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立足当代,详今略古,横排纵写,叙而不论。
目录
封面
新津县国土志
编辑领导小组
图片
--
新津县地图
--
大力开展土地日宣传活动
--
县委、县府领导带头上街向群众作国土咨询宣传
--
县政府颁发“基本农田保护区公告”
--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
--
省、市、县、授予的荣誉证书
--
国土局办公楼
--
清查违法占地
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国土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一、行政区划
------
附:新津县行政区划图
----
二、地理位置
----
三、地貌
----
四、土壤
----
五、土地利用现状
----
六、土地与人口
--
第二节 水
----
一、降水
----
二、地表水
----
三、地下水
--
第三节 气候
----
一、气温
----
二、灾害性天气
--
第四节 动植物
----
一、植物
----
二、动物
--
第五节 矿藏
--
第六节 旅游景观
----
一、观音寺
----
二、老子庙
----
三、纯阳观
----
四、乌尤寺
----
五、水上运动场
----
六、斑竹林
----
七、宝山公园
第二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土地改革
----
三、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制过渡
--
第二节 租佃
----
一、租佃关系
----
二、“二五”减租
--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一、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土地有偿出让、转让、抵押
----
三、土地出租
--
第四节 地价
----
一、民国时期地价
----
二、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第三章 赋税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田赋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契税
--
第四节 土地税
--
第五节 征(占)用地费(税)
第四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清丈
--
第二节 土地概查
--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一、准备
----
二、调绘
----
三、转绘
----
四、量算
----
五、成果
--
第四节 登记发证
----
一、准备
----
二、权属调查
----
三、地藉测量
--
第五节 初始土地登记
--
第六节 变更土地登记
--
第七节 土地隐形市场清理
--
第八节 土地统计
--
第九节 权属纠纷调处
第五章 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征收
----
一、公路占地
----
二、飞机场占地
--
第二节 土地征用
----
一、多头审批
----
二、统一管理
--
第三节 计划控制
--
第四节 征地补偿
第六章 执法监察
--
第一节 地方性文件
--
第二节 查处违法占地
--
第三节 干部建私房清理
--
第四节 土地开发、改变土地用途监控
--
第五节 创建“三无”乡镇
--
第六节 行政应诉
--
第七节 土地信访
第七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资源调查
----
一、水、气、生物资源调查
----
二、土壤典型调查
--
第二节 综合农业分区
----
一、平坝粮油经作养殖区
----
二、丘陵粮油林果养殖区
------
附:新津县综合农业区划商品基地建设图
--
第三节 成果应用
----
一、调整农业结构
----
二、土地开发和保护
----
三、专题调查
----
四、抓典型促进区划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
第四节 区划工作深化
----
一、开展区域性调查研究
----
二、农业资源的动态监察
----
三、抓深化试点、试验
--
第五节 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
----
一、组织实施
----
二、目的意义
----
三、总体设想
----
四、目标和任务
--
第六节 农业后备资源评价
----
一、后备资源总量、构成、特点
----
二、后备资源 区域分布
----
三、开发方向
----
四、整治方案和重点开发项目
------
附:农业区域开发和重点项目规划图
第八章 规划
--
第一节 土地利用保护总体规划
----
一、总体规划的意义
----
二、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
----
三、总体规则的内容
----
四、土地利用保护方案
--
第二节 耕地保护规划
----
一、耕地利用现状评价
----
二、耕地保护方案
--
第三节 城镇建设规划
----
一、县城建设规划
----
二、集镇建设规划
--
第四节 集镇和工业开发区规划与实施
----
一、邓双工业技术开发区
----
二、顺江工业技术开发区
----
三、兴乐工业技术开发区
--
第五节 近期开发项目规划
----
一、开发项目
----
二、农业配套项目
第九章 开发与整治
--
第一节 改造中低产田土
----
一、冬水田改造
----
二、中低产田土改造
--
第二节 开发“三荒”
--
第三节 土地复垦
--
第四节 耕地深度开发
--
第五节 水利建设
----
一、改造旧渠系
----
二、新建渠系
----
三、整治塘、埝
----
四、兴修水库
----
五、提灌
----
六、江河治理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第十章 宣传教育、科技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一、学习宣传“土地管理法”
----
二、“6.25”土地日宣传
--
第二节 科技
第十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
----
一、兼管机构
----
二、专管机构
----
三、其他机构
----
四、国土管理人员
--
第三节 岗位培训与廉政建设
后记
文存、附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