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水利志

丰县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全志坚持“实事求是、求实存真”之宗旨,力求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资料性之统一。 二、全志记述遵照“详今略古”原则,统合古今,立足当代。时间上限从事物发端开始,下限至2005年。为照顾水利事业的连续性,个别内容延伸至2006年或2008年(如:大事记)。内容叙述范围以1953年3月华山县撤销,归入丰县,丰县从山东省滕县专署划出,复划归江苏省徐州管辖以后的区域为准。区域内详述,区域外有关联者简述。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目录

封面
丰县水利志
图片
-- 1989年4月2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水利部原部长钱正英(女)视察丰沛旱情和水利工程(此照片系与丰县
-- 1989年4月29日,国务委员陈俊生(前)到丰视察梁寨抽水站等水利工程
-- 1988年12月2日,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女)到丰视察大沙河治理工程和抗旱情况
-- 1989年10月3日,江苏省原副省长陈克天(前)到丰视察大沙河综合开发治理
-- 2005年9月7日,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女)到丰视察李楼水利枢纽改建工程
-- 1988年7月10日,江苏省副省长陈焕友(前左三)到丰视察旱情
-- 2000年3月30日,副省长姜永荣(右四)到丰视察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 1999年,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视察范楼抽水站
-- 2006年4月,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女)到丰视察水利工程和水利经济
-- 1975年拓浚后的复新河下游沙庄段(2000年摄)
-- 拓浚后的复新河中游段(1997年摄)
-- 1997年拓浚后的郑集南支河梁寨段
-- 1998年拓浚后的太行堤河段堤口段(2008年10月摄)
-- 2004年拓浚后的三联河周迁堤口段(2008年10月摄)
-- 2001年拓浚后的苗城河中段(2006年8月摄)
-- 1、1997至1999年河道拓浚后的堤滩绿化--乔、灌、草、菜立体布局
-- 2、1997至1999年河道拓浚后的堤滩绿化--乔、灌、草、菜立体布局
-- 3、2000至2001年建成后的苗城河水库上段(2008年10月摄)
-- 4、丰县东南大地上的明珠--梁寨水库(2008年摄)
-- 5、1988至1994年经过四期治理后的大沙河河川水库华山闸上段(2008年10月摄)
-- 1958年人力疏浚京杭大运河
-- 水力冲挖机组开挖大沙河(1990年摄)
-- 千军万马大战郑集南支河(1997年11月摄)
-- 银铣挥舞车轮滚滚--四联干河施工场面(1999年11月摄)
-- 2003年李楼水利枢纽改建工程施工现场(2003年摄)
-- 1988年2月11日,徐州市副市长孙龙为南线调水工程梁寨抽水站开机典礼剪彩
-- 1995年丰县水利局机井队为农村降氟改水钻打机井(1995年12月31日摄)
-- 1992年,丰县水利局技术人员利用塑膜垂直防渗施工技术试验成功
-- 2006年韩庄闸站机械吊装施工现场
-- 1992年白衣河张方庄桥首次采用双悬臂三铰桁架拱转体施工技术(1992年摄)
-- 2005年竣工的李楼节制闸改建工程(2006年8月29日摄)
-- 1998年改建后的丰城闸站(2008年10月摄)
-- 1999年改建后的大沙河华山泄洪闸(2000年摄)
-- 1991年兴建的大沙河县内第二级控制夹河闸--56米长橡胶坝(1999年摄)
-- 1998年扩建后的大沙河李口涵洞(2008年10月摄)
-- 1996年增容后的南水北调江水入丰第一站--范楼抽水站(1999年摄)
-- 2005年李楼水利枢纽改建后的新抽水站(2006年8月摄)
-- 范楼站增容后的配套机组(2006年9月摄)
-- 1996年增容后的南线调水第二站--梁寨抽水站(1999年摄)
-- 2006年新建成的韩庄闸站(2008年10月摄)
-- 2001年建成的苗河抽水站(2008年10月摄)
-- 顺河镇尹庄抽水站(1999年摄)
-- 大沙河镇抽水站(1999年摄)
-- 金陵乡于庄抽水站(1999年摄)
-- 首羡镇宋庄抽水站(1999年摄)
-- 宋楼镇孙楼抽水站(1999年摄)
-- 西线调水末站--黄庄闸站(1999年摄)
-- 顺河镇尹庄灌区防渗渠道(1999年摄)
-- 范楼镇叉口村农田配套示范方一角(1999年摄)
-- 马楼乡农田装配式钢架桥(1999年摄)
-- 田间配套工程一角(1999年摄)
-- 孙楼镇张梨园农田水利示范方(1999年摄)
-- 张五楼乡示范区的大田喷灌(1999年摄)
-- 果树小管出流灌溉(1999年摄)
-- 葡萄园发丝滴灌(1999年摄)
-- 花卉微喷(1999年摄)
-- 正在运行中的菜田移动喷灌(1999年摄)
-- 《水法》颁布五周年座谈会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举行(1993年6月30日摄)
-- 丰县水政执法队伍依法清除复新河中的行洪障碍(2005年6月18日摄)
-- 自1988年《水法》颁布实施后,县水利局每年均举行有关水法规的宣传活动
-- 丰县水政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查处堤滩取土水事案件
-- 水行政执法队伍(1999年10月1日摄)
-- 1978年“7·25”洪水造成砀山县贾寨西废黄河北大堤等多处决口
-- 1978年“7·25”洪水过后,丰县刘王楼公社孙洼村干部为社员从危房内抢运物品
-- 2003年7月中旬暴雨后的师寨镇孙庄一带果树农田受淹情况
-- 2003年8月下旬暴雨后丰县北部受涝的玉米地
-- 1980至2002年,丰县多次出现持续严重干旱。图为受旱的麦田
-- 丰县北部低洼地区的水稻在干旱年份同样面临缺水的困境
-- 1980至2003年,丰县多次发生严重干旱。这是县抗排队在史南河上架机抽水抗旱
-- 1988年在北部低洼地区研制轻型井成功
-- 1995年7月5日丰县在全省率先成立抗旱服务队。这是该队的部分抽水泵
-- 每年县防指安排有关物资储备单位落实防汛物资器材的准备工作
-- 丰县防汛防旱指挥调度中心会议大厅(2008年10月8日摄)
-- 1988至1994年对大沙河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图为开发利用一角(2008年10月摄)
-- 田间工程综合利用(1999年6月摄)
-- 大沙河综合开发带动了水产养殖(1996年摄)
-- 镇水利站井管制品厂一角(2008年10月摄)
-- 龙雾桥码头(2005年6月27日摄)
-- 大沙河华山闸风景区(2008年10月摄)
-- 李楼月亮岛(2006年9月16日摄)
-- 80年代中期的龙雾桥碑亭
-- 大沙河纪念碑(2008年10月摄)
-- 位于王沟镇前刘集村前的三省井
-- 1984至2002年期间的丰县水利局办公楼
-- 2005年建成的水利局大门(2008年10月摄)
-- 2005年落成的丰县水利局办公大楼(2008年10月摄)
-- 进入21世纪,丰县水利局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2008年10月摄)
-- 丰县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办公场景(2008年10月摄)
-- 1991年1月,县水利系统职工迎春运动会在县体育场举行
-- 水利局工程股人员在迎新春联欢会上小合唱(2006年1月27日摄)
-- 每年县水利系统职工都参加义务植树(2006年3月8日摄)
-- 水利局机关退离休人员举行迎新春茶话会(2006年1月)
-- 2005年新落成的水利职工之家--水秀园(2008年10月摄)
-- 丰县水利局职工水秀园住宅 室内陈设一角(2008年10月摄)
-- 1995至2005年丰县水利局获得的江苏省水利厅授予的奖牌
-- 中共丰县水利局党委被徐州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 丰县水利局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 丰县获得徐州市1996年度水利建设优秀奖
-- 丰县获江苏省1991年度水利建设大禹杯先进县
-- 丰县获得的省防办、省水利厅授予的部分其他荣誉(2009年1月摄)
-- 2006年12月6日,在丰县四套班子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丰县水利志编纂工作开始启动
-- 2009年2月28日。《丰县水利志》通过市、县史志办及市水利局联合评审
-- 编纂工作委员会主要人员与原局长齐慕勇(左三)合影
-- 水利志编撰工作人员合影
-- 丰县行政区图(1987~1999年)
-- 丰县行政区划图(2000年)
-- 丰县新中国初期水系图(1955年版)
-- 丰县水利图(1999年版)
题词
-- 奋发自励 美哉古丰 华超题
-- 马亚题词
-- 仇高驰题词
-- 王国宇题词
-- 孙茂祥题词
《丰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概况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一 地质
---- 二 地貌
-- 第二节 水系
---- 一 古代水系
---- 二 近代水系
---- 三 当代水系
-- 第三节 土壤植被
---- 一 土壤形成及发育
---- 二 土壤种类分布
---- 三 土壤特征
---- 四 植被
-- 第四节 水文特征
---- 一 降水
---- 二 蒸发
---- 三 汛期
---- 四 水位
---- 五 流量
---- 六 洪水
-- 第五节 水资源
---- 一 水资源量
---- 二 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 三 水质
第二章 河道整治
-- 第一节 复新河
---- 一 总体规划
---- 二 干流
---- 三 一级支流
---- 四 二三级支流
-- 第二节 郑集河
---- 一 南北支河
---- 二 其它支流
-- 第三节 大沙河
---- 一 初步治理
---- 二 华山闸的兴建及挖沟筑堤
---- 三 夹河闸的兴建及河道开发治理
-- 第四节 废黄河
---- 一 规划
---- 二 开发
-- 第五节 鹿口河
-- 第六节 孙华河
-- 第七节 惠月河
-- 第八节 梁寨水库
-- 第九节 二坝淹子
第三章 调水工程
-- 第一节 北线调水
-- 第二节 东线调水
-- 第三节 南线调水
---- 一 梯级控制
---- 二 县内西线调水
第四章 闸涵工程
-- 第一节 闸站工程
---- 一 县管闸站
---- 二 县代管闸站
---- 三 镇管闸站
-- 第二节 涵洞
第五章 农村水利
-- 第一节 旱涝保收田建设
---- 一 治理规划
---- 二 分类治理
---- 三 沟渠配套
-- 第二节 中低产田改造
---- 一 项目及治理重点
---- 二 完成情况
---- 三 工程效益
-- 第三节 机电排灌
---- 一 农电建设
---- 二 机电排灌站
---- 三 泵站改造
-- 第四节 配套建筑物
---- 一 农桥
---- 二 抽水站
---- 三 机井
---- 四 田间配套建筑物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一 工程措施
---- 二 生物措施
-- 第六节 盐碱土改良
---- 一 盐碱土分布特点
---- 二 治理措施
-- 第七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八节 乡镇供水
---- 一 降氟改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二 供水系统
---- 三 供水管理
-- 第九节 乡镇服务体系建设
第六章 灌区与节水灌溉
-- 第一节 灌区建设
---- 一 上级湖直引灌区
---- 二 平原坡地灌区
---- 三 苗河灌区
-- 第二节 节水灌溉
---- 一 节水工程
---- 二 节水新技术
---- 三 雨水利用
第七章 井灌建设
-- 第一节 初期井灌建设
---- 一 新中国初期的打井
---- 二 弯砖浅机井
---- 三 深机井的试打
---- 四 水泥管机井
---- 五 电井灌
-- 第二节 井灌建设发展
---- 一 全面规划
---- 二 综合治理
---- 三 巩固、完善、提高
-- 第三节 打井机具及提水工具
---- 一 打井机具
---- 二 提水工具
-- 第四节 井灌效益
-- 第五节 轻型井建设
第八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 防汛组织
---- 二 责任制度
---- 三 抢险组织
-- 第二节 防汛信息
---- 一 气象信息
---- 二 水文信息
---- 三 抗灾信息
---- 四 信息传递
-- 第三节 防洪预案
-- 第四节 水情调度
---- 一 洪水调度
---- 二 用水调度
-- 第五节 城市防汛
-- 第六节 物资和经费
---- 一 物资供应
---- 二 经费
-- 第七节 水旱灾害概况
---- 一 黄泛灾害
---- 二 洪水灾害
---- 三 旱涝灾害
-- 第八节 重大灾害及抗灾纪实
---- 一 1957年特大洪灾
---- 二 1963年特大涝渍灾害
---- 三 1978年旱涝急转
---- 四 1988年特大旱灾
---- 五 1999年严重干旱
---- 六 2003年严重涝灾
第九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施工管理
---- 一 施工组织
---- 二 人力资源管理
---- 三 施工队伍
---- 四 工程监理
---- 五 质量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一 管理体制
---- 二 基本建设经费
---- 三 事业经费
-- 第三节 审计
---- 一 经营成果审计
---- 二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 三 专项审计调查
-- 第四节 物资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管理制度
---- 三 物资供应
---- 四 机具设备供应
---- 五 仓储管理
第十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管理组织
---- 一 河道堤防
---- 二 县管闸涵
---- 三 机电排灌站
---- 四 机井
---- 五 农田水利工程
---- 六 水库
-- 第二节 观测检查
---- 一 经常检查
---- 二 定期观测
---- 三 三查三定
---- 四 安全鉴定
-- 第三节 工程岁修
-- 第四节 确权发证
第十一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
-- 第一节 开发利用
---- 一 降水利用
---- 二 地表水资源
---- 三 地下水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 一 管理机构
---- 二 城镇地下水资源
---- 三 农村地表水资源
-- 第三节 治污环保
---- 一 城区治污
---- 二 治污管理
---- 三 污水处理厂
第十二章 综合经营与水费
-- 第一节 综合经营
---- 一 机构设置
---- 二 产业结构
---- 三 经营管理
---- 四 招商引资
-- 第二节 水费
---- 一 组织机构
---- 二 收费改革
---- 三 征收办法
---- 四 管理使用
第十三章 法制建设
-- 第一节 政策及规范性文件
---- 一 水利建设政策
---- 二 规范性文件
-- 第二节 执法组织及队伍
---- 一 执法组织
---- 二 执法队伍
---- 三 队伍建设
---- 四 水行政执法责任制
-- 第三节 水法规宣传
---- 一 水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
---- 二 防洪法宣传
---- 三 水费收缴法规政策的宣传
---- 四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纪念活动
---- 五 普法宣传活动
-- 第四节 水事案件查处
第十四章 县际边界水事
-- 第一节 丰县与安徽边界水事
---- 一 丰县与砀山县
---- 二 丰县与萧县
-- 第一节 丰县与山东边界水事
---- 一 丰县与单县
---- 二 丰县与金乡、鱼台县
-- 第三节 丰县与沛县铜山县边界水事
---- 一 丰县与沛县
---- 二 丰县与铜山县
第十五章 基础工作
-- 第一节 水文
---- 一 机构
---- 二 站网布设
---- 三 测报
-- 第二节 勘测、规划、设计
---- 一 勘测
---- 二 规划
---- 三 设计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第十六章 科技教育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项目
---- 一 基础性科研工作
---- 二 钻井修井机具的革新
---- 三 建筑物结构的革新
---- 四 施工机具的演变及革新
---- 五 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与创新
---- 六 节 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
---- 七 新材料引进应用
---- 八 其它进步项目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教育培训
---- 一 业务技术培训
---- 二 学历教育
---- 三 培训基地
-- 第五节 技术交流
第十七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一 局机关
---- 二 指挥机构
---- 三 企事业机构
---- 四 乡镇水利机构
-- 第二节 党团群组织
---- 一 中国共产党水利局组织
---- 二 共青团水利局组织
---- 三 工会
---- 四 水利学会
-- 第三节 水利队伍
---- 一 职工队伍
---- 二 科技队伍
---- 三 老干部队伍
第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
---- 一 明清时期
------ 裴爵
------ 高禄
------ 刘调羹
------ 卢世昌
------ 王检心
------ 王葆昌
---- 二 民国时期
------ 王公玙
------ 王述先
---- 三 新中国成立后
------ 岳修兰
------ 董毓和
------ 管齐荣
-- 第二节 录
---- 一 明代
------ 张泮
------ 戴辅
------ 胡义心
------ 任惟贤
------ 尹梓
------ 吴文光
------ 庄诚
------ 费思箴
---- 二 清代
------ 孙毓遴
------ 卢世德
------ 王锡
------ 魏升叙
------ 曾昌麟
------ 宿生澍
------ 王元本
------ 王镇
-- 第三节 表
第十九章 水利景观
-- 第一节 古代景观
---- 一 古代三井
---- 二 五门
---- 三 龙雾桥
-- 第二节 现代景观
---- 一 月亮岛
---- 二 华山闸风景园
---- 三 三省井
附录:
-- 附录一 水旱灾害
---- 一 黄泛灾害
---- 二 1949年前水旱灾害
---- 三 新中国成立后水旱灾害
-- 附录二 气象谚语
---- 一 预示天气阴晴
---- 二 预示雨雪
---- 三 预示中长期天气
---- 四 预示农业收成
-- 附录三 规范性文件(选录)
---- 一 关于加强复新河水利工程管理的通知
---- 二 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工作的通告
---- 三 丰县水利工程管理暂行实施细则
---- 四 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沙河管理的通告
---- 五 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郑集南支河、梁西河管理的通告
---- 六 县政府关于加强丰县河道管理工作的通知
---- 七 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丰县河道堤防管理的通告
---- 八 县政府关于丰县河道实施分级管理的通知
---- 九 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及桥梁管护工作的通知
---- 十 关于实施《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 十一 关于贯彻落实《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通知
---- 十二 关于调整水资源费的通知
---- 十三 县政府印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 十四 县政府关于改革农村供水体制和农业水费收缴办法的通知
---- 十五 县政府关于印发《丰县水利工程水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十六 江苏省防洪保安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规定
---- 十七 关于核定河道堤防工程占用补偿费征收标准的通知
---- 十八 关于今冬明春水利工程清障拆迁补偿的有关规定
-- 附录四 水利部淮委有关重要边界水事文件
---- 一 关于冀鲁豫皖苏京五省一市平原地区边界水利问题的处理原则
---- 二 水利电力部关于进一步处理冀鲁豫皖苏边界水利问题的意见
---- 三 关于对复新河上段及支流苗城河工程设计的审查意见
---- 四 关于解决江苏丰县、安徽省砀山县边界地区水利问题的意见
---- 五 关于安徽省砀山县、江苏省丰县复新河流域跨省排水工程设计审定意见
---- 六 关于处理丰县与金乡、单县边界水利问题商谈纪要
---- 七 淮办关于复新河流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
---- 八 淮办关于复新河流域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的补充审查意见
---- 九 对复新河建闸的批复
---- 十 水利电力部关于南四湖分水及其控制运用管理问题的补充规定
-- 附录五 统计资料
---- 一 丰县1950~2005年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混凝土方统计表
---- 二 丰县1950~2005年水利建设投资统计表
---- 三 2005年丰县大沟级以上水闸工程情况表
---- 四 2005年丰县中小型抽水站(流量0.5立方米/秒以上)工程情况表
---- 五 丰县主要抽水站1987~2005年抽水量统计表
---- 六 丰县1957~2005年井灌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
---- 七 2005年丰县河道工程状况一览表
---- 八 丰县1949~2005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统计表
《丰县水利志》编纂始末

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件
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