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地理、党政、军事、土地分配、经济、人物等篇。
内容时限:
1932-1935
目录
封面
通江苏维埃志
版权页
图片
--
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今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
--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
徐向前同志题词
--
李先念同志题词
--
川陕省首府通江城省级机关遗址分布图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赤江、赤北、红江三县苦草坝、洪口特别区行政划示意图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地理
--
第一章 位置·四至
--
第二章 建置
----
第一节 川陕省
----
第二节 县·特区·市
--
第三章 区划
--
第四章 首府·场镇
----
第一节 川陕省首府通江城
------
一、位置
------
二、兴废
------
三、街道
------
四、四邻
------
五、省级机关驻地及设施
----
第二节 县·特区首府
----
第三节 场镇
--
第五章 人口
第四篇 党政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
------
一、省委·省特委
------
二、县委·特区委
------
三、区委·乡支部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党代会
------
一、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二、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宣传工作
------
一、宣传队伍
------
二、宣传方式
------
三、宣传内容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一、签订秘密协定,开辟交通线
------
二、优待专门人才
------
三、优待白色官兵,开办俘虏学校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行政设置
------
一、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
------
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
三、县·特区苏维埃政府
------
四、区苏维埃政府
------
五、乡苏维埃政府
----
第二节 工农兵代表大会
------
一、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
二、县苏维埃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干部
------
一、产生
------
二、待遇
------
三、管理
--
第三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一、组织
------
二、川陕省第一次全省工人代表大会
------
三、活动
----
第二节 少共
------
一、组织
------
二、团代会
------
三、活动
----
第三节 贫农团
------
一、组织
------
二、活动
----
第四节 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
------
一、组织
------
二、活动
----
第五节 反帝拥苏大同盟
--
第四章 保卫·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一、保卫局
------
二、革命法庭
----
第二节 肃反
------
一、反革命的破坏活动
------
二、清肃
------
三、肃反扩大化
------
四、纠错
----
第三节 剿匪
------
一、匪患
------
二、清剿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殡葬·抚恤
第五篇 军事
--
第一章 军队
----
第一节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部
----
第二节 兵员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川陕省军区指挥部·军区游击总指挥部
----
第二节 县军区指挥部
----
第三节 赤卫军
----
第四节 独立团·独立营
----
第五节 游击队
----
第六节 模范连
----
第七节 民警队
----
第八节 儿童团
----
第九节 少先队
----
第十节 妇女独立营·妇女独立团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役政
----
第二节 征集
------
一、自愿报名入伍
------
二、收编地方武装
--
第四章 战事
----
第一节 创建根据地
------
一、占领通江城
------
二、鹦哥嘴战斗
------
三、杀牛坪战斗
----
第二节 反“三路围攻”
------
一、得胜山战斗
------
二、杀牛坪战斗
------
三、鸡子顶战斗
------
四、药石坡战斗
------
五、石婆山战斗
------
六、竹峪关战斗
------
七、空山坝战斗
----
第三节 反“六路围攻”
------
一、罗顶寨战斗
------
二、中岭梁战斗
------
三、鹰龙山战斗
------
四、药石坡战斗
------
五、朽石坎战斗
------
六、分水岭战斗
----
第四节 红军撤离通江
第六篇 土地分配
--
第一章 土地分配前的土地占有
--
第二章 分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分配步骤和作法
------
一、划阶级
------
二、清田亩
------
三、留公田
------
四、插签分田
------
五、发证
------
六、查田
第七篇 经济
--
第一章 苏维埃政府建立前的经济概况
----
第一节 农业经济
------
一、农产
------
二、租贷
------
三、灾害
----
第二节 工商业经济
------
一、工业
------
二、交通
------
三、商业
------
四、金融
----
第三节 捐税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
----
第三节 生产
------
一、宣传动员
------
二、扩大耕种面积
------
三、组织劳力参加生产
------
四、各行各业资助农业生产
----
第四节 收成
--
第三章 工业·交通·邮电
----
第一节 工业
------
一、机构
------
二、政策
------
三、工业企业志要
------
四、管理
------
五、工人
----
第二节 交通
------
一、机构
------
二、陆路
------
三、水路
------
四、桥梁·津渡
------
五、交通站·招待处
------
六、交通工具
------
七、运输队
----
第三节 邮电
------
一、机构
------
二、邮政
------
三、电话
------
四、电台
--
第四章 财政·税务·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一、机构
------
二、财政组成
------
三、财政支出
------
四、财政管理
----
第二节 税务
------
一、机构
------
二、税目税率
------
三、征收
------
四、税款管理
----
第三节 金融
------
一、机构
------
二、政策
------
三、货币
------
四、金库
------
五、兑换
------
六、信贷和保险
------
七、反伪造货币斗争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
----
第三节 类别
------
一、公营商业
------
二、合作商业
------
三、私营商业
----
第四节 对外贸易
--
第六章 粮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策
----
第三节 筹集
------
一、没收
------
二、征发
------
三、收购
------
四、公粮
------
五、红军公田粮食
------
六、接收国民政府粮食
----
第四节 粮库
----
第五节 粮食加工
------
一、常年固定加工厂
------
二、临时小型加工厂
------
三、以户为单位分散突击加工
------
四、军办加工厂
------
五、熟食干粮加工
第八篇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戏剧·歌咏
------
一、戏剧
------
二、歌咏
----
第三节出版
----
第四节 体育
------
一、设施
------
二、活动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一、军队学校
------
二、地方学校
----
第三节 社会教育
------
一、文化教育
------
二、政治教育
--
第三章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院
------
一、红四方面军总医院
------
二、川陕省工农总医院
----
第三节 医生
------
二、待遇
----
第四节 药源
------
一、缴获
------
二、购买
------
三、采集
------
四、自制
------
五、代替
----
第五节 戒烟
------
一、戒烟宣传
------
二、禁止种植
------
三、税收限制
------
四、关闭烟馆
------
五、制造戒烟药
------
六、设立休养所
------
七、开设工农烟馆
第九篇 人物
--
熊国炳
--
李开英
--
杨素珍
--
杨成元
--
王怀
--
丁三斗
--
孙映礼
--
向重泽
--
阎润生
--
阎履丰
--
向思林
--
何贵祥
--
陈学问
--
向思爵
--
戴荣阎
--
祝玉声
--
刘彦清
第十篇 附录
编纂领导小组