第十一章 人物
--
一、人物传略
----
严光
----
虞世南
----
沈恒
----
高翥
----
黄震
----
叶恒
----
孙燧
----
杜槐 杜文明
----
吴德四 吴德六
----
孙嘉绩
----
熊汝霖
----
沈宸荃
----
高士奇
----
劳史
----
徐浩
----
沈贞
----
马宗汉
----
蒋镳
----
陈玉堂
----
汪伟铉
----
吴锦堂
----
童春
----
杨贤江
----
费德昭
----
洪允祥
----
胡煌
----
严鹤龄
----
沈邦祺
----
章驹
----
叶明
----
虞洽卿
----
郑侠虎
----
朱祖燮
----
陈万运
----
倪永强
----
郭静唐
----
毛契农
----
虞振镛
----
陈之佛
----
范日贞
----
劳祥和
----
张静庐
----
虞家芝
----
陈文运
----
徐之萱
----
马启臣
----
陆仁耀
----
鲍纯甫
----
林汉达
----
王仲良
----
陈登原
----
包容
----
王纪良
----
施叔范
----
蒋雅琴
----
余先
----
李又然
----
华志禄
----
岑卓卿
----
徐金龙
----
方忠文
--
二、人物简介
----
杜醇
----
舒直
----
杨简
----
孙梦观
----
张虑
----
赵偕
----
桂彦良
----
乌斯道
----
陈敬宗
----
夏时正
----
张昺
----
姚镆
----
孙懋
----
赵文华
----
冯岳
----
袁炜
----
颜鲸
----
刘世龙
----
冯象临
----
冯元飏
----
王翊
----
冯京第
----
王江
----
冯元仲
----
潘平格
----
姜宸英
----
柯琴
----
郑梁
----
裘琏
----
郑性
----
梅调鼎
----
严信厚
----
冯(千干)
----
应修人
----
何育杰
----
杨敏曾
----
张啸林
----
穆时英
----
计荣森
----
陈训正
----
孙衡甫
----
陈夏常
----
蒋子瑛
----
朱洪山
----
徐雉
----
陈布雷
----
王勤垮
----
盛丕华
----
冯贞群
----
舒鸿
----
秦润卿
----
冯宾符
----
应云卫
----
李思浩
----
邵荃麟
----
周信芳
----
王伯元
----
郑衍芬
----
张汝钊
----
徐讦
----
陈克寒
----
冯定
----
魏长春
----
应文婵
历代修志纪略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