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志

定远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定远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5年02月

目录

封面
定远县志
图片
-- 一九八四年中顾委委员魏文伯同志为本书题签
-- 县委、县政府机关大院
-- 藕塘革命烈士陵园
-- 渔舟晚唱
-- 戚继光铜像
-- 曲阳大街
-- 盐矿卤水池
-- 定远盐矿
-- 精制食盐
-- 定远化肥厂
-- 定远酒厂
-- 定远系列酒
-- 包公醉酒获巴黎国际金牌
-- 曲阳铝箔纸厂
-- 曲阳铝箔纸厂车间
-- 奥地利商人到曲阳铝箔纸厂洽谈
-- 小麦收获
-- 油菜花香
-- 乡镇企业骨干厂之(一)
-- 德国商人到石膏绷带厂洽谈
-- 石膏绷带厂生产的大江牌石膏绷带
-- 石膏
-- 定远玩具厂生产的出口玩具
-- 麦饭石
-- 曲阳市场
-- 定城益民酱醋厂的省优酱油
-- 定远羽绒厂生产的出口羽绒服
-- 邮电大楼
-- 定远服装厂生产的出口服装
-- 汽车试验场
-- 皖东第一储粮大库
-- 全省最大的炉桥电灌站
-- 黄淮海开发中的精养渔池
-- 三网养鱼(网箱、围网、拦网)
-- 杜宜瑾副省长视察定远中学
-- 定远中学电化教学室
-- 定远中学教学大楼
-- 实验小学教学大楼
-- 省人大主任孟富林视察实验小学
-- 藕塘文化站辅导农姑学电子琴
-- 影剧院
-- 定远县医院
-- 省鸟灰喜鹊
-- 法国友人参观人工驯养灰喜鹊
-- 陈铎祠
-- 虞姬墓
-- 桥上桥(魏、宋、明)
-- 太平桥(明)
-- 中九华寺遗址
-- 新石器时期遗址侯家寨
-- 战国剑
-- 周鼎
-- 汉画像石
-- 簋(汉)
-- 石羊(唐)
-- 注(唐)
-- 盘龙镜(唐)
-- 定远县行政区划图
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境域区划
---- 一、境域
---- 二、行政区划
-- 第三节 各镇乡简介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一、地层
---- 二、地质构造
---- 三、岩浆岩
---- 四、矿产
-- 第二节 地貌
---- 一、丘陵
---- 二、岗冲地(波状平原)
---- 三、平原
---- 四、山脉及山峰(山丘)
-- 第三节 气候
---- 一、气压
---- 二、气温
---- 三、湿度
---- 四、风
---- 五、降水
---- 六、日照 辐射
---- 七、蒸发量
---- 八、地温 冻土
---- 九、霜期
-- 第四节 水文
---- 一、地表水
---- 二、地下水
-- 第五节 土壤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第六节 动物植物
---- 一、动物
---- 二、植物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 一、干旱
---- 二、涝灾
---- 三、寒流 霜冻
---- 四、冰雹
---- 五、虫灾
---- 六、地震
第三章 人口 民族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变动
---- 三、人口密度
---- 四、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构成
---- 一、性别结构
---- 二、年龄结构
---- 三、文化结构
---- 四、职业结构
---- 五、民族 姓氏
-- 第三节 婚姻家庭
---- 一、婚姻
---- 二、家庭
-- 第四节 人口消费
---- 一、农民生活
---- 二、职工生活
-- 第五节 人口控制
---- 一、人口增长情况
---- 二、晚婚
---- 三、节育
---- 四、优生优育
---- 五、奖惩措施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业经济制度
---- 一、土地制度
---- 二、生产经营
-- 第二节 耕地面积
---- 一、土地状况
---- 二、土地管理
-- 第三节 农业区划
---- 一、传统的农业分区
---- 二、农业区划
-- 第四节 种植制度
-- 第五节 农业技术
---- 一、土壤肥料
---- 二、良种推广
---- 三、作物栽培
---- 四、植物保护
-- 第六节 农作机具
-- 第七节 农业生产
---- 一、粮食作物
---- 二、经济作物
-- 第八节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成本
---- 一、 农业劳动力
---- 二、农业成本
-- 第九节 农场所
---- 一、孙集农场
---- 二、青洛棉种场
---- 三、定远农业科学研究所
---- 四、马场湖农场
---- 五、凌家湖农场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一、树种分布
---- 二、面积蓄积
-- 第二节 山林权
-- 第三节 育苗 植树 造林
---- 一、育苗
---- 二、零星植树
---- 三、造林
-- 第四节 林木保护
---- 一、封山育林
---- 二、护林防火
---- 三、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 场站所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一、蓄水工程
---- 二、引水工程
---- 三、提水工程
---- 四、防洪排涝工程
---- 五、水土保持
-- 第二节 水利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工程管理
---- 三、灌溉管理
---- 四、水文测报
---- 五、综合经营
-- 第三节 防汛抗旱
第七章 牧副渔业
-- 第一节 畜牧业
---- 一、畜禽品种及分布
---- 二、畜禽饲料
---- 三、畜禽饲养
---- 四、畜禽疫病防治
-- 第二节 副业
---- 一、种植
---- 二、养殖
---- 三、采集
---- 四、狩猎
---- 五、编织
-- 第三节 渔业
---- 一、水域
---- 二、品种
---- 三、放养
---- 四、捕捞
---- 五、渔政
第八章 工业
-- 第一节 匠铺作坊 手工工厂
---- 一、匠铺作坊
---- 二、手工工厂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一、印刷包装工业
---- 二、建材工业
---- 三、盐化工业
---- 四、纺织印染工业
---- 五、机械工业
---- 六、食品工业
---- 七、其他工业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经营管理
第九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一、古道
---- 二、公路
---- 三、铁路
---- 四、乡镇大道
-- 第二节 设施
---- 一、桥梁
---- 二、涵洞
---- 三、古渡
---- 四、汽车站
-- 第三节 运输
---- 一、工具
---- 二、运输量
-- 第四节 管理
---- 一、路政管理
---- 二、交通监理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驿站 铺递
-- 第二节 邮政
---- 一、邮件
---- 二、发行
---- 三、投递
-- 第三节 电信
---- 一、电话
---- 二、电报、传真
第十一章 电业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输配电
---- 一、输电线路
---- 二、变电所
-- 第三节 供电
---- 一、工业用电
---- 二、农业用电
---- 三、生活用电
---- 四、电费 电价
-- 第四节 管理
---- 一、安全用电
---- 二、电力调度
---- 三、运行、检修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一、县城
---- 二、乡村集镇
-- 第二节 建筑业
---- 一、建筑队伍
---- 二、设计施工
---- 三、建筑材料及结构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 一、建房规划管理
---- 二、公房管理
---- 三、私房改造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一、污染
---- 二、治理
第十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一、私营商业
---- 二、国营商业
---- 三、供销合作商业
---- 四、集体商业
-- 第二节 公司商店
---- 一、私营商户
---- 二、国营公司商店
---- 三、供销合作社所辖公司、基层社
-- 第三节 商品购销
---- 一、渠道、网点
---- 二、购销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饮食服务
---- 一、饮食业
---- 二、旅社业
---- 三、浴池业
---- 四、理发业
---- 五、照相业
-- 第六节 对外贸易
---- 一、外贸体制
---- 二、出口商品
第十四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油市场
-- 第二节 粮油购销
---- 一、收购
---- 二、销售
-- 第三节 储运
---- 一、仓储
---- 二、调运
第十五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执照 商标 广告 合同管理
---- 一、营业执照管理
---- 二、商标管理
---- 三、广告管理
---- 四、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 物价计量管理
---- 一、物价管理
---- 二、计量管理
-- 第四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第十六章 财税
-- 第一节 税收
---- 一、税收管理体制
---- 二、税种 税率 税收
---- 三、征收减免
---- 四、税务管理
-- 第二节 财政
---- 一、体制
---- 二、财政收入
---- 三、财政支出
---- 四、财务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一、当铺
---- 二、钱庄和钱摊
---- 三、银行
---- 四、农村信用合作社
---- 五、金融服务社
---- 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定远支公司
-- 第二节 货币
---- 一、货币种类
---- 二、货币管理
-- 第三节 存款
---- 一、存款
---- 二、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一、农业贷款
---- 二、工商贷款
---- 三、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
---- 四、民间借贷
-- 第五节 保险
---- 一、保险种类
---- 二、理赔
-- 第六节 结算
-- 第七节 侨汇
-- 第八节 代理业务
---- 一、金库
---- 二、债券
第十八章 政党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组织建设
---- 二、历次党的代表大会
---- 三、宣传教育
---- 四、统一战线
---- 五、纪律检查
---- 六、重大活动纪略
---- 七、信访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一、组织
---- 二、活动
---- 三、中统定远调查室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一、农民团体
---- 二、工人团体
---- 三、妇女团体
---- 四、青少年团体
---- 五、工商团体
第十九章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基层选举
---- 三、人民代表大会
---- 四、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府
---- 一、县署、县公署
---- 二、县政府
---- 三、抗日民主政府
---- 四、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十章 司法
-- 第一节 治安
---- 一、治安机构
---- 二、户籍管理
---- 三、消防
---- 四、对“四类分子”管制改造
---- 五、特种行业管理
---- 六、危险物品管理
---- 七、重要治安活动
-- 第二节 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经济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事审判
---- 三、经济审判
---- 四、行政审判
---- 五、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一、律师事务
---- 二、公证
---- 三、法制宣传
第二十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福利院厂(场)
---- 一、福利院
---- 二、福利厂(场)社
-- 第二节 优抚
---- 一、优待
---- 二、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一、兴建陵园、公墓
---- 二、编写传略和英名录
-- 第四节 救济
-- 第五节 扶贫
-- 第六节 安置
---- 一、复员退伍军人及退伍军人两用人才的安置
---- 二、下放居民安置
-- 第七节 婚姻 殡葬
---- 一、婚姻登记
---- 二、殡葬
-- 第八节 地名工作
-- 第九节 支边
第二十二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
---- 一、劳动就业
---- 二、劳动力管理
---- 三、职工培训
---- 四、劳动工资
---- 五、劳动保护
---- 六、退休、退职
---- 七、劳动仲裁
---- 八、劳动保险
-- 第二节 人事
---- 一、干部队伍
---- 二、干部管理
---- 三、工资福利
---- 四、退休退职离休
第二十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驻军
---- 一、帝王封建政权军队
---- 二、农民起义军
---- 三、北洋军阀部队
---- 四、国民党军队
---- 五、共产党军队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一、国民党地方武装
---- 二、共产党地方武装
-- 第四节 民兵 预备役部队
---- 一、组织与活动
---- 二、军事训练
-- 第五节 战事纪实
第二十四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机柯及设施
---- 二、文化活动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一、民歌
---- 二、民间器乐曲
---- 三、民间舞蹈
---- 四、民间美术
---- 五、曲艺
---- 六、故事传说
-- 第三节 剧团
---- 一、剧团及其演出
---- 二、剧场
-- 第四节 电影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一、文学创作
---- 二、艺术创作
-- 第六节 图书档案
---- 一、图书
---- 二、档案
-- 第七节 新闻
---- 一、报刊
---- 二、广播
-- 第八节 文物名胜
---- 一、古文化遗址
---- 二、古墓葬
---- 三、古建筑
---- 四、纪念地
---- 五、出土文物
---- 六、名胜
第二十五章 教育
-- 第一节 书院学堂私塾
---- 一、书院
---- 二、学堂
---- 三、私塾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一、概况
---- 二、学制
---- 三、完全中学
-- 第五节 职业专业学校
---- 一、农业学校
---- 二、林业学校
---- 三、师范学校
---- 四、教师进修学校
---- 五、卫生学校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一、冬学
---- 二、干部职工学校
---- 三、函授
---- 四、电视大学
---- 五、高等自学考试
---- 六、“五·七”大学
-- 第七节 教师
---- 一、教师队伍
---- 二、师资培养
---- 三、教师待遇
-- 第八节 教育经费和设备
---- 一、经费
---- 二、设备
第二十六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一、县属单位
---- 二、区、乡卫生院(所)
---- 三、村卫生所(室)、个体行医
-- 第二节 中西医疗
---- 一、中医
---- 二、西医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一、公费医疗
---- 二、合作医疗
---- 三、劳保医疗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一、卫生
---- 二、防疫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一、新法接生
---- 二、儿童保健
---- 三、妇女保健
-- 第六节 药物
---- 一、药品生产
---- 二、药品经营
---- 三、药政管理
第二十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一、民间体育
---- 二、干部职工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一、历届运动会
---- 二、竞赛成绩
-- 第四节 体育队伍和设施
---- 一、队伍
---- 二、场地
---- 三、器材
---- 四、人才输出
第二十八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 二、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三、农业科学研究所
---- 四、林业科学研究所
---- 五、农业机械研究所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工作
---- 一、县气象站
---- 二、地震观测
---- 三、农村能源建设
---- 四、科技普及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一、林业方面
---- 二、农业方面
---- 三、医学方面
---- 四、科技文章
第二十九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天主教
第三十章 风俗
-- 第一节 时令节日
---- 一、春节
---- 二、元宵节
---- 三、二月二
---- 四、清明节
---- 五、端午节
---- 六、中元节
---- 七、中秋节
---- 八、重阳节
---- 九、腊八节
---- 十、送灶
---- 十一、除夕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一、婚姻嫁娶
---- 二、丧葬
---- 三、生育
---- 四、祝寿
-- 第三节 生活风俗
---- 一、衣食住行
---- 二、生活器具
---- 三、礼节
---- 四、娱乐
-- 第四节 生产风俗
---- 一、敬土地
---- 二、开秧门
---- 三、嗷牛、号子
---- 四、结堆顶、吃糍粑
---- 五、遛牛、试牛
-- 第五节 道德风尚
---- 一、尊老爱幼
---- 二、扶困济贫
---- 三、拾金不昧
---- 四、男女平等
---- 五、学雷锋
---- 六、精神文明建设
---- 七、“五好”家庭
---- 八、尊师
-- 第六节 禁忌
---- 一、日常禁忌
---- 二、节日禁忌
---- 三、婚嫁禁忌
---- 四、丧葬禁忌
---- 五、建造禁忌
-- 第七节 社会陋习
---- 一、吸毒
---- 二、赌博
---- 三、迷信
---- 四、缠足
---- 五、纳妾蓄婢
---- 六、暗娼
---- 七、强索彩礼
第三十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概述
---- 一、定远话的共同特点
---- 二、境内方言的差异
---- 三、定远话的地理特征及现状
-- 第二节 语音
---- 一、声韵调
---- 二、变调、轻声和声韵拼合关系
---- 三、方音辩正
-- 第三节 词汇
---- 一、方言常用词语
---- 二、方言熟语选
-- 第四节 语法
---- 一、语法例句
---- 二、标音方言故事
第三十二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鲁肃
---- 董槐
---- 李善和
---- 戚继光
---- 凌泰封
---- 凌毅
---- 武焜南
---- 李三杰
---- 陆遐龄
---- 方绍舟
---- 方国华
---- 马甲三
---- 杨炳坤
---- 白之义
---- 陈世鑫
---- 陈康琪
---- 戴国兴
---- 余海清、汪立斌
---- 严竞成
---- 谭光
---- 吴克斌
---- 谢禄轩
---- 姬克东
---- 刘尚同
---- 汤家法
---- 吴香山
---- 牛登峰
-- 第二节 人物表
--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文献辑存
-- 二、考订
-- 三、历代定远知县名录
-- 四、诗词选
-- 五、历代修志记略
-- 六、旧志序言选
《定远县志》编纂机构、人员、审定单位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