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采用篇、章、节、目体,对青龙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以记叙文本作记述。
二、本志的断线,上追溯至事物之发端,下迄为1989年。
目录
封面
青龙镇志
《青龙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图片
--
青龙镇人民政府办公楼
--
镇驻地青龙街全景
--
青龙街狮象路
--
镇文化中心电影院
--
镇卫生院门诊、住院部
--
大村山地烟
--
玉溪卷烟厂厂长褚时健视察大村山地烟
--
海镜烟叶收购站
--
大村电站
--
大村水轮泵站
--
大村电站压力管
--
卫星地面接收站
--
龙门书院旧址
--
华宁县第三中学
--
海镜古戏台
--
海镜捕鱼船队
--
居乐春鱼洞
--
大黑山林区
--
《青龙镇志》审稿人员合影
--
《青龙镇志》编写人员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建置篇
--
第一章 建国前建置
--
第二章 建国后建置
地理篇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一、地层
------
二、大地构造
----
第二节 地貌
------
一、山脉
------
二、河谷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一、春季
------
二、夏季
------
三、秋季
------
四、冬季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一、温度
------
二、日照蒸发温度
------
三、降雨量
------
四、霜雪
------
五、风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一、青龙河
------
二、海口河
------
三、糯节河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潭泉
------
福禄得大龙潭
------
三家村大龙潭
------
犁花山温泉
------
东山响水龙潭
------
锁西里龙潭
------
玉泉山龙潭
------
龙井湖潭池
------
龚家弯潭池
--
第四章 矿物
--
第五章 土壤
--
第六章 植被、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第七章 灾异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洪灾、涝灾
----
第三节 冰雹
----
第四节 霜冻、低温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地震
----
第七节 病、虫、鼠害
----
第八节 奇异
政治篇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地下党组织
----
第二节 镇党委
----
第三节 党支部
----
第四节 党员
----
第五节 党校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联
------
一、妇联组织活动
------
二、妇联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
------
三、妇女代表大会
------
四、幼儿班
--
第三章 政权
----
第一节 民国区、乡、镇机构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一、机构演变
------
二、政事纪要
--------
欢庆解放
--------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
--------
镇压反革命
--------
土地改革
--------
抗美援朝
--------
统购统销
--------
农业合作社
--------
整风反右
--------
人民公社大跃进
--------
四清运动
--------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政府所设部门
------
一、政府办公室
------
二、民政
--------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政法军事
------
一、社会治安
------
二、民事调解
------
三、普法教育
------
四、兵役
------
五、民兵
--------
民兵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民兵训练
--------
民兵之前、抢险救灾
--------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经济篇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经济结构
--
第三章 农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包括科技)
------
一、水稻
------
二、玉米
------
三、小麦
------
四、蚕豆
------
五、薯类
------
六、其它
----
第二节 经济作物(包括科技)
------
一、烤烟
------
二、油料
------
三、其他
----
第三节 农业机具
----
第四节 农业病虫害防治
--
第四章 林业
----
简述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山林权属
--
第五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一、猪
------
二、牛
------
三、马
------
四、羊
------
五、骡、驴
----
第二节 家禽
------
鸡、鸭、鹅
----
第三节 其它
----
第四节 饲料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主要鱼类
------
一、抗浪鱼
------
二、金线鱼
------
三、银鱼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捕捞
--
第七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水电业
----
第二节 加工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商饮服务业
----
第五节 运输业
--
第八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
------
一、竹山水库
------
二、舍得得水库
------
三、过埂水库
------
四、其它小坝塘
----
第二节 引水
------
一、响水大沟
------
二、舍得水库大沟
------
三、其它引水沟渠
----
第三节 提水
------
一、木水车
------
二、机械提水
----
第四节 河道治理
----
第五节 饮水
------
一、集镇用水
------
二、农村用水
----
第六节 水浇地
----
第七节 水电建设
--
第九章 财政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十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
--
第十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社会主义金融事业
------
一、储蓄存款
------
二、贷款
--
第十二章 商业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国合商业
----
第三节 私营商业
--
第十三章 粮食
----
第一节 购销与储运
----
第二节 粮库建设
卫生篇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私人诊所
----
第二节 联合诊所
----
第三节 青龙中心卫生院(含卫生室)
--
第二章 预防
----
第一节 流行病防治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草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体育篇
--
第一章 场地设施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三章 学校体育
社会篇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汉族(源流、分布、风俗)
----
第二节 彝族
----
第三节 苗族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六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文化篇
--
第一章 民间文艺
----
第一节 文艺活动(包括:演出、组织、种类)
----
第二节 民间文学、音乐、舞蹈
--
第二章 民族节日
----
第一节 汉族传统节
----
第二节 彝族传统节
----
第三节 苗族传统节
--
第三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
----
第二节 书法、美术、摄影
--
第四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名胜
教育篇
--
第一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义学、书院
------
一、私塾
------
二、义学
------
三、书院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二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
----
第三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交通邮电篇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航道渡口车站
------
一、航道
------
二、渡口
------
三、车站
----
第五节 运输工具
------
一、陆运工具
------
二、水运工具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