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本县财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断限:记事通贯古今,详今略古,上溯事物之发端,下限至2008年。部分内容延
至下限后、成书前。2011年增加第九编限外辑要,记载2009、2010年要事。
三、体例:横分竖写,采用章节体,分篇、章、节、目等层次。以记叙文字为主,辅以图
表、照片。
四、纪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前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纪年;其后,用公
元纪年。为了行文方便,人物简介等部分建国前后统用公元纪年。公历世纪、年代、月、
日及中华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其他历史纪年以及夏历(阴历、农历)的月、日用汉字
数字。
五、发展国民经济的各五年计简称:恢复时期(1951-1952)、“一五”计划时期
(1953-1957)、“二五”计划时期(1958-1962)、调整时期(1963-1965)、“三五”计划时期
(1966-1970)、“四五”(1971-1975)、“五五”计划时期(1976-1980)、“六五”计划时期
(1981-1985)、“七五”计划时期(1986-1990)、“八五”计划时期(1991-1995)、“九五”计划
时期(1996-2000)、“十五”计划时期(2001-2005)、“十一五”计划时期(2006-2010)。
六、贷币单位:新中国建立前从当时币制。新中国建立后均用现行人民币制,1955
年3月1日以前的旧人民币以10000:1折合为现行人民币。
七、价格产值:无特别说明的均按当时现价。
八、其他数字、文字、计量单位等,悉从《山西省第二轮修志行文规定》以及国家的有
关规范。
九、资料来源,或图书档案,或社会调查,或有关单位提供,一般不注出处。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目录
封面
《清徐县财政志》编纂委员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总收入
----
第一节 财政总收入
----
第二节 上级补助收入
----
第三节 收入的构成
--
第二章 农业赋税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耕地占用税、农林特产税
----
第三节 契税
--
第三章 工商税收
----
第一节 工商税收入总额
----
第二节 流转税
----
第三节 资源税类
----
第四节 行为税
----
第五节 财产税
----
第六节 所得税
----
第七节 特定目的税
--
第四章 企业收入
----
第一节 企业总收入
----
第二节 上缴利润
----
第三节 折旧基金
----
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类
--
第五章 专项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
第一节 专项款收入
----
第二节 其他收入
--
第六章 明、清及民国的农赋、杂税
----
第一节 明代的赋税
----
第二节 清代赋税
----
第三节 民国赋税
第二编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总支出
----
第一节 支出总额
----
第二节 决算支出
----
第三节 上解支出
--
第二章 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一节 支出概况
----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支出
----
第三节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
第四节 科技三项费用
----
第五节 流动资金
----
第六节 农业支出
----
第七节 城市维护费
----
第八节 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支出
----
第九节 其他经济建设费支出
--
第三章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一节 支出概况
----
第二节 文化事业费
----
第三节 教育事业费
----
第四节 卫生事业费
----
第五节 计划生育事业费
----
第六节 体育事业费
----
第七节 广播电视事业费
----
第八节 科学事业费
----
第九节 其他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四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第一节 支出概括
----
第二节 抚恤事业费
----
第三节 离休退休及安置费
----
第四节 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第五节 自然灾害救济费
----
第六节 其他民政事业费
--
第五章 行政管理费
----
第一节 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二节 公检法司支出
--
第六章 其他支出类
----
第一节 其他部门事业费
----
第二节 专项支出
----
第三节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
第五节 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
第六节 其他支出
----
第七章 明、清及民国支出
第三编 财政管理
--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县级财政体制
----
第二节 乡镇财政体制
--
第二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历代财政预算管理
----
第二节 预算编制
----
第三节 决算编报
----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五节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
第三章 会计管理
----
第一节 会计制度沿革
----
第二节 总预算会计
----
第三节 企业会计
----
第四节 会计管理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业财务管理
--
第五章 财政监督
----
第一节 财政监察
----
第二节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
第三节 “一整两反”
--
第六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制度建设
----
第二节 资产统计
----
第三节 产权管理
----
第四节 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
第五节 资产评估
----
第六节 企业改制
----
第七节 国有资产处置
----
第八节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
第九节 清产核资
--
第七章 政府债务管理
----
第一节 国内国债管理
----
第二节 外债项目管理
--
第八章 财政管理纪要
----
第一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二节 基金管理
----
第三节 乡镇国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