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县志

壤塘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壤塘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5

出版时间: 1997年08月

目录

封面
壤塘县志
版权页
《壤塘县志》编纂机构及工作人员
《壤塘县志》总纂各卷责任编辑名单
序一
序二
凡例
题字
《壤塘县地图》
《壤柯镇示意图》
图片
-- 壤塘县县城
--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左一)在冰山饮料厂视察。左一壤塘县县长华拥军。右一共壤塘县
--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左一)在视察壤塘县时与县长华拥军交谈。
-- 中共壤塘县委书记、副书记合影,从左起:傅元林、王树升(书记左二)、华拥军、捍东。
--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此壤塘县防疫站视察(右一),(左一)县卫生局长杨玛
-- 国家卫生部专家调查组在壤塘县调查
--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蒋明宽(前排右)在壤塘县视察。
-- 阿坝州人民政府州长泽巴足视察冰山饮料厂
-- 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斯朗王姆(中)在壤塘县视察。
-- 省志编委副主任秦安禄(前排左四)在壤塘县视察。
-- 壤塘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合影。
-- 壤塘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合影。
-- 政协壤塘县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合影。
-- 《阿坝州志》总编李茂在壤塘举办修志培训班
-- 壤塘、红原、若尔盖县志评审会上,壤塘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县志责任主编傅元林讲话
-- 《壤塘县志》副主编(从左起)罗尔洛、李纪元、谢清贵
-- 百花盛开的草原
-- 中国人民解放军壤塘县人民武装部领导合影。
-- 野生羊角花
-- 青稞
-- 县民兵应急连成立大会
-- 森林、牧场
-- 水运交材
-- 阿坝州壤塘林业局
-- 民族文化宫落成典礼
-- 错尔基寺第十世活佛错尔基噶玛登德多吉活佛坐床典礼
-- 商业大楼
-- 邮电大楼
-- 家植贝母
-- 熊胆
-- 贝母
-- 麝香
-- 虫草
-- 依山傍水的集镇和森林
-- 黄金
-- 蛋黄菌
-- 羌活
-- 林区春雪
-- 县内最高山-杜苟拉甲格则,海拔5178米
-- 西穷林区铁索桥
-- 杜苟拉甲格则山峰
-- 服饰
-- 头饰
-- 服饰
-- 服饰
-- 宗科乡服饰大赛
-- 业余演出队
-- 三省十县经协会,“瞻巴拉节”开幕式
-- 壤塘县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
-- 县城关小学
-- 藏文中学
-- 觉囊教创始人多波谢壤严参铜像(现存错尔基寺)
-- 俄旺旦真发掘的英雄史诗《格萨尔》获国家文化部等4个部门颁发的奖杯
-- 精湛的工艺
-- 错尔基大唐卡
-- 壤塘工作委员会全体同志合影
-- 壤塘县中学
--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邦彦在视察壤塘县石里小学
-- 体育获奖奖牌
-- 广播电视大楼
-- 壤塘县红十字医院住院部
-- 科技图书馆
-- 地震科技人员进行科学实验
-- 草原灭虫
-- 气象站工作人员观察气象
-- 人工播种苗圃
-- 中壤塘防洪提
-- 鹿茸
-- 人工培植的天然牛黄,一块重7.3克
-- 山鹿
-- 国家卫生部运往壤塘的扶贫物资
-- 九倒拐
-- 通青海省斑玛县的友谊桥
-- 通阿坝县的幸福桥
-- 壤塘县投资汶川纸厂扩建工程
-- 壤塘县人大视察组视察汶川纸厂扩建工程
-- 壤汶凉水井电厂
-- 章光电厂
-- 阿坝州轻型水坝 茸木达电站大坝
-- 茸木达电站
-- 四川红原肉联厂壤塘分厂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日斯满巴碉房
-- 藏民新居
-- 省级文手保护单位错尔基寺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捧托寺石经
-- 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西穷寺
-- 曾克寺
-- 革命烈士墓
--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罗登(左、壤塘县人)回壤塘县探亲与俄旺单真合影
-- 藏戏
-- 德国学者与藏戏团演员合影
-- 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曹荣桂同志一行来壤调查研究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及扶贫工作。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宫新生(左一)和县长华拥军合影
-- 西夏天盛十一年官印(存错尔基寺)
-- 元代银差使园牌,为八思巴蒙古新字(存错尔基寺)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第一部分 大事记年
-- 第二部分 专题记述
---- 一、杰瓦僧格进京朝贡
---- 二、红军长征过壤塘
---- 三、中共茂县地委访问团访问壤塘
---- 四、平息壤塘叛乱
---- 五、民主改革
---- 六、修筑可壤公路
---- 七、修筑阿壤公路
---- 九、“基本路线教育运动”
---- 十、平反冤假错案
---- 十一、治河工程
---- 十二、草场纠纷
---- 十三、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
卷一 建置
-- 第一章 置前溯源
---- 第一节 上寨地区
---- 第二节 杜柯地区
---- 第三节 南木达地区
-- 第二章 置县沿革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境域
---- 第二节 建县
---- 第三节 县名
---- 第四节 县城
---- 第五节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乡镇
---- 第一节 壤柯镇
---- 第二节 岗木达乡
---- 第三节 吾伊乡
---- 第四节 上杜柯乡
---- 第五节 蒲西乡
---- 第六节 宗科乡
---- 第七节 石里乡
---- 第八节 南木达乡
---- 第九节 茸木达乡
---- 第十节 尕多乡
---- 第十一节 中壤塘乡
---- 第十二节 上壤塘乡
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类型
---- 第三节 山峰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特点
---- 第二节 要素
---- 第三节 区划与物候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分布规律
-- 第五章 植被
---- 第一节 山原区自然植被
---- 第二节 丘原区自然植被
---- 第三节 人工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水
----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节 土地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 第二节 泥石流
---- 第三节 雪灾
---- 第四节 冰雹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干旱
---- 第七节 霜冻
---- 第八节 鼠虫害
---- 第九节 地震
卷三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结构
---- 第四节 变动
---- 第五节 人口普查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宣传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 第五节 奖惩
卷四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壤塘县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组织工作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第五节 政法委工作
----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政策研究工作
---- 第九节 保密工作
---- 第十节 党史工作
---- 第十一节 党校工作
-- 第二章 群团
---- 第一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总工会
----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壤塘地区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 第七节 农业经济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 第八节 其它群众团体
卷五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视察
---- 第四节 代表议案和来信来访
---- 第五节 选举
--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
---- 附:基层人民政府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壤塘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协历届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工作
卷六 政法军事
-- 第一章 人民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参加平息叛乱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政管理
---- 第六节 消防
---- 第七节 交通管理
---- 第八节 罪犯改造
-- 第二章 人民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五节 经济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人民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二节 法律顾问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调解
-- 第五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地方武装
---- 第五节 人民防空
---- 第六节 战事
卷七 民政
-- 第一章 救济与扶贫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灾害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
---- 第二节 康复村
-- 第三章 优抚
---- 第一节 优待
----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四章 社会行政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收容遣返
卷八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招工及待业安置
---- 第二节 职业培训
---- 第三节 临时工管理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离休、退休
-- 第三章 工资
---- 第一节 调资升级
---- 第二节 浮动工资
---- 第三节 技术津贴
---- 第四节 奖金
---- 第五节 工资构成
---- 第六节 工资管理
-- 第四章 劳动安全、保护、保险
---- 第一节 劳动安全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劳动保险
-- 第五章 福利
---- 第一节 职工福利
---- 第二节 干部福利
---- 第三节 公费医疗及取暖费
卷九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经济
-- 第二章 工商物价
---- 第一节 工商行政
---- 第二节 物价
-- 第三章 审计
-- 第四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标准计量管理组织
---- 第二节 管理办法及措施
-- 第五章 统计
卷十 畜牧业
-- 第一章 草原
---- 第一节 面积、类型、分布及利用
---- 第二节 牲畜
-- 第二章 畜牧业经济体制
---- 第一节 私有制经济
---- 第二节 半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章 畜牧业生产
-- 第四章 畜牧业技术
---- 第一节 畜种畜群
---- 第二节 兽医
---- 第三节 畜牧科技推广
-- 第五章 畜牧业基本建设
---- 第一节 草场
---- 第二节 草种基地和割草基地
---- 第三节 基本设施
-- 第六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劳动
---- 第三节 物资
---- 第四节 财务
---- 第五节 收益分配
卷十一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 第一节 私有制经济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耕地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质地
---- 第三节 土壤改良
---- 第四节 肥料
-- 第三章 生产技术
---- 第一节 农技队伍与培训
---- 第二节 耕作制
---- 第三节 农作物栽培
---- 第四节 农药使用器具
---- 第五节 综合防治
---- 第六节 农机具推广
-- 第四章 农业生产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多种经营
-- 第五章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江河治理
---- 第二节 农用引水渠道
---- 第三节 人畜用水
---- 第四节 喷灌
-- 第六章 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四大管理及农经队伍
---- 第二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三节 收益分配
卷十二 林业
--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天然林树种
---- 第二节 森林生长量
-- 第二章 植树与保护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护林防火
----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及防治
-- 第三章 林政管理
卷十三 工业
-- 第一章 门类
---- 第一节 电力业
---- 第二节 农机修造业
---- 第三节 粮油加工
---- 第四节 二轻工业
---- 第五节 森林工业
---- 第六节 商办工业
---- 第七节 乡村工业
------ 附:一九八五年工业普查
卷十四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管理
卷十五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业状况
---- 第三节 商品经营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第五节 商业管理
-- 第二章 供销
---- 第一节 农牧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 废旧物资
---- 第五节 企业状况
-- 第三章 粮油
---- 第一节 供应及票证
---- 第二节 农村粮食征购
----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
---- 第四节 储运及管理
卷十六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种
---- 第三节 税收
---- 第四节 税收管理
卷十七 金融
-- 第一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流通
---- 第二节 现金管理
---- 第三节 结算管理
-- 第二章 信贷
---- 第一节 民间信贷
---- 第二节 寺院、土司信贷
---- 第三节 农牧业贷款
---- 第四节 工商企业贷款
---- 第五节 政治性贷款
---- 第六节 基建贷款
-- 第三章 储蓄存款
---- 第一节 利率
---- 第二节 存款
-- 第四章 保险
-- 第五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壤塘县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建设银行壤塘县支行
----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卷十八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 机构及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建筑队伍
-- 第二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房屋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防洪堤
---- 第四节 环卫设施
---- 第五节 供水、排水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公房
---- 第二节 民宅
---- 第三节 寺庙
---- 第四节 佛塔
卷十九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队伍及职称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科技人员普查
---- 第三节 落实科技人员政策
---- 第四节 职称评定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情报交流
---- 第三节 引进推广农牧技术
---- 第四节 人工培植牛体天然牛黄
---- 第五节 大骨节病调查
---- 第六节 氟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 第七节 地震观测预报
---- 第八节 气象观测预报
---- 第九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十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项目
---- 第三节 经费
卷二十 教育
-- 第一章 寺院教育
---- 第一节 教材、教法、学位
---- 第二节 规章制度
-- 第二章 学校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行政及党组织
---- 第二节 思想教育
----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第四节 电化教育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二节 农牧民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五章 教职工队伍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六章 经费、设备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备
卷二十一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文艺活动
---- 第三节 文物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设备、固定资产
---- 第二节 宣传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电影
---- 第一节 放映网点
---- 第二节 宣传
---- 第三节 技术与设备
---- 第四节 影片发行
---- 第五节 管理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馆藏、接收及整理
---- 第二节 利用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五章 图书
---- 第一节 发行
---- 第二节 管理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农村体育
---- 第五节 业余体校
卷二十二 卫生
-- 第一章 卫生机构及卫生人员
---- 第一节 县级
---- 第二节 区乡级
---- 第三节 村级
---- 第四节 卫生人员培训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慢性病防治
---- 第五节 藏医
---- 第六节 卫生监测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保健网
---- 第二节 妇女
---- 第三节 儿童
---- 第四节 预防接种
-- 第四章 药品
---- 第一节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卷二十三 社会风土
-- 第一章 习俗
---- 第一节 住房与碉楼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节 饮食
---- 第四节 器具、燃料
---- 第五节 家庭
---- 第六节 婚姻
---- 第七节 称谓
---- 第八节 姓氏
---- 第九节 礼仪
---- 第十节 丧葬
---- 第十一节 禁忌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觉囊教派
---- 第二节 宁玛教派
---- 第三节 噶举教派
---- 第四节 宗教文化艺术
卷二十四 人物
-- 第一章 传记传略(以卒年为序)
---- 杰瓦僧格(1508-1580)
---- 单巴达尔基(1874、8-1958)
---- 纳坚赞(1909-1958、12、6)
---- 罗育清(1933-1959、3、29)
---- 江根·苍旺洛尔乌(1888-1959、6)
---- 苍旺洛(1910-1959)
---- 杨尔甲(1910-1958、9、7)
---- 日古(1929-1971、1)
---- 港南(1904-1978)
---- 王能济(1935、5、20-1976、10、15)
---- 张治荣(1934-1978)
---- 邓珠公布(1909-1980)
---- 雍朝相(1935、12-1981、4)
---- 庄周本(1921、7、7-1981、12、9)
---- 李春芳(1915-1982、11)
---- 小三郎(1916-1983、4、12)
---- 聂尔郎(1908-1984、2)
---- 王道花(1913、3-1984)
---- 扎波(1914-1988)
---- 张甫生(1936、7-1989、4、10)
---- 范敦德(1941-1989、7)
-- 第二章 名表
---- 四川省壤塘县革命烈士英名表
附录
-- 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绰斯甲、色达部分)辑录
-- 二、格勒得沙共和国
-- 三、中共四川省委(60)644号文件
-- 四、杜柯区划归壤塘县、色尔坝区划归色达县部分文件摘录
-- 五、阿坝州人民政府阿府发(1988)39号文件
-- 六、壤塘县人民政府壤府发(1990)40号文件
-- 七、色达县志办给壤塘县志办信函
-- 八、壤塘县人民政府壤府通告
-- 九、修志始末
-- 十、壤塘县部门志(简章)一览表
-- 十一、《壤塘县志》主要人名、地名藏汉文对照表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