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定名为《黄圃志》。
二、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详今略古的原则,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直叙事实,不加评论。
三、本志以记叙在原中山县第九区和黄圃镇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主。
目录
封面
图片
--
黄圃镇在中山市的位置图
--
黄圃镇
--
黄圃镇街道图
--
黄旗都(图)
--
黄旗都(图)
--
广东省人大常委主任朱森林为奥托昆普铜管(中山)有限公司投产剪彩
--
副省长李兰芳(中)、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右二)等省市领导向黄圃颁授“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牌匾
--
汤炳权副省长在马新大围上指挥黄圃人民抗击洪水
--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黄浩为黄圃镇作画、题词
--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时述花(右三)与黄圃镇的姊妹在一起
--
国家卫生部妇幼司司长王风兰(左二)视察黄圃镇妇幼工作
--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邹启宇(中)与中山市代市长简国森(右一)、中共中山市委常委欧碧群(左二)参加
--
中共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中)到黄圃镇视察工业生产
--
中山市市长黄子强(左五)与黄圃镇党委、政府的领导班子在一起
--
中山市代市长简国森(左一)出席黄圃镇与芬兰客商签约仪式
--
中共中山市委副书记陈根楷、中山市常务副市长苏松勤参加黄圃镇欢乐节,与民同乐
--
中山市副市长吴泽球(右二)到黄圃镇规划的建设现场实地视察
--
中山市人大常委主任谢明仁参加黄圃举行的文体活动
--
中山市副市长姚本棠(左一)为黄圃镇红十字会授匾
--
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金钻(左二)视察黄圃镇的宣传工作
--
广东省人大党委主任朱森林题词
--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黄浩题词
--
中山市常务副市长苏松勤题词
--
中央老首长乔明甫题词
--
前中国日报社社长江牧岳题诃
--
荣誉附图
--
海蚀遗迹
--
龙口井建于清代
--
仙庙(玉泉洞)
--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为何羽样(102岁)建立的百岁牌坊
--
镇南乡(横档)义烈祠碑文清嘉庆年间刻
--
座落鸟珠山的新娘石
--
黄圃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黄圃镇城雕——腾飞象征黄圃五岛,八万人民,齐心合力,共促黄圃腾飞
--
黄圃镇公安分局办公大楼
--
黄圃镇城区鸟瞰
--
功垂青史,德荫后人黄圃镇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
--
兴圃大道
--
黄圃邮电分局
--
座落于黄圃镇的中山火力发电厂
--
110千伏输变电站
--
黄圃市场
--
黄圃车站
--
繁忙的水上运输
--
鲤鱼门渔村
--
酒店
--
彩虹飞架水网变通途
--
新沙大桥
--
中外合资奥托昆普钢管(中山)有限公司车间
--
中山市华通钢管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线
--
广东南方特殊钢公司炼钢炉
--
国家业农业部先进单位---中山市华纺集团公司
--
黄圃镇峰山家用电器厂
--
座落在黄圃的国营中山糖厂
--
外资企业---美丽华儿童服装有限公司
--
宝涛水暖器材厂
--
民营企业---轧钢厂
--
民营企业---银华腊味有限公司
--
中山市利航船舶机械厂
--
中山市粮食营销公司
--
养鸡场
--
蔗基
--
菜场
--
黄圃,中山粮仓
--
电动排灌站
--
“过沙香”——黄圃盛产的名贵蕉种
--
苏埒口水闸
--
达标围堤--三乡围乌珠堤段
--
人欢鱼跃——塘鱼丰收
--
工商银行黄圃支行营业大楼
--
中国银行黄圃办事处
--
农业银行黄圃支行营业大楼
--
建设银行黄圃办事处
--
新华书店黄圃分店
--
黄圃农村信用合作社
--
国家二级甲等医院---黄圃人民医院
--
中山二中
--
黄圃理工学校
--
农村小学
--
广东省一级学校---新地小学
--
新地中心幼儿园
--
黄圃中心幼儿园
--
黄圃镇群众体育花盛开
--
女子三人飞艇竞赛
--
游泳比赛
--
武术
--
足球比赛
--
黄圃镇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
--
黄圃飘色
--
曲艺协会经常为群众演出
--
慈善晚会
--
醒狮献瑞
--
群众体育活动——元极舞
--
龙舟巡游
--
旧中国,大黄圃的民居——秆寮
--
现代民居
--
黄圃镇盆景艺术协会基地
--
天主教堂
--
黄圃敬老院
--
观音古庙
序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大事记(续记)
地理篇
--
第一章 行政区域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大黄圃之源起
----
第三节 建置沿革
----
第四节 行政区域
----
第五节 人口姓氏
----
第六节 城区街道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土质
----
第三节 河流水道水质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政治篇(上篇)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政权机构
--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政党和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商会
--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治安机构
----
第一节 自卫班
----
第二节 警察所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农会
----
第二节 建立党组织
----
第三节 发展武装开展斗争
政治篇(下篇)
--
第一章 建国后政权机构
----
第一节 政权机构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政党和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工会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
第六节 归侨侨眷联谊会
--
第三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机构
----
第二节 司法调解
----
第三节 法庭
--
第四章 政事纪要
----
第一节 “八字”运动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三反、五反
----
第四节 肃反、镇反
----
第五节 公私合营
----
第六节 整风反右
----
第七节 “大跃进”
----
第八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九节 四清运动
----
第十一节 拨乱反正
--
第五章 军事
----
第一节 历代驻军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第四节 兵事纪略
经济篇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企业门类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及变革
----
第二节 耕地 作物和耕作制度
----
第三节 作物产量
----
第四节 耕作技术
----
第五节 水利建设
--
第三章 林牧副渔
----
第一节 造林绿化
----
第二节 畜牧业
----
第三节 渔业
--
第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建国前的商业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商业
----
第三节 工商业管理机构
--
第五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油机构
----
第二节 粮食征购销
----
第三节 食油购销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六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建国后的金融
----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的发行
----
第五节 保险
----
第六节 税收
--
第七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交通
----
第三节 邮电
文化篇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文化艺术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艺术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清代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
----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体育
----
第二节 建国后的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职工体育
----
第五节 农民体育
----
第六节 体育先进人物
--
第四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医药卫生
--
第五章 名胜古迹
----
第一节 风景 名胜
----
第二节 庙宇
----
第三节 祠堂
人物篇
--
第一章 传记
----
第一节 烈士传
------
梁伯雄
------
罗若愚
------
梁就福
----
第二节 人物传
------
刘寿昌
------
何定鳌
------
黎储英
------
黎绍章
------
谭霭珍
------
叶国平
------
吴奀和
------
刘玉衡
------
梁锡鸿
------
叶国尧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英名录
----
第二节 人瑞
----
第三节 名人
------
王清
------
王斌
------
王耀
------
王兰溪
------
严光阳
------
韩殿元
------
王天叙
------
王天礼
------
刘三谟
------
王麟伍
------
潘大英
------
何廷光
------
刘德彬
------
何在方
------
何定安
------
冼达聪
------
刘韶芳
------
刘洁芳
------
关献璐
------
刘仁俊
------
孔广霖
------
何文耀
------
孔昭荣
------
冯心镜
------
屈东序
------
潘惠
------
刘崇龄
------
刘子述
------
梁正
------
刘英伦
------
钱炳祥
社会篇
--
第一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福利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社会福利
--
第二章 劳动就业
--
第三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婚姻风俗
----
第二节 祝寿风俗
----
第三节 丧葬风俗
----
第四节 节令风俗
----
第五节 陋俗
--
第四章 服饰 筵宴 宅居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筵宴
----
第三节 宅居
--
第五章 民间传说
--
第六章 杂记
文件辑存
--
中山九区农会章程
--
中山九区人民抗征自卫协会章程
后记
《黄圃志》编写人员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