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该县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90
出版时间:
1992年11月
目录
封面
郓城县志
郓城县志工作人员
图片
--
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人武部领导人合影
--
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中共郓城县委
--
郓城县人民政府
--
郓城县人大、县政协
--
县城内金河路
--
五代唐荒塔
--
黄河岸边苏阁闸
--
鄄郓河刘庄闸
--
郓城电视台
--
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楼
--
县邮电局营业楼
--
县工商银行
--
县农业银行
--
烈士陵园
--
杨集烈士纪念碑
--
县棉麻公司
--
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办公楼
--
郓城镇农业银行营业所
--
县面粉厂营业楼
--
县棉一厂
--
潘渡乡党委、政府
--
县工商局办公偻
--
县塑料厂进口吹膜机
--
县五金公司营业楼
--
县化工机械厂
--
郓城商场
--
县浸出油厂
--
县化肥厂一角
--
县供电局变电所一角
--
县搪瓷厂压坯车间
--
苏阁皮革制品总厂进口设备
--
郓城特铸厂浇铸车间
--
县面粉厂一车间
--
鲁西食品厂生产车间
--
县棉六厂一角
--
县食品公司肉联厂生产车间
--
外贸冷藏厂一车间
--
县棉三厂毛巾车间
--
县棉纺织厂一车间
--
县石油公司油库和加油站
--
县棉六厂打包楼
--
侯集镇农民交售棉花
--
县棉六厂棉垛场
--
县饲料厂粉碎车间
--
县搪瓷厂部分产品
--
张庄地毯厂出口的棉地毯
--
宋江育英武校学生练习武打
--
县棉纺织厂选布车间
--
宋江育英武校大型武术操
--
县兴华制革厂部分产品
--
县皮衣厂部分产品
--
鲁西食品厂部分产品
--
黄泥岗酒厂部分产品
--
县食品公司内联厂部分产品
--
李集乡豆制品厂豆浆精包装车间
--
县水浒酒厂部分产品
--
县内燃机配件厂生产的曲轴
--
郓城特铸厂生产的耐热铬铜烧结机篦条
--
县拖拉机配件厂生产的压气泵
--
黄堆集乡钢板网厂生产的钢板网
--
县标准件厂部分产品
--
县第二机械生产的带锯
--
县外贸出口的部分条编
--
县明胶厂部分产品
--
县过滤棉厂部分产品
--
县兴华工业公司环球灯泡厂部分产品
--
县皮革厂生产的牛软面革和腰带
--
苏阁皮革制品总厂部分产品
--
县兴华制革厂生产的狗皮编织网和铬鞣剂
--
县灯泡厂部分产品
--
县百货公司齐鲁鞋厂和服装厂部分产品
--
县兴华工业公司肠衣厂生产车间和部分产品
--
县工商银行营业厅
--
县工商银行第六储蓄所
--
1990年11月召开的《郓城县志》稿评审会会场一角,讲话名为山东出版总社总编辑石洪印
--
县志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郓城县行政区划图
--
郓城县城区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行政 区域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隶属
--
第三章 境域
--
第四章 县城
--
第五章 乡镇
--
第六章 村庄
----
附:重要村镇
第二编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地温
----
第五节 气压和风
----
第六节 降水
----
第七节 湿度和蒸发
----
第八节 云量 雾 雷暴
----
第九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二节 土体构型及性质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矿藏资源
----
第四节 动植物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冰雹、霜冻、雾淞灾
----
第六节 震灾
第三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附:郓籍华侨和港、澳、台胞情况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98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附:1990年郓城县百岁老人名录
----
第三节 文化构成
----
第四节 行业和职业构成
----
第五节 民族构成
--
第四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五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和措施
----
第三节 技术队伍
--
第六章 姓氏
----
第二节 姓氏变化
----
第三节 现有姓氏
第四编 农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
第三章 农业经济结构
----
第一节 区域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四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作物种类
----
第二节 作物种植
----
第三节 作物结构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章 农作物病虫害
----
第一节 病虫害种类
----
第二节 害虫天敌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六章 农机具
----
第一节传统农具
----
第二节 改良农具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第四节 农电
--
第七章 农田建设
----
第一节 整地改土
----
第二节 园田化建设
----
第三节 农田肥料
--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林业资源
----
第三节 用材林木发展
----
第四节 经济林栽培
----
第五节 林木保护
--
第九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畜禽品种
----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十章 副业
----
第一节 加工业
----
第二节 其他副业
--
第十一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
第三节 捕捞
----
第四节 渔政管理
第五编 水 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水利机构
----
第二节 黄河管理机构
--
第二章 黄河治理
----
第一节 堤防建设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三章 内河治理
----
第一节 旧河道治理
----
第二节 新河道开挖
--
第四章 桥涵闸工程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涵洞
----
第三节 水闸
--
第五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井灌
----
第二节 引黄灌溉
----
第三节 引河灌溉
----
第四节 其他灌溉
--
第六章 涝洼、盐碱地治理
----
第一节 涝洼地治理
----
第二节 盐碱地治理
--
第七章 黄河防汛
--
第八章 水利经费
第六编 工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四节 乡镇企业
------
附:重点厂家简介
--
第三章 名优产品
--
第四章 电力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小型发电
----
第三节 电网输送
----
第四节 乡镇变电站
----
第五节 供电管理
第七编 商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生活资料购销
------
附:重点零售商店
----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统购
----
第二节 粮油统销和供应
----
第三节 储运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经营方式
--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七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古会
第八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陆路
------
附:东银小铁路
----
第三节 水路
----
第四节 桥涵
----
第五节 渡口
----
第六节 交通工具
----
第七节 客货运输
----
第八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九编 财税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四节 财务管理与财政监督
----
第五节 农业税
------
附:日伪县政府的正附税及各种摊敛
----
第六节 工商税
----
第七节 其他捐税
----
第八节 国债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储蓄存款
----
第五节 基建拨款与监督
----
第六节 结算
--
第三章 保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险种 保额 保费
----
第三节 理赔
第十编 城乡 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垣
----
第二节 护城堤
----
第三节 街道与规划
------
附:清末民初城垣平面图
----
第四节 公有房屋建设
----
第五节 住宅建设
----
第六节 路灯
----
第七节 排水
----
第八节 供水
----
第九节 绿化
--
第三章 城镇管理
----
第一节 建设管理
----
第二节 环境卫生管理
--
第四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寨墙兴废
----
第二节 庙宇 祠堂
----
第三节 农房建设
----
第四节 文明新村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状况
----
第二节 “三废”治理
--
第六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施工技术
--
第七章 较大建筑物
第十一编 经济监督管理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种类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控制与监督
----
第二节 价格改革
--
第四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调查
----
第二节 统计资料整理
----
第三节 统计分析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管理
----
第五节 广告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职能与方法
----
第二节 审计种类
----
第三节 审计案例
--
第七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工业标准化管理
--
第八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分配
----
第三节 市场调节
----
第四节 物资回收
第十二编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四节 县委历任领导人
----
第五节 党员教育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纪律检查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青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
第五节 少年组织
----
第六节 郓城县抗美援朝分会
----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郓城分会
----
第八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九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行政机关
----
第一节 县衙
----
第二节 县公署
------
附:日伪县政权
----
第三节 县人民政权
------
附:郓城县 “夺权委员会”
----
第四节 某层行政机构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郓城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
第十四编 司 法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清末县衙司法机构
----
第二节 国民党县政府司法机构
----
第三节 抗日县政府司法机构
----
第四节 人民县政府司法机构
------
附
--------
一、清末警员勒索乡民事例点滴
--------
二、日伪在郓城的警察机构及其罪行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锄奸反特
----
第二节 回归人员登记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社会治安
----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第六节 看守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户藉管理
----
第九节 交通监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临时专项审判
----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工作
第十五编 民 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前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四节 烈士褒扬
--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收容遣送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鳏、寡、孤、独供养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移民
--
第六章 民政经费
第十六编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清代官吏
----
第二节 民国职员
------
附:清代和民国时期人事流弊
----
第三节 人民政府干部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城镇知识青年安置
----
第四节 惩处
----
第五节 临时工
----
第六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福利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第十七编 军 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末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附:伪军、地主和土匪武装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军阀部队
----
第二节 国民党军
----
第三节 八路军
----
第四节 人民解放军
------
附:日本侵略军
--
第三章 人民武装部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职责
--
第五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六章 人民防空
--
第七章 重大战事
----
附:
------
一、日、伪军在郓城的罪行
------
二、国民党军罪行
------
三、还乡团罪行
第十八编 科 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学(协)会组织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
----
第三节 职称评定和职称改革
--
第三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普服务
----
第四节 科学实验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县级科技成果
----
第二节 地区级科技成果
----
第三节 省级科技成果
----
第四节 国家级科技成果
----
第五节 科技成果应用
第十九编 教 育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教育宗旨
----
第三节 教育设施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书院儒学
----
第二节 小学
----
第三节 中学
----
第四节 学制
----
第五节 文化教育
----
第六节 思想教育
--
第四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
附一、乡村建设教育
------
附二、郓城县黄安乡乡农学校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录用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
第七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团体
----
第四节 毕业 结业 肄业
第二十编 文 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曲艺
----
第四节 群众艺术
----
第五节 电影
----
第六节 图书发行
----
第七节 图书阅览
----
第八节 创作与著述
--
第二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物普查
----
第二节 馆藏文物
----
第三节 文物保护
--
第三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通讯报道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电视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基层档案
第二十一编 体 育
--
第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人才培养
----
第五节 体育比赛
--
第二章 武术
----
第一节 武术发展
----
第二节 流行拳种
----
第三节 重点武校
----
第四节 武术名人
第二十二编 卫生医药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专业机构
--
第二章 预防
----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 流行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三章 中西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四章 药材药品
----
第一节 药材生产
----
第二节 药品经营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第二十三编 社会风俗
--
第一章 乡风民俗
----
第一节 生活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丧葬
----
第四节 喜庆
----
第五节 传统节日
----
第六节 社交礼俗
----
第七节 生产
----
第八节 商俗
----
第九节 丐帮
----
第十节 禁忌
--
第二章 历史陋俗
----
第一节 纳妾 蓄婢
----
第二节 守节 娶阴亲
----
第三节 缠足
----
第四节 吸毒 赌博
----
第五节 迷信鬼神
--
第三章 新风美德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语汇
----
第三节 语法特点
----
第四节 谚语
----
第五节 俗语 歇后语 歌谣
--
第五章 宗教
第二十四编 人 物
--
第一章 革命英雄烈士
----
第一节 烈士传略
------
罗明星
------
张修作
------
梁秀松
------
牛明性
------
刘自钊
------
徐秋
------
梁仞仟
------
李冉
------
李骞
------
于麟甫
------
许建文
------
韩宗保
------
王日功
------
梁洪涛
------
赵一飞
------
黄道生
------
刘玉清
------
冯昌武
------
张修起
------
周哲民
------
郑西田
------
杨村夫
------
刁秀魁
------
崔润南
------
李效先
------
张修阳
------
王文建
------
潘迪清
------
彭步记
----
第二节 烈士简介
------
刘占标
------
郭子玉
------
王登春
------
雷茂兴
------
殷进朝
------
黄成业
------
张先德
------
黄广明
------
张少堂
------
张金建
------
张金良
------
张少兴
------
于长敬
------
孙可芳
------
张广灿
------
周传明
------
窦守印
------
王民和
------
康子明
------
李兆秋
------
樊诚
------
张继乾
------
赵传荣
------
武邦銮
------
秦廷山
------
梁衍益
------
王在同
------
郭子雨
------
高洪彦
------
窦金阁
------
苑春华
------
张为川
------
张长启
------
刘德贵
------
李德杨
------
杨贵山
------
孙振孝
------
许永厚
------
端木宪学
------
马秀梅
------
丁玉山
------
吴敏昌
------
王白春
------
曹瑞记
------
韩金之
------
樊庆伍
------
樊振标
------
于启勇
------
马玉柱
------
贾进宝
------
李庆喜
------
马进芳
------
王玉珍
------
祝殿标
------
颜斌
------
刘灿亭
------
杨春祥
------
吴福正
------
樊庆松
------
樊玉金
------
谢耀轩
------
李法成
------
刘胜民
----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章 人物传略
----
孙膑
----
王观
----
宋江
----
史惟良
----
孙时
----
侣钟
----
于范
----
樊继祖
----
李尧民
----
侯正鹄
----
王远宜
----
陈良谟
----
魏希徵
----
祝增
----
黄道焽
----
杨如炯
----
王果勇
----
仝云集
----
任清合
----
冯殿扬
----
夏辛酉
----
刘于丰
----
张宪周
----
张瑞瑾
----
宋锦鸾
----
王鸿一
----
樊文耀
----
王良弼
----
魏洪盘
----
徐彦之
----
陈登五
----
孙厚甫
----
于念典
----
吴先伦
----
曹兰珍
----
孙振奎
----
李慰农
----
鹿品三
----
陈亚三
----
王殿玉
----
严绪芝
----
贾龙恩
----
夏溥斋
----
鲍汝现
----
仲伟春
----
宋明汉
----
曾慕堂
----
祝壁臣
----
王凯
----
梁百朴
----
王广灿
----
王练哉
----
费子厚
----
唐玉生
----
张丛锋
----
王良
----
樊蕊卿
----
车铁铮
----
张训斋
----
附:反动人物
------
刘本功
------
张鸿光
------
杨恒常
杂记
--
古景佳话
--
传说
--
风味食品
附录
--
诗文选辑
--
碑文选辑
--
文献选辑
--
旧志序跋选
本志编修始末
郓城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