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史实辑录时间,一般从鸦片战争后至1989年底止。二、本志设统率金书的“概述”和按类分设“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国家债券”、“财政信用”和“机构人员”六章。章下设有节,并附有图表,以求一目了然。
目录
封面
常宁县财政志
题词
《常宁县财政志》编纂领导小组
《常宁县财政志》编写小组
《常宁县财政志》评审小组
图片
--
常宁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合影
--
《常宁县财政志》编纂领导小组、编写小组合影
--
图为常宁县财政局办公楼
--
图为盐湖镇财税所办公楼,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总造价5.91万元。
--
常宁县城关镇青阳路建成于1988年底,北起汽车站,南至三南路交叉口,全长1112m,宽35m,总投资
--
110千伏刘家岭变电站于1983年4月开始兴建,1987年9月竣工并投产运行。占地面积11753㎡,
--
常宁县体育场于1987年建成使用,总投资为65万元。主要体育设有:容纳2000名观众的体育的体育馆一
--
常宁县农药厂于1971年建成投产,1978年转为预算内县属国营企业。1989年,固定资产年末原值为3
--
常宁县氮肥厂子1970年破土动工,1972年建成投产。设计年产合成氨能力1*2厅吨,年产碳酸氢氨能力
--
图为常宁县柴油机厂--车间一角
--
常宁县柴油机厂建成于1951年8月。1989年,固定资产年原值为599万元。主要产品产量是:165F
--
常宁县中医院成立于1956年4月,现已成为一所以治疗骨伤科为主要特色的全民中医院。全院现有工作人员2
--
蒲竹瑶族乡人民政府于1984年8月成立,全乡现有人口1873人,其中,瑶族1084人。图为该乡政府办
--
常宁县第七中学于1987年元月开工,同年9月竣工,建有教学楼两栋及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5002㎡
--
常宁县蒲竹学校于1988年4月建成,建有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1060㎡。该校有教职员19人,在校学生
--
常宁县弥泉林场于1958年建立。主要林木为杉树,还有楠竹、板栗、茶叶、梓树、柳杉等品种。全场土地总面
--
常宁县种猪场始建予1972年。担负全县种猪供应和对外出口活大猪。现有种猪220头,饲养量为3000头
--
常宁县洋泉水库(中型)于1966年动工,1972年投入使用。蓄水量为4850万m3,灌溉面积为14.
--
常宁县亲仁水轮水电站于1972年动工,1979年投入使用,控制流域面积6339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
--
一九八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一九八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1981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券
--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券
--
一九八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值公债
--
一九八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一九八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序一
序二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农业税
----
一 查田定产
----
二 计征与减免
----
三 征收方法
----
四 结算与报解
--
第二节 农林特产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各税收入
--
第四节 地方各税收入
----
一 屠宰税
----
二 耕地占用税
----
三 契税
--
第五节 企业收入
----
一 企业利润收入
----
二 国营企业所得税
----
三 国营企业调节税
----
四 上交基本折旧基金
----
五 其他企业收入
--
第六节 其他收入
----
一 公产收入
----
二 规费收入
----
三 罚设、追回赃款赃物和杂项收入
第二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净上解支出
--
第二节 经济建设费
----
一 基本建设投资
----
二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
三 科学技术三项费用
----
四 简易建筑费
----
五 流动资金
----
六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
----
七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八 城镇青年就业经费
----
九 其他经济建设费
--
第三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一 教育事业费
----
二 文化事业费
----
三 卫生事业费
----
四 党政群干部训练事业费
----
五 公费医疗费
----
六 体育事业费
----
七 科学档案事业费
----
八 广播电视视事业费
----
九 计划生育事业费
----
十 文物事业费及其他文教事业费
--
第四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一 抚恤事业费
----
二 离、退休费
----
三 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四 自然灾害经费
--
第五节 行政管理费
----
一 行政支出
----
二 公安支出
----
三 司法检察支出
--
第六节 其他支出
----
一 民兵建设事业费
----
二 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和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
三 其他部门事业费
----
四 其他支出
----
五 价格补贴支出
----
六 专款支出
第三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一 县财政体制
----
二 乡镇财政体制
--
第二节 预算和决算
----
一 预算
----
二 决算
--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
一 预算外资金范围
----
二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节 财务与会计管理
----
一 财务管理
------
(一)企业财务管理
------
(二)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二 会计
------
(一)预算会计
------
(二)企业会计
------
(三)征解会计
----
三 会计事务管理
--
第五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六节 财政监督
----
一 财政监察
----
二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
第四章 国家债券
--
一 公债
--
二 国库券
--
三 特种国债
--
四 保值公债
第五章 财政信用
--
一 支农周转金
--
二 文教行财周转金
--
三 预算外融通资金
第六章 机构人员
--
一 机构
--
二 人员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