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书断限年代,上起明隆庆二年(公元一五六八年),下迄公元一九八七年底止。为了承上启下,事体完整的需要,其中中共脉旺镇委、脉旺镇人民政府机关人员编制和党、政主要负责人更迭廷至志书定稿之日。
目录
封面
序言
汉川县脉旺镇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名单
题词
--
谢江庭一九三一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师长,现享受副省级待遇。(老红军)
--
李立权系本镇小垸子村人。一九八五年任沈阳市副市长
图片
--
一九八○年四月。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同志到我镇视察工业生产。
--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中顾委委员郭述申同志到我镇视察工业企业。
--
中共汉川县脉旺镇委员会 汉川县脉旺镇人民政府 办公大楼门景
--
汉川县脉旺镇经济委员会办公大楼
--
脉旺镇五金商店营业大楼
--
脉旺镇邮电大楼
--
新星百货商店营业大楼
--
闻名省内外的脉旺镇襄江饭店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脉旺镇营业所。
--
汉川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办公大楼
--
创造年产值超千万的湖北省汉川县钢管厂厂景
--
湖北制伞厂的职工休息场所
--
湖北省自行车另件四厂生产的吹烫器,荣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金龙腾飞奖。
--
武汉、汉川工贸联营制线厂厂景
--
一九八七年湖北制伞厂生产的《金辉牌》睛雨伞,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
--
一九八六年,埃及客人来湖北制伞厂参观考察,洽谈生意。
--
汉川文体用品厂生产的银燕牌羽毛球拍荣获全国轻工业优质产品奖.
--
湖北民族帽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工部、中伏民委先进企业奖。
--
湖北富华钢木家俱厂生产的《奔鹿脚》金钢四轮转椅荣获部优奖。
--
湖北民族帽厂花园式的生产环境。
--
脉旺镇北街小学
--
汉川县脉旺医院门诊部
--
脉旺镇小垸子村农民住宅
--
脉旺镇脉南村的一角
--
脉旺镇南街办事处主办的脉南福利彩印厂的工人在聚精会神的排版赶印印刷品。
--
年产值超百万的脉北村面粉面条加工厂
--
荣获历年省级先进单位的脉旺渡口
--
湖北省第一个民办汽渡,汉川县脉旺汽渡。
--
脉旺镇旧貌示意图
--
脉旺镇街道图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位置、人口、气侯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人口
----
第三节 土壤、气侯
--
第二章 堤防、河流
----
第一节 汉江大堤
----
第二节 牛蹄支河
----
第三节 三八河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火灾
----
第三节 冰雹灾害
----
第四节 其它灾害
第二篇 建置
--
第四章 地名由来考
--
第五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设置及区划隶属
----
第二节 建国后的行政建置及区划演变
----
第三节 村湾、集市
第三篇 政治
--
第六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脉旺镇委员会历届任职人员更迭表
------
二、纪检正作
------
三、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
四、脉旺镇党组织党员概况
------
五、统一战线工作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七章 政权
----
第一节 建国前的政府
----
第二节 日伪政权
----
第三节 革命政权
----
第四节 人民政权
----
第五节 历届镇人民代表会
----
第六节 政协工作
----
第七节 土地管理
--
第八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会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九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司法
--
第十章 民政工作
----
第一节 优抚工作
----
第二节 安置工作
----
第三节 救灾救济
----
第四节 扶贫工作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十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历代驻军及地方团队
----
第二节 建国后脉旺驻军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四节 战事活动
--
第十二章 劳动服务、信访及其它
----
第一节 劳动服务
----
第二节 信访工作
第四篇 工业
--
第十三章 建国前的手工业概况
--
第十四章 建国后的工业发展简介
--
第十五章 镇办工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厂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 产品艘发展
----
第四节 科技和技改成果
----
第五节 改革和管理
--
第十六章 三办企业
----
第一节 村办工业
----
第二节 街办工业
----
第三节 校办工业
--
第十七章 联合体工业、个体工业
----
第一节 联合体工业
----
第二节 个体工业
--
第十八章 名厂名产
第五篇 农业
--
第十九章 农业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农业概述
----
第二节 农业经济体制
----
第三节 农业技术
----
第四节 农作物
--
第二十章 林业
--
第二十一章 副业生产
----
第一节 水产业
----
第二节 饲养业
--
第二十二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河湖治理
----
第三节 堤防建设
第六篇 商业、财税、金融、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十三章 商业
----
第—节 建国前的商业概况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商业
----
第四节 商办工业
----
第五节 集体商业
----
第六节 私营商业
----
第七节 个体商业
----
第八节 外贸收购
--
第二十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十五章 财税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二十六章 金融
----
第一节 建国前的金融业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信用社
----
第四节 保险事业
第七篇 城镇建设
--
第二十七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街道迁移
----
第三节 城建机构
----
第四节 供电
----
第五节 供水
--
第三十八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
----
第二节 房管机构
----
第三节 房屋管建
--
第二十九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保机构
----
第二节 环卫设施和管理
----
第三节 绿化美化
--
第三十章 建筑企业
第八篇 变通、邮电
--
第三十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码头
----
第三节 水上运输
----
第四节 陆路运输
----
第五节 渡口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三十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建国前部致概况
----
第二节 建国后邮电事业发展
第九篇 文化、教育、卫生
--
第三十三章 教育
----
第一节 各类教育
----
第二节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教育机构
--
第三十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组织
----
第二节 群众文艺活动
----
第三节 新闻报导
----
第四节 文艺作品
--
第三十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精神病院
--
第三十六章 计划生育
--
第三十七章 广播事业
----
第一节 广播站
----
第二节 电视、录像
--
第三十八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第十篇 社会
--
第三十九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四十章 帮会
--
第四十一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恶风陋俗
----
第二节 传统节日
----
第三节 当代节日
----
第四节 民间习俗
----
第五节 文明新风
--
第四十二章 杂记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传说
----
第五节 老寿星
第十一篇 人物
--
第四十三章 人物传
----
胡兰廷
----
金三姑
----
杨鸿藻
----
张伟
----
刘绳武
----
江光国
--
第四十四章 革命人物录
----
谢江廷
----
陈刚同志简历
----
李立权
----
胡继南
--
第四十五章 晚清科考及第者表
--
第四十六章 国民党军政要员表
--
第四十七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四十八章 科技名人录
----
喻学文
----
喻云巧
--
第四十九章 建国后县团级以上干部
--
第五十章 工程师(及相等职称)
--
第五十一章 教授、讲师、主治医师
--
第五十二章 博士、硕士、大学生
第十二篇 大事记要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