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六枝特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5
出版时间:
2002年07月
目录
封面
六枝特区志
版权页
六枝特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六枝特区志》编辑委员会
六枝特区地图
六枝特区交通图
郎岱厅与图
郎岱县境详图
郎岱县行政区划略图
图片
--
1997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出席中挪文化合作项目——中国贵州
--
六枝特区城区一角
--
1985年12月,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到六枝视察
--
1985年5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一行到六枝视察
--
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李特特女士到六枝梭戛苗寨考察
--
1999年,省长钱运录到六枝视察
--
1996年4月,省人大主任王朝文到六枝视察时,与梭戛苗族群众亲切交谈
--
1998年10月,副省长龙超云、挪威博物馆学家杰斯特龙、国家文物局专家苏东海教授、省文化厅领导等为梭
--
副省长莫时仁到六枝考察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时听取情况汇报
--
2001年3月27日,特区党委书记熊德威陪同省人大副主任徐敬源、六盘水市委书记林明达、市委常委、秘书
--
2000年8月,区长朱绍伦在贵阳召开的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上向贵宾介绍六枝的绿色食品
--
特区党委办公楼
--
特区政府办公楼
--
特区人大、政协办公楼
--
六枝矿务局地宗洗煤厂
--
煤气柜
--
电厂
--
煤矿井口
--
六枝水泥厂
--
矿泉水厂生产车间
--
益佳益面粉厂
--
特区冷冻厂
--
六枝特区优质煤
--
六盘水煤机厂机电装配分厂装配产品
--
六枝矿务局总机厂生产的镀锌管
--
木岗油菜
--
牛场辣椒
--
杂交玉米种
--
机械收割
--
花德林场
--
堕却牧场绵羊
--
民山富硒茶场
--
凉风洞电站发电机组
--
白岩脚水库
--
中坝水库
--
冷冻厂牛羊肉加工车间
--
岩脚面条
--
凉水井樱桃
--
郎岱酱
--
1965年11月24日,邓小平视察六枝时为关寨火车站题字
--
“株六”复线的六枝那秀大桥
--
六枝火车站
--
六枝汽车站
--
山区公路
--
老卜底大桥通车典礼
--
毛口吊桥
--
万门程控电话机房
--
六枝一中教学实验大楼
--
六枝特区第一中学教学楼
--
六盘水煤机厂子弟学校
--
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原六枝矿务局一中)
--
特区实验幼儿园
--
碑记
--
承玲希望小学
--
贵州省六盘水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
--
特区人民医院
--
特区血站
--
老年活动中心
--
梭戛苗族舞
--
民间地戏
--
民间花灯
--
赈灾义演
--
老年人参加全民健身运动
--
全民健身运动文艺演出
--
桃花诗会
--
1992年获中国东方艺术大赛优秀奖作品——少数民族头饰剪纸
--
1989年11月,参加“中国首届剪纸藏书票展”一等奖作品
--
史志书籍
--
中国画
--
文艺书籍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桃花洞古人类遗址
--
桃花洞出土文物
----
股骨
----
蚌器
----
骨锥
----
石斧
--
青铜对角小编钟 (西汉早期)
--
铜剑柄残件(西汉早期)
--
铜盘(西汉早期)
--
釜形铜钟(西汉早期)
--
桃花洞壁画
--
毛口出土的古兵器
--
毛口铜鼓
--
釜
--
彝文碑刻
--
古驿道上打铁关摩崖——岩疆锁钥
--
彝文古经书
--
毛口岩刻——惠超郑相
--
毛口千年阴沉杉
--
毛口古榕
--
三百余年神茶树
--
观音阁
--
观音阁牌坊
--
仡佬布
--
郎岱古镇
--
郎岱戏楼
--
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攻克天险——窗子洞
--
郎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
安健墓
--
郎岱“三·三”暴动烈士纪念碑
--
牂牁江激流
--
毛口大峡谷
--
阿岔峡谷
--
落别板梅古堡
--
落别多林洞
--
桃花公园
--
老王山晚霞
--
迥龙溪景区
--
滴水潭瀑布
--
仙人桥
--
民乐胡家寨小渡口
--
过河
--
新场乡苗族女青年
--
梭戛乡苗族男女青年
--
新窑乡苗族女青年
--
毛口布依族少女
--
新场乡苗族未婚女
--
落别乡布依族老人
--
中寨彝族铃铛舞
--
中寨苗族酒令歌舞
--
苗族妇女传授画蜡技术
--
花场上
--
六枝特区第四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会场(审稿会)
--
特区领导布置全区修志任务
--
《六枝特区志》审验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建置篇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清代建置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建置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建置
--
第二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镇
----
第二节 乡
----
第三节 民族乡
自然环境篇
--
第一章 地质 矿藏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矿藏
----
第三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候要素
----
第三节 农业气候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系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四章 土地 土壤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土壤
--
第五章 自然植被 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 自然植被
----
第二节 野生动物
----
第三节 野生植物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性灾害
----
第二节 地质性灾害
----
第三节 其他灾害
人口民族篇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的发展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分布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民族文化
----
第四节 民族工作
----
第五节 民族经费使用
政治篇
--
第一章 清代及民国政权 政党 社团
----
第一节 厅署、县公署、县政府、县参议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郎岱县党部
----
第三节 其他党派及社会团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特区(县)组织
----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郎岱的活动
----
第二节 特区(县)委员会
----
第三节 特区(县)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五节 党务
--
第三章 特区(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代表选举
--
第四章 特区(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沿革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五章 特区(县)政协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政协六枝特区委员会历次会议
--
第六章 民主党派特区组织
----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六枝支部
----
第二节 九三学社六枝特区支社
--
第七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总工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
军事篇
--
第一章 军事机构 驻军 兵役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兵役与兵员征集
----
第四节 预备役登记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教育训练
----
第三节 民兵参加经济建设
----
第四节 以劳养武及扶贫
----
第五节 维护社会治安
----
第六节 装备管理
--
第三章 防空及战备支前
----
第一节 防空
----
第二节 战备支前
--
第四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五属会剿窗子洞
----
第二节 唐逊虞抗暴
----
第三节 郎岱“三·三”暴动
----
第四节 剿匪
----
第五节 平息老马暴动
政法篇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公安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刑事案件侦察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消防
----
第八节 危险物品和特种行业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案件复查与平反
--
第七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工作
----
第五节 人民调解
民政 人事 劳动篇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灾害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社会行政管理
--
第二章 编制人事
----
第一节 机构编制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
第五节 退休退职
----
第六节 人才交流
--
第三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力管理与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保福利
----
第三节 安全生产
----
第四节 待业青年职业培训
综合经济管理篇
--
第一章 经济综述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建设投资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计划统计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四节 企业登记
----
第五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五章 技术监督管理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监督
--
第六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七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与供应
农业篇
--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农作物分布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五节 蔬菜 瓜果
----
第六节 肥料
----
第七节 栽培技术
----
第八节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养殖
----
第二节 家禽及蜜蜂养殖
----
第三节 水产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国营畜牧场 种畜场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营林生产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林业企业
--
第五章 水利水电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水电工程
----
第三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四节 水土保持
--
第六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行业
----
第三节 管理体制
--
第七章 农业区划 农业机械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农业区划工作
----
第二节 农业机械
----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工业篇
--
第一章 煤炭工业
----
第一节 煤田勘探与煤田分布储量
----
第二节 驻境煤矿机构
----
第三节 煤炭开发
--
第二章 轻手工业
----
第一节 食品
----
第二节 纺织 缝纫 制鞋
----
第三节 造纸 印制
----
第四节 其他轻手工业
--
第三章 铸造冶炼 建材 化工
----
第一节 铸造冶炼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三节 化工
交通 邮电篇
--
第一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渡口 桥梁 涵洞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铁路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篇
--
第一章 城乡规划建设
----
第一节 中心区规划
----
第二节 乡镇规划建设
----
第三节 城市建设
----
第四节 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章 城市管理
----
第一节 环境卫生管理
----
第二节 市容管理
----
第三节 房屋管理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管理
----
第三节 污染治理
贸易篇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商业
--
第二章 供销合作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农副产品生产与收购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节 生活用品供应
--
第三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油征购
----
第二节 粮油销售
----
第三节 粮油储存与调运
----
第四节 粮油加工与管理
财税篇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财务检查与审计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税种
----
第三节 利润监交
----
第四节 征收管理
金融 保险篇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组织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拨款
----
第五节 金融管理与监督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防灾与理赔
教育科技篇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官学 书院 私塾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初等教育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学术团体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技宣传
----
第五节 科技咨询
----
第六节 科技人员
医药卫生篇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卫生
----
第二节 医疗单位
--
第二章 预防与保健
----
第一节 预防保健机构
----
第二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计划免疫
----
第四节 卫生监督监测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健康教育
--
第三章 医政与教育
----
第一节 医政
----
第二节 教育
----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文化体育篇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 图书发行与阅览
----
第三节 广播、电影、电视、报刊
----
第四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五节 文学艺术
--
第二章 夜郎文化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附:夜郎历史考辨
--
第三章 文物名胜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名胜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及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方言 习俗 宗教篇
--
第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概况
----
第二节 郎岱话语音分析
----
第三节 词汇
----
第四节 谚语 歇后语
--
第二章 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节日习俗
----
第四节 道德风尚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伊斯兰教
----
第六节 宗教工作
人物
--
邹廷贵
--
张廷臣
--
张懋德
--
徐(鋐)
--
周夔
--
田瑞玉
--
赵德昌
--
赵德光
--
朱元谟
--
李锦心
--
夏藕村
--
林自清
--
张瞻云
--
黄华清
--
彭公武
--
夏谟
--
刘百源
--
安健
--
李钟岳
--
张三元
--
卓甫堂
--
金雨生
--
龙应堂
--
龙幼安
--
杨海琴
--
任炳臣
--
李顺清
--
刘敬常
--
田壁英
--
杨灿英
--
牟廷芳
--
宋选铨
--
令狐治平
--
覃恩
--
唐逊虞
--
李伯平
--
陈敏学
--
宋应达
--
宋选珍
--
涂月僧
--
封宗黄
--
刘雪苇
--
刘鸣
--
邓肃初
--
王洪庆
--
刘安民
--
夏之刚
--
曹克勤
--
杨合明
--
罗朝良
--
金龙甦
--
龙腾
--
王舍人
--
李向贵
--
杨英学
--
李兴隆
--
李洋桥
--
汪克锷
--
刘国富
--
安克庚
--
罗朝阳
--
人名录
--
不明籍烈士
----
连寅生
----
冯大章
----
梁有康
----
张英
----
朱健疆
----
丁彩和
----
张护林
----
赵挺
----
祝永法
----
杨光保
----
张光乾
----
曹邦泰
----
侯继谦
----
杨云先
----
卢金生
--
佚名烈士
附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