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县土地志

平泉县土地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力求完整、准确、系统、科学地展示平泉县土地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出版时间: 2001年06月

目录

封面
平泉县土地志
《平泉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平泉县地图
-- 平泉水泉
-- 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邹玉川(中)在平泉县视察工作
-- 全国土地开发复垦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平泉召开
-- 半房乡开发稻田7000多亩,获荒废土地开发先进集体。图为开发现场
-- 平泉县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多次获得国家土地管理局和省土地管理局的表彰奖励。这是获得的部分奖旗、奖牌
-- 部分获奖奖状
-- 部分获奖奖旗、奖牌、奖状、奖杯
-- 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 草原牧歌
-- 仙居山庄度假村一角
-- 石羊石虎(辽代)
-- 辽河源头
-- 石羊石虎(辽代)
-- 大庆水库
-- 泽洲湖
-- 九龙盘杨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土地概况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境域与区划
---- 一、境域变迁
---- 二、行政区划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要素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三、水文
---- 四、气候
---- 五、土壤
---- 六、植被
-- 第二节 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植物资源
---- 四、动物资源
---- 五、矿产资源
---- 六、旅游资源
--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
---- 一、耕地
---- 二、园地
---- 三、林地
---- 四、牧草地
---- 五、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六、交通用地
---- 七、水域
---- 八、未利用土地
第三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旧中国土地制度
---- 一、清代土地制
---- 二、民国时期的土地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新中国土地制度
---- 一、私人土地制
---- 二、集体土地制
---- 三、国家土地所有制
第四章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一节 有偿使用
---- 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 二、集体土地有偿使用
-- 第二节 地产市场
----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
---- 二、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转包、四荒拍卖
-- 第三节 深化改革,实行“五统一”管理
-- 第四节 乡(镇)企业、个体经济用地改革
-- 第五节 宗地地价评估
第五章 土地税费和地价
-- 第一节 土地赋税
---- 一、清代土地赋税
---- 二、民国时期土地赋税
---- 三、日伪时期土地赋税
---- 四、建国后土地税收
-- 第二节 土地费用
---- 一、新菜地开发基金
---- 二、临时占地使用费
---- 三、土地管理费
---- 四、土地使用费
---- 五、基本农用占用补偿费
---- 六、土地费用管理
-- 第三节 土地价格
---- 一、土地买卖价格
---- 二、土地征用价格
第六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调查
---- 一、建国前的土地调查
---- 二、建国后的土地调查
-- 第二节 土地登记
---- 一、建国前的土地登记
---- 二、建国后的土地登记
-- 第三节 土地统计
---- 一、初始土地统计
---- 二、年度土地统计
-- 第四节 土地分等定级
---- 一、建国前的土地分等定级
---- 二、建国后的土地分等定级
-- 第五节 土地纠纷调处
第七章 土地规划
-- 第一节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 一、建国初期土地利用规划
---- 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利用规划
---- 三、山区建设七年规划
--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一、规划工作简要过程
---- 二、规划成果
---- 三、总体规划编制阶段
-- 第三节 土地开发利用规划
---- 一、土地利用概况及开发潜力
---- 二、土地开发利用原则
---- 三、土地开发规划方案
---- 四、实施土地开发规划措施
-- 第四节 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 一、地域分区
---- 二、用地分区
-- 第五节 城镇发展规划
---- 一、城镇发展的基本条件
----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 三、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 四、城市体系布局与用地指标规划
第八章 土地开发与复垦
-- 第一节 土地开发
---- 一、建国前土地开发
---- 二、建国后土地开发
-- 第二节 土地复垦
第九章 土地保护
--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
----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建立
---- 二、划定基本农田的原则、依据和期限
---- 三、保护区分类标准
---- 四、实施措施
---- 五、保护效果
-- 第二节 中低产田改造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第十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 一、国家建设用地的管理和审批权限
---- 二、国家建设用地征用土地审批程序
---- 三、征用土地补偿和安置
---- 四、建设用地跟踪管理
---- 五、土地征用与划拨
-- 第二节 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 一、集体建设用地范围
---- 二、集体建设用地情况和存在问题
---- 三、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方法与规定
---- 四、集体建设用地的几种形式
-- 第三节 农村宅基地管理
---- 一、农村宅基地的权属政策
---- 二、农村宅基地用地原则
---- 三、农村居民建房条件、用地标准
---- 四、农村居民建房用地的申请报批制度与程序
---- 五、1987年后有关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的几项规定
第十一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土地监察的性质和任务
---- 一、土地监察的性质
---- 二、土地监察的任务
-- 第二节 土地监察机构
---- 一、机构与人员
---- 二、土地监察制度与职责
---- 三、目标管理
-- 第三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
---- 一、征用土地检查
---- 二、农村宅基地登记和清理
---- 三、1987年非农业建设用地清理
---- 四、砖瓦厂占地清理
---- 五、1990年三项非农业建设占地清查
---- 六、路边店专项治理
-- 第四节 行政执法
---- 一、案件管辖
---- 二、土地案件的审理程序
---- 三、工作程序
---- 四、行政处罚
---- 五、各类违法占地及查处情况
---- 六、土地监察行政执法中常用的法律文书
-- 第五节 创建“土地执法模范县”和开展“三无”、“四无"乡(镇)活动
---- 一、具体做法
---- 二、成效
-- 第六节 土地行政诉讼
第十二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土地宣传
---- 一、建立组织
---- 二、宣传制度
---- 三、宣传形式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十周年纪念活动
-- 第二节 土地教育
-- 第三节 土地档案
---- 一、土地档案基本情况
---- 二、档案管理制度
---- 三、资料收集与归档
---- 四、乡(镇)土地档案
---- 五、档案利用
-- 第四节 机关制度
第十三章 土地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前土地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土地管理机构
附录 土地英模
-- 一、先进集体
-- 二、先进个人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