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泗水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88
出版时间:
1991年08月
目录
封面
泗水县志
领导题词
图片
--
中国共产党泗水县委员会 中共泗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
泗水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泗水县人民政府 政协泗水县委员会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视察泗水教育工作
--
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视察泗水农业生产
--
泗河泗水大闸
--
卞桥(金大定二十一年)
--
龙湾套水库溢洪闸
--
济河大桥
--
泗水苹果
--
泗水寿桃
--
泉林虹鳟鱼
--
山东机床附件厂三爪钻夹头、活顶针
--
山东工具厂丝锥、园板牙
--
泗水农业机械厂面粉机组
--
面粉机组荣获的金龙奖牌
--
辊印式饼干机及奖牌
--
泗水轻工机械厂
--
“泉林春”荣获国际金奖
--
泗水酒厂产品
--
泉林啤酒
--
泉林啤酒厂
--
柘沟土陶
--
泗水县造纸厂
--
造纸厂车间一角
--
山东泉林针织厂产品
--
青岛泉林食品厂车间一角
--
青岛泉林食品厂产品
--
织带厂产品
--
泗水县织带厂
--
泗水县大理石厂产品
--
山川竞秀 泗城争春
--
泗水商业大楼
--
人民商场
--
泗水邮电大楼
--
泗水电视台
--
农贸市场一角
--
工人文化宫
--
泗水火车站
--
泗水影剧院
--
人民影院
--
泗水一中教学楼
--
泗水镇中心小学
--
仕女图(国画)相起久
--
机关幼儿园
--
泉林源头
--
泉林行官图
--
泉林行宫石舫
--
泉林观泉亭
--
泉林红石泉碑
--
竹(国画)芦坤峰
--
仲子庙遗址
--
鲁柘砚
--
安山寺千年银杏发新枝
--
喂鸡(剪纸)周炳德
--
春风度玉门(摄影)赵齐心
--
尹家城遗址
--
大汶口文化时期石斧、铲、刀
--
岳石文化时期尊形器
--
大汶口文化时期镂孔豆、白陶鬶
--
龙山文化时期(南瓦)、鬶
--
龙山文化时期陶鼎
--
战国时期青铜币即货币
--
宋代龙泉窑青瓷盘
--
国家一级文物鬶商代青铜器
--
商周陶器豆、(高)
--
商周青铜兵器剑、矛、钺、戈
--
唐代陶器镇墓兽
--
汉代釉陶壶
--
清代仲庙祭器(瓷)
--
牡丹(国画)清赵宗成
--
北齐隽修罗石碑
--
泉林御碑 清 乾隆
--
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题词
--
泗水县政区地图
--
泗水县城区图
泗水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泗水县志》顾问
《泗水县志》审稿
《泗水县志》编纂人员
为《泗水县志》提供资料的主要成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建 置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境域变迁
--
第四章 行政区划
--
第五章 县城
--
第六章 乡镇
--
第七章 村庄
----
第一节 自然村
----
第二节 行政村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类型
----
第二节 微地貌类型
----
第三节 灾害性地貌
----
第四节 山脉
----
第五节 河流
----
第六节 山泉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地温·冻土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气压·风
----
第六节 湿度·蒸发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属性
----
第二节 分类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动物资源
----
第四节 植物资源
----
第五节 矿物资源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卷三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
----
第二节 年龄
----
第三节 民族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职业
--
第三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四章 生育
----
第一节 生育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五章 婚姻·家庭
--
第六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大姓分布
----
第三节 部分姓氏来历
卷四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经济状况
----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统计管理
----
第三节 工商管理
----
第四节 物价管理
----
第五节 计量管理
----
第六节 土地管理
----
第七节 审计监督
----
第八节 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
卷五 农 牧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集体化
----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耕地·作物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种子
----
第二节 肥料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作物保护
----
第五节 田间管理
--
第五章 农田建设
--
第六章 农用机具
----
第一节 耕种机具
----
第二节 锄耘工具
----
第三节 浇灌机具
----
第四节 收割机具
----
第五节 运输机具
--
第七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其它畜禽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卷六 林 业
--
第一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法规
--
第二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面积·蓄积
----
第二节 林木种类及分布
--
第三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造林育苗
----
第三节 果树生产
----
第四节 桑茶生产
----
第五节 林果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重点绿化工程
--
第四章 林场·苗圃
----
第一节 官有林
----
第二节 国营林场苗圃
----
第三节 县集体所有制林场
----
第四节 乡(镇)村办林场
卷七 水 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中型水库
----
第二节 小型水库
----
第三节 库区移民
--
第三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灌区
----
第二节 土井·机电井
----
第三节 提水站
----
第四节 喷灌
----
第五节 排灌机械
----
第六节 水电站
--
第四章 抗旱治水
----
第一节 抗旱防汛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三节 治涝
--
第五章 山区吃水
--
第六章 水产
卷八 泉林泉群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名泉
--
第三章 名胜
----
第一节 泉林寺
----
第二节 三坊·五亭·水部公署
----
第三节 泉林行宫
--
第四章 游人胜迹
----
第一节 历代名人游泉林
----
第二节 康乾二帝驻跸泉林
--
第五章 开发利用
--
第六章 咏泉诗文
卷九 工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
----
第二节 集体经营
----
第三节 国营
--
第三章 采掘冶炼工业
----
第一节 采掘工业
----
第二节 冶炼工业
--
第四章 轻纺工业
----
第一节 轻工业
----
第二节 纺织漂染业
--
第五章 机械电子工业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电子工业
--
第六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化肥工业
----
第二节 塑料工业
----
第三节 其他化工业
--
第七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电力生产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农村高低压电网线路与用电
--
第八章 建材工业
----
第一节 石灰业
----
第二节 砖瓦业
----
第三节 水泥制造业
----
第四节 石粉生产及其他建材业
--
第九章 柘沟土陶
----
第一节 陶土
----
第二节 制陶业
--
第十章 粮油加工食品饮料工业
----
第一节 粮油加工业
----
第二节 酿酒工业
----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业
--
第十一章 名牌·出口产品
----
第一节 优质名牌产品
----
第二节 出口产品
卷十 交 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营运机构
--
第二章 道路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铁路
--
第三章 桥涵
----
第一节 驿道桥
----
第二节 公路桥
----
第三节 铁路桥·涵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工具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货运
--
第五章 交通监理
----
第一节 车辆审检
----
第二节 驾驶员考核
----
第三节 事故处理
卷十一 邮 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递网路
----
第二节 投递方式
----
第三节 邮递工具
----
第四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电信电源设备
卷十二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城区规划
--
第三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公共建筑
----
第二节 民房建筑
----
第三节 街道桥梁
----
第四节 环卫设施
----
第五节 供水排水
----
第六节 供电供暖
----
第七节 城区绿化
--
第四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
第二节 农村住房建设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环境治理
--
第六章 地名普查
卷十三 商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商品购进
----
第二节 商品销售
----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四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六章 物资供应
--
第七章 集市贸易
卷十四 粮 油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征购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油脂油料收购
----
第三节 价格
----
第四节 奖售
--
第三章 供销
----
第一节 农村销售
----
第二节 城镇供应
--
第四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储设施
----
第二节 保粮措施
----
第三节 调运
卷十五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契税
----
第五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卷十六 金 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种类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金银收兑
--
第三章 信贷
----
第一节 典当
----
第二节 高利贷
----
第三节 工商信贷
----
第四节 农业信贷
----
第五节 基建投资
--
第四章 储蓄·存款
----
第一节 储蓄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现金管理
--
第五章 结算管理
----
第一节 结算
----
第二节 联行
----
第三节 侨汇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七章 债券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期票
----
第三节 国库券
卷十七 党派·群众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泗水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社会宣传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代表大会
----
第七节 党史资料征集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泗水县党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职工团体
----
第二节 青年团体
----
第三节 妇女团体
----
第四节 农民团体
----
第五节 儿童团体
----
第六节 工商团体
----
第七节 科技团体
卷十八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清末县衙
----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卷十九 军 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政府武装
----
第二节 地方民间武装
--
第二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政训练
----
第三节 参军参战
----
第四节 支前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章 战事
卷二十 司 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 刑事侦察
----
第五节 管制·监督改造
----
第六节 羁押·劳教
----
第七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业务
----
第五节 法制宣传
----
第六节 基层法律服务
卷二十一 民 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救灾
----
第三节 福利
----
第四节 扶贫
--
第三章 优抚
----
第一节 优属
----
第二节 群众优待
----
第三节 抚恤
----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四章 婚丧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信访
卷二十二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就业
----
第三节 保险
----
第四节 保护
----
第五节 工资
----
第六节 福利
----
第七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清代官吏
----
第三节 民国职员
----
第四节 人民干部
卷二十三 教 育
--
第一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节 校舍设备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义学
----
第二节 书院·县学
----
第三节 小学
----
第四节 中学
--
第四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职业教育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来源与发展
----
第二节 培训与提高
----
第三节 地位与待遇
卷二十四 科 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技术职称评定机构
--
第二章 科技力量
----
第一节 专业人才
----
第二节 实验队伍
--
第三章 科研成果
--
第四章 科技服务
----
第一节 科学普及
----
第二节 科技咨询
----
第三节 科技双放
--
第五章 能源利用
----
第一节 沼气
----
第二节 太阳能
--
第六章 地震测报
----
第一节 地震史料
----
第二节 地震监测
卷二十五 文 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文学创作
--
第三章 艺术活动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音乐·舞蹈
----
第三节 曲艺
----
第四节 书法·美术·摄影
----
第五节 电影
----
第六节 展览
----
第七节 会演
--
第四章 新闻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报纸
----
第四节 通讯报道
--
第五章 档案·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二节 图书
--
第六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代文物
----
第二节 现代文物
卷二十六 卫 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专业机构
----
第三节 医疗机构
--
第二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四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三节 药政
卷二十七 体 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小学体育
----
第二节 中学体育
----
第三节 业余体育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三章 体育比赛
----
第一节 比赛
----
第二节 表演
--
第四章 体育设施
----
第一节 场所
----
第二节 器材
卷二十八 风俗·宗教
--
第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陋习流弊
----
第五节 社会风尚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卷二十九 方 言
--
第一章 方言概说
----
第一节 方言特点
----
第二节 泗水方音内部差异及其派别
----
第三节 音标符号
--
第二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韵母·声调
----
第二节 音节结构
----
第三节 轻声及两字组连续变调
----
第四节 儿化韵
----
第五节 泗水方音的共时差异及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
--
第三章 词汇
--
第四章 语法
----
第一节 特点
----
第二节 句例
--
第五章 语料记音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三节 民谣
----
第四节 故事
人 物
--
一、人物传
----
卞庄子
----
仲由
----
李自良
----
王英
----
尤应鲁
----
尤则和
----
王家榕
----
王廷赞
----
朱红灯
----
王美励
----
周绍新
----
丁家瑞
----
吕宪彬
----
胡健谋
----
冯庆慧
----
王凤箫
----
程庆吉
----
王常孝
----
冯长青
----
杜士存
----
廉立之
----
韩景璋
----
乔海秋
----
钱杰东
----
周兰田
----
朱玉章
----
毛立俊
----
牛俊峰
----
姚全岱
----
张士彦
----
许学义
----
翟志莲
----
王嗣学
----
王衍太
----
卢衍增
----
苏万彪
----
刘国庆
----
王徽萱
----
张显荣
--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 录
--
一、重要文告
--
二、考证文选
--
三、历代碑文选
--
四、诗文选
--
五、历次修志记略及序跋选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