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志

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记述断限,上限不限,根据资料情况选择记事起点,下限至1995年末,部分资料视需要延长至定稿前。采详近略远,详今略古原则,力求突出地方、民族、时代与专业特点。 二、采用横排纵写,以横为主,纵横交错的编纂方法,章与章、节与节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无相互联系,继承和补充的关系。以叙事为主,述而不作。语法、句法采用语体文体,引述古体著作不作译白。

目录

封面
迪庆藏族自治州农业志
编纂人员
图片
-- 迪庆州种植业区划暨粮食作物结构图(据1984年资料)
-- 农牧业协调发展的迪庆高原
-- 农田排涝治渍工程建设之一
-- GFRP水窖-PEX水管集水灌溉技术应用
-- 收割机具现场培训会
-- 金沙江河谷商品粮基地一隅
-- 水稻高产栽培试验田
-- 池塘养鱼
-- 高原菜篮子工程——海拔3276米的州农科所蔬菜示范基地
-- 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基地
-- 高寒山区温饱工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
-- 青稞商品粮基地一隅
-- 州农业部门干部种植青稞样板田
-- 省农业厅钟振川厅长到迪庆视察
-- 中甸县建塘镇农贸市场一角
-- 1991年科技兴农表彰大会主席台,前排左起第三人为州委书记江巴吉才,第二人为康仲明副州长
-- 州农科所科研楼
-- 州级部分获奖奖品
-- 州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大楼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人口
---- 一 人口数量
---- 二 民族构成
---- 三 文化素质
---- 四 劳动力
-- 第二节 土地
---- 一 土地构成
------ (一) 地貌类型
------ (二) 土地利用现状
------ (三) 土地评级
---- 二 耕地
------ (一) 耕地面积与分布
------ (二) 耕地数量变化
------ (三) 耕地构成及综合生产力
---- 三 土壤
------ (一) 土壤类型
------ (二) 土壤微量元素含量
------ (三) 土壤侵蚀
-- 第三节 农机具
---- 一 农机具种类
------ (一) 耕作、收获机具
------ (二) 粮、油、饲料加工工具
------ (三) 运输工具
------ (四) 排灌机具
------ (五) 其它农机具
---- 二 农业机械化的基础、电力和交通概况
---- 三 主要农机具拥有情况
------ (一) 农机拥有量及构成
------ (二) 乡村农机户
-- 第四节 畜禽饲养和畜力
---- 一 畜禽饲养
---- 二 畜力
-- 第五节 气候资源
---- 一 降水与蒸发
---- 二 日照
---- 三 温度
-- 第六节 农田水利
---- (一) 古代至1949年的水利建设
---- (二) 1950年以来的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 一 水灾
------ (一) 明代至1949年
------ (二) 1950年以后
---- 二 旱灾
---- 三 风灾
---- 四 低温霜冻
------ (一) 低温冷害
------ (二) 霜冻
---- 五 鸟鼠兽灾
---- 六 地震灾
第二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领主制
---- 一 主要社会阶层及相互关系
---- 二 土地占有
---- 三 土地经营
------ (一) 租佃经营
------ (二) 土地自营
---- 四 高利贷
---- 五 强买强卖
---- 六 宗教负担
-- 第二节 封建地主制
---- 一 地权分配
---- 二 土地经营
-- 第三节 农民所有制
---- 一 扶贫济困发展生产
---- 二 民主改革
------ (一) 缓冲区土地改革
------ (二) 和平协商土地改革
--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
---- 一 互助组
---- 二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一) 主要生产资料的、处理
------ (二) 管理体制和劳动管理制度
------ (三) 劳动工分优待政策
------ (四) 收益分配
---- 四 人民公社
------ (一) 建社概况
------ (二) 机构设置
------ (三) 基本所有制及经营管理
------ (四) 阶级政策
---- 五 农业改革
------ (一)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 发展重点户、专业户
-- 第五节 国有制
第三章 农产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一 玉米
------ (一) 品种
------ (二) 立体分布
------ (三) 面积与产量
------ (四) 栽培技术
---- 二 稻谷
------ (一) 品种
------ (二) 面积与产量
------ (三) 分布
------ (四) 主要栽培技术
---- 三 小麦
------ (一) 品种
------ (二) 分布
------ (三) 面积和产量
------ (四) 主要栽培措施
---- 四 青稞与大麦
------ (一) 分布
------ (二) 品种
------ (三) 面积与产量
------ (四) 主要栽培技术
------ (五) 青稞商品粮基地
---- 五 荞
------ (一) 分布和品种
------ (二) 面积与产量
------ (三) 主要生产技术
---- 六 其它谷类杂粮
------ (一) 燕麦
------ (二) 高梁
------ (四)小黑麦
---- 七 马铃薯
------ (一) 品种
------ (二) 分布、面积与产量
------ (三) 主要栽培技术
---- 八 豆类作物
------ (一) 大豆
------ (二) 蚕豆
------ (三) 芸豆
------ (四) 豌豆
------ (五) 其它豆类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一 油料作物
------ (一) 油菜
------ (二) 其它油料作物
---- 二 药材
------ (一) 家种药材
------ (二) 野生药材
---- 三 烟草
---- 四 其它经济作物
------ (一) 麻类作物
------ (二) 棉花
------ (三) 糖料作物
-- 第三节 园艺作物
---- 一 蔬菜
------ (一) 面积和产量
------ (二) 种类和分布
------ (三) 主要品种
------ (四) 高原地区“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
------ (五) 野生蔬菜
---- 二 果木
------ (一) 种类与分布
------ (二) 面积与产量
---- 三 其它园艺植物
------ (一) 花卉
------ (二) 蚕桑
------ (三) 茶叶
------ (四) 棕
-- 第四节 绿肥、青绿饲料作物
-- 第五节 其它农产物
---- 一 食用菌
------ (一) 野生食用菌
------ (二) 人工栽培食用菌
---- 二 违禁作物——罂粟
---- 三 食用香料植物
第四章 农业产值及农业收人
-- 第一节 农业总产值
---- (一) 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 (二) 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
---- (三) 农业总产值构成
---- (四) 人均农业总产值
-- 第二节 农村经济收入和分配
---- (一) 农村经济总收入及构成
---- (二) 出售产品收入
---- (三) 农村经济费用
---- (四) 农村经济净收入及分配
---- (五) 粮食分配
---- (六) 粮食生产成本和效益
---- (七) 农业人口,人均口粮、人均纯收入
第五章 农业科学技术
-- 第一节 土肥技术
---- 一 土壤普查
------ (一) 第一次土壤普查
------ (二) 第二次土壤普查
------ (三) 土壤微量元素调查
---- 二 土地资源开发
---- 三 肥料
-- 第二节 种子
---- 一 良种推广
------ (一) 水稻良种
------ (二) 玉米良种
------ (三) 小麦良种
------ (四) 青稞良种
------ (五) 其它农作物良种
---- 二 良种繁育与经营
---- 三 农作物品种资源调查
-- 第三节 植物保护
---- 一 病、虫、草、鼠害防治
---- 二 基础工作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一) 燎荒制
---- (二) 一熟制
---- (三) 多熟制
---- (四) 轮耕制
---- (五) 间、套制
-- 第五节 栽培技术
---- 一 合理密植、精耕细作
---- 二 农膜应用
------ (一) 地膜覆盖栽培
------ (二) 蔬菜塑料大棚种植
------ (三) 薄膜育秧
-- 第六节 示范样板
-- 第七节 科技网络
-- 第八节 种植区划
---- (一) 种植业区划
---- (二) 种植业分区
---- (三)种植业其它区域开发规划
-- 第九节 农业科技管理
---- 一 项目管理
---- 二 成果管理
---- 三 技术职称、职务管理
---- 四 农业执法
------ (一) 种子管理
------ (二) 植物检疫
------ (三) 农机安全监理
------ (四)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五) 畜牧兽医执法
------ (六)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第六章 农业机构、队伍
-- 第一节 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 (一) 历史沿革
---- (二) 州级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 (三) 县级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及农经管理机构
---- (一) 州级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及农经管理机构
---- (二) 县、乡农业技术试验研究、推广及农经管理机构
---- (三) 农机公司
-- 第三节 农业教育
-- 第四节 学术团体
-- 第五节 党群组织
人物传
-- 沈维屏
附录
-- 文件、资料辑存
附表、附图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编纂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